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琳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晚清教案沖突之后的報復與反報復
張東琳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近代基督教傳入中國,教案頻發(fā)。教會勢力的欺凌,基督教義與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相悖,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必然引發(fā)了義和團團民揭竿而起扶清滅洋,對教民加以報復。教民由于人身安全受威脅,宗教信仰受挫,在列強支持之下對團民進行了反報復。這場報復與反報復最終失控,中國百姓無論入教與否都受到很大傷害,義和團運動最終失敗。
晚清教案;義和團;教民;報復
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開放,基督教也借此機會加緊傳播和滲透。它以堅船利炮為后盾的種種活動,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強烈的碰撞與沖突,教案頻發(fā)。晚清教案頻發(fā)的原因具體如下。
首先,傳教士的不法行為。19世紀末在華傳教士達三千余人,傳教士中不乏真誠的布道者,但其整體無疑是西方勢力的侵華工具,除宗教信仰外往往另具政治目的,他們無視中國官府法令,自立門戶,操縱詞訟,強占民田,庇護莠民,殘害民命,暴行種種引發(fā)教案。1870年天津教案,就是因為當時天津法國教堂涉嫌迷拐兒童,激起公憤,而法國理事豐大業(yè)卻非常驕橫,開槍殺人,以致群眾怒不可遏,當場把他打死,并焚毀教堂,殺死外國教士20人。
其次,教案中官方對教方偏袒。天津教案發(fā)生后,法、德、美、俄、德、比、西等國聯(lián)合向清政府抗議,并調兵艦示威。清政府給辦理天津教案官員曾國藩與崇厚的上諭:“至傳教,習教之人傷斃若干,中國,外國之人無故被害者若干,皆須切實查明,嚴拿兇手,嚴懲煽亂之徒,彈壓士民,以慰各國之意,尤為目前要務。并著認真區(qū)畫,妥速籌辦?!保?](P788-789)曾國藩時任直隸總督,在清政府這樣的上諭之下屈服于壓力,殺民謝敵,判群眾20人死刑(后4個改判死緩),天津知府知縣等25人充軍,賠款49萬兩白銀,派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赴法道歉。
曾國藩以大學士直隸總督之尊如此結案,不啻樹立一個樣板,使得官員每遇民教糾紛偏袒教會與教民,致使不法教民氣焰更高。而一般老百姓受教會與教民的欺壓,告狀得不到公正審理,便會直接采取暴力行動。如此一來所謂“教案”更是連綿不絕。
其一,洋教會勢力對中國百姓的壓迫與欺凌。淶水縣永樂村村民王洛奎因天主教士騎馬任意踐踏青苗而氣憤斥責,該教士回到教堂之后立即唆使教徒將王捉到教堂,強制其跪倒神父、教士前叩頭認罪,“并使其雙手各提一串鞭炮,跪著點放,最后讓他擺三十桌酒席贖罪,鄉(xiāng)民見此情景無不義憤填膺,感到只有起來斗爭才有出路”[2](P152)。外國傳教士來華以后,為擴大宗教勢力,廣收徒眾,大量社會渣滓皆被網羅入教,這些人一旦入教,便憑借教會勢力,“或鄉(xiāng)愚被其訛詐,或孤弱受其欺凌,或強占人妻,或侵犯人產,種種妄為,幾難盡述”[3](P351)。傳教士自覺有責任保護他們,在治外法權之下,不僅教會的神職人員不受清政府管轄,一般中國信徒也常獲教會庇護,這些都激起中國百姓的反抗。
其二,基督教義與中國傳統(tǒng)倫理格格不入。19世紀中葉傳入中國的西方宗教大多數(shù)是崇拜“唯一真神”,把異教都視為罪惡,暴力打倒一切偶像,包括孔孟等儒家圣賢和祖先神鬼的牌位。易縣血山村村民曹同文所說的“義和團反對天主教。天主教不在釋道儒三教之中,不尊孔孟,不論三綱五常,是邪教”[2](P119)代表了大多數(shù)中國百姓對基督教的看法。再加上基督教伴隨西方堅船利炮到來,在這種先入為主的懷疑與抗拒心態(tài)下,國人對基督天主教的奇特怪異的行徑,自然會做出負面揣測,種種謠言和誤會由此而生?;浇痰膫魅?,帶來了一神與多神信仰、平等思想與等級觀念、關懷現(xiàn)世與追求來世、宗教儀式與倫理風俗、宗教慈善與傳統(tǒng)秩序等多種沖突?;浇淘谥袊膫鞑ゴ蚱屏酥袊l(xiāng)村社會的平靜與秩序。
其三,帝國主義列強妄圖以十字架征服中國,并企圖瓜分中國。有志之士看到國家危亡,揭竿而起,保衛(wèi)國家和民族,發(fā)起反教排外運動。四川大足以挑煤為業(yè)的余棟臣組織煤窯、紙廠工人和挑販等數(shù)百人滴血為盟,豎旗起義。余棟臣于清光緒二十四年發(fā)布檄文:“今洋人者,海船通商,耶錦傳教,奪小民農桑衣食之計,廢大圣君臣父子之倫,洋煙毒中土……滅我屬國,既占上海,又割臺灣,膠州強立阜鎮(zhèn),中國意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橫,未有如今日者……惟是義民今日之幸(舉),以剪國仇,以繼圣教,以除民害,以洗沉冤?!保?](P92-93)號召廣大人民奮起驅逐外國教會。在余棟臣起義的影響下,附近30多個州縣的民眾群起響應。
一是屠殺教民。義和團積極排外,外國人被稱為“大毛子”,一律殺無赦。中國人如信奉天主基督教,通被稱為“二毛子”;其他通洋學、懂洋語以至用洋貨者,被稱“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輕則被毆辱搶劫,重則可能有殺身之禍。1900年7月20日,清軍將領陳澤霖率領清軍與義和團攻破景州朱家河村,官兵與拳民進村之后“逢人便殺,見房就燒,村中頓時濃煙四起,尸骸枕籍,景象十分凄慘”[2](P398),教民被槍彈射殺,兩位神甫被燒死,婦女被逼投井自盡。聚集在該村的三千多天主教徒不分男女老幼盡戮,這是1900年一次性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屠殺事件,也是直隸最大的慘案。
二是攻打教堂。“庚子事變”中,北京包括東堂、南堂、西堂和北堂在內的多座教堂,均遭義和團團民焚毀攻擊。特別是在1900年6月21日,當慈禧對各國下達“宣戰(zhàn)諭旨”后,清軍亦協(xié)助團民攻擊教堂和使館,而其中以攻打北堂西什庫教堂最為慘烈,團民和防守教民均有極大死傷。在直隸(河北),由于總督裕祿和臬司廷雍的支持,義和團遍及全省各縣,該省大批天主教徒突然面臨死亡威脅,紛紛在各處天主教徒集聚的村莊筑堡壘抵抗。在義和團報復教民搗毀教堂的運動中,直隸地區(qū)只有河北獻縣張莊耶穌圣心主教堂幸存。
三是毀壞“洋物”。義和團逢“洋”必燒。1900年6月16日,他們在大柵欄焚燒了“老德記”西藥房,“一時火焰沖天,失去控制,殃及前后左右民居及商鋪,烈火延燒三日不滅,把最繁華的前門大街一帶千余家鉅商大鋪焚成廢墟,正陽門樓(即前門)也被燒塌。許多販賣洋貨的人驚恐萬狀,紛紛把店鋪招牌換掉,把‘洋藥店’改為‘土藥店’,‘洋貨店’改為‘廣貨店’……”[5](P60)北京的二十四家鑄銀爐廠全部被焚毀,北京市所有錢莊銀行被迫停業(yè),通貨無法流通,市場交易全部停止。
其一,義和團濫殺無辜教民。入教民眾中除了少數(shù)教民依恃洋教杖勢欺人,為非作歹,多數(shù)教民入教或因精神失據需要精神安慰,或因生活無著,為貧寒疾病所迫的社會弱勢團體?!读x和團調查資料》中有不少此類材料,如山東巨野縣農民提供的情況:“有很多窮人參加,他們并不是真信教,而是生活沒有出路,為窮困饑寒所逼。入教只是為吃教堂供給的饃饃,或用教堂兩吊錢。”[6](P292)多數(shù)教民都是愛國善良的,但義和團對教民卻不能區(qū)別對待,誤殺了不少行為端正的教徒。義和團的“殺洋滅教”“殺盡二毛子”把大批普通教民逼向絕境,無數(shù)無辜教民被殘忍殺害,迫使幸存教民走向了報復義和團“暴行”的行列。
其二,搗毀教堂,殺死主教,是對教民信仰自由的嚴重干涉和宗教權利的踐踏。1900年,義和團攻打西什庫教堂,圍攻63天,大大震驚了傳教士與教民?!昂颖笔”6ǜ浇臇|閭村教堂集中了9 000名天主教徒在此避難,由于擊退了4萬名義和團團民的進攻,戰(zhàn)后成為北方著名的圣母朝圣地和中國天主教信徒最集中的一個村落?!保?]除部分因投機因素入教者,教民多為虔誠的信教者,對天主基督均是崇敬堅信,義和團搗毀教堂,屠殺主教的報復行為,被教民們視為是對宗教信仰的嚴重褻瀆與挑釁。
其三,反動勢力支持授意,部分教民復仇心理膨脹。義和團運動使得基督教傳教在中國受到重大挫折,外國勢力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此外,外國勢力還想借此挑起新的戰(zhàn)爭以攫取更多在華利益。1900年義和團在京蓬勃發(fā)展,4月,美英德法四國聯(lián)合發(fā)出照會“限令清政府兩個月內將義和團剿除凈盡,否則就要出兵代為清剿”。他們投入大量軍火作支持,并施壓中國政府,這促使不法教民更加肆無忌憚,拋棄民族立場,瘋狂報復。
一是堅持信仰,不背教不反教。一些義和團組織在抓住教民是曾提出過“只要背棄洋教就可保性命”[2](P269),但是被捕教民均堅持信仰,極少有人以背教來換取生存。任丘縣段家塢教案中教堂被困,河北省任丘縣知事王會蘭鑒于拳匪勢力日益擴張,殺洋滅教的風聲日益險惡,“力勸神父杜某避往天津”[2](P234)。當義和團兵臨城下時,王會蘭為保黎民性命,勸教民將教堂拆毀做一個反教表示,由他從中斡旋,“可保教民性命無憂,并保證將來平了亂出資給教民蓋更好的教堂”[2](P235),教民毫不猶疑同聲拒絕,慷慨赴死。
二是團結一致,籌備自衛(wèi),積極反擊。義和團報復教民的方式主要是劫殺教民與搗毀教堂,教民面對強敵并未坐以待斃,以任丘縣段家塢教案中教民的應對行動為例?!案魈幗堂癖茈y于段家塢教堂,義和團教仇教的風聲日益緊張,村中長老相議:‘所處環(huán)境萬分危急,逃無可逃,躲無可躲……與其坐以待斃,何如先盡人力以待天主圣命乎?先用各種盡我們的力量籌備各樣要緊的方法,以抗拳匪,保護我們的身家性命。’”[2](P231)他們商議出以下幾項辦法并積極籌備實施:第一置買軍器。教民們按財力多寡,分往各處購買軍械,后又共議自制炸藥,槍彈子藥全部備齊。第二建筑土寨。他們以西教堂為根據地,“順應地勢,依房為寨,寨外挖有戰(zhàn)壕,偏插野桑棗梨各樹枝,以防拳匪乘夜偷營”[2](P232)。第三抽丁訓練。到后期教民統(tǒng)領劉云漢、張清萬二人將全村教民中一百八十名壯丁編成隊伍,正式訓練,“耕云鋤雨的農夫,一變而為沖鋒陷陣之精兵矣”[2](P233)。
三是借助外國勢力與當權者,施壓清廷派兵鎮(zhèn)壓。一些傳教士教民被殺后,傳教士向各國公使報告,夸大事端造成緊張氣氛,公使們一若大禍臨頭,致電紛馳,要求派軍保護,中外勢力合同鎮(zhèn)壓。1897年山東巨野教案,德國以此為由出兵占領膠州灣,又迫使清政府將山東巡撫李秉衡革職。同年12月30日德國外使海靖在致總督署照會上講:“查各前由,相應為本國國家再索奏請前任山東巡撫李秉衡革職,永不敘用。并請諭旨言明,此罪系因該巡撫相待德國傳教士負任之故。如此中國官員,萬民一體明白,大吏位雖甚高,如干犯德國教士,亦難免咎也。”[1](P724)1900年5月12日,淶水縣高洛村發(fā)生教案,清政府迫于列強威勢,派練軍分統(tǒng)楊福同前往彈壓。此后清政府又派出聶士成等參與鎮(zhèn)壓,與義和團多次交戰(zhàn)。
在晚清教案沖突之后的報復與反報復運動中,列強在華利益并未受到損減,受傷最深的是中國百姓。換句話說,洋人和他們的利益依舊留在中國,倒在地上的仍是華人。這場報復與反報復行為其實是義和團團民和教民的悲劇,也是大清帝國在內憂外患、行將就木之時的悲劇。
[1]朱金甫.清末教案(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黎仁凱.直隸義和團運動調查資料選編[C].保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范文瀾.中國近代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4]王明倫.反洋教書文揭帖選[M].濟南:齊魯書社,1984.
[5]梁占軍.近代中華國恥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6]路遙.山東義和團調查資料選編[C].濟南:齊魯書社,1980.
[7]東閭教堂編印資料.有關東閭[Z].
The Conflict between Boxers and Christ Believers in Later Qing Dynasty
ZHANG Dong-lin
(School of Histor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In modern China,as Christianity came into,the conflict between Church and Chinese civilians has been exacerbated.Church’s bullying,Christianity contrast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thics,and narrow-minded nationalism lead to the Boxers retaliating against Christians in various ways.Because of personal security threatened and religion hampered,Christians had a corresponding anti-retaliation in support of foreign forces.The condition eventually loss of control,the Chinese people whether or not to join the church are under damages,Boxer Rebellion failed.
Church incidents;Boxers;Christians;Conflict
K256.7
A
1008—4444(2012)01—0043—03
2011-12-12
張東琳(1988—),女,河南靈寶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