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海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常見病癥為上腹部疼痛,位于劍突(心窩)下或上腹部中線周圍,呈燒灼性、嚙咬性或饑餓性鈍痛、脹痛或隱痛。但有時也僅局限于胸腔下部。疼痛發(fā)生后會持續(xù)半小時到三小時。一陣陣的疼痛時發(fā)時消,經(jīng)過歷時數(shù)周的間歇性疼痛后,會出現(xiàn)一段短暫的無痛期。這種疼痛與飲食有關(guān),常因饑餓、服藥、酸性食物或飲料而誘發(fā)。這種疾病對人們的身體危害很大,進行系統(tǒng)臨床分析,可以提高對胃潰瘍的認識及診治水平。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間,接受治療的胃潰瘍患者84例,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實驗組男36例,女6例,年齡37~63歲,平均50.4歲,病程1~7年,平均3.8年,幽門螺桿菌陽性38例。對照組男38例,女4例,年齡35~64歲,平均51.7歲,病程1~6年,平均4.1年,幽門螺桿菌陽性36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幽門螺桿菌陽性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 ①長期反復(fù)發(fā)生的周期性、節(jié)律性的慢性上腹部疼痛。②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壓痛。③x線鋇餐造影見潰瘍龕影。④內(nèi)窺鏡檢査可見到活動期潰瘍。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阿莫西林膠囊0.5 g,3次/d,甲硝唑片0.4 g,奧美拉唑膠囊20 mg,2次/d;實驗組服用黃蒲清胃散。近期觀察4周為1療程,觀察2療程;遠期觀察24月為1療程,觀察1療程。(黃蒲清胃散的組成:大黃10 g,蒲公英15 g,升麻 10 g,黃連 10 g,生地 10 g,當(dāng)歸 10 g,牡丹皮10 g,煎藥液200 ml,分2 次口服,1 劑/d)。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幽門螺桿菌變化情況 實驗組痊愈28例,無效10例,痊愈率73.68%,對照組痊愈11例,無效25例,痊愈率30.56%。治療組幽門螺桿菌陽轉(zhuǎn)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
2.2 兩組治療前后潰瘍及周圍炎癥變化比較 近期療效:實驗組,臨床痊愈15例,顯效18例,有效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71%,對照組,臨床痊愈8例,顯效11例,有效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64.29%。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病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服用非甾體消炎藥(NSAIDs)以及胃酸分泌過多;另外遺傳因素和情緒波動、過度勞累、飲食失調(diào)、吸煙、酗酒等因素也可引起。胃潰瘍由于病情延綿,病情復(fù)雜,又與精神情緒有關(guān),病情加重或治療不及時,還會發(fā)生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等并發(fā)癥,故應(yīng)予以高度的重視[1,2]。要加強對患者的飲食管理,如對少量便血者給予冷牛奶、冷豆?jié){等堿性流質(zhì)食物。對明顯出血者應(yīng)禁食,病情穩(wěn)定,出血停止,先給予雞湯、魚湯、精肉骨頭湯加豆粉、雞蛋、葡萄糖等配合而成的流質(zhì),每次量不超過300 ml,間歇2~3 h一次,飲食溫度37℃ ~40℃,以后逐漸改為半流質(zhì)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宜,少量多餐,不吃生、硬、酸、油炸、含粗纖維多、帶刺的食物。胃潰瘍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過多及幽門螺桿菌感染導(dǎo)致胃黏膜屏障的破壞,胃幽門運動功能的失調(diào),十二指腸液反流及胃炎對胃黏膜抗損害能力的削弱[3]。近年來幽門螺桿菌耐藥性逐漸增強,使得西藥療效下降,增加了治療難度。清胃散有清胃瀉火的功能,《蘭室秘藏》主要用于治療胃火亢盛所致的牙痛,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大黃,瀉下通便,清熱瀉火,蕩滌腸胃,通利水谷,諸藥共用能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改變幽門螺桿菌的生存環(huán)境從而使幽門螺桿菌消亡,促使?jié)冇?,炎癥消失。
[1]潘邦興,陳佳敏,蔡建庭,等.科瑪諾、奧美拉唑聯(lián)合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和隨訪研究.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2007.
[2]歐陽建東,高靖,夏培君,等.四聯(lián)療法治療80例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患者療效觀察.山東醫(yī)藥,2004,(34).
[3]彭勝,黃奮鶇.胃潰瘍穿孔的臨床治療探討及效果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yīng)用,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