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名/文 惠軍明/評
先賢孔子不大看重湯湯流水中的那尾順暢游動的魚。在一個暮春天氣,他領(lǐng)著弟子們在河邊講學(xué),碧水藍天,萬木吐翠,一派生氣盎然。然而,講得興致勃勃的孔子望著河水,忽而神情沮喪,黯然神傷,靜靜地說出了那句穿透力極強的雋語:“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倍藭r,那條正在河水中順水東游的魚兒看到了孔子,發(fā)著感慨的孔子同時也看到了她,只是歷史為我們開了個玩笑,深諳哲學(xué)的魚與有著哲學(xué)思辨的孔子失之交臂,沒有成為千古知音。
那條靜靜流淌著的途經(jīng)魯國鄒城的泗河岸邊不知何時站上了先賢孟子,他是一位讓我們神往的智者!面對浩渺的宇宙,他窮究細觀,琢磨揣測,透過蕓蕓眾生百相找到了人性本善的真理。在一個百花凋零、秋風(fēng)颯然的雨后,他信步走至河邊。而此時,我們的那尾魚正自西向東劃動著雙鰭。她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在這個冷風(fēng)凄雨中會遇到神清氣爽的孟子。而站在水邊的孟子恰好一眼就看到細身修尾的美魚,背景也恰是湯湯流動的河流。這觸發(fā)了哲人長久的深思,他脫口而出:“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贝藭r,聽到這句話的那尾魚肝腸寸斷,她飛快地游向遠方,再也不愿回到這條讓她心悸魂裂的河流中來。
孟子是個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在不顧一切地推廣“義”時,他把生命逼到死胡同里。他哪里知道,“義”固然重要,但缺乏了對生命的終極關(guān)懷,也會形同虛設(shè)。這大概就是那尾心情憂郁的魚苦悶、絕望之所在!
這尾被孟子一筆勾銷的魚兒游走到莊子那兒便靈動起來。莊子是會飛的,或者干脆說他的思想是會飛的。一個炎熱夏季的午后,他躺在一塊冰涼的石板上,四周樹影婆娑。白日夢中,他忽而變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百花斗艷中,自由翻飛;池塘荷葉上,盡情嬉戲。夢覺之時,他物我兩忘,感慨萬千。這個可愛的莊子,行走于潺湲的河邊。一處綠茵鋪地處,蹲踞下來,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垂釣。那時,他當(dāng)然不知道,有個叫姜子牙的人會垂釣于渭水之濱,無鉤的魚線釣走了文王如鷹隼般的慧眼,釣出了一段除紂滅商、興周強國的輝煌歷史。
但濮水邊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莊子對功名利祿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只想做水中自由飄游的飛魚。他忽然想起與惠子同游濠梁時的那段辯論,當(dāng)時,我們的莊子看到晶瑩透澈、直視無礙的水流中游魚歡快游動,突發(fā)感喟,“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能言善辯的惠子非要翻出個花樣,他哪里知道莊子是在借魚寓意?!棒~樂”與“人樂”,這是多么讓人愜意的事啊,不知惠子后來是否明白莊子的真實意圖!
莊子的背后就站著兩位身負楚王使命、恭敬不怠、衣著錦繡的大夫,他們是來請莊子出山為相、重整河山的。此時的莊子面臨著雙重誘惑,一方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另一方面則是楚國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內(nèi)的國事交給他??墒?,“莊子持竿不顧”,他問了兩位大夫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楚國水田里的烏龜,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讓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里,還是愿意拖著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著?這兩位大夫似懂非懂,回去將原話如實稟告楚威王。楚威王無奈地苦笑了一下,算是作罷。
莊周的思緒掠過時空,穿越我們的心靈;可他貧困的生活卻不能不使他折節(jié)于人。當(dāng)去借糧時,滿臉堆笑的監(jiān)河侯的一句話讓他大為惱怒。他又想起了那尾車轍中的鮒魚,想起了那個不切實際的東海波臣,他痛責(zé)監(jiān)河侯,為鮒魚似的自己酣暢淋漓地出了一口惡氣。
飛翔著的莊子馳騁想象,精騖八極,他想到北冥里的那尾叫“鯤”的大魚,一夜之間,它化為鵬鳥,展翼高飛,水擊三千里,騰空九萬里。自由的莊子,追求一個自由的世界,那尾命運多舛的魚終于獲得了永生。
漫漫人生路,時而春暖花開,時而凄風(fēng)苦雨,我們需要做一尾莊子筆下精神上的魚。在歲月的長河里,懷著愜意的心情,心情舒暢地、詩意地自由游動……
[感悟]文章以穿越歲月的魚為線索,巧妙穿插時空,形象再現(xiàn)了歷史情景。那尾魚宛若歷史的見證者,它機緣巧合與先賢孔子、孟子、莊子偶遇,見證感受到了三位偉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xué)。在游魚看來,孔子太過清高,難成知音;孟子太過實用,缺乏對生命的終極關(guān)懷;只有莊子,心清如水,不染塵俗,詩意地生存。灑脫的莊子與自在游弋的魚精神暗合,相互傾慕,相互幻化,最終合而為一,自由徜徉。在藝術(shù)上,首先,文章構(gòu)思巧妙,角度新奇,以游魚的視角描繪人文大師,讀來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其次,欲揚先抑、對比映襯手法的運用,較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增厚了文章的底蘊。再次,文章語言凝練,富有文采,駕馭典故嫻熟,意境優(yōu)美,是一篇成功的文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