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焱,潘學紅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001)
高校為地方經濟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的國際化途徑
——以江蘇省常州市為例*
王 焱,潘學紅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001)
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適應經濟的發(fā)展與需求,根據當地經濟的發(fā)展特色適時調整人才培養(yǎng)計劃。當地方經濟具有外向型特征時,高校應努力為當地經濟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高校應該首先以戰(zhàn)略性高度加大對國際化進程的投入,凝練國際合作方向,確定長期合作目標,調整人才培養(yǎng)模式,拓寬國際合作領域,加強“引智”渠道等國際化途徑來加強外向型人才的培養(yǎng)。
地方經濟;外向型;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
(一)常州經濟具有外向型經濟特征
外向型經濟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為推動該國或地區(qū)的經濟增長和發(fā)展,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擴大出口為中心,以國際經濟的基本內容和發(fā)展為依據,根據比較利益原則,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所建立的經濟結構、經濟運行機制和經濟運行體系。[1]常州市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擴大出口為重心,積極參與國際經濟事務。2010年,常州市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50.8億美元,其中出口108.7億美元,進口42.1億美元。全市實際到帳外資22.6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量在省內城市排位第4位。全市新增總投資超億美元或注冊外資超3000萬美元項目25個,新增世界500強企業(yè)投資項目5個;新簽總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44個,合同利用外資36.1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85.5%。全市外資企業(yè)達3100余家,吸納就業(yè)近30萬人,涉外稅收達82.02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同時,實施了兩輪“千名海歸人才集聚工程”,到2010年全市各類人才總量達62.5萬。[2]根據上述指標可以看出,常州市的經濟完全具備外向型經濟的特征。因此,為當地經濟培養(yǎng)和輸送的人才也需要具備外向型的特征。
(二)常州經濟發(fā)展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特點
發(fā)展外向型經濟需要外向型人才。所謂外向型人才是指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創(chuàng)新開拓能力,既懂經營管理,能夠開展對外經濟活動,又懂世界經濟、國際法律、國際金融、精通外語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一是知識面廣,掌握跨學科領域的知識;二是知識遷移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創(chuàng)新能力強;三是具有較高的組織管理能力,懂得在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內以變制變,能夠統(tǒng)籌兼顧,善于整合優(yōu)勢,協(xié)調各方面的資源;四是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不墨守成規(guī),不斷開拓進取。
常州發(fā)展外向型經濟所需要的外向型人才按具體職業(yè)方向和職業(yè)技能分類,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外交人才:了解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各國文化和外交政策,具有較強的對外溝通與外交能力。
2.外貿人才:包括金融、保險、物流、外貿、營銷、市場管理等專業(yè),熟悉國際經濟法、海關和報關政策,能夠獨立操作國際市場業(yè)務。
3.涉外管理人才:這類人才應具備以下基本素質:具有跨學科的知識結構,善于應用先進技術;創(chuàng)新開拓,能把握全球經濟走向,懂得靈活應變;有多文化環(huán)境下的工作經驗,善于管理和領導團隊工作;精通外語并擅長與外國人交流。
4.語言類人才。這類人才熟練掌握英語、德語或其它較為流通的官方語言,熟悉掌握對外漢語,具有較強外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
5.涉外律師。熟悉國際法律法規(guī),熟悉西方國家的經濟慣例。由于涉外經濟的經濟形式容易產生較多的對外經濟問題,涉外律師將有效地保證常州市經濟利益不受損失,并能行之有效地調節(jié)各國由于法律差異問題產生的矛盾和沖突。
6.對外旅游人才。能夠為現代酒店業(yè)和旅游業(yè)服務,這類人才需要知識面廣,精通外語,熟悉涉外旅游法律法規(guī),了解各國語言、風俗習慣、行業(yè)規(guī)范等,并具備迅速處理緊急事務的能力。
7.會展服務人才。對外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各類展會。組織展會并且參加海外展會是政府和每個涉外經濟實體對外宣傳和了解國際市場動態(tài)的有效手段。會展服務需要掌握布展、參展等相關流程,并熟悉精通外語,能夠為參展客人提供較高質量的服務,從而完成組織展會的目標。
(三)常州市外向型人才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常州市外向型人才結構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外向型經濟人才數量少。與常州市經濟快速發(fā)展相比,人才數量滯后。雖然每年的畢業(yè)生較多,但真正具備外向型經濟能力的人才數量極少。
2.大多數高校畢業(yè)生學科及專業(yè)水平單一,不具備跨學科和多學科的基礎。
3.多數高校畢業(yè)生理論與實踐脫鉤。缺乏實踐能力,應變能力較弱,不精通國際慣例及通識。
4.涉外律師專業(yè)人才奇缺,這將無法預防在對外經濟聯(lián)絡中觸及的法律問題,無法有力地保障常州市外向型經濟的利益。
5.外向型人才的人才結構較差。外向型人才集中在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中,企業(yè)中的外向型人才相對較缺乏,中小型企業(yè)的外向型人才更是匱乏。
6.人才流動性較強。由于許多企業(yè)尚處于發(fā)展階段,無法為高級人才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所以,工作在企業(yè)的外向型人才流動性較大,從而影響到企業(yè)深層次的發(fā)展。
可見,常州市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和外向型人才的數量極不平衡。
隨著常州市“經濟國際化、科教興市、城市化、可持續(xù)發(fā)展”4大戰(zhàn)略目標的推進,常州市經濟社會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常州高校在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實施戰(zhàn)略中都將學校的國際化及培養(yǎng)學生的復合型能力做為發(fā)展戰(zhàn)略之一。同時,常州的10多家高校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來保證這一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目前許多高校舉辦了各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將國外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與國內大學的教育資源相銜接,注重實踐、注重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擁有中西文化背景、通曉國際規(guī)則、具備國際交流能力和較強專業(yè)工作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但是,常州高校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的力度還遠遠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與需求。部分高校不了解地方經濟特色,未能按照當地的人才需求結構、有的放矢地制訂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多數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都是閉門造車,缺乏開放性和前瞻性??傮w說來,目前常州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封閉、單一。學校強調學生的基礎理論及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很少針對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進行培訓,學生不熟悉中外國情,不了解國際規(guī)范,沒有足夠的國際視野,不具備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質。
(二)國際化程度不到位,只停留在淺層次、短時性合作。有的學校國際化進程還只是停留在部分專業(yè)的國際間合作辦學、學生輸出、教師互訪等層面,沒有充分利用國際優(yōu)質教育資源,從而影響人才國際化培養(yǎng)質量,并無法培養(yǎng)出適應常州外向型經濟的國際復合型人才。人才的短缺,必然削弱對外經濟的競爭力。
(三)缺乏課程國際化。目前許多高校的課程設置沒有國際化導向,無法培養(yǎng)學生在國際多元環(huán)境下的專業(yè)技能和社會生存能力。同時,許多出國進修的教師學習到了國外的先進課程設置,但未能將國際化的課程引入到國內院校,只做了“輸出”,沒有“輸入”。這樣,導致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國際化視野和多文化交流的能力,從而也無法成為外向型人才。
(四)在校生缺乏國際化視野。許多學生的國際化意識淡薄,很少有學生將建立自己的國際化視野與個人人生規(guī)劃相聯(lián)系,同時,大多數學生不了解外國文化與國際慣例。另外,很多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較差,外語能力只停留在能看懂的階段,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3]
(一)高校國際化的定義與標準
不同的國家和高校對于國際化有不同的評估標準和體系。美國教育委員會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采用了機構支持、學術要求、項目及額外活動,教職員政策與機會及國際學生4項指標。我國的部分學者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應包含:國際化的教育觀念、學生培養(yǎng)目標、共享教育資源與合作研究、課程國際化、人員交流等方面。[4]
總體來說,評測一所高校是否達到了國際化水平,應具體分析以下指標:
1、高校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與外事組織機構,以此評估高校在戰(zhàn)略部署與人員配置方面的國際化水平;
2、高校教師及學生的國際交流情況。高校教師及學生的國際化是高校國際化的關鍵與重點。
3、教學和科研的國際化。教學國際化包括專業(yè)課采用外語教學及國外教材的情況,必修和選修課程中涉外課程的設置??蒲袊H化包括舉辦和參加國際會議、在國外發(fā)表論文、合作開發(fā)科研項目等。
4、學校國際化投入情況。分析外事經費占學校總支出的比例,了解學校外籍專家及留學生公寓的配置、學校外文書刊和期刊總數。[5]
從以上指標可以看出,大學的國際化應滲入到教育觀念、師資隊伍、學生培養(yǎng)、教學過程、辦學條件、科研成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二)以國際化途徑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的策略
1.以戰(zhàn)略化角度加大學校國際化的投入
為了促進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常州高校應建立長期、有效、深入、穩(wěn)定的戰(zhàn)略合作機制,避免僅停留在淺層次、短時性合作階段。學校應建章立制,設立國際合作的效率指標,并通過管理體制的調整,保障國際合作的有效進行。高校應加大對國際化戰(zhàn)略的重視程度,擴大投入,加強校內對外合作與交流人員的機制建設,積極打造國際化教育平臺,加大國際化體系建設。
2.凝練國際合作方向,確定長期合作目標
學校應梳理現有海外合作機構,選擇與本校有較多共通點的學校作為合作方。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模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目標定位。選定目標后制訂深入、長期的合作計劃。同時,高校應借鑒現有國際合作項目的優(yōu)勢,將國際項目作為學校國際化的橋梁,將辦學經驗和優(yōu)秀成果搭建到學校其它院系是學校發(fā)展的一條可行之路。除此之外,高校應選取合適目標,深化合作力度,合作項目應貴在“精”,而不是“散”。例如,應加大與某所國外合作大學的合作深度,共同開發(fā)國際課程,設立國際課程中心,并在產學研等方面全線合作,將國外大學的優(yōu)質理念和先進資源“引智”到國內。
3.調整培養(yǎng)模式,注重培養(yǎng)外向實用型人才
為了服務地方經濟,加速當地外向型經濟的進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增強學生的對外開放意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國際慣例和國際市場規(guī)則,了解相關操作程序,提高經濟競爭力;在掌握基礎理論和技能的前提下,學生應掌握跨文化交際際能,熟悉國際規(guī)范,具有國際化視野。學??梢酝ㄟ^以下方式改革現有人才培養(yǎng)模式:(1)借鑒國外課程認證體系,改革現有人才培養(yǎng)方案;(2)瞄準國際前沿,建立新學科,共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高端人才;(3)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增強課程國際化,改變大學英語教學構架。培養(yǎng)學生在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下的專業(yè)技能和生存能力,將國際化內容融入到課程設置當中。注重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將大學英語課程不僅作為語言工具的傳授,同時是國際化視野的傳播課程。
4.拓寬國際合作領域,加強“引智”渠道
高校還應采取各類措施,積極打造國際化氛圍,加大國際合作的空間和深度,從“走出去”改變?yōu)椤罢堖M來”,從“輸出”轉為“輸入”,加強“引智”工程。具體措施包括:
(1)積極組織國際學術會議。通過國際學術會議吸引國外專家來校講學,這樣既能使學校了解到國際前沿動態(tài),又能提高學校的聲譽和學術地位。同時,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到國際會議中來,能使學生有效地開拓國際視野,了解學科的發(fā)展,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到國際會議的組織及服務過程中,學生能有機會與外界溝通交流,開闊眼界,鍛煉能力。
(2)利用高科技手段,引進海外在線課程,設立國際課程中心??梢岳脟夂献髟盒,F有的網絡課堂平臺,設立國際課程中心,將國外的課程體系引入國內大學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地了解國外課程體系及授課內容。
(3)創(chuàng)造條件,引進海外留學生。學校應加大對招收海外留學生力度,健全留學生公寓及配套設施,同時,根據現有資源,積極調整海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優(yōu)化課程結構和全外文授課力度。這將使學校的國際化進程更上一個臺階,能有效營造國際化校園并提高在校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4)建立科研團隊,學科互動,加大科研領域合作。學校應以科研為載體,加大科研合作,在共通領域中積極尋求可合作方式;通過科研及學科互動,取長補短,完善學校的學科結構,提高科研及教學水平。同時,科研互動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提高學生的外向型知識結構水平。
(5)互利互惠,搭建學生能力實踐平臺。學校應與海外合作大學相互為學生提供實習及實踐機會,將國內學生“送出去”,將海外學生“迎進來”,從而加大交流領域,并且學生能在實踐過程中更好地了解海外社會、企業(yè)文化,更加精通語言,從而成為具有復合性才能的外向型人才。
(6)從國際間“校?!焙献?拓展到國際間“校企”合作。發(fā)揮學校人才、資源優(yōu)勢,吸引與國外企業(yè)合作的機會,共同申報相關課題,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及就業(yè)機會。通過參與校企校目合作及國際研發(fā),學生能迅速提升國際化水平,了解國際通用慣例及法則,為成為外向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在常州市開放型經濟環(huán)境下,常州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應緊扣當地經濟的特色,為地方經濟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外向型人才。高校應以戰(zhàn)略性高度加大對國際化進程的投入,凝練國際合作方向,確定長期合作目標,調整人才培養(yǎng)模式,注重培養(yǎng)外向實用型人才,拓寬國際合作領域,加強“引智”渠道,從而打造國際化校園,培養(yǎng)熟悉中外國情,了解國際規(guī)范,有足夠的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當地社會和經濟,提升當地開放型經濟的競爭實力。
[1]孫福仁.外向型人才培養(yǎng)探索 [J],中國成人教育,2004(2):85-86.
[2]常州市統(tǒng)計局.2010年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2011-02-21)[2011-11-22].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1/2/21/art-575-147639.htm l.
[3]楊 焱.關于口譯人才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 [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13-115.
[4]陳昌貴,曾滿超,文東茅,等.中國研究型大學國際化調查及評估指標構建 [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10):116-135.
[5]王 璐,陳昌貴.高等學校國際化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J].湖北社會科學,2007(1):177—18O.
The Approaches thr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Cultivate Export-or iented Per sonne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by Universities——Taking Changzhou as an Example
WAN G Yan,PAN Xue-hong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hool of Foreign L angauges,Changzhou 213001,China)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economy.when the local economy has a significant export-oriented characteristics,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imely adjust students training programs,making efforts to cultivate export-oriented personnel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Such approaches thr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 should be adopted by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highlightening the strategic input to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concising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determining the long- term partners,adjusting the training models,expanding the field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channels of“borrow ing intelligence”.
local economy;export-oriented;internationalization;personnel training
朱世龍)
G40—052.4
A
2095-042X(2012)02-0056-04
2011-12-06
王 焱 (1974—),女,河北保定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常州市社科聯(lián)社科研究項目 (CZSKL-2011C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