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 樂
一篇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離不開成功的新聞采訪,更離不開電視記者出色的提問方法與技巧。新聞采訪是新聞工作者為搜集新聞素材所進行的活動,在整個新聞報道編輯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基礎(chǔ)性和決定性作用。從某一方面來講,新聞采訪是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一種溝通形式,因而,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采訪者的提問方法和技巧至關(guān)重要,沒有出色的采訪方式和技巧則不會有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因此,分析與探討電視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方法和技巧對提高新聞報道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位電視新聞記者除了要具有基本的專業(yè)素質(zhì)外,在采訪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目標、做好準備,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并與被采訪者主動溝通,進而獲取想要的新聞線索。實際上,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提問是運用談話方式研究采訪對象的一種方法,過程中需要記者熟練應用各種采訪方法和技巧,并不是隨意進行的。為此,新聞采訪規(guī)程中電視記者應遵守一定采訪原則。
采訪前,電視記者要明確報道思想、確定采訪目標,按照事前規(guī)劃循序漸進進行采訪。簡單地說,就是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必須清楚“想要什么、怎么獲取”,在此基礎(chǔ)上才能好好地準備采訪問題。
會見采訪對象前,必須搜集與采訪對象相關(guān)的資料和信息,結(jié)合資料對其進行研究,以便掌握其性格、處事原則等各方面的信息。
俗話說,“沉默是金”,往往不多話的電視記者能做出好的采訪、好的新聞報道。為此,記者在采訪中滔滔不絕并不見的是一種有效的采訪技巧,應認真傾聽采訪對象的聲音。
同情,并不是要求記者喜歡采訪對象,而是要求記者應深入了解采訪對象,在此基礎(chǔ)上認真考量自己所提出問題可能為采訪對象帶來的影響,以此來確定采訪問題。
所謂封閉式問題是指能夠用“對”或“不對”來回答的,也指比較敏感問題的相關(guān)事實或意見,可以簡而答之的問題。比如,“你目睹了事實過程嗎?”—“是”。通過這樣的提問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老胫赖拇鸢?,簡單明了,主題明確。
開放式問題的提出,需要記者用更多的話來獲取答案。比如,“你收到入取通知書什么感覺?”、“什么時候開始想要西部支教的?”、“西部支教對于你的意義在哪?”。開放式問題在記者不斷豐富下往往能夠的到更多信息,是采訪過程中經(jīng)常才用的一種提問方式。
當采訪對象對于某件事實不愿直接說明的時候,記者便可以采用引導式提問方法。比如,一位電視新聞節(jié)目記者正在采訪事件關(guān)系人,不知處于何種原因采訪對象不愿與記者多談,但是記者發(fā)現(xiàn)其似乎有話要說可又不說,這種形勢下記者可以進行引導提問?!澳阒勒l做的嗎?”“他和這件事有沒有關(guān)系”—“沒有”,“你怎么知道”—“就是了解一點”,“能告訴我嗎?”,通過一系列問題漸漸從采訪對象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
一般情況下,對話型采訪經(jīng)常要在采訪對象積極配合的語境下進行。為了營造一種其樂融融的采訪氛圍、提高采訪對象的積極性,采訪過程中電視記者要善于提問,始終使采訪保持在良好的交流環(huán)境下,只有這樣才能從采訪對象那里獲取更多的、更好的新聞線索。在這種采訪類型中,電視記者可以采用以下幾種采訪技巧。
第一,開門見山,直接入題。在合適采訪語境下,電視記者可以直截了當?shù)靥岢鰡栴},讓采訪對象立即明白采訪的目的、自己要回答的問題及怎么回到提出的問題;第二,漫談引導,營造和諧的采訪語境。之所以采取這樣一種技巧主要在于營造一種和樂融融的氛圍,利于采訪者對采訪對象之間達成良好的溝通。想要有效實施這一采訪技巧,通常應從采訪對象最熟悉、最關(guān)心的問題入手;第三,抓住線索,尋根究底。采訪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事前預想不到的新聞線索,這種情況下,一個有經(jīng)驗的記者應該善于抓住這些線索,尋根到底,進一步挖掘更有價值的新聞事實。
誘導型新聞采訪中,由于采訪對方不愿直接將事實或線索告知記者,記者必須能夠熟練應用采訪的各種方法和技巧,才能將此類型新聞采訪中做到巧設(shè)提問,循序漸進地得到想要的新聞線索。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巧設(shè)問題和提問方式。
第一,側(cè)面入手,迂回提問。鑒于正面提出屢屢碰壁,采訪對象不愿回答問題。為此,記者可以抓準機會從側(cè)面入手,迂回采訪后再回到正題上,也許會得到想要的;第二,巧設(shè)機關(guān)、借代反問。在采訪中記者可以巧妙地借用他人言論提出一個敏感話題,甚至可以是采訪對象不喜歡的問題,激起采訪者一種反駁的欲望并將其付諸行動,從而得到想要知道的,所以說這是一種激將法。
論辯型采訪中往往氛圍比較嚴肅,為了達到采訪目的,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嚴厲地進行提問,并確保提出問題為嚴密性,使采訪對象發(fā)現(xiàn)不了漏洞,進而跟者記者思路進行訪問。為了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記者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yè)素質(zhì),更有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素質(zhì),采訪中應采取以下幾種技巧。
第一,單刀直入,先發(fā)制人。直接進入主題,掌握引導權(quán),進而掌握采訪節(jié)奏;第二,旁敲側(cè)擊,聲東擊西。之所以采用這樣一種采訪技巧,原因在于采訪對象企圖掩蓋事實真相,為了知道真實的事實需要采用這種采訪技巧。比如,“出事的人和你有什么關(guān)系?”—“領(lǐng)導和下屬”,“你為什么凌晨2點出現(xiàn)在他家?簡單上下級關(guān)系不會出現(xiàn)這中情況”;第三,明知故問,后發(fā)制人。這種采訪技巧通常在記者知道答案情況下采用的,比如,“你認為殺人的人是瘋子嗎?”—“不知道”,“你現(xiàn)在就是一個瘋子”。
新聞采訪作為一項較為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作,采訪活動并不是隨意進行的,在前期階段應做好搜集、策劃等重要工作,否則難以保證問題提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采訪過程中應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新聞采訪應采用不同形式的問題,才能使采訪順利進行,達到采訪目的。另外,部分記者比較輕視采訪結(jié)束后的工作,其實這種習慣并不好。采訪結(jié)束后,應與被采訪人認真核對采訪內(nèi)容,保證材料準確無誤。
[1] 王志新. 淺談新聞采訪中如何應用語言表達技巧[J]. 新聞傳播,2010(12).
[2] 高文平. 采訪提問要講求藝術(shù)[J]. 記者搖籃,2010(3).
[3] 黃曉麗,孫艷艷. 試論采訪提問[J]. 新聞傳播,2011(5).
[4] 姜玲玲. 淺談新聞采訪工作的幾項基本功[J]. 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10).
[5] 馬麗莉. 談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如何提高提問質(zhì)量[J]. 中國科技信息,2011(9).
(鄭州電視臺新聞部,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