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萍 周 悠
(上海市嘉定區(qū)真新幼兒園)
引導幼兒在探究中提問
◆朱小萍 周 悠
(上海市嘉定區(qū)真新幼兒園)
當前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師的提問,而忽視了幼兒的提問。如果幼兒提問,教師不是敷衍地應付一下,就是視而不見,生怕干擾了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進度。因此,教師既不給幼兒提問的時間,也沒有很好引導幼兒的提問,因此,幼兒的提問現(xiàn)象很不樂觀。
那么,教師如何根據幼兒的特點引導他們提問呢?筆者以為教師應根據孩子好動、好問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在動手做中提問,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提問意識和提問習慣。
常言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課堂上,教師講解知識后,幼兒好像什么都懂了,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問題卻出乎意料得多。因此,孩子只有在做的過程中,才能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問題空間,使他們邊動手、邊思考、邊提問,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提問能力。
問題來自自我的困惑和好奇,而幼兒在動手實驗中必然使身體產生感覺,引起孩子的想象和思考,從而使幼兒向教師提問。
案例:
有一次,我園中班一位教師在開展“好玩的水”的一堂集體教學活動課時,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選擇了《戲水》這節(jié)活動為“引子”,通過有趣的玩水游戲使幼兒初步了解水的沉浮現(xiàn)象的同時,學會思考和提問。
在水的沉浮這節(jié)課堂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做了幾個小實驗,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觀察實驗結果。第一個實驗是用一張普通的紙做成小船,放在水上,看看小船會不會沉下去。第二個實驗中,自己可以用橡皮、小磁鐵石等玩水,觀察哪些物體更容易浮出水面。為了引發(fā)幼兒自己思考,給幼兒提供提問的時間,讓幼兒在思考問題和發(fā)現(xiàn)問題中提問。
小朋友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當紙船放進水盆里時,船就會浮到水面;而當在紙船上放一些體積小的重物體時,船的沉浮就發(fā)生了變化。
幼1:紙船為何浮在水面上,而小磁鐵石卻為什么會沉下去?
幼2:小磁鐵石放在大的紙船上卻沒有沉下去?
幼3:小磁鐵石放在紙船上就沉下去了,為什么?
……
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太棒了,你們可以找一下規(guī)律,物體的體積的大小、重量與沉浮的關系。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再去實驗與觀察,并不斷地在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
思考:
本案例中,教師不是直接問幼兒有什么問題,而是創(chuàng)設了讓幼兒動手的情境,在親身的實驗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從而使孩子有問題可問,培養(yǎng)了孩子提問題的意識。
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長期以來,教師不是給孩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而是脫離孩子生活和學習實際,使孩子缺少對問題的思考,從而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提問。
我們知道,孩子的提問水平是有層次的。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目標分類說,“提問”可分為六個層次的類型:知識水平、理解水平、運用水平、分析水平、綜合水平和評價水平。而對幼兒的階段來看,他們還停留在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之間。因此,給孩子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增加對知識的感性認識,這有利于他們思考問題,并能提出更有質量的問題。
幼兒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需要自己的體驗,才能更加有效地與原有的認知結合起來,如果產生認知沖突時就會引發(fā)孩子思考并提問。
案例:
在我的中班上,有些小朋友對“左、右、前、后”的方位詞概念常?;煜?。于是,我經常請小朋友做“貓抓老鼠”的游戲。
在游戲中,讓那些對方位詞模糊的小朋友分別擔任“貓”的角色并在他們左手上系上小鈴。這時,我扮演成“老鼠”。我一會兒站在“貓”的左側,一會兒站在“貓”的右側,并不斷變化,前后左右位置。
我碰“貓”的左手小鈴會響,扮演“貓”的小朋友就問:“‘左邊’嗎?”沒有小鈴,就是右邊。扮演“貓”的小朋友就問:“在我臉的前面就是‘前方’嗎?在我背后的老師就是‘后面’嗎?”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當我走在他的前面后,背對著他問:“我在你前面,還是后面?”他說:“你在我的前面,而我在你的后面?!?/p>
我啟發(fā)地說:“那你現(xiàn)在掌握了前后左右的概念嗎?”
“是不是系小鈴的一邊是左邊,沒有小鈴的一邊是右邊?”這個小朋友問道。
我說,你太聰明了?!白蟆⒂?、前、后”是一個相對的方位,要以一個參照物才能來確定周圍的目標方位。
這時,那些對方位詞概念模糊的小朋友一下子變得激動起來,原來學習方位詞是那樣的簡單有趣。
思考:
孩子天性愛提問,只要有提問的空間和時間,他們就會向教師提問以解答自我的認知困惑。因此,本案例中的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動態(tài)的動手做情境,在孩子歡樂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有感而問,從而使游戲活動成為幼兒提問的源頭活水。
反思我們現(xiàn)在的幼兒教育,在學校教育的各類活動中,教師向孩子提問得多,孩子向教師提問得少。顯然,這不是孩子不喜歡提問,而是教師沒有給孩子想問題的環(huán)境和機會。另外,即使小朋友有問題要問,教師沒有給他們提供提問的時間,那么,小朋友也不可能有時間向教師提問。因此,本案例的可貴之處在于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思考問題和提問的環(huán)境,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既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又掌握了對方位詞的感性認識。
比較才能發(fā)現(xiàn)差異,因此,要引導幼兒提問,培養(yǎng)幼兒觀察對比是非常重要的。讓幼兒在觀察中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基于我班有遲到現(xiàn)象和天氣變冷,小朋友的作息可能需要調整,所以我準備了一節(jié)生活活動“寶寶幾點睡覺”?;顒娱_始我問小朋友每天晚上幾點睡覺?平平說:“一點睡?!碧焯煺f:“12點睡?!陛孑嬲f:“8點睡覺?!蔽艺f:“平平昨天睡覺睡著了,起來有什么感覺?”平平說:“有點舒服?!蔽易穯?“小朋友現(xiàn)在個子小,需要長身體,長身體是在什么時間長?”玉玉說:“每天吃菜,身體就長大了?!逼狡秸f:“我爸爸每天到公園里去鍛煉,身體就長大了?!蔽艺f:“去公園是鍛煉身體和吃有營養(yǎng)的食品,身體健康,人長大是在睡覺的時候長的,所以每天最好要睡10~12小時。我們小朋友每天8點可以梳洗和準備,8點到9點可以睡覺到第二天7點起床,這樣是10個小時左右。8點來幼兒園?!逼狡綃寢屖切W老師,他提問:小學生要上些什么課?小學生上午的時間里要上幾節(jié)課、下午要上幾節(jié)課?我就把鐘撥到早上7點,軒軒小朋友就說:“我每天7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那小學生幾點起床,幾點睡覺?”
教師說:“小學生8點要到校進行早自習,晚上要回家做作業(yè),完成了才能睡覺?!?/p>
另一個小朋友說:“我們中班一節(jié)課20分鐘,那么,小學生多長時間一節(jié)課?!?/p>
教師說:“他們一節(jié)課35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上午有4節(jié)課,下午有兩節(jié)課?!?/p>
一位叫天天的小朋友說:“小學生是否與我們一樣玩游戲呢?”
教師:“小學生也有游戲活動,課間休息時間就是游戲時間。”
……
思考:
集體活動往往是老師問幼兒答,活動是老師預設好的,孩子跟著老師的思維轉。本案例中的探索集體活動中的孩子對小學生活存在好奇,往往把自己的作息時間與小學生進行比較,能夠有自發(fā)的提問,老師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提問,并給予解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反思我們的日常幼兒教學,教師喜歡直接把答案傳授給幼兒,而不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孩子產生認知沖突,感到困惑,然后提問,孩子通過提問獲得的知識遠比教師直接傳授要牢固得多。幼兒提問是一種主動參與學習的方法,在主動學習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提問意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問題、想象力等,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