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太平廣記》“感應類”所記唐代故事略論

2012-08-15 00:48:40
關鍵詞:太平廣記佛教

王 巖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太平廣記》一書為北宋之初所編,其書材料多采擇于漢代至宋初的筆記、小說、野史等,為我們保存了這一階段的眾多小說資料,故書中的內(nèi)容鮮明地反映出漢唐之間的思想變遷?!案袘悺惫适掠诖藭谐蔀橐活?,可以說其也是當時社會思想的重要表現(xiàn)方面,故對這類故事的研究能使我們更好地認識唐代社會的“感應”思想。

了解唐代社會的“天人感應”或“神人感應”思想,我們先要認識“感應”一詞的含義?!案袘币辉~,因其所出現(xiàn)的時代及情況不一而含義不同:

第一,是指受到某種影響而引起的反應。如《周易正義·咸》言:“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1]164與此相同,《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載:“《書》云:‘擊石拊石,百獸率舞?!B獸猶且感應,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2]1039

第二,是指神明對人事活動所做的反響。北齊顏之推于《顏氏家訓》卷十六《歸心》言:“神通感應,不可思量?!保?]219唐代史家劉知幾在《史通·書事》中講到“幽明感應,禍福萌兆則書之。”[4]165

感應思想的存在不止于唐代,漢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是將漢代之前的感應思想作了一番總結(jié),并加入自己見解。唐代之時,感應思想亦發(fā)生變化,演變成更具時代特色的思想,其直接表現(xiàn)在唐代各種野史及筆記的記載。下面分三個部分來看《太平廣記》中的唐代“感應事件”。

一、居高位者,情可感“天”

在古代社會中,封建社會的上層人物具有下層百姓所不能具有和超越的“特質(zhì)”,且以帝王君主為最上等,將相達官次之。

1.降罪自省,可減災患

古代社會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所能表現(xiàn)出的抵抗能力甚微。遇到人力所不能抵御的災害之時,百姓只有向上天祈求,以減輕災害?!短綇V記》卷162“唐宣宗”條言淫雨害稼,宣宗“分命禱告,百無一應”。

宣宗一日在內(nèi)殿,顧左右曰:“昔湯以六事自責,以身代犧牲,雖甚旱,卒不為災。我今萬姓主,遠慚湯德,而災若是,兆人謂我何?”乃執(zhí)爐,降階踐泥,焚香仰視,若自責者。久之,御服沾濕,感動左右。旋踵而急雨止,翌日而凝陰開,比秋而大有年[5]1171。

淫雨害稼,古代正史記載中不絕于書,各種災害對當時的人們乃至現(xiàn)代人都是具有極大的威脅,今日人力尚不能抵御,古人又能如何。古人面對此種情況,向神明祭祀祈求以減災荒,國家亦形成了相關的制度;當然神明亦有不“靈驗”之時。無奈之下,皇帝則要躬身自省,唐宣宗“執(zhí)爐,降階踐泥”,自責以告天地。

古代人們認為災害的發(fā)生與為政者有密切關系,《新唐書》卷三十四《五行志》言:“王者之有天下也,順天地以治人,……若政失其道,用物傷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則天地之氣沴,三光錯行,陰陽寒暑失節(jié),以為水旱、蝗螟……此天地災異之大者,皆生于亂政。”[6]872

皇帝作為“天子”居高位,為“萬姓主”,災害的發(fā)生與其執(zhí)政有著密切關系,如果其為政不失正道,則上天不會降罰于人。在災害發(fā)生時,君主自罰省身,此種情況下,皇帝的祈求自然要比其他人“靈驗”。

《太平廣記》與之相似的有“田仁會求雨”事。其卷162載:唐田仁會為郢州刺史,自暴得雨。人歌曰:“父母育我田使君,精誠為人上天聞。田中致雨山出云,但愿常在不患貧?!保?]1170

唐朝郢州刺史在旱災之時,自曝于太陽下,為百姓求得雨水。身為百姓父母官,“自罰省身”以此來求上天憐憫亦是合理。此事和宣宗事相像,并且出于為民求福、減災等原因,“上天”也都“體諒”其情,多有感應,不至成災。因而百姓對州牧稱贊尤嘉,故有“但愿常在不患貧”之句。而從另一層面看,古代人民對自然災害抵抗能力小,只能祈求這位牧守能夠長留于此,為政為民,守持正道,不致上天降罰。

災異與“天人感應”、為政之道聯(lián)系起來為唐代社會共同接受,為政的社會上層能夠在遇到災害時自省過失,這使得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有利于人民的“改革”。國家命運能與上天緊密聯(lián)系,個人富貴榮辱亦與“上天”發(fā)生關聯(lián)。

2.禍福生死,必有休祥

在災害面前,人力無法阻擋或抵御,而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意外、疾病等事亦是古人所不能抵御的。但是古代社會中地位顯赫的人,前半世經(jīng)過災禍,而后半生則多能富貴,這樣的事件也多有前兆?!短綇V記》卷162“岑文本”條載:

少信佛,常念誦法華經(jīng)普門品。曾乘船于巨江中,船壞,人盡死,文本沒在水中,聞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也?!比缡侨灾?。既而隨波涌出,已著北岸,遂免死。后于江陵設齋,僧徒集其家。有一客僧獨后去,謂文本曰:“天下方亂,君幸不預其災,終逢太平,致富貴也。”言訖,趨出外不見。既而文本就齋,于自食碗中得舍利二枚。后果如其言。[5]1168

岑文本在唐初任中書令,官居要職,其在年輕時,有后半生“得享富貴”的“征兆”,不慎落水事便能明證。過江船毀,乘船人皆死,他卻于水里聽到“但念佛,必不死也”之語,其連說三遍之后,則涌出水面,至北岸。危難之時,念佛號以自保,躲過災難是萬幸之事,后于江陵設齋感謝“上天”,一僧言其“幸不預其災,終逢太平,致富貴也。”岑氏又得舍利兩枚。不尋常的事接二連三的發(fā)生,大難不死,且有人言災禍之后能夠富貴一生,其事頗難思量。這件事非我們上文所見的一般的“天”、“人”感應之事。岑文本信仰佛教,又臨危念佛號,感應了某“仙佛”,故加以搭救。這種情況是唐宋之時佛教的典型故事,即信仰佛教能夠保危難;具體做法有念佛經(jīng)、造佛像、寫佛經(jīng)、設齋等等,這類故事在《太平廣記》中常見。

與此事相近的還有“皇甫氏”事:唐仆射裴遵慶,母皇甫氏,少時常持經(jīng)。經(jīng)函中有小珊瑚樹。異時,忽有小龍骨一具,立于樹側(cè)。時人以為裴氏休祥。上元中,遵慶遂居宰輔云爾[5]1169。唐仆射裴遵慶母親篤信佛教,她的藏經(jīng)匣中忽現(xiàn)一具小龍骨。人們認為這是她吉祥如意的兆頭。而這件事則在上元年間“應驗”,其子裴遵慶當上了宰相。

這兩則故事中都有著相同的因素出現(xiàn),都有宗教因素存在,故事中都突出了信仰佛教的“功用”。這樣的故事使佛教傳播具有極大的擴散性,信仰佛教在當世也能得到“果報”,而死后亦能升入“極樂世界”,這對社會各階層都具有很強的號召力。上述故事因為佛教因素的加入,二則故事結(jié)果都趨于一致,這便是信仰佛教之人,在日后能夠平安富貴;即信仰佛教,富貴官祿之前,必有休祥;災禍危難之后,必多富貴。

本節(jié)所說四件事,兩件與佛教有關,與個人禍福富貴有關,前兩件則與國家祭祀的“神”,與人息息相關的“天”有關,與百姓生存有關。佛教之“神”與國家祭祀中的“神”二者存在著感應“能力”大小的區(qū)別,存在于古代國家祀典中的“神”其地位高于民間信仰的宗教諸“神”。各事件雖因所涉及“感應”因素各異而引起不同效果,但人物前途命運乃至天下百姓的生存安危等情況,多能受到各種其心目中認同的“天”的感應。而愿望能否實現(xiàn),“天”或者神靈則會以各種方式給予提示或直接應驗,上述故事中直接應驗便是降雨或陰雨見晴,后兩件事則以舍利及小龍骨等“圣物”的出現(xiàn)來示意。

二、身有冤屈,可感風雨

前文提及自然災害發(fā)生之時,人們可以通過精誠祈求以獲得減災的效果,而在古代社會中亦存在著另一類事件,即“冤可致災”類事件,《太平廣記》卷162“張楚金”條載:

唐則天朝,刑部尚書張楚金為酷吏周興構(gòu)陷。將刑,乃仰嘆曰:“皇天后土,豈不察忠孝乎?奈何以無辜獲罪?!币蚱聰?shù)行,市人皆為覷欷。須臾,陰云四塞,若有所感。旋降敕釋罪,宣示訖,天地開朗,慶云紛紏。時議言其忠正所致也[5]1169。

武則天為政之初重用酷吏,在張楚金事件中,其臨刑之時上天顯“陰雨”相,以為感應。此故事所說的“感應”與唐代及其之前致災的原因有所不同。按照戰(zhàn)國時代流行的陰陽五行學說,司法審判屬于“陰事”,在五行里對應的是“水”,相應的方位是北方。如果司法不公、冤案堆積,陰氣郁結(jié),天地間陰陽不能協(xié)調(diào),就會陽氣過盛,導致干旱連連。后來作為朝廷正統(tǒng)官方哲學的儒家學說,在秦漢之間接受了大量的陰陽五行學的觀念和術(shù)語。因此冤案會導致大旱的觀念也就長久流傳,成為對官府擅斷、司法專制的一種潛在的制約,并形成了很多的制度,比如某地發(fā)生干旱,朝廷就要派員前往視察、主持各類大案的復審、平反冤案;每當暑熱季節(jié),上級要突擊檢查下屬的司法審判[7]53。

《舊唐書》卷24《禮儀志》載:京師孟夏以后旱,則祈雨,審理冤獄,賑恤窮乏,掩骼埋胔。先祈岳鎮(zhèn)、海瀆及諸山川能出云雨,皆于北郊望而告之[8]911-912。久旱之后,求雨釋囚、審理冤獄成為定則。《舊唐書》卷128《顏真卿傳》言顏氏“為鹽察御史,充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獄,久不決,真卿至,立辯之。天方旱,獄決乃雨,郡人呼之為‘御史雨’。”[8]3589

五行交感觀念在唐代之時對政治活動起著巨大的影響,審理冤案、撫恤貧困、降罪自省等都是統(tǒng)治階層面對“上天”警示所做的努力。當然在這些故事中,冤屈所產(chǎn)生感應的表現(xiàn)不僅僅是干旱?!短綇V記》卷162“徐州軍士”條言:

唐王智興在徐州,法令甚嚴。有防秋官健交代歸,其妹婿于家中設饌以賀,自于廚中磨刀,將就坐割羊腳。磨訖,持之疾行。妻兄自堂走入廚,倉卒相值,鋒正中妻兄心,即死,所由擒以告。智興訊問,但稱過誤,本無惡意。智興不之信,命斬之。刀輒自刑者手中躍出,徑?jīng)]于地。三換皆然。智興異之,乃不殺[5]1170。

由上可知,這件由于誤傷致死的人命案,罪不當死,由于刑前,冤屈感到上天才使得刀墜地三次,這才使得人們認為其有冤屈,不獲死罪。冤情以致上天降災示意,如此則可理解在“天”知曉冤情之時,就會用各種方式來警醒世人。唐代之時,五行感應與風雨災害等成為君主執(zhí)政方式得當與否的重要表現(xiàn),其作用則是為國家政治活動指引方向。

三、人“神”交感,以夢為應

關于唐代出現(xiàn)的祥瑞現(xiàn)象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自然天象,如五色云(慶云)、日抱戴、月重輪、日五色、景星、老人星、甘露、求雨止雨成功等。二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如芝草、瑞麥、木連理、李樹冬實、桑椹冬熟等。三是某些動物的出現(xiàn),如龍、麟、白鹿、白兔、白狼、白鼠。四是一些神圣人物的顯靈,如老子?!保?]54

第四類中所提及的是古代的圣賢之人。以老子為例,《太平廣記》卷162“王法朗”條記:唐夔州道士王法朗,舌大而長,呼文字不甚典切,常以為恨。因發(fā)愿讀《道德經(jīng)》,夢老君與剪其舌。覺而言詞輕利,精誦五千言,頗有征驗[5]1172。

此事和道教有關,主人公是道士,因舌大而長,呼文字不甚典切,后夢見老君剪其舌而改觀。這樣看出,在宗教事件中,往往那些信仰虔誠,恪守戒律的人們能夠感動“上天”以及神明,相似的事也發(fā)生在另一道士身上。

《太平廣記》卷162“郗法遵”條記載,唐道士郗法遵居廬山中,亦能勤加修行,只是沒徒弟,自己無法勝任太多事務。數(shù)年后,忽夢玄中法師謂之曰:“汝無人力,甚見勤勞,今有二童子,所恨年小耳?!保?]1172出山路過民家,其小兒見郗道士,抱其足不肯舍去,“后數(shù)年,父母即舍為童子。又一小兒姓劉,……亦舍在觀中,相次入道,果符玄中夢授之語矣。”[5]1173

郗道士夢見玄中法師言徒兒之事,后果有應驗。玄中法師即是老子,與上則事件感應的是同一位圣人,這兩則故事可見道教信仰功利性及目的性。信奉宗教都有種種目的,這無可厚非,能與圣人感應,于有利“本教”之事故亦大書特書。

當然,與圣人交感的并不僅是老子一人,《太平廣記》卷162“胡生”條便記載列子入夢:

列子終于鄭,今墓在效藪。謂賢者之跡,而或禁其樵采焉。里有胡生者,家貧,少為洗鏡鍍釘之業(yè)。遇甘果名茶美醞,輒祭于御寇之壟,似求聰慧而思學道。歷稔,忽夢一人,刀劃其腹開,以一卷之書,置于心腑。及覺,而吟詠之意,皆綺美之詞,所得不由于師友也。既成卷軸,尚不棄于猥賤之業(yè),真隱者之風。遠近號為胡釘鉸?!?]1171

這位小民期盼列子般的文采,遂時祭于其墓前,后列子入夢,剖腹放入書卷,在古代很多一夜頓悟,聰穎異常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奇事發(fā)生,這便就是精誠所至感應圣賢的結(jié)果。

四、結(jié)語

《太平廣記》“感應類”所記載的唐代故事,使我們了解了唐代社會思想的發(fā)展變化。感應事件總是有些特殊的狀況在其中,而這些事件總體上可歸結(jié)為兩點:

第一,在各種感應事件中,感應事件多是突發(fā)事件或者是災難性事件,人們在異常的環(huán)境下,百求莫應,只能期盼上天或信仰的宗教諸神,如上文的“岑文本落水”、“張楚金蒙冤”之事,各種難以預料的緊急情況是感應事件發(fā)生的先決條件。

第二,各種感應事件的發(fā)生都會以各種令人無法思議的后果表現(xiàn)出來,就像“墜刀示警”、“陰雨示冤”等事,這種事件和“天人感應”在今天難以理解,而在具有“天人感應”思想的時代,這些事件最終歸結(jié)于“天”的靈應。并且這些事件傳播性很強,為世人謹記,這也許就是感應類事件存在并傳播的最好解釋。

[1]朱 熹.周易本義[M].天津:天津古籍書店,1986.

[2]班 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顏之推,閻福玲.顏氏家訓[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4]劉知幾,浦起龍,呂思勉.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李 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6]歐陽修,宋 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7]郭 建.《竇娥冤》天人感應的神話[J].法律與生活,2010(8).

[8]劉 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杜玉儉.試論唐代文學中天人感應觀念的表現(xiàn)[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12).

猜你喜歡
太平廣記佛教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佛教藝術(shù)
徐日昇的中國佛教觀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40
敦煌佛教疑僞經(jīng)疑難字詞考釋
淺談古代志怪文學中狐形象的發(fā)展演進
北方文學(2017年9期)2017-07-31 13:09:21
淺談古代志怪文學中狐形象的發(fā)展演進
淺談《太平廣記》中器物精怪類型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jié)合
明高承埏稽古堂刻本《玄怪錄》重新??薄?以與韓國所藏《太平廣記詳節(jié)》的對照為中心
“平等”在現(xiàn)代嬗變中的佛教詮釋
布尔津县| 开阳县| 荔浦县| 郴州市| 灯塔市| 宁夏| 屏山县| 什邡市| 文登市| 类乌齐县| 天等县| 西丰县| 睢宁县| 内乡县| 天柱县| 隆德县| 南宫市| 台中县| 固安县| 长垣县| 泌阳县| 东海县| 深水埗区| 宣化县| 民和| 黔西县| 吉安市| 星座| 永修县| 新巴尔虎左旗| 哈尔滨市| 化隆| 安阳市| 乌鲁木齐市| 临沧市| 沭阳县| 中牟县| 万宁市| 惠来县| 陇南市|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