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后殖民角度解讀《典型的美國佬》*

2012-08-15 00:53:25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后殖民族裔殖民

章 晶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從后殖民角度解讀《典型的美國佬》*

章 晶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作為當代美國族裔文學的一個分支,華裔美國文學并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后殖民文學范疇。但華裔移民及其后代受到西方中心話語的排斥與壓迫,經(jīng)歷著某種意義上的文化殖民。因此,后殖民批評,一種具有強烈文化批評色彩、質(zhì)疑西方中心主義、揭示文本背后東西方復雜意識形態(tài)關(guān)系的文學批評,非常適合解讀一直以來被壓制和被邊緣化的華裔美國文學作品。在后殖民語境下解讀《典型的美國佬》,可以凸現(xiàn)華裔美國女作家任璧蓮如何揭露主流文化的殖民本質(zhì),如何通過文化雜糅重新定義美國屬性,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其反本質(zhì)主義的創(chuàng)作立場和解殖民的創(chuàng)作目的。

后殖民主義;任璧蓮;典型的美國佬;解殖民

殖民主義的影響從16世紀出現(xiàn)到21世紀的今天從來都沒有消亡過,尤其在進入20世紀后半期,它則以更為隱蔽和不易察覺的新殖民主義形式繼續(xù)存在。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jié)束和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殖民宗主國逐漸放棄了對殖民地各種資源赤裸裸的掠奪,轉(zhuǎn)而使用政治控制與經(jīng)濟剝削相結(jié)合的間接統(tǒng)治方法,繼續(xù)其對獨立后國家的控制、干涉與掠奪。那么20世紀80年代風靡西方批評理論界的“后殖民主義”又是什么呢?

一、后殖民主義與任璧蓮

學界曾將后殖民理解為無定形的話語時間構(gòu)造,也曾將后殖民看作為特定的歷史文化策略。作為一個歷史分期概念,后殖民指示西方殖民之后的歷史時期;作為殖民話語的反話語,它代表一種針對殖民主義的抵抗與顛覆。[1]換言之,質(zhì)疑、揚棄殖民主義的后殖民話語從殖民化進程之初就開始了,并且隨著二戰(zhàn)后第三世界的崛起,后殖民主義更多關(guān)注和強調(diào)文化問題,成為當代人文研究的一個分支。

薩義德(EdwardW.Said),后殖民理論的標志性人物,在1978年出版的代表作《東方學》中首次質(zhì)疑了西方中心論,引起了西方學界的強烈反響。薩義德指出,東方完全是西方中心論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的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其犀利的話語直指帝國主義對一代代“低等民族”和“附屬民族”的扭曲,以及東方人又是如何無意識內(nèi)化認同西方的東方主義的。在徐穎果的《族裔與性屬研究最新術(shù)語詞典》中,后殖民主義,被定義為與后結(jié)構(gòu)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有一個共同的批評導向和理論詞匯—承認差異和反本質(zhì)主義的身份觀念和文化意義,一致批判西方現(xiàn)代性的文化等級制度、普遍主義和歐洲中心主義。[2]后殖民批評第一次將文學放到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東方與西方、帝國與殖民地這樣宏大的語境中來,開啟了文學研究的全新思路,通過文本細讀來揭示文本背后復雜糾葛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3]

任璧蓮 (1955-),繼湯亭亭 (M axine Hong Kingston,1940-)和譚恩美 (Amy Tan,1952-)之后風頭最勁的美國華裔女作家,成名于20世紀90年代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典型的美國佬》(Typical American,1991)。該書不僅被《紐約時報》評為1991年最值得注意的圖書之一,還入圍美國全國書評界小說獎,一舉奠定任璧蓮新生代作家的地位。[4]307作為第二代華裔美國移民,在美國紐約市出生并一直生活在東海岸白人社區(qū)的任璧蓮既非來自印度、南非這樣的前殖民地國家,始終處于主流社會的邊緣,受到種族主義和東方主義的排斥。她深刻體會到無論同化程度如何,其自我認同始終不為主流社會認可和接納。所謂的多元文化主義不過是“開明的保守主義” (open-m inded conservatism),有選擇性地拿不同少數(shù)族裔的文化差異當做美國文化的裝飾物來點綴。[5]主流社會對少數(shù)族裔文化差異的尊重幾乎已經(jīng)演變成變相的文化控制,少數(shù)族裔作家獲得了發(fā)聲的權(quán)利,但他們的言說被限制在本族裔文化的范圍之內(nèi),只能創(chuàng)作體現(xiàn)本族裔文化特異性的文本,作為多元文化的樣板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4]326面對主流社會的文化控制,任璧蓮拒斥亞裔作家這個本質(zhì)主義標簽,有意通過自己的文字實踐揭露主流社會的文化殖民本質(zhì)。

后殖民主義理論對文學的關(guān)注恰恰在于發(fā)現(xiàn)作家是如何從各自的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利用不同的文化與寫作策略,并在滲透的過程中不露痕跡地修正、顛覆被主流社會錯誤書寫的官方歷史,用自己獨特寫作方式重新書寫“有效的歷史”。因此,帶有強烈批判意識的后殖民理論,因而非常適合解讀華裔美國文學這一被消聲、滅跡并被壓制在主流之下的少數(shù)族裔話語。[6]任璧蓮的華裔背景和她所受到的精英教育使她完全具備薩義德所論的“雙重視角”,“不以孤立的方式來看事情……從這種并置中,得到更好、甚至更普遍的有關(guān)如何思考的看法”。[7]從后殖民的視角解讀任璧蓮的作品,有助于透徹地理解任璧蓮如何進行文化解殖民的文學書寫,如何掙脫本質(zhì)論的桎梏定義美國屬性,最終實現(xiàn)從邊緣到中心的文化多樣性。

二、任璧蓮筆下的主流文化殖民侵略

《典型的美國佬》講述了作為第一代知識分子的華裔主人公于20世紀40年代末,克服重重困難和挫折在美國社會為美國夢奮斗的經(jīng)歷,重點反映在文化碰撞中價值觀如何發(fā)生改變,并由此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和引發(fā)的反思。相對于17—19世紀的殖民主義而言,西方帝國主義國家轉(zhuǎn)向經(jīng)濟、文化侵略,尤其在宗主國內(nèi)部,白人對待少數(shù)族裔的方式就是后殖民理論中所謂的政治上影響,文化上同化。法儂將其定義為“文化情境”:“用大量的書籍、報紙、學校及其文本、廣告、電影、收音機的幫助下,一系列的宣傳慢慢地、巧妙地作用于人的大腦之中,改變了人們對于所屬世界的看法?!盵8]任璧蓮在小說中就創(chuàng)造了此類大量的“文化情境”,比如報紙、書本、雜志及廣告等一系列大眾媒介,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主流文化對少數(shù)族裔政策熔爐般的巨大同化作用。

出生名門的張家姐弟從小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深知克己復禮、忠孝責任之重大意義,明白行為規(guī)范要以大局為重,以家庭和家族為榮;妻子海倫嬌小柔弱,生性淳良,是一位具備古典氣質(zhì)的賢妻良母。雖然生活在美國,他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依然保持自己的文化屬性和價值觀念,對美國人的價值觀抱有強烈抵觸情緒。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主流文化消費價值觀的“文化情境”作用慢慢凸顯出來。以海倫為例,本來節(jié)省的她像“染上消耗病似得”開始“買新衣”?!跋挛绲拇蟛糠謺r間都用來聽收音機,或看她藏在床墊下的雜志。她特別喜愛廣告,還喜歡了解美國人的家庭生活?!盵9]77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不斷浸淫之下,海倫進行著黃秀玲所說的從“必需”到“奢侈”的蛻變,成為了完全物質(zhì)的美國人,甚至通過逃稅給家里添置家電、烤架、雙人沙發(fā)、棉絨裙、橋牌桌、特百惠,還計劃旅游。[9]202海倫成為了“典型的美國大眾文化的俘虜”,連她的美國身份也基本上是由大眾媒體所建構(gòu)的。[10]176與此同時,張家人學會了在工作之余去看棒球賽,并學會了用相對獨立又相互協(xié)作的“團隊”來取代血脈相連的“家”,模仿?lián)P基隊 (Yankees)把自己的家庭團隊稱作“中國的美國佬”-簡稱“張家佬(Chang-kees)”。[9]127文化規(guī)約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張家人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美國主流文化價值觀,移民原有的價值觀就這樣被后殖民時代的新殖民策略漸漸蠶食。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土生土長的華裔美國后裔格羅弗——一個沒有根基、完全內(nèi)化了西方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對母國文化流露出只有鄙視的騙子,他可謂是主流文化侵略性的最完美詮釋。如果說西方人對華裔的排外和不尊重源于內(nèi)在殖民主義作祟,那么格羅弗打著美國夢的幌子欺騙國人同胞落入金錢和愛情陷阱則是被文化殖民的東方人與本族文化的割裂與背叛、對強勢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一個極端表現(xiàn);這無疑是一種面具長成面孔的悲哀,與霍米巴巴從拉康有關(guān)認同危機的含混的認同結(jié)構(gòu)中所闡發(fā)的觀點相契合,即“通過將自己的膚色遺忘或白人化的方式來戴上殖民者的面具,接受外來文化的移植與文化價值,并否定和揚棄本土理念”。[11]格羅弗對金錢天花亂墜的描繪使拉爾夫心悅誠服地成為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美國夢的俘虜,也同樣的鄙視起母國文化價值和他自身:“錢。在這個國家,你有錢,你什么事都能做。你沒錢你就不中用,你是中國佬!就這么簡單。”[9]199拉爾夫以物質(zhì)主義金錢觀定義成功,輕易就放棄了艱難獲得的大學終身教職,拋開家庭責任一意孤行地開起炸雞店,成為消費社會的一葉扁舟,在物質(zhì)貪婪中激流勇進,埋下張家悲慘遭遇的禍根。格羅弗花言巧語的浪漫攻勢使海倫任由自我意識覺醒和肆意膨脹,不顧婚姻道德,轉(zhuǎn)而追求背叛家庭的所謂自由愛情,使陷入經(jīng)濟窘境的張家雪上加霜。

三、文化雜糅—任璧蓮的文化解殖民書寫

面對主流霸權(quán)文化殖民的強烈沖擊,任璧蓮巧妙地變換著小說中人物的文化屬性,通過雜糅這一后殖民手段實現(xiàn)其解殖民 (decolonization)創(chuàng)作目的。正如霍米·巴巴促成反殖民話語時所說,抵抗不一定是直接的反抗、簡單的否定和排除,而是一種對殖民話語和權(quán)力進行“雜糅”(hybridity)的策略。[12]485但這種雜化并不是簡單地把二者結(jié)合在一起,而是從某種文化霸權(quán)權(quán)威體系轉(zhuǎn)換為一個文化重新審視和重新定位的過程,是“華裔在與美國霸權(quán)文化話語斗爭的過程中對中美兩種文化進行部分繼承、部分地修改、部分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13]100-101文化屬性被霍爾定義為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群體屬于一種文化 (belonging to a culture)或認同一種文化(identify w ith a culture)。一個人出身于一個文化(being from a culture)并不意味著他永恒不變的文化屬性。[14]任璧蓮正是抓住主人公文化屬性的流變(fluidity),顛覆主流價值觀對于少數(shù)族裔屬性刻板化的本質(zhì)定義以對抗文化殖民的不斷入侵。

當拉爾夫的學業(yè)成功在格羅弗的萬貫家財面前黯然失色時,母國文化的印記漸漸褪去;當拉爾夫從孜孜不倦的學者變成滿身銅臭的資本家時,主人公的價值觀已經(jīng)徹底地被同化;當美國發(fā)財夢在主人公心中不斷膨脹時,“一日張家佬,終生張家佬”的強大家庭觀念日益淡漠,不再足以維系家庭的和睦與團圓,家庭成員也各自有了各自不可告人的秘密。張家分崩離析——夫妻反目,姐弟成仇——直到在最后一次爭吵中拉爾夫開車誤撞了姐姐,特蕾莎陷入深度昏迷才讓一家人冷靜下來。創(chuàng)業(yè)失敗、眾叛親離的拉爾夫痛定思痛,意識到“一個人在中國注定要滅亡,在這兒也同樣要滅亡。他不是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人。一個人就是他自己限度的總和,自由只不過使他看清了自己的限度所在。美國根本不是美國”,[9]296從而最終否定了極端個人主義所推崇的無限自由擴張。“盡管苦難重重,但他們像竹子一樣,彎曲了,卻沒有折斷。他們一致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擁有對方,擁有孩子——一個人人都會羨慕的家庭。”[9]249這無疑是向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回歸:用竹子這一中國文化堅韌不屈的信念象征鼓勵自己,用家庭觀念這一維護中國長期統(tǒng)一穩(wěn)定與中華民族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巨大推動力與支撐力讓家庭成員重新回歸家庭,[15]堅定的道德信念和強大的家庭責任感讓全家一起齊心協(xié)力在美國浮華的消費社會中找到了方向。在摒棄了充滿物質(zhì)主義的美國夢之后,他們回到了腳踏實地的現(xiàn)實世界,拉爾夫積極結(jié)束生意重返教學崗位,海倫主動告別婚外情重回家庭懷抱。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成語諺語——“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百煉成鋼”、“死灰復燃”、“東山再起”在關(guān)鍵時刻鼓舞著主人公,表現(xiàn)出來的是根植于華人內(nèi)心深處的中國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美國文化所倡導的大膽追求和樂觀向上 (從美國教授推薦給拉爾夫的書《積極思考的力量》可見一斑)與中國重情重義的傳統(tǒng)價值觀伴隨主人公的成長成熟漸漸雜糅在一起,美國屬性重新被定義,文化殖民不攻自破。

身在美國的華裔所擁有的雙重身份使他們熟悉母國與歸屬國兩套話語,擁有斯皮瓦克稱之為“譴責的位置”(accusing position)立場,按解構(gòu)主義的的說法,能夠既超然于結(jié)構(gòu)之外,不受其控制,又鉆入其結(jié)構(gòu)內(nèi)部來顛覆瓦解它。[12]483任璧蓮就是這樣在宗主國內(nèi)部進行顛覆,她通過自己犀利的筆觸拓寬華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改寫美國人的定義。任氏曾指出,新一代的移民以及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移民后代的特征是同化的結(jié)果,但這并不是‘熔爐式’的可怕同化模式。它證明了我們既是美國人,同時又是亞洲人。[13]45只要懷抱對未來的理想,譬如追求自我的超越、追求財富、對未來充滿希望、有能力反省,那么每個人都是典型的美國人,不管其族裔文化身份是否消失。[10]178盡管面對第一世界中心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無孔不入的微妙宣傳和滲透,處于兩種文化之間的邊緣人會產(chǎn)生迷茫、困惑和痛苦;但是當經(jīng)歷了價值觀念的失落之后,華裔終能重新找到自我,獲得自我超越再覺醒的力量,逐漸走向成熟,連接起兩個世界和兩種文化。

四、結(jié)語

對于任璧蓮來說,“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一種不至于否認我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方式要求 (美國主流社會)承認我的美國屬性的努力”。[4]310任璧蓮并不否認華裔美國人與白人在人種和文化傳統(tǒng)上的差異,也不主張華裔美國人完全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去認同白人的文化傳統(tǒng),最有效的辦法便是重新定義美國屬性,把人種和文化傳統(tǒng)各異的族群都包容在這個定義里。[4]324在《典型的美國佬》中,任璧蓮借拉爾夫的經(jīng)歷促使移民反省自我和主流文化的差異,通過文化雜糅實現(xiàn)文化解殖民。譚恩美曾評價任璧蓮:“我們把自認為了解的同化、文化多樣性和新的文化身份這些東西都當做我們自己的專利和獨一無二的美國人的權(quán)利。而任璧蓮卻勇敢地把這些東西全都串在一起。[16]作品中張家人從抗拒美國文化到認同接受美國文化,再到回歸中國文化,是去二者糟粕,取雙方精華,最終得到的文化雜糅,在此意義上作者超越了傳統(tǒng)東西方文化的二元對立,實現(xiàn)了二者的交流融合互補。華裔美國文學雖然不屬于嚴格意義的后殖民范疇,但是華裔美國文學的后殖民性卻顯而易見。對《典型的美國佬》進行后殖民解讀,對于理解作者的反諷意圖,促進當今全球化的語境下各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在不斷沖突中交融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1]趙一凡,張中載,李德恩.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201.

[2]徐穎果.族裔與性屬研究最新術(shù)語詞典 [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228.

[3]趙炎秋.文學批評實踐教程[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357.

[4]吳 冰,王立禮.華裔美國作家研究 [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5]陸 薇.走向文化研究的華裔美國文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7:78.

[6]饒艸凡子.流散與回望:比較文學視野中的海外華人文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277.

[7][巴勒斯坦]愛德華·W·薩義德.知識分子論 [M].單德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54.

[8]趙稀方.后殖民理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4.

[9]Jen Gish.Typical American[M].Boston:Houghton M ifflin Company,1991.

[10]薛玉鳳.美國華裔文學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11]廖炳惠.關(guān)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匯編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90.

[12]朱 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3]程愛民,紹 怡,盧 俊.20世紀美國華裔小說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4]徐 剛.解讀《典型的美國佬》中的文化屬性 [J].名作欣賞,2010(17):140-142.

[15]楊紀平,吳澤慶.同樣的家庭觀,不同的解說詞—評《典型的美國佬》[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8(3):66-70.

[16]徐穎果.美國華裔文學選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342.

A Study of Typical American from Postcolon ial Perspective

ZHAN G Jing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Changzhou U 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a subfield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thnic m inority literature,does not strictly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postcolonial literature.Despite the fact that Chinese imm igrants have not been under direct colonization,they still have experienced cultural colonization in a sense.Therefore,postcolonialism,a literary criticism,which is of strong cultral criticism,challenges the westcenterism and reveals the complex eastern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neath the text,is quite suita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ose oppressed and marginalized Chinese American literary works.To study Typical American in postcolonial context highlights how Gish Jen exposes the colonial nature of mainstream culture,and how she redefines American attribute by means of cultural hybridity,th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er anti-essentialism and decolonization.

postcolonialism;Gish Jen;TypicalAmerican;decolonization

I106.4

A

2095-042X (2012)02-0083-04

2011-12-08

章 晶 (1981—),女,江蘇常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朱世龍)

猜你喜歡
后殖民族裔殖民
“英國多族裔未來”理念:緣起、困境及其理論啟示
族裔性的空間建構(gòu):《拉羅斯》的敘事策略
全球化之下的少數(shù)族群——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論淺探
殖民豈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莊和神秘字符
后殖民解讀與性別研究的有機結(jié)合
——評《后殖民女性主義視閾中的馬琳·諾比斯·菲利普詩歌研究》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叢林——《大河灣》的后殖民生態(tài)解讀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義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1
東北淪陷時期日本的殖民宣傳
祖籍國與離散族裔的關(guān)系:比較與理論的視角
東南亞研究(2015年4期)2015-02-27 08:31:32
延吉市| 淳化县| 蛟河市| 修文县| 平果县| 琼海市| 沾化县| 通河县| 萨嘎县| 新建县| 伊宁市| 宝清县| 合山市| 环江| 浏阳市| 崇信县| 聊城市| 彭阳县| 盘锦市| 光山县| 竹溪县| 壤塘县| 威信县| 梓潼县| 揭阳市| 桂阳县| 宜黄县| 阜城县| 昆明市| 公安县| 盘锦市| 淳化县| 洞头县| 罗江县| 化德县| 富源县| 区。| 天长市| 崇义县| 龙州县|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