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榴紅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網絡課堂的設計研究*
顏榴紅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聽力教學網絡課堂作為學習者聽力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為擴大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容量提供了突破口。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網絡課堂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社會和學習者個體需求,深入分析與思考學習環(huán)境及學習內容,以教育心理和認知、社會學習理論為支撐,使網絡課堂融趣味性、交互性及實用性于一體,從而更利于提高學習者運用聽力技能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聽力;網絡課堂;教學設計原理;認知學習類型
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交流頻繁,英語聽說能力日趨重要。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英語課程中的視聽說教程是其改善和提高聽說能力的主要途徑。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1]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中聽力課時普遍較少,學習者很難通過有限的聽力課來提高其聽力理解能力。如何改善滯后的聽力教學成了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難題。在無法改變周課時的前提下,學習者課后的自主聽力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馬武林和張曉鵬通過實證研究探討了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其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新的模式可以解決課堂教學容量有限與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2]由此可見,基于網絡的聽力教學模式探索很有可能成為未來聽力教學發(fā)展的趨勢之一,聽力教學網絡課堂作為學習者聽力自主學習的網絡化學習平臺,為擴大聽力課堂教學容量提供了突破口。聽力教學網絡課堂是在因特網上根據一定的規(guī)則使用基于A SP、JSP或PHP等技術制作的用于展示聽力教學內容并供學習者課后自主聽力實踐,類似于網絡應用程序的網絡化學習平臺。本文主要對如何設計出能有效幫助學習者課后自主聽力學習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網絡課堂進行探討。
Reigeluth提出“教學設計理論是指導學習者如何更好學習與發(fā)展的理論。學習和發(fā)展包括認知、情感、社會、生理和心理等方面”。[3]學習環(huán)境不同,學習者又有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應依據學習者的不同需求,根據不同學習理論進行合理教學設計。[4]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習者目前狀況和理想狀況之間的差距,以確定是否可以通過教學設計來填補差距而解決問題。因此,在設計聽力教學網絡課堂時,應進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而非盲目地照搬國內外教學設計理論。陳冰冰根據不同的需求主體提出了“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5]基于這種模型,一方面,教師需要了解社會上各種工作對畢業(yè)生英語聽力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師可在明確總體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通過設計調查問卷、訪談等手段了解學習者個體愿望、聽力學習過程、學習環(huán)境等,所獲得的各種信息是聽力教學網絡課堂設計的前提和基礎。
(二)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會積極地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理解所提供的信息并構建意義,而該過程會在與他人交往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因此基于該理論的協(xié)作學習已成為網絡環(huán)境下一種重要教學模式。李友良指出協(xié)作學習對知識意義構建起關鍵作用,它強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以及學生和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之間的相互作用。[6]因此,網絡課堂設計應充分考慮到生生、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及學習者與聽力材料及各種媒體的互動。
(三)認知學習分類及“九個教學事件”模型
Reigeluth將認知領域的學習分為4類:記憶信息、理解關系、應用技能及應用規(guī)則。[7]在網絡課堂設計中要考慮到學習者的認知學習類型,設計的任務應有助于其信息記憶、理解聽力材料中重要信息間的關系、應用技能完成聽力任務及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Gagne根據學習者信息加工過程、學習活動時的內部心理階段提出了“九個教學事件”,即:引起注意,告知學習者目標,激起對習得的先決性能的回憶,呈現(xiàn)刺激材料,提供學習指導,引出行為表現(xiàn),提供行為表現(xiàn)正確性的反饋,測量行為表現(xiàn),促進保持和遷移。[8]“九個教學事件”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Reigeluth的認知學習類型,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個常規(guī)模型。
了解學習者、學習環(huán)境及學習內容等是該網絡課堂設計的前提和教學設計的第一步。筆者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聽力課本內容,對學習者課后自主聽力學習的網絡課堂框架進行了總體設計。
(一)網絡課堂總體框架
該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網絡課堂分為5個部分:布告欄,教學大綱,教學日程安排表,教學資源和相關工具。布告欄幫助學習者及時了解近期的聽力學習任務、相關注意事項及相關網站學習的通知等;教學大綱介紹一學期基于網絡的課后聽力學習目標、學習過程評估標準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反思活動;教學日程安排則是安排課后聽力學習活動的周次和主題等;相關教學資源提供所有與學習者聽力學習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源 (多媒體資源,網站鏈接等);相關工具與幫助則提供學習者進行信息與資源獲取和處理的工具及使用說明等。
(二)聽力教學單元設計基本框架
聽力教學單元學習板塊包含“任務前”(通知欄及準備階段)、“任務中”(聽力實踐階段)與“任務后”(評估階段)3個部分。通知欄用于告知學生每周練習的一個聽力主題、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和需要運用的策略及相關指導,而準備階段幫助學習者記憶相關信息,理解各部分信息間的關系。聽力實踐階段則要求學習者完成與聽力課本相應主題的“教育性任務”以及拓展的“真實世界任務”或“目標性任務”。[9]4評估階段要求學習者對其自主聽力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反饋及評估以總結得失,而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評估階段所提交的結果及時給出分析及反饋意見,并上傳至反饋欄中。
本文設計了《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二冊第三單元“Every Jack Has H is Jill”的課后聽力自主學習網絡課堂,并進行了相關分析。聽力網絡課堂中的聽力教學單元以Gagne的“九個教學事件”為基本框架進行了設計:
(1)引起注意:欣賞一段關于英美國家婚禮的視頻 (新詞、難詞可通過語言知識準備板塊進行學習記憶);閱讀關于主題“Every Jack has his Jill!”的一段小故事。
(2)告知學習者目標:逐步學習“做筆記、預測、推理、利用視覺形象和聯(lián)想”策略;了解歐美國家關于婚姻、婚禮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識;重視中國相關文化的傳承及對外傳播。
(3)激起對習得的先決性能的回憶:聽一段關于婚禮籌備的英文對話 (空出關鍵詞)填空;聽寫聽力課本第三單元的對話2中的關鍵句;復述關于主題“Every Jack has his Jill!”的故事 (使用播客,錄制自己的音頻材料與其他同學或老師分享)。
(4)呈現(xiàn)刺激材料:提供關于“約會”的一段主要聽力材料的相關圖片,圖片順序已被打亂,要求學習者根據頭腦中的先存知識進行邏輯排序。
(5)提供學習指導:對理解該聽力材料可能需要運用的聽力技能、策略及注意事項等進行指導(教師錄制,并用音頻編輯軟件編輯生成M P3格式的文件發(fā)布在網絡課堂上)。
(6)引出行為表現(xiàn):學習者聽一段關于“不同國家約會方式”的音頻材料,回答相關主題及細節(jié)的客觀題,第二遍聽時回答相關主題的主觀題。
(7)提供行為表現(xiàn)正確性的反饋:點擊“完成”,校對答案,并寫一篇學習日志總結聽力過程中所用到的聽力技能及策略,分析得失,通過Email形式發(fā)給老師。
(8)測量行為表現(xiàn):把不同國家約會的不同方式制成表格進行比較,并寫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分析聽力材料中不同約會方式所體現(xiàn)的思維方式、傳統(tǒng)習俗等文化差異,通過帖子發(fā)到評估板塊的反饋論壇中。
(9)促進保持和遷移:教師對學生反饋、評估階段所提交的結果及時分析并將反饋意見上傳到反饋欄;教學資源庫里有相關本單元主題的真實世界聽力材料,學習者可以按需至少選擇一篇合適的材料進行聽力實踐;通過一些網上交流的手段 (如Email,QQ,M SN,Forum等)就中國與歐美“結婚典禮”的異同進行討論,在“協(xié)作”基礎上做出PPT進行演示。
(一)網絡課堂的框架設計分析
首先,筆者通過對調查問卷和訪談結果的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一方面,使用該網絡課堂的88.1%的學習者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具備一定聽說基礎,也學習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可以通過網絡自主使用該網絡課堂學習。另一方面,該網絡課堂的設計目的在于彌補大學英語聽力課時不足,以進一步幫助培養(yǎng)學習者聽力學習興趣,幫助其理解并掌握相關聽力技能與策略,有效提高其在“協(xié)作”基礎上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谛枨蠓治鏊贸龅慕虒W目標是從學習者特征分析中提煉出來的,能避免傳統(tǒng)教學目標過分抽象、簡單化的缺陷。在確立具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課程考核標準也明示在教學大綱里,從開始就明確該學期最終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更能促使學習者向目標努力邁進。
其次,由于本網絡課堂設計所選教材是基于內容來安排單元的,每個單元體現(xiàn)一個主題,未能體現(xiàn)聽力任務的難易程度。因此,在該網絡課堂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學習者的聽力水平差異,在體現(xiàn)相關主題的前提下,教學資源庫里相關主題的聽力任務按照由簡到難 (基礎級、中級、高級)的順序安排,即每個聽力任務都有等級標注,以便學習者根據自身的聽力理解能力按需選擇難度適中的材料進行聽力實踐。
再次,學習者進行網絡自主聽力學習時所需軟件 (如W indow sM edia Player,N ewzCraw let等)均能在相關工具與幫助部分下載使用,各種軟件的使用方法明示在幫助欄內。另外,相關工具還有一些常用鏈接,如在線詞典可幫助學習者在聽力實踐中碰到新詞時使用,方便省時;Google等搜索引擎能幫助迅速找到相關信息等。
(二)單元實例設計分析
記憶信息、理解關系是學習過程中兩個基礎步驟。因此,學習者在完成每單元主要聽力任務前的準備階段尤為重要,而“九個教學事件”中前5個均屬于準備階段。譬如,欣賞英美國家相關視頻、閱讀相關故事可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和好奇心;通知欄內醒目的具體單元學習目標和清晰的教學指導錄音可以為學習者指明方向,使其獲得一種預期,而該預期貫穿聽力學習的全過程,并通過最終學習反饋加以證實;對課本內外相關材料的聽力填空、聽寫、復述、圖片排序等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者與聽力材料及各種媒體的互動,能有效幫助其回憶已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并找到舊知與新獲信息的關聯(lián)之處加以整合形成新的圖式,為其聽力過程中迅速激活此圖式做好鋪墊。
另外,應用技能及應用規(guī)則是學習過程的關鍵與核心。學習者的聽力實踐過程是在記憶信息、理解關系的基礎上激活圖式、實際運用相關技能和策略構建意義的過程。寫總結分析聽力實踐得失的學習日志能及時有效給出學習反饋;把所聽材料的主要內容制成表格,并通過短文寫作的形式分析材料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則可以進一步檢驗并證實學習者在聽力過程中確實發(fā)生了新習得;教師及時將反饋意見上傳至反饋欄中,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學習者及時了解其本單元的聽力學習情況而揚長補短;學習者按需選擇教學資源庫里相關材料進行實踐,有助于他們在復習鞏固所學規(guī)則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來解決現(xiàn)實世界的實際問題;通過網上交流、生生互動,對相關的中西方文化進行討論,在“協(xié)作”基礎上做出PPT進行演示,則有利于學習者在共同學習歐美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以達到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及對外傳播,有利于經濟全球化環(huán)境下的文化融合。
全國各高校目前都在努力改善基于網絡的教學環(huán)境,課堂與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結合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深化的一種必然趨勢。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網絡課堂的設計需要在充分考慮社會和學習者個體需求、深入分析與思考學習內容的前提下,以教育心理和認知、社會學習理論為支撐,體現(xiàn)融趣味性、交互性及實用性于一體的教學理念。聽力自主學習網絡課堂的設計與制作對廣大高校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應支持并鼓勵教師組成合作團隊共同開發(fā)、完善高質量的網絡聽力教學資源,并加強對學習者課后網絡聽力自主學習的指導、監(jiān)督與管理,以有效改善長期以來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滯后狀態(tài)。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1.
[2]馬武林,張曉鵬.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 [J].外語電化教學,2011(3):50.
[3]Reigeluth C.W hat is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y and how is it changing[C]//C Reigeluth(Ed.),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Models: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NJ:Law rence Erlbaum A ssociates,Inc,1999:5.
[4]高文卓.論多媒體輔導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65-66.
[5]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 [J].外語學刊,2010(2):120.
[6]李友良.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課件的設計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1(3):74.
[7]Reigeluth C&Moore J.Cognitive education and the cognitive domain[C]//C Reigeluth(Ed.),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Models: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NJ:Law rence Erlbaum A ssociates,Inc,1999:54-55.
[8]加 涅.教學設計原理[M].王小明,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72.
[9]Nunan 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2004:4.
On Design of College English L isten ing Online Class
YAN L iu-hong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Changzhou U 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A s the main carrier of network autonomous listening learning platform,listening online class is a breakthrough for expanding the contents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e online clas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ational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and cognitive and social learning theories,and the deep analyses of social needs,learners,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content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sign of online class should be highlighted in entertainment,interaction and practicality,so that learners can use it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apply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real-world problem.
listening;online class;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cognitive learning types
H319.9
A
2095-042X(2012)02-0114-04
2011-12-20
顏榴紅 (1981—),女,江蘇張家港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責任編輯:朱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