石文兵,李敬兆
(安徽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淮南23200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非計算機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化社會中利用計算機輔助工作和學習的能力。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但由于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差異,每年入校大學新生的計算機水平和應用能力參差不齊,目前部分高校采用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教學模式、統(tǒng)一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需求[1,2]。
為了更好地了解非計算機專業(yè)入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應用水平的現(xiàn)狀,在安徽理工大學2011級入學新生中開展了計算機應用水平網上問卷調查活動,通過對學生反饋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水平差異較大,其中有近30%的學生感覺沒有基礎或基礎較差,希望系統(tǒng)全面學習,近60%的學生認為有一定的基礎,希望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還有少數(shù)同學感覺基礎很好,希望開設計算機基礎高級應用課程,由此可見,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興趣、學科專業(yè)方向、基礎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級分類,將層次相近的學生安排組織在一個教學模塊中學習,綜合學生的客觀實際需求,協(xié)調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使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中學習成長、在原有基礎上學習提高的教學模式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高校的網絡信息化建設水平較高,充分發(fā)揮大學網絡資源平臺的作用,構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學習平臺,通過網絡平臺輔助學生的分級分類教學,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自主學習空間,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實施網絡輔助化的分級分類教學對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應用型和創(chuàng)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網絡輔助分級分類教學必須綜合考慮以下關鍵問題,以保證教學的科學有序進行和預計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級分類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能力水平、潛力傾向、學科專業(yè)方向等方面的差異科學地劃分為水平相近的教學群體,因材施教,組成“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模塊。在分級分類教學模式中,科學的分級分類方法是關鍵,一方面要綜合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和潛力傾向,另一方面要科學劃分教學層次和模塊。在實施分級分類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科學劃分層次比例,保證學生能進入最適合自己的層次模塊。
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導向作用,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實施分級分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目標決定教學行為,它既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歸屬地,分級分類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確,必將導致教學活動的偏差和失誤,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級分類教學應根據不同的層次需求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目前安徽理工大學是在“基礎、技能、應用”總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計算機知識背景,結合學科專業(yè)需求的差異,制定切實可行、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的定位應綜合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社會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保證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層次性,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導向作用,確保分級分類教學有序進行和最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輔助分級分類教學是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分級分類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方法,以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良好的交互性學習平臺,突破時間、空間以及人為因素的制約,彌補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網絡輔助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應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充分結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以“教”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一個是以“學”為主體的網絡輔助學習,網絡輔助教學模式下的教與學的結合可以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和師生交互式討論交流得以真正統(tǒng)一[3]。另外,在網絡輔助教學模式下,教師除了做好課堂教學外,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建設網絡課程資源,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安排實驗練習項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建設真正的學生課堂,提高教學實效。
課程的考核方法是大學建設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科學的課程考核方法是實施網絡輔助化分級分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考核方法應體現(xiàn)綜合評價教學質量的要求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操作性的課程,課程的考核方法應面向應用,側重學生學習能力的綜合評價,構建多元、全面、客觀、科學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更加注重實際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
分級分類是進行計算機基礎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案,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對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指導綱要,結合高校辦學規(guī)模和條件的實際情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可劃分為基礎應用層次和高級應用層次,分別制定各層次級別的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根據層次級別選用計算機基礎教程和計算機高級教程兩種配套教材。其中基礎應用層次的教學任務和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基礎知識、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應用軟件、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等,培養(yǎng)學生掌握信息化社會必備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高級應用層次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知識、處理本學科專業(yè)或相關領域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除包含基礎應用層次的內容外,還包括多媒體技術、信息管理技術、網頁設計技術、常用工具軟件、物聯(lián)網技術等[4,5]。
網絡輔助學習平臺的構建是實施網絡輔助教學的保障,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輔助學習平臺應包括課程教案、多媒體課件、教學動畫演示、實驗指導、在線模擬練習、在線考試系統(tǒng)、設計作品在線提交、在線交流答疑等模塊,通過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良好的交互性學習平臺,彌補傳統(tǒng)單一課堂教學的不足。
實驗教學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活動,是實踐、認識、再認識的過程。在目前高校實施學分制教學改革的情況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輔助分級分類教學可以采用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大的自由度、自主性和靈活性,更加合理地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通過構建網上實驗預約管理系統(tǒng)和實驗教學考勤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以較好的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安徽理工大學自2010年9月開始上線使用這兩套系統(tǒng),為實施分級分類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應用技能,在課程的考核中側重任務驅動的考核方式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技能與應用的特點。任務驅動主要通過大作業(yè)或設計作品提交的方式實現(xiàn),通過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公布大作業(yè)具體要求或設計作品提交規(guī)范,讓學生通過實驗自主完成設計任務。目前安徽理工大學對該課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學生設計作品、計算機基礎知識在線考試、實驗與平時成績四個組成部分,其中學生設計作品的分值比例占60%,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 葉錫君,顏進.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和對策[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2,(9):60-61.
[2] 方柏林.計算機文化基礎分級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市場,2009,(48):97.
[3] 張順利.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網絡化分級教學問題分析[J].科技信息,2009,(30):157.
[4] 楊文彬.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分級教學探討[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52-153.
[5] 張憲紅,馬憲敏.大學計算機基礎多層次分級教學模式實踐改革[J].魅力中國,201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