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龍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7)
葉申薌(1780—1842),字惟郁,初號萁園、培根,后號小庚,又號小庚子,晚號瀛壖詞叟,福建閩縣人,是清代嘉道年間知名的詞人、詞學(xué)家。其作品被丁紹儀《國朝詞綜補(bǔ)》,陳乃乾《清名家詞》以及嚴(yán)迪昌《近代詞鈔》等多種詞選選收或全收,并受到世人較高的評價,引起了一些學(xué)者的研究興趣。但是,他們所依據(jù)的底本或為已經(jīng)定型的四卷本或為后世排印的《清名家詞》本。結(jié)果,許多重要的信息因版本所限而被遮蔽或丟失。其研究成果也就不免出現(xiàn)系年錯誤或者語焉不詳?shù)膯栴}。因此,很有必要對《小庚詞存》的成書過程及版本情況作考證和梳理。
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散館后,葉申薌改知云南富民縣知縣,“歷昆明縣、東川、開化、昭通各府同知,曲靖、廣南二府知府”(《三山葉氏族譜》之《墓志銘》)。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在昭通府同知任上出版《小庚詞存》一卷本,收26歲至47歲的作品57首??w印刷。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春,葉申薌入都補(bǔ)官,在京城請英和為一卷本《小庚詞存》作序。
秋冬之際赴浙江任,“歷紹興、湖州二府同知,寧波府知府”(《墓志銘》)。在浙江期間,對一卷本進(jìn)行修訂和增補(bǔ),成兩卷。①卷一收26歲至48歲,卷二收49歲至54歲作品,并請葉紹本、徐鏞、戴鼎恒、汪全泰、吳俊民、吳葆晉、石同福、張應(yīng)昌、方秉、陸繼輅、崔曾益、宋鐄、伊念曾等十三人題辭,于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春刊印。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二月,再次增訂成三卷本,卷三收55歲作品,請馮登府作跋,于杭州刊印。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夏,葉申薌“由卓異升豫之河南知府兼護(hù)河陜?nèi)甑馈保ā赌怪俱憽罚?。三年后,道光十九年(公?839年)春,增訂成四卷本。卷三增56歲至59歲作品。卷四收59歲至60歲間創(chuàng)作的《寄園百詠》。共收詞123調(diào)276首。同時,將四卷本的《小庚詞存》收入《天籟軒五種》中。
具體說來,《小庚詞存》的版本有道光六年一卷本、道光十四年二卷本、道光十五年三卷本、道光十九年四卷本和《天籟軒五種》本。即使同一卷數(shù)的本子,紙張與裝訂亦有所不同,三卷本分一冊和二冊、四卷本分一冊、二冊和四冊,可知《小庚詞存》至少刊印八次。后世有陳乃乾《清名家詞》排印本,此本將每卷卷首的原有的創(chuàng)作時間刪去了。雖然所標(biāo)時間并不完全確切,但是刪去的做法并不可取。個別字詞亦有漏刻。
葉申薌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春在杭州刊印的二卷本,對云南期間的一卷本進(jìn)行了修改,主要是推敲字詞、修改題目和增加小注。②首先,此次修訂應(yīng)從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把一些事情說得更加詳細(xì)了。比如,道光丙戌一卷本的《沁園春,南旋留別芷汀六兄即題洪塘送別圖》一詞,道光甲午二卷本改為《沁園春·辛未改官后乞假歸省,留別芷汀六兄并題洪江送別圖》,并增加“珊瑚撐月,乃滇中故實”的小注。這對于我們考證葉申薌翰林改官事件是很有用處的材料。既言“改官”則知是指散館,“辛未”又明確了時間,“乞假歸省”知道了葉申薌的行蹤,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斷定,葉申薌散官后首任官職為云南富民知縣,并未去江西武寧赴任;小注的增加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詞作。還有,將《沁園春·送秦馥堂司馬》改為《沁園春·送秦馥堂司馬領(lǐng)運》,將《永遇樂·和魏贊卿司馬作》改為《永遇樂·和魏贊卿司馬詠萍》,將《青玉案·重九》改為《青玉案·九日登郡后山》等,都更加細(xì)致化,豐富了我們的認(rèn)識。另外,《蘇幕遮·春草》(燒痕蘇酥雨細(xì))一詞是一卷本所沒有的,一卷本從《綺羅香·東川道中》直接是《滿庭芳·自題詞存》。
另一方面,二卷本刪去了許多時間和細(xì)節(jié)。這樣一來,一卷本的價值便極為珍貴。首先,有助于我們認(rèn)識《小庚詞存》的原始風(fēng)貌。比如,二卷本的《木蘭花慢·袁季范水晶簾下看梳頭圖》原為《木蘭花慢·題袁季范水晶簾下看梳頭圖》,二卷本的《又·秋湖送別圖》原為《又·題秋湖送別圖》,二卷本的《又·撫琴圖》原為《又·題張雨香撫琴小照》,二卷本的《清平樂》(濃云翻墨)原為《清平樂·看云》,二卷本的《點絳唇》(繞屋青山)原為《點絳唇·看山》,二卷本的《臨江仙》(陣陣輕雷催驟雨)原為《臨江仙·對雨》,二卷本的《蝶戀花,蟬》(庭院陰濃消暑氣)原為《蝶戀花·聞蟬》,二卷本的《踏莎行》(檐溜飄階)原為《踏莎行·秋雨》,二卷本的《減字木蘭花》(秋光冷淡)原為《減字木蘭花·對菊》(秋光淺淡)。這使我們可以了解到葉申薌詞作的最早面貌。
其次,有助于對作品進(jìn)行系年。比如,二卷本的《滿江紅·壬申九日疊前韻》原為 《滿江紅·壬申九日用辛未出都韻》,二卷本的《鳳凰臺上憶吹簫·重游廣西州東湖》原為《鳳凰臺上憶吹簫·甲申于后廣西州重游東湖》,二卷本的《念奴嬌·謝王協(xié)戎惠巧色菊》原為《念奴嬌·乙酉秋仲謝王協(xié)戎送巧色菊》,時間交代得很清楚。
再次,有助于考證。比如二卷本的《摸魚兒·東阿阻雪》,原為《摸魚兒·東阿阻雪用辛稼軒韻》,從中可以看出葉申薌的學(xué)詞淵源;二卷本的《一萼紅·己卯四十初度》,原作《一萼紅·四十初度自嘲》,可看出葉申薌當(dāng)時作詞的心態(tài);二卷本的《齊天樂·喜內(nèi)人挈兩女歸聘》,原作《齊天樂·聞內(nèi)人送兩女歸聘喜賦》,可知當(dāng)時葉申薌與家人并未在一處。二卷本的《水調(diào)歌頭·癸酉送同年戴春溪舍人差旋》原為《水調(diào)歌頭·癸酉送典試戴春溪舍人同年差旋》,可由此推知葉申薌任云南分校官的時間。
最后,一卷本還有一首詞為二卷本所無的,即《望海潮·晚獲》:“梯田鱗次,芳塍秀錯,秋成景物便佳。香稻連云,新鐮拂月,沿村晚獲紛嘩,清響動連耞,盡珠苞玉粒,萬寶豪奢,盂酒豚蹄,果隨私愿滿篝車。閑情點綴風(fēng)華,有弄簫牧豎送馕村娃,招客開雙收禾計把滇南蒨俗夸。圖向畫屏遮,儼豳風(fēng)九月。一幅桑麻。樂歲熙恬,宦游爭得比農(nóng)家。王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廣南土富州秋稅名為禾把銀?!贝耸自~在一卷本的位置是第二十六頁,上接《南歌子·夜柝》,下連《解花語·曉行》。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修改后的二卷本,一直為三卷本和四卷本沿用,內(nèi)容未再作改動。所以,四卷本的《小庚詞存》的構(gòu)成如下。
卷一起乙丑迄丁亥。即26歲(公元1805年乙丑,嘉慶十年)至48歲(公元1827年,丁亥,道光七年)。 第一首《念奴嬌·東坡先生生日集何氏紅園》(乘風(fēng)歸去笑髯翁),最后一首《滿庭芳·自題詞存》(鐵板高歌紅牙低),共21頁。最后頁“小庚詞存卷一,錢唐任九思刊”。
卷二起戊子迄癸巳,即49歲(公元1828年戊子,道光八年)至54歲(公元1833年癸巳,道光十三年)。
第一首《過秦樓·川江到宜昌為出險,舟中始有帆檣櫓之設(shè)詞以紀(jì)之(一片鳴鉦數(shù)聲柔櫓連檣曉),最后一首《浪淘沙·再題詞存》(迂拙百無成,莫問浮名),共25頁。最后一頁:“小庚詞存卷二,錢唐任九思刊?!?/p>
卷三,甲午。即55歲(公元1834年甲午,道光十四年)。實際增收了56歲(公元1835年,乙未,道光十五年)至59歲(公元1838年,戊戌,道光十八年)作品,《浪淘沙·丙申夏仲去浙有懷石敦夫》、《金縷曲·重葺寄巢初成適李夢韶觀察寄新詞,走筆和答》、《南樓令》(春雪做春寒)等作品。第一首《探春慢·甲午春初雪中探梅孤山》,最后一首《金縷曲·謝周稚圭撫軍寄示詞稿》(筆墨供游戲),共17頁。最后一頁空白。
卷四,收59歲至60歲(公元1839年,己亥,道光十九年)創(chuàng)作的《寄園百詠》和《臨江仙》(人道洛陽花最好)。
注釋:
①曾欲改名為《天籟軒詞稿》,后仍稱《小庚詞存》。參崔曾益.瑤華·奉題小庚先生《天籟軒詞稿》;葉恭綽.全清詞鈔.中華書局,1982:1103.
②這里主要討論文本的修改,不涉及序跋和題詞.
[1]葉申薌.小庚詞存[M].清道光六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2]葉申薌.小庚詞存[M].清道光十九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3]葉申薌.天籟軒五種[M].清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4]葉觀國.葉在璣.三山葉氏族譜[M].民國二十三年刻本.福建省圖書館藏.
[5]譚鈞培等.續(xù)修云南通志[M].清光緒二十年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6]葉恭綽.全清詞鈔[M].北京:中華書局,1982.
[7]陳乃乾.清名家詞[M].上海:上海書店,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