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晶
(大連大學 英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支架理論在口譯課中的應用
王阿晶
(大連大學 英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在口譯教學中利用建構主義的支架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和課后實踐中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制定"最臨近發(fā)展區(qū)".支持學生不斷建造新的能力,有針對性地為不同的學生制定適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對訓練項目做深入的理解,幫助他們培養(yǎng)對項目材料相關的語言和語言外障礙的處理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引導學生獨立和協(xié)作學習,利用地方的既有資源優(yōu)勢,形成高校與企業(yè)用人單位間的交流合作,組織學生以團隊合作形式進行口譯實踐,全面提高口譯綜合能力.
支架理論;建構主義;口譯課
支架式教學(scaf f 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構主義模式中的一個教學方法,是借建筑業(yè)中常用的腳手架(scaf f olding)來形象解釋一種教學模式.學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學生的"學"就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教師的"教"就是給學生搭建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學生不斷地建構自己,使學生掌握建構和內(nèi)化所學的知識技能,從而達到更高水平的認知能力.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提高,支架的作用最終結束.此方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成為獨立學習者和問題的解決者.此教學方法起源于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列夫維果斯基德的"最鄰近發(fā)展區(qū)"(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論,他指出有效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習者和介人(父母、教師、同伴)之間的交往互動的質量[1].他認為個體的學習是在一定歷史和社會背景下進行的,社會可以為個體的學習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進作用,個體發(fā)展的兩種水平即現(xiàn)實的發(fā)展水平與潛在的發(fā)展水平之間存在最鄰近發(fā)展區(qū).在此基礎上,一些學者如Bruner、Wood等人提出了"支架"式教學理論[2].
支架式教學模式由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 (1)搭建"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進入情景: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景.(3)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讓他們自己能夠在框架概念內(nèi)繼續(xù)進步.(4)協(xié)作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5)效果評價:內(nèi)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和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支架式教學理論自問世以來,受到了國內(nèi)外語界的廣泛關注,許多論文探討了此理論在大學英語、英語閱讀、口語與聽力等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但在口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鮮有論述.
口譯是一門集視聽說讀寫之大成的綜合性語言操作活動.其對合格口譯員的要求也非常高,如高超的雙語語言技能,廣博的通才知識,跨語言文化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等.支架式理論在口譯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將會有效地提高口譯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口譯實踐能力.
所謂支架式教學模式,就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并為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3].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充分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設計最佳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根據(jù)當前的學習主題,按"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供學習支架.通過網(wǎng)絡平臺等途徑為學生搭建支架,公布每周的教學計劃,學習主題,提供培訓的思路與參考,提前布置任務.很多翻譯理論學者強調翻譯的"技能意識"與"技能訓練",而事實上即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口譯技能,如記憶能力、筆記能力等,由于口譯課和相關支撐課程課時的限制,課堂上學生的口譯練習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詞匯問題:英語詞匯貧乏,找不到對應的英文;英文用詞不當,譯文滑稽或是反復重復幾個熟悉的詞,譯文雖然可以理解,但淺顯、單調和僵硬等.教師可以在一定的量和度的基礎上,將產(chǎn)出性詞匯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口譯課教學中,如提供下一章節(jié)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固定搭配和句型以及話題、鼓勵一詞多譯和一句多譯等,介紹相應的口譯學習網(wǎng)站,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和語言駕馭能力等.同時科學整合課程資源、開設相關輔助課程,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等,幫助其從長時記憶中找出必要的有關主題的知識,進行知識和心理上的前期準備工作,通過支架幫助培養(yǎng)其通才知識.
建構主義支架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jīng)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4].口譯具有即時性和現(xiàn)場靈活性的特點,所以通過搭建支架營造口譯模擬場景,充分讓學生體驗現(xiàn)場氣氛,為學生提供一個動態(tài)的口譯教學環(huán)境.各種形式的實踐口譯可以提高譯員的理解能力、記憶記錄能力、推導、歸類、概括能力及對原語和譯入語文化的了解能力,還能通過扮演不同發(fā)言角色鍛煉學生的公共講話能力、與聽眾的溝通能力、臨場發(fā)揮能力.尤其是能夠鍛煉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提高自信心.心理素質的好壞在口譯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口譯教學訓練和評估中,心理素質的鍛煉與培養(yǎng)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5].在重大的場合,臨場發(fā)揮和靈活應變的能力幾乎決定著口譯的質量.經(jīng)過實踐性課堂訓練的學生普遍的感覺都是自己不再怯場,敢于在公眾面前發(fā)言,做到表情自然得體,語速適中,眼神和聽眾有適度的目光交流,沒有不良的口頭語和手頭動作.此種操練模式幫助學生進入情境,有利于學生身臨其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即席發(fā)言能力、社交場合的講話能力、過硬的心理素質、抗干擾能力和敏捷的思維能力.學生的翻譯水平得到提高,為日后的口譯實踐奠定了基礎.
Dam認為,自主是指獨立且又與其他人合作行動的一種能力和意愿,互動、協(xié)商、合作是促進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6].學生的自主探索分課堂和課外兩個場所.一方面學生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課件和書籍等資源針對相關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并與教師進行必要的交流;另一方面,教師鼓勵學生通過第二課堂的學習,收集更豐富的材料,并采取一定措施進行有效監(jiān)控.起初的引導、幫助多一些,以后逐漸減少,愈來愈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后爭取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xù)攀升.協(xié)作貫穿學習過程的始終.支架理論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合作學習在吸取他人經(jīng)驗的同時時還可不斷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獲取對新事物更全面的理解和建構能力的提高,同時這種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也鍛煉了學習者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7].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交流的過程.教師設計、組織活潑有效的課堂活動,如模擬口譯現(xiàn)場、角色扮演等,并且充當指導者和參與者,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參與討論并以小組形式完成口譯操練.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在此群體中,大家先進行內(nèi)部協(xié)商,而多媒體計算機正好有語言的功能.多媒體輔助英語課堂教學-支架式教學模式為協(xié)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語言學習條件.自主探索與協(xié)作學習并非毫無監(jiān)督的自由探索與協(xié)作,而是在教師適當?shù)谋O(jiān)控指導下的探索與協(xié)作,這一階段正是支架式教學模式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此階段結束時,教師對整個活動及時作出有針對性的總結.
此階段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組內(nèi)成員間的互評、教師及實習單位的評價等.學期中定期安排幾次課外實踐,組織學生進行校園場景介紹,如博物館等.兩人一組進行口譯實踐并進行錄像錄音.校園行之前,老師向學生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協(xié)作完成各景點的漢語介紹及英語翻譯.課堂上也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譯操練,定期錄像跟蹤,每節(jié)課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都作出及時點評,以及其他同學對此組成員進行評價,學生藉此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應對所討論評價的主題進行充實完善,并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強化補充材料,在這種形成性"動態(tài)"評價中,學生變成了積極的學習者和思考者[8].同時利用大連市外事活動多等的特點和大連的地方資源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外事口譯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為大型國際會議擔任志愿者或口譯譯員.用人單位的評價等反饋意見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另一個重要的依據(jù),同時對學生口譯實踐能力進一步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支架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或根據(jù)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拋錨,通過創(chuàng)建符合教學內(nèi)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學生通過親身探索,不斷積累知識經(jīng)驗,認知結構逐漸完善.因此,比起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更符合口譯教學的特點.口譯教學是一個前后相繼,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教師是起點又是終點,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等多重角色,教學中合理利用支架理論,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權衡知識輸入與輸出的比例,定會提高學生的口譯綜合實踐能力.
[1]VYGOTSY L 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WOOD D,BRUNER J S,ROSS G.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2):89-100.
[3]呂芳,趙雪愛.大學英語泛讀課支架式教學模式探索[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27(1):55-57.
[4]蔡小紅.口譯評估[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7:59.
[5]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6(1):49-51.
[6]DAM L.Learner autonomy:from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M].Dublin:Authentic,1995:31.
[7]顧赤.大學英語教學與支架式教學模式[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194.
[8]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3.
Scaf f olding Instruction in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WANG A-jing
(College of English,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Scaf f olding instruction of constructivism adopted in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i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scaf f olds and f i nalize their respectiv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both in class and after-class practice;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stantly develop their new abilities,helping them establish their own targets in the study based on each of thei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items and cultivate their cross-culture awareness and abilities in tackling obstacles within and beyond the language factors of related materials;guide them in their individual and collaborative study,making full use of the local resources available to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ompanies,and organizing students to train their abilities in teams,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interpretation.
Scaf f olding Instruction;Constructivism;Interpretation Teaching
book=4,ebook=51
G642
A
1008-2395(2012)04-0087-03
2012-04-16
基金課題:遼寧省教育廳基金項目(W2010053)"釋意理論視角下的適應遼寧地方發(fā)展的口譯人才培養(yǎng)"成果;大連大學教改項目(2011)"支架理論在口譯課中的應用"成果
王阿晶(1972-),女,副教授,主要從事口譯,美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