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濟南職業(yè)學院國際交流學院)
淺談習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李彩云
(濟南職業(yè)學院國際交流學院)
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準確流利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已是人們的共識,多年來,人們對英語教學的研究不斷深入,不斷嘗試著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達到這個目標。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教師認識到在英語教學中單純的語言教學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倡導文化教學。針對文化教學,習語教學有利于學習者對英語國家民族文化的認知和應用,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習語是語言發(fā)展的結(jié)晶,是語言使用者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英語習語紛繁浩瀚,滲透著濃郁的西方文化氣息。通過學習習語,不僅可以學到語言,而且能夠加深對英語民族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跨文化的語言交際能力。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習語中蘊涵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英語習語與英語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密切相關,掌握這些習語能夠增加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了解;眾所周知,語言是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手段。人們在運用語言交際時,難免不遇到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習語,了解習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意義,無疑給我們打開了跨文化交際的通道。
在閱讀理解時,若對英語中一些特有的習語不了解,往往會導致望文生義,或產(chǎn)生歧義,從而造成閱讀障礙。
例如,She was the top student in English II,the apple of Mrs Larrivee’s eye.(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第一單元)。
如果按字面意思把“the apple of Mrs Larrivee’s eye”理解為“拉里維太太眼中的蘋果”。這樣的理解一定會讓人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其實該習語源出《圣經(jīng)·舊約·詩篇》第17章第8節(jié):“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睛中的瞳孔?!?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現(xiàn)在這一習語的意思是“珍愛的人;掌上明珠”。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她是英語二班的尖子,是拉里維太太的掌上明珠”。
再如,This was the last straw.I was very young;the prospect o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第四單元)。
如果根據(jù)字面意思把“This was the last straw”,理解為“這是最后的稻草”。這樣的理解與原文意思相差千里之遙,其實此話源于英語習語“It’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用來比喻一系列打擊或不快時間中最終使人無法忍受的事。這樣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根據(jù)上下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去一所學校應聘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不愉快:路途的遙遠及交通不便;學校惡劣的環(huán)境;對校長本人印象不佳;對課程安排及報酬的不滿;最后還得在一個女人手下工作。因此“This was the last straw”的意思為“我再也無法忍受了”。
按照Krashen的輸入法假設和習得理論,人們運用外語的流暢程度不是通過學習語言規(guī)則來達到的,而是靠具有大量的、合適的輸入語的環(huán)境中慢慢地習得的。只有接受了足夠的語言輸入,才有可能會有較好的語言輸出,而熟記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經(jīng)典習語,并在寫作中加以運用,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的途徑。寫作中如果能用上一兩句與題相關的習語,往往能增強說服力,使語言精練、生動、形象,收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那么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高。而學習英語的樂趣可以從學習它所包含的習語中獲得,習語句子簡短,很容易記憶,讀起來朗朗上口,寥寥數(shù)詞,就能傳神達意。因此,習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也將提高對學習這門語言的興趣。
鑒于習語在英語教學中的特殊作用,教授學生掌握一定量的習語是必不可少的。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當遇到習語時要及時講解、擴充,講解其來源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既擴充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又有利于學生記住和正確的應用習語;同時也要盡可能的擴充一些相關習語,開拓學生的思路,擴大其視野。
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可以采用課外,課內(nèi)并舉的方法。無論在精讀、泛讀、聽力或其他閱讀材料中,只要遇有有用的習語,就讓學生及時收集,并在適當?shù)牡胤绞褂?這些往往正是閱卷教師希望看到的“閃光點”和“高檔詞”)。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如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習語,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還能寓學于樂,讓學生在笑聲中學到習語的隱性文化,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去閱讀英語習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能使學生學到英語語言、也加深對英美文化背景、歷史知識的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了解了習語背后的知識、領會了它的寓意所在,便會自覺自愿地去閱讀,他們在追求樂趣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習英語,不再視英語為畏途。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地道的英語,還能增加英語知識,培養(yǎng)文化意識拓展其文化理解能力。
[1]蔣磊.英漢習語的文化觀照與對比[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2]王德春,揚素英,黃月圓.漢英諺語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胡文仲.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0.
[4]顧嘉祖.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3.
[6]吳丁娥.克雷中和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J].現(xiàn)代外語,1993,(3).
[7]Chitra Fernando.Idioms and Idiomaticity[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