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蘭
(聊城大學(xué) 東昌學(xué)院,山東 聊城 252000)
當代認知語言學(xué)認為,隱喻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基本的思維、認知和概念化方式。它是認知主體從人們所熟悉的源域(source domain)到未知的目標域(target domain)之間的映射(mapping)。這種映射是基于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具有某種相似性或者能夠創(chuàng)造某種相似性的基礎(chǔ)上,從而達到認識目標域的目的(束定芳,2000)。
古希臘哲學(xué)家普羅塔格拉(Protagoras,約公元前485—約公元前410)曾經(jīng)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中國古代的許慎也曾經(jīng)提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觀點。因此,人體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礎(chǔ)。人類通過自己的身體來認識周圍的世界,基于身體的體驗來獲得概念和意義。也就是說,不同民族和語言的人們都是以人體隱喻化的方式來認識客觀世界的。這種基于身體的體驗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既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又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xué)和英漢對比的角度,系統(tǒng)研究英、漢語詞典中名詞“耳”下所列的詞義及其隱喻的表達,具體探討英漢語中“耳”的隱喻映射的范圍的差異和各個映射背后的原因;以豐富、真實的語料體現(xiàn)了這些詞語在實際語境中的使用情況。
本文所采用的英語語料選自英語及英漢詞典,漢語語料選自漢語詞典及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作為聽覺器官,耳朵在人類的感覺系統(tǒng)中處于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在人類獲得關(guān)于外部世界的信息方面的地位僅次于作為視覺器官的眼睛。在英漢兩種語言中,作為聽覺器官的名詞“耳”都被用來映射到認知域的許多方面,并在認知上表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如形狀域(英語中the ear of corn,the ear of rice等;漢語中的木耳、銀耳等)、情感域(英語中have one’s ear burning;漢語中的耳根發(fā)燙、面紅耳赤等)、知識域(英語中ears and eyes指打聽信息之人;漢語中也用耳目表示相同的意義),等等。但是英語民族和漢語民族的人們畢竟處于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和文化背景之中,在認識客觀世界時又會表現(xiàn)出其獨特性。因此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聽覺名詞“耳”的隱喻映射除了其大多數(shù)的共性之外,還具有其各自不同的個性。
耳朵位于人體頭部的左右兩側(cè),而頭部又位于人體的頂部。當人們處于某些不利的境況之中時,如大筆的債務(wù)、繁瑣的工作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等,往往感覺快要被淹沒于這些無盡的煩惱之中,因此在英語中人們用“耳”表示這樣的困境:
(1)They’ve borrowed so much money that they’re up to their ears.(他們借了這么多的錢以致債臺高筑。)
(2)I’m sorry, I’ll have to cancel lunch today because I’m up to my ears in paper work.(很遺憾,今天我只得不吃午飯了,因為我有很多工作要做。)
耳朵是人類的聽覺器官。人類只有通過耳朵才能聽到外部的聲音,獲得關(guān)于外部世界的林林總總的信息,因此它對于人們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英語民族看來,當他們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去做某件事情時,耳朵是可以舍棄的:
(3)I would give my ears to have a try.(我無論如何得試一試。)
(4)I’d give my ears for a chance to fly on Concorde.(為了能獲得駕駛協(xié)和飛機的機會,我愿不惜任何代價。)
此外,學(xué)生作為案例教學(xué)的最大受益方,其教學(xué)效果與所選擇的案例類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而實際教學(xué)過程中學(xué)生能力鍛煉程度及綜合素質(zhì)提升程度,無法脫離詳細的分析、調(diào)查、測試及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的支持。按評價方法類型,案例教學(xué)效果評價方法可分為考試測試、調(diào)查問卷、一對一訪談及教學(xué)過程客觀評價。
當然,漢民族的人在決心要完成某件事情時也會不惜任何代價,但并沒有把耳朵這一極其重要的聽覺器官映射到相同的目標域;相反,漢民族的人往往會“拋頭顱、灑熱血”。由此可見,英漢民族的人們分別采用了耳和頭作為源域映射于相同的目標域。
耳朵位于人體頭部的左右兩側(cè),英語民族的人注意到了耳朵的這一特殊結(jié)構(gòu),并以此作為源域映射到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域——不同的意見。
(5)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ubject set the whole company by the ears.(一提起這個題目,就引起眾人的爭吵。)
(6)Trying to agree where to go on holiday set the family by the ears.(試圖商定去哪里度假,結(jié)果造成了家庭不和。)
在漢語中,當人們意見不一致或者不統(tǒng)一時,人們往往會“反目、反目成仇”。有意思的是,在表達相同的概念意義時,英語民族和漢語民族的人分別選擇了耳朵和眼睛作為源域,即目標域相同源域不同。
頭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耳朵位于這一重要器官的左右兩側(cè),而且左右耳具有完全相同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漢民族的人注意到了耳朵的這一特點,并用于喻指位于某重要物體的兩側(cè)之物,如耳房(正房兩頭的小房間)、耳門(大門兩旁的小門)。
(7)我已經(jīng)說過,莊園的邸宅是極其古老的,只有一側(cè)的耳房現(xiàn)在住著人。
但是,英語民族的人卻并沒有把耳朵這一特殊的位置及構(gòu)造用來表達相同的概念意義。在英語中,人們往往使用side room,side door。
耳朵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聽到來自外部的聲音,從而獲得關(guān)于外部世界的信息。當人們聽了多遍時,就會熟悉這些信息了。因此,在漢語中有耳生、耳熟這樣的隱喻表達:
(9)姑娘眨眨眼,看來這些名字對她確實很耳生。
(10)在《同一首歌》慶祝澳門回歸專場晚會上,觀眾們聽到的都是耳熟能詳?shù)母枨?/p>
在英語中,并沒有相同的或類似的隱喻映射。英語民族的人在表達同樣的意義時,往往使用familiar with/to。
當人們與某人長時間待在一起,肯定會觀其行,聽其言,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影響。因此,在漢語中,耳被用來作為源域映射到“影響”這一非常抽象的概念域。
(11)周恩來的母親萬氏,精明強干,周恩來從小就耳濡目染。
(12)在將軍的深切關(guān)懷和名家前輩的耳提面命之下,邵葉道畫藝精進,漸入“成虎在胸”之境。
在漢語的這種隱喻表達中,耳朵既可以和眼睛相結(jié)合,又可以和臉相結(jié)合,并且都已經(jīng)成為漢語中約定俗成的四字成語。但是可以看到,“耳濡目染、耳提面命”都可以表示潛移默化地受到別人的影響。這是“耳”在漢語中所特有的隱喻映射。在英語中,這種隱喻映射是缺失的。
經(jīng)過初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耳”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隱喻映射具有差異性。在英語中,“耳”喻麻煩、代價和分歧;在漢語中,“耳”喻重要物體兩側(cè)之物。而且,除了個別具體的概念意義外,這種差異性大多體現(xiàn)在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意義上。這表明,盡管由于人的耳朵在結(jié)構(gòu)、位置、功能等方面的共性,不同民族的人所獲得的體驗基本相同,但是在更深層次的、抽象意義的認知上,不同的民族對于耳朵特征不同方面的認識及關(guān)注程度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因為,語言是一種世界觀,具有不同語言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過濾和看待周圍的世界。因此,對于“耳”在英漢語中隱喻差異性的研究體現(xiàn)了語言的文化差異性。
通過分析英漢語中“耳”的隱喻映射的差異性,有助于我們更多地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從而更好地掌握英漢這兩種語言。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Sweetser 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盧衛(wèi)中.人體隱喻化的認知特點[J].外語教學(xué),2003(6).
[4]覃修桂.“眼”的概念隱喻[J].外國語,2008(5).
[5]束定芳.隱喻學(xu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英語常用詞用法.詳解大詞典(A-K)[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7.
[7]英漢大詞典(全新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6.
[8]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9]朗文當代英語辭典(英語版)[Z].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7.
[10]北京大學(xué)漢語語言研究中心: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11]現(xiàn)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