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慶安
(江蘇贛榆行政學校辦公室,江蘇連云港222100)
屈大均散文內(nèi)涵探析*
卜慶安
(江蘇贛榆行政學校辦公室,江蘇連云港222100)
屈大均是明清之交著名的遺民詩人、學者,他雖不以散文取勝,但其散文與同時代作品相比,無論質(zhì)量與數(shù)量上都毫不遜色。屈大均的散文關注政治民生、注重學術論議、追懷故國、懷悼哀情、頌贊仁德忠孝、寄情言志,也有一些生活雜論。其散文是反映時代的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窺探到明遺民詩人的苦悶、抑郁與掙扎。
屈大均;散文;遺民詩人
寬泛而言,散文是與韻文、駢文等文體相對應的不押韻、不對偶的散行文章,屈大均計有散文370余篇。就文體形式而言分為記、序、傳、行狀、論、說、辯、碑、墓表、墓志銘、書后、跋、贊、頌、雜文、引、銘、哀辭、賦、書、啟、雜著等22種,可謂體式繁豐,內(nèi)涵深厚。
屈大均對國家的興亡觀點獨到。如其在《長樂臺遺址記》中論秦朝滅亡時言道:“當秦之亡,天下發(fā)難,實始南粵……秦之亡以粵人首難,元亡亦然。粵人亡元之功,如朱光卿、鐘大明者,比韓福通為大。光卿姓朱,而鐘名大明,其元曰赤符,皆皇朝將興之先兆?!盵1]31屈大均認為南粵為滅秦的始作俑者,同時還提出三點看法:一是百姓亂而國家將亡,二是肯定了徐福與尉佗為“陳勝式”人物,三是認為國家興盛與衰亡總有一定跡象,特別是在民眾中有不同程度的征兆。在屈大均看來,群眾是國家穩(wěn)定與否的根基,舍棄或忽略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富含民本思想。
在論及官吏、法與國之關系時,屈大均在《贈某巡簡序》提出“自古至今,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者其世衰”的主張,并進一步指出:“夫惟治天下者,于一鄉(xiāng)之中,官之備而法之詳,然后天下之治,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睆娬{(diào)官之精干與以法治國的重要性。并深一步挖掘當時社會呈現(xiàn)臃腫乏力現(xiàn)狀的原因:“守令之不足任也,而多設之監(jiān)司,監(jiān)司又不足任也,而重立之牧伯,積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無與分其職?!痹谡摷盎鶎诱鄷r,強調(diào)巡簡職責的重要性:“巡簡一官,兼三老、秩嗇夫、游徼之職,主教化、爭訟、奸非,使民從事孝弟力田而不敢為暴?!盵1]87認為巡簡與民為近,職務雖小但責任很重要。
屈大均主張儒家思想為國之正統(tǒng)觀念?!断仁R林記》是詩人用意較深的一篇文章,文中自始至終對素王、尼父孔子在中國文化史的地位及貢獻深表敬意,認為孔子被稱為“素王”“文宣王”“皆不如魯哀公稱尼父為尊。蓋孔子猶天不可得而謚稱曰尼父,則所以尊夫子至矣?!笨鬃釉谇缶哪恐谐绺叩牡匚豢梢韵胍?這表明屈大均受儒家正統(tǒng)教育影響是非常深刻的。文中言“尼山有五峰相連,曰五老峰,夫子始生之夕,五老降庭,五老者,五星之精也,故峰名五老。中峰尼丘最高,其顛如玉屏而微窳其半,故孔子頂如反宇?!盵2]295用山峰表征孔子的相貌確為牽強,但也足以說明孔子在屈大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屈大均也富有一定軍事戰(zhàn)略思想,表明屈大均對國事衰亡的思索?!蹲源比刖┯洝穼懙酵聊?、懷來、榆林、八達嶺、居庸等處文字很細密,對險要描述詳細:“嶺,軍都山也,有城曰北口,城下視居庸若井底,居庸以此嶺為咽喉。守居庸當守北口,守北口當守八達嶺,元人所以設萬戶軍府于此,蓋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斯嶺最高,憑高以拒下,其險在我,失此不能守,斯無關矣?!盵1]20極富軍事眼光和戰(zhàn)略思想,由此暗示出屈大均的游歷并非簡單走馬觀花的玩耍,而是有一定的軍事目的。
屈大均也關注民生,有一些描寫地方風情的文章?!蹲源比刖┯洝分性娙丝吹窖汩T人們“所食者苦菜、燕麥窩窩,所爨者沙蓬。貧嫗以石灰御寒,有生長不識布者,慨嘆久之”。[1]20對民眾的生活苦辛深有感觸?!蹲谥苡斡洝酚羞x擇地描述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如寫初入潼關,“見陜?nèi)私月楦鸾戆着?或不巾,但裹一白布,無有異色衣冠者。蓋雍州居仲秋之位,色尚白,故以白為常服。遇慶賀,亦皆麻葛巾白衣以往,吊喪則加一白布于巾上云?!薄氨缯滤?在寺。寺外多斗雞人,元日即斗雞,陜俗也。”[1]4描寫了當?shù)鬲毺氐娘L土人情。
闡釋了先秦諸子及佛禪等思想?!独献幼⑿颉烽_宗明義,屈大均認為所有先秦諸家中,老子是最精于學識的:“諸子中,莫精于老氏,其學蓋得之于黃帝?!盵1]38且認為老子的學問是遠從于黃帝?!睹锨诱摗肥渍撁锨酉嗤?一是所言皆稱堯舜,二是皆精于《詩》、《書》、《春秋》和三經(jīng) (風雅頌)。次論屈孟同時而不相識,為國之不幸,若相識而相交必有功于社稷,即“使屈子如遇孟子,必將薦孟子于楚,孟子而用于楚,以仁義之道行之,安知不以楚王猶反手如所期于齊、梁也哉?”最后得出“古之圣賢,其得友之難如此”[1]120的結論。《參同契證易解序》文中開頭言道:“吾嘗讀《參同契》,而知古神仙之學皆得之于《易》。《易》之道,廣大精微,與天地相準。得其一端,可以出有入無而為神仙,況于吾儒得其大中至正者乎。”肯定了儒家經(jīng)典《易》的至高地位。文末借對朋友而言,認為精研《易》可以“合天人而一之,貫佛老而通之?!薄笆瓜杉业米右詾橄?何如吾儒得子以為儒乎?熟正孰偏,孰修孰短,子之知必能辯之?!盵1]39對儒道兩家論之短長優(yōu)劣,從而肯定了儒家學說的正統(tǒng)博大地位。
對經(jīng)典著作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屈大均主要論析《詩經(jīng)》、《春秋》、《易經(jīng)》、《禮》、《離騷》、《國語》、《書》等經(jīng)典著述,一些觀點主要散落在《春秋說》、《宗周游記》、《詩義序》、《洪范皇極大義序》等文章中?!洞呵镎f》主要論述《春秋》的作者及功用:“《春秋》者,周之大典,乃周公之所制作?!秱鳌贩Q備物典策,以賜伯禽者,蓋自伯禽至惠公,凡朝覲、會同、征伐之事皆載策書,所謂遵周公之典,以序事者也?!奔粗芄?主要用來記載周朝的一些大事。并言“《春秋》為天子之史,非諸侯之史;為天下之史,非一國之史”。[1]122《詩義序》闡釋詩義。屈大均言:“予嘗為《詩義》一書,純以《春秋》為言,以為今之世,非惟《詩》亡,而《春秋》亦亡。夫子之所通焉者,至是而大窮,其義遂不能行于天下。舉世之所謂公卿大夫者,皆不可以王之風、王之正月,為天子所大書特書者與之言。”并言:“《詩》者,事父事君之具也。不知王之所以為王,則何以事其君父,將忠于其所不當忠,孝于其所不當孝,忠與孝至是而不得其正,徒為名教之罪人而已矣?!蓖瑫r言詩之“’思無邪’者,其亦無邪于忠與孝,求其所當忠、所當孝者而忠孝之,斯《春秋》之所亟褒,以為臣子之典型者哉?!盵1]37總之,屈大均通過詩義序意在明確詩的本意在“正”,當知“忠”與“孝”之緣由并實踐之,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失去其原有的正義,反映了屈大均正統(tǒng)嚴謹?shù)娜寮宜枷胗^念。
闡釋了詩人學者的學術源流。《陳文恭集序》用比較方式闡釋了了陳白沙學術淵源及特點,認為陳白沙的學術本于濂溪,但又不同于濂溪的“主靜”說,而有“致虛”[1]48之特點?!蛾P中王子詩集序》首先評價了王子的詩歌特點:“大抵規(guī)矩子美,咳唾夢陽,其慷慨之氣,重厚質(zhì)直之資,不問而知為秦之風?!奔赐踝訉W習杜甫,模擬李夢陽,慷慨質(zhì)實,有秦地之風。其次評論秦地詩歌的特點:“以周之典則,漢之經(jīng)術為本根,其音乃純乎諸夏,既不流于浮靡,亦不過乎廉勁,一唱三嘆,有風人溫厚之旨,無西鄙殺伐之聲,斯為篤于仁義,洽于和平?!闭J為學詩應“先秦而后楚”。[1]62
側重闡釋自己學術觀點?!蹲终f序》開篇提出:“字,心象也。心無象,以字畫為象。象心而畫,畫外無心,心外無畫。"闡釋了字、心、象、畫之間的密切關系,人若能神于心之所用即"能即畫以見心,則可即心以論畫?!蔽哪┙Y論言:“六書之源,一畫之本,學者當求之于心?!盵1]40強調(diào)諸端學問在于求心,只要心有所得,就不必外求?!稄V東文選自序》有很多關于編書的論述。如關于目的,屈大均言:“廣東者,吾之鄉(xiāng)也,不能述吾之鄉(xiāng),不可以述天下。文在于吾鄉(xiāng),斯在于天下矣。惟能述而后能有文,文之存亡在述者之明,而不徒在作者之圣?!盵1]41從自己的為文實踐,論述個人與天下、明與圣的關系,標明詩人著文應該具有高遠的志向與寬廣的胸襟。
考證文章?!犊鬃有湛渍f》首先言孔子的姓氏由來,本姓子,自孔子父親嘉改為子姓,并言“孔氏始興于契,曰玄王;中興于湯,曰天乙;終興于孔子,而姓孔氏?!盵2]385《季路稱季說》言“子路在圣門齒最長,故五十以前稱子路,五十以后稱季路,乃稱謂之嘗,非仕季之義也?!庇盅浴胺查L則稱稱伯,次則稱仲;周人必待五十而后稱伯仲,此其制也。”[2]388有論有據(jù)?!肚洝酚浭黾亦l(xiāng)沙亭以屈命名的石坑涌,敘述其在灌溉農(nóng)桑滋潤土地中的重要作用,并考證了屈沱名的由來,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作為遺民詩人,懷念故國是屈大均散文的重要主題之一。此主題可以《孝陵恭謁記》為代表,文章開頭詳述了明孝陵“東首龍盤之勢,西首虎踞之形”的“紫青黃碧”的帝王之氣后,言“舊有松數(shù)十萬株,蒼翠陰森,與巖石云林相蔽虧,皆六朝古物,今彌望無一存矣?!北瘒@故國溢于言表。接著,詳細記述了孝陵的布局和物什,間或加以“今皆亡矣”、“非舊制也”、“亦非舊制也”、“今亦亡矣”等今昔對比的感嘆。文章最后寫道:“黃土一丘,蒙蘢荒草,誰復有過而吊之者。臣大均自至陪京,嘗三謁孝陵,以及東陵,匍匐階墀,與二三宮監(jiān)相向而哭。松楸已盡,御氣虛無,仿佛神靈其尤未遠耶。有牧馬蕃兒,方斫殿柱,柱上金龍鱗爪,半欲摧殘。臣大均與以多錢,拜之而求其免。嗚呼!尚忍言哉?亦尚忍而不言哉!”[1]1懷念故國又悲涼無奈,抒情融于記敘之中,雖為記游之文,卻似一篇催人淚下的抒情散文?!杜P蓼軒記》是一篇表現(xiàn)屈大均心志的力作。詩人效越王勾踐以“其味甚辛”的蓼“以充寢處”,且言“以蓼為藥石,匪惟臥之,又飲食之,即使無恥可雪,無仇可復,猶必與斯蓼相朝夕,況乎有所甚不能忘者于中也哉!”[1]36詩人用辛味的蓼時刻警醒自己,不可貪圖安逸,雖然抗清復明的道路依然漫長,而且實現(xiàn)的希望很是渺茫,但拳拳愛國情懷昭然若現(xiàn)。《御琴記》是最能表現(xiàn)屈大均故國之思的作品,目睹一架崇禎帝“御玩”的“翔鳳琴”,詩人“捧之流涕,仿佛天威咫尺,伏拜不能興?!贝颂幥僖巡皇呛唵蔚囊黄魑?而是君王的化身、故國的象征。睹物思人,悲不能抑,至誠之思海涵地負。文末在聽友人彈奏御琴時的情景,甚是凄楚:“正經(jīng)奉御琴不敢彈,乃陳賜琴鼓一再行,敘寫國破家亡之故變,聲凄慘,林葉陡落,驚風颼颼。曲未終,聽者皆泣下。”[2]300情調(diào)哀然,不忍卒讀。
屈大均有大量的抒發(fā)對失去親友、愛人的痛惜懷念之文。《先夫人袱葬記》是一篇懷念父母的深情之文,很是感人。描寫先君之墓:“墓前正對一峰,甚小而銳,所謂小羅浮也。先君平生欲隱羅浮而未得,今者朱明四百君,日夕當前,仙靈相接,精爽不迷,其亦安于此乎。”平實的文字,流露出對父親的深切追憶與懷念。憶念母親去世時情景,詩人寫道:“自先夫人見背,至今已三閱月,大均哭踴之余,伏念古者大夫士三月而葬,未逾時,故先期而葬?!北窗?。下葬時,對棺槨的選用極其細致,流露出詩人的哀然追念之情:“松本純陽,脂又其精華也,其香可辟蟲蟻,其變化可成琥珀,內(nèi)周之,脂液盛實,可歷千年不腐壞。嗚呼,痛哉!使土親膚,庶幾可以免夫?!比怂啦荒軓蜕?但愿尸身永存。當不能廬墓時寫道:“先夫人之右留一穴,為大均生壙。他日者得正而,復歸首丘,將葬發(fā)膚于是,以事吾父母。吾生不能事吾父母,將死以事之,豈非死之樂有過于生也哉!”[2]314失去母親的哀然,不能廬墓相守的內(nèi)疚,化為死后的侍奉誓言,親情無限。
王華姜是屈大均的摯愛,詩人寄懷之文主要有《辛亥人日祭王華姜文》、《葬華姜文》、《以荔枝薦華姜文》、《哀華姜詩百首跋》四篇,為懷念一人作四篇文章惟對王華姜一人,足見王華姜在屈大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栋A姜詩百首跋》中詩人首先言哀詩之多:“嗚呼,吾之哀汝也!為五言古詩十三章,七言絕句一百章。自古悼亡之詩,雖潘岳、江淹、元稹,未有如此之多也!”接言夫妻之間的感情濃厚:“乃今奈何,天之不樂于為人日之百章,顧樂予為《哀華姜》之百章也。豈天不妒予之詩而妒予所贈詩之人耶。嗚呼,天胡不妒予之詩而顧妒予所贈之人耶!”[1]173詩人悲傷失去志同道合的親密愛人?!缎梁ト巳占劳跞A姜文》用騷體“兮”抒寫哀痛之情。文中回憶了王華姜與自己相識、孝養(yǎng)、歡笑、勤勞等等細節(jié)后,用飽滿深情的筆觸寫道:“悲歲序之易流兮,忽一年之參商。欲除服而不忍兮。尚縞素乎吾之衣裳。陳庶饌之芬馨兮,及扶荔之甘漿。子魂靈而未遠兮,其窈窕而來享。何上天之夢夢兮,使佳人之早殤。此人日之痛毒兮,吾終身其結于中腸?!盵1]218一唱三嘆,百般柔腸,抒發(fā)了失去妻子的悲傷之情。
思念孩子的文章《哭稚女阿雁文》寫道:“天之喪吾雁也,以為雁乃文士之女也。然天知雁為文士之女,獨不知雁為忠臣之外孫、孝子之甥耶?”“吾之肝暢裂矣!哭華姜之淚未干,而哭雁之淚復續(xù)也?!薄敖穸巢桓饰?四顧寂然,欲仿佛雁喧呼之聲,嬉戲之狀,而不可得矣?!薄爸行谋浪?恨也如何?……痛哉!”[1]222文中反反復復用一些情感性的語句,表達失去孩子的悲慟感傷情懷。
屈大均還有對師友的懷念之文。如《死事先業(yè)師贈兵部尚書陳巖野先生哀辭》就是一篇極盡哀情之文,用騷體形式抒發(fā)對其業(yè)師的懷念,情韻悠長;《與龔柴丈書》借對羨慕友人的悠閑生活,表現(xiàn)詩人與友人真摯友誼。屈大均還有對孝女才女的追懷之作。如《郭不字哀辭有序》哀友人郭青霞之女郭不字;《嬋媛堂碑》哀才女屈原之姊女。
贊揚忠于國家的忠臣烈士。《仲兄鐵井先生墓表》言屈士煌忠憤報國,有捐軀報國之志:“仲兄嘗恨不死于庚子以前,而死于壬寅以后,患難之君臣俱盡,破碎之山河胥亡。”[1]142感情激越?!独杼图颉诽岢觥疤煜沦t大夫之死國者類多文士,非文士只能死國也,其所以為文者,固有以異乎人也。是故天能喪其人,而不能喪其文,其文蓋無物足以尚之?!盵1]54認為文人死國之志異于常人,稱贊黎太仆死節(jié)的忠烈,說明人的氣節(jié)使文可以高古、永傳。
贊揚有德識之士?!洞髣e山禹廟碑》言大別山名的由來,“當洪水時,江漢混而為一,渺茫無際,而是山橫亙其中,其脈自冢綿延荊山內(nèi)方而來,形狹而長,若石城磅礴,以隔二水,故大禹名之為別歟?!盵2]322稱贊大禹的治水開拓之功。《七人之堂記》提出孔子所稱七人為:“首儀封、次晨門、次荷蕢、次楚狂接與、次長沮、次桀溺、次丈人。”[1]32盛贊其高尚的品格并效慕。
贊揚仁孝之舉?!恶R氏義壟碑》贊馬三畏:“仁孝,葬其親以及人之親,聚斂魂魄,無賢與愚,皆以其親之郁郁佳城以為歸?!盵1]135贊揚仁孝?!陡罟晌逍⒆觽鳌焚潛P鄧廣生割肉救父,蕭日挖肝救母,張三愛取肝救母?!秷蟪鹞逍⒆觽鳌焚潛P黃卿、李兼貴、宋元亨、蕭鉉、夏序功五人的報仇奉孝行為。
贊揚勇猛剛烈的行為。《侯王廟碑》記述任囂的勇猛抗敵,對秦國邊疆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始皇所恃者,北有蒙恬,南有任囂,二公不亡,則強胡勁越,不能為中國患也。”[2]335并以詩贊之?!洞髲R峽虞夫人碑》虞夫人之戰(zhàn)斗勇猛剛烈,同時有軍事眼光。用詩歌頌之: “錦袍玉貌勇無敵,巾幗之氣何飛揚?!盵2]337
贊揚賢德烈婦。《女官傳》屈大均列屈氏美人、陳二妹、黃惟德、葉氏女、王氏女等入宮廷,普遍贊其美德淑秀才女等品質(zhì)。如“王氏有文學,能詩。”葉氏“少有淑質(zhì),通《烈女傳》、《女論語》。”陳氏“生而容貌端正,在乳不啼?!盵1]105《孔氏四忠節(jié)傳》記述孔家四人聞籍、聞詩、貞璞的貞烈不做辱沒門風的行為,如貞璞“為賊所執(zhí),不屈死。”[2]344而《長山烈婦墓志銘》贊揚烈婦生殉夫,烈婦生曰“結發(fā)之妻,生則同室,死則同穴,人之道也。夫肉未寒而去之,去將安歸?夫在穴中,妻乃在穴外,其可乎哉?”“遂入穴,枕夫尸,連接衣帶,終不肯出?!盵2]372此處須一分為二看待。
抒寫人生哲理情趣?!队伟兹蕩r記》略述游歷,通過晉遠公隱居于代州白仁巖一事,重在闡發(fā)其人生態(tài)度:“生人之樂,首朋友,次書,次乃山水。”[1]29屈大均走遍大江南北,廣交朋友,著書立說,確為體現(xiàn)此人生態(tài)度。《登華記》是一篇優(yōu)秀的記類散文,以時間與游歷的路線為序,記述了沿途的華山的泉水、山峰等等情狀,娓娓道來,神清氣爽而靈動自然,使我們感受到詩人游覽山河時的愜意與悠然閑適。開首部分寫了華山泉水的靈動豐盈,感慨道:“故游華者,未見華之山,先觀夫話之水,而已心曠神怡矣?!盵2]304雖有夸張,但也不禁為詩人的神怡而陶醉神往,山水之娛情可見一斑?!陡∠嬗洝肥且黄獌?yōu)秀的湘江觀岳的短小美文,文末“是行也,雖未登岳,然于湘得岳之情狀,湘曲則岳亦曲,湘直則岳亦直,岳無正面也,亦視湘以為其正面而已矣。斯真天下山水之有情者哉!”[2]311山水相諧,情景相融,一派灑然閑適自足的和樂情懷。尤其以此湘岳之情狀推想天下之山水之樂,以小見大,由近及遠,體現(xiàn)詩人胸懷的寬廣與博大,余味悠長?!堕傧汊钟洝芬缓喍绦∑肺?但有深刻內(nèi)涵,先引屈原喜橘之“外精明而潔白”似有道君子并為之頌,又效蘇東坡于“橘中為亭,名曰楚頌”只行為,詩人自己也“欲為亭曰楚師?!辈⒌贸觥耙晃镏?善體之亦足以為道”[2]321的至論,很有哲理,耐人尋味。在詩人眼中,物不論大小,只要善于體察善于感悟,總會有所得,此為屈大均記中較有哲理的精品之文。
言志性文章主要以銘類散文為主?!端棱帚憽费运訛樗棱趾笤?“天死我身,吾將生之。天生我心,吾將死之。欲生其身,須死其心。心生于死,身死于生。夫能如是,是之謂能生能死之至人?!盵1]191詩人以能生能死的至人為最高目標?!剁R銘》言“鑒爾容,毋寧鑒爾心。葉心靜而圣,為萬物之鏡。鏡乎,鏡乎,其天之命,而人之性乎?!盵1]193以心靜高潔為人生準則,是最好的生活境界。
論衛(wèi)生飲食。《飲食須知序》闡述養(yǎng)生之道在與飲食,即“養(yǎng)生之道,莫先于飲食。”認為“飲食而不知其味,則以何以能節(jié)。知味者,何知其正,復知其反。知其正,則為養(yǎng)正之吉?!奔达嬍硲湮?有節(jié)制,方能健康的養(yǎng)生。如其所言“惟貞所以為節(jié),惟節(jié)所以為貞,貞與節(jié)相為始終,而后其所養(yǎng)乃正?!盵1]77貞、節(jié)相合,方為養(yǎng)生之正道?!豆{補食物本草序》談飲食之道,認為“于日用所需,鳥獸、草木、蟲魚之屬,凡《詩》《騷》之所已言,或未及言,皆一一發(fā)明其利病,其亦欲人識其名而知其味,因以知夫知味之知歟?!盵2]287飲食與知識修習密切相關?!兑缀唵畏郊颉肥壮?“今夫知本易而人故難之,能本簡而人故繁之,非所以合乎乾坤之道也?!币缀喼ǘ斯室怆y繁的觀念不符合天道,進而提出“用藥如用兵,兵能易簡則奇,奇則無所往而弗勝”[1]78之觀點。
論情趣愛好?!蹲详栆啄f》以易言朋友之墨道,得出“學之于天地之大器而不足,學之于萬物之小器而有余?!盵1]129以小見大?!肚僬f贈詹丈大生》言賞琴用神,不能以耳,“予不敢聽之以耳,而以神?!盵3]470以琴言生活修習之道。
[1]屈大均.屈大均全集·翁山文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2]屈大均.屈大均全集·翁山文鈔[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3]屈大均.屈大均全集·翁山佚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A D iscus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QU Da-jun’Proses
BU Q ing-an
(M aster’sOffice,Ganyu A dm inistration School,L ianyungang 222100.China)
Q u Dajun was a famousM ing loyalist poet,scholar,who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literature and historiography. A lthough Q u Dajun wasnotfamousforhis proses, compared w ith his contemporaries,his proseswere not inferior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In his proses,Q u Dajun’s payed great attention to people’s livelihood,academ ic discourse,nostalgic memories of his mother country,expresed his grief,praised virtue,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and so on.Q u Dajun’s proseswerem irrors of the times,from which we could see theM ing Dynasty poet’s anguish,depression and struggle.
Q u Dajun;prose;adherents poets
I26
A
2095-042X(2012)02-0075-05
2012-02-01
卜慶安 (1967—),男,江蘇海東人,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元明清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朱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