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婧(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對于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研究一直以來是運動心理學研究的重點,運動動機是推動個體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因。它是在體育活動需要的基礎上,在外界環(huán)境誘因的制約下,經過個體的認知評價,以體育活動的意向、愿望或信念等形式在人的頭腦中產生的運動參與傾向。籃球是一項具有較強的競爭性、趣味性、團隊性和欣賞性等特點的運動項目,一直以來倍受在校大學生的青睞。本研究試圖通過運動動機的視角分析在校大學生為什么大都選擇籃球作為課外運動項目,這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有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本研究以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作為研究對象。以課余時間在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三所高校的室外籃球場進行籃球運動的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查詢和檢索期刊索引的方式來搜集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有關資料,閱讀相關專著、論文近100篇,為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研究奠定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自行設計了《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動機》的調查問卷,并在課余時間在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三所高校的室外籃球場隨機發(fā)放,共發(fā)放問卷100份,當場回收,回收率100%。有效問卷97份,有效率97.0%。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調查得到有關數據進行整合,并運用spss13.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簡單統(tǒng)計學處理。
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人數最多的是大二、大三、研二的學生,分別為23.7%,27.8%,12.4%;大一、研一的次之,分別為10.3%和8.2%;最少的是大四、研三和博士生。這是因為大二、大三、研二 學習任務相對較輕,可以受自己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較多,所以人數最多;大一、研一的學生剛進校,基礎課程任務比較繁重,課余時間較少,所以人數較少;而大四、研三的學生和博士生,他們的學習任務主要集中在畢業(yè)論文、科研項目等方面,也面臨就業(yè)的壓力,所以相對來說他們的課余時間最少,參與籃球運動的人數也最少。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的性別差異是最大的,女生4.1%,男生95.9%。這可能是出于生理、心理上的差異,也可能是因為籃球運動是一項競爭性、身體對抗性比較強的運動項目的原因,導致了這種顯著性的差異。
我們還對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的方式進行調查統(tǒng)計,在參與方式選擇上,排在第一位的是邀同伴一起,60.8%,第二位的是隨即加入小群體,39.2%,后面依次為獨自一人36.1%、有固定的小團體21.6%、其他9.3%等其他參與方式。運動參與方式和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階段的特征密切相關,大學生既想融入社會團體當中,又想展示自己的個性;邀同伴一起和隨機加入都是出于社交和歸屬的需要。
運動動機是激發(fā)和維持個體進入運動情境,參與運動,并使運動指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動力的總和。經過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運動動機包括: 娛樂、玩耍73.2%;促進身體健康61.9%;發(fā)展友誼56.7%;增強運動技能25.8%;體驗競爭和對抗22.7%;調節(jié)情緒、緩解壓力22.7%;其他等等。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的最大運動動機是娛樂、玩耍,其次是促進身體健康,再次是發(fā)展友誼。
經調查顯示,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動機的主要影響因素可以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主要主觀因素有技術不好,沒時間,怕累不想動,身體不適和沒興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是技術不好和沒時間,分別占總人數的35%和26%。這是在校大學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現(xiàn)。而主要客觀因素有沒場地,沒同伴,沒人指導,沒機會和其他。其中最主要的客觀因素是沒場地和沒同伴,分別占到總人數的41%和21%,這說明場地的限制嚴重的影響到長沙在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運動。
3.1 、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人數最多的年級是大二、大三、研二,其次是大一、研一;而且男學生人數遠遠超過女學生人數。所以建議學校應該合理的安排課程的時間,其次,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女學生的正確引導,要樹立她們良好的運動動機,促使他們積極的參與課外體育運動。
3.2 、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在課外參與籃球運動的參與方式選擇上,主要是邀同伴一起和隨即加入小群體。大學生比較傾向于在小群體中尋找歸屬感和身份確認感,同伴在運動參與的態(tài)度和方法上將對大學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3.3 、長沙市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參與籃球運動動機的主要主觀因素是技術不好和沒時間,這是在校大學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現(xiàn)。而主要客觀因素是沒場地和沒同伴。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樹立好自己的自信心;另外,政府部門和學校應該大力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
[1]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與香港體育學院編.體育科學辭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王新平.對我國少年運動員運動動機的測定[J].體育科研,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