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璇
惡性腫瘤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化學藥物治療仍然是其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化療可使腫瘤細胞產生耐藥性,即對某一特定藥物、某一特定腫瘤和某一特定宿主所表現(xiàn)的綜合特征,尤其是多藥耐藥(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產生,是導致化療結果失敗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這種交叉耐藥現(xiàn)象就是腫瘤化療過程中的一個棘手問題,也是惡性腫瘤治療的一大障礙。因此,逆轉腫瘤的MDR有重大臨床意義。現(xiàn)有研究生物堿類等揭示開發(fā)中藥腫瘤多藥耐藥逆轉劑可表現(xiàn)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以下綜述從中藥多藥耐藥機制、中藥復方和單味中藥以及提取的有效成分與中西藥結合對抗腫瘤逆轉治療的研究進展,并根據中藥的特點提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
臨床上化學藥物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腫瘤化療藥物是以細胞毒性藥物為主,通過不同途徑干擾腫瘤細胞的增殖、誘導其凋亡而發(fā)揮控制腫瘤生長的作用。但通常化學藥物的作用機制比較單一,并且選擇性不高,毒性較大。一種腫瘤對一種藥物產生耐藥性是腫瘤細胞和藥物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腫瘤細胞對一種抗腫瘤藥產生耐藥性后,對結構、作用靶點與作用機制不同的抗腫瘤藥產生交叉耐藥,這種現(xiàn)象叫做多藥耐藥。
mdr1基因是人類腫瘤的多藥抗藥基因,腫瘤細胞產生多藥耐藥性的重要原因是由其編碼的P-糖蛋白的外排藥物功能所致[1]。
目前基本明確的耐藥方式有以下幾種:①通過調節(jié)與腫瘤細胞凋亡相關的基因,使其異常表達來實現(xiàn)耐藥性。如p53基因可調節(jié)mdr1基因的表達,p53基因突變與mdr1過度表達及抗藥性密切相關[2~3];ras的活化對mdr1的影響直接影響了多藥耐藥性表現(xiàn);bcl-2的高表達能明顯抑制腫瘤細胞的凋亡,導致腫瘤細胞對多種化療藥物耐藥。②通過誘導參與完成細胞周期的基因的表達活性,使藥物的作用減弱。如細胞毒藥物在細胞內的蓄積不減少,ToPoⅡ表達水平下降、活性減低或基因突變,可使抗腫瘤藥的靶點減少或喪失[4],從而使細胞產生耐藥。③通過激素受體量和親和力改變、DNA損傷修復能力增強,使腫瘤細胞細胞增殖,也可以導致耐藥性發(fā)生。④改變與腫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腫瘤壞死因子(TNF)、白介素-2(IL-2)等有關的細胞因子,使細胞膜糖蛋白異化,增強腫瘤細胞的浸潤、轉移,從而實現(xiàn)其耐藥性。
p53、bcl-2、C-myc、Ras等是參與凋亡的主要基因,中藥制劑可通過上或下調腫瘤細胞中p53蛋白抑制基因編碼和促凋亡基因bcl-2、C-myc的活性[5]以及通過促進細胞凋亡通路cAMP-PKCA信號傳導通路有關的抑癌基因p16、p21、pRb的表達[6]誘導細胞凋亡。如鯊魚軟骨制劑可通過下調bcl-2表達水平誘導人肝癌細胞凋亡[7]。
DNA復制過程中必須有ToPo酶參與,某些中藥制劑作用與S期,抑制TOPOI[8]修復DNA的能力,使DNA發(fā)生不可逆斷裂,導致細胞周期中斷,腫瘤細胞凋亡,如喜樹堿及其類似物。此外,大劑量的槐定堿[9]也會抑制腫瘤細胞DNA復制,干擾RNA轉錄、翻譯,從而導致核酸合成蛋白質受到相應的影響,進一步導致癌細胞凋亡。
中藥也能使細胞周期停滯于G0-G1期,通過干預和調節(jié)細胞周期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10],如雷公藤內酯醇。另外端粒酶具有重新合成端粒重復序列的功能[11],EGCG通過抑制端粒酶的重新激活來逆轉腫瘤細胞增殖作用。
腫瘤轉移過程中,其細胞要多次穿過基底膜和細胞外基質,所以二者的降解過程是轉移步驟的關鍵。研究表明中藥成分如蜜柑黃素能抑制對基底膜和細胞外基質降解的蛋白水解酶—金屬蛋白酶的表達[12],來防止細胞的浸潤和轉移。
通常藥物作用與腫瘤時,細胞內藥物濃度都不高,并且由MDR1基因編碼的P-gp具有外排藥物的功能,降低藥物在細胞內的濃度,所以抑制P-gp的表達是逆轉多藥耐藥的基礎。槲皮素抑制P-gp藥泵的活性,增加腫瘤細胞內藥物濃度來殺傷腫瘤細胞使其失活。
藥物作用與腫瘤細胞通過誘導淋巴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如IL、TNF等來促進機體的免疫調節(jié)。如華蟾素能促進脾淋巴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IL- 2),增強LAK細胞殺傷活性,增強機體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功能而實現(xiàn)其抗癌目的[13]。
中藥的特色是通過多成分、多靶點的整體調控作用來系統(tǒng)地糾正疾病造成的機體失衡。中藥在治療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某些復雜疾病方面相對西藥有獨到優(yōu)勢,下面從以下方面來綜述。
蘇開仲等[14]將復方鯊魚軟骨素和其拆分組分分別對移植S180肉瘤的昆明小鼠進行灌胃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復方與對照組比較后對腫瘤抑制率達到80.2%~65.6%遠高于分拆組分抑制率。實驗結果說明復方鯊魚軟骨素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中藥復方與鯊魚軟骨素具有明顯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研究表明鯊魚軟骨活性物質能活化NK細胞及巨噬細胞以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來增強攻擊癌細胞的力度[15],同時能活化巨噬細胞,提高免疫力,刺激機體白細胞分泌TNF[16],這說明中藥復方在輔助治療腫瘤上能逆轉機體的免疫力下降。鯊魚軟骨素中的有效成分還具有內皮細胞特異性[17],可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表面血管生長因子(VEGF)及使其受體表達減弱,由此可以推測出其能抗腫瘤的另一因素是能對新生血管生長起抑制作用[15]。
4.1.1 中藥單體 人參皂苷Rg3是從紅參中微量提取的中藥單體,實驗證明Rg3能抑制動物體內腫瘤的生長、浸潤和轉移[18]。陳俊霞等[19]就人參皂苷Rg3誘導乳腺癌細胞系MCF-7凋亡進行了實驗研究。實驗結果顯示高濃度的Rg3處理細胞產生明顯的細胞毒性作用而導致細胞凋亡;當濃度在37.5μg﹒mL-1~600μg﹒mL-1之間時細胞增殖被抑制;用150μg﹒mL-1的Rg3處理后的MCF-細胞可見典型的凋亡細胞形態(tài),S期和G2-M期的細胞比率增加,而G0-G1期則下降。由此可見Rg3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且在細胞周期和誘導凋亡以及通過引起細胞形態(tài)的改變來逆轉腫瘤細胞的浸潤及轉移等方面的效果突出。
潘洪明等[20]給移植性腹水型肝癌(HepA)昆明種小鼠按體重1mg﹒Kg-1肌注豬苓多糖,觀察P16、Rb、TNF-α的表達,統(tǒng)計顯示表達顯著差異。豬苓多糖作用后小鼠HepA瘤細胞Rb、P16基因的表達增強,激活TNF-α的表達,啟動細胞周期的負反饋系統(tǒng),從而組織細胞無限從G1期進入S期,抑制細胞增殖失控。因此豬苓多糖能逆轉腫瘤細胞內Rb、P16基因及TNF-α表達的下降來逆轉MDR。
4.1.2 中藥提取物 槲皮素是從槲樹皮中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有研究表明非毒性劑量的槲皮素可抑制細胞P-gp的藥泵活性,增加腫瘤細胞內藥物積聚,逆轉腫瘤細胞MDR。喬氏[21]以人白血病細胞系K562及耐藥細胞系K562/A02為實驗對象,采用MTT法檢測細胞毒性,流式細胞儀檢測P-gp表達水平。結果表明較高濃度的槲皮素能明顯增強化療藥物對細胞的毒性,降低P-gp表達的水平,由此顯示槲皮素能逆轉K562/A02細胞耐藥性。滕氏[22]利用蒽環(huán)類抗生素固有的熒光,通過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觀察槲皮素作用后DNR在耐藥細胞K562/ADR內亞細胞結構分布的改變,發(fā)現(xiàn)在K562/ADR細胞內DNR在耐藥細胞中不同于在敏感細胞株K562/S細胞核、胞漿均勻分布而顯示出異常,而槲皮素正能逆轉DNR的這種與腫瘤細胞耐藥的形成有關的異常分布。
黃建等[23]以大腸癌HT-29為研究對象,用苦參堿進行細胞培養(yǎng),測定PGE2、COX-2基因、COX-2蛋白表達。結果推斷出苦參堿能顯著抑制COX-2 mRNA表達水平、PGE2的合成及COX-2蛋白的表達。而COX-2與消化系腫瘤特別是大腸癌的發(fā)生相關,并可能是藥物預防大腸癌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分子靶點。因此苦參堿有逆轉COX-2的過度表達發(fā)揮其抗腫瘤的作用,并且可能具有特異、低毒、臨床應用不良反應較少等優(yōu)點。另有研究證明苦參堿可使實體瘤細胞系如胃癌和肝癌細胞發(fā)生凋亡[24~25],明顯減少用二乙基亞硝胺(DEN)喂飼大鼠誘發(fā)肝癌的癌節(jié)數(shù)目和大小[26],也表明苦參堿具有一定的腫瘤預防作用。
中醫(yī)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和臨床實踐積累的瑰寶,但限于其生產的歷史背景,也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方面存在時代的局限性。中藥現(xiàn)代化、國際化是中藥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研發(fā)逆轉腫瘤多藥耐藥中藥制劑的方向。
4.2.1 中西藥結合的優(yōu)勢 近年來,藥品種類繁多,隨著臨床醫(yī)學的逐漸發(fā)展,盡管屬于不同體系的中藥、西藥往往需要合用,特別是各綜合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已經成為我國治療腫瘤的一大優(yōu)勢。表現(xiàn)出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的中西藥的有機結合使用,可互相取長補短,標本兼治。王加保等[27]用參麥注射液用于胃腸道腫瘤術后化療過程中白細胞水平下降,有較強的拮抗作用,而且不良反應減輕。胃癌晚期有不同程度的脾胃氣虛、氣血兩虛,在其治療過程中將辯證施治與抗癌、扶正、驅邪結合起來是提高療效的重要措施[28]。如抗腫瘤藥氟尿嘧啶和環(huán)磷酰胺,常會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若加入海螵蛸粉、白及粉,不僅能止血消腫,還能保護胃粘膜,現(xiàn)已將氟尿嘧啶、環(huán)磷酰胺、鯊肝醇、奮乃靜、白及,海螵蛸粉配合組成片劑,臨床上用于治療消化道腫瘤有較好的療效[29];又如呋喃唑酮與甘草合用治療腎盂腎炎,既可防止胃腸道反應,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殺菌作用[30]。因此,中藥在對腫瘤放化療過程中的應用中凸顯了重要的地位,也是提高療效、減輕病人痛苦的重要措施之一。
4.2.2 中藥較西藥的優(yōu)勢 從分子水平上講,西藥和中藥它們的作用途徑都很相似,都是通過逆轉機體內某些調控細胞凋亡的基因、蛋白的異常表達或增加細胞內藥物濃度來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但不同的是西藥抗生素為單體成分,結構明確,對腫瘤作用機制很明確,但往往一種化學藥品只有一種作用途徑,同時具有選擇性低、作用廣泛、作用靶點單一、毒性作用較大等特點。因此對正常細胞的殺傷作用也非常強,機體免疫功能損害明顯,常常導致變異的病原體產生耐藥菌株。而中藥因多方復方,其藥物成分極為復雜,多味性、多歸經和中藥分子的多種性顯示了中藥多作用靶點、多環(huán)節(jié)、多作用途徑及廣泛的生物活性抑制了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移,并且中藥毒副作用較小,能整體上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舍槍Χ嗨幠退帣C制復雜的特點尋找高效、低毒、多靶點的逆轉劑,使變異的病原體也很難在這一復雜的抗菌氛圍中尋找到生存之路,這將是中藥的一特大優(yōu)勢。
4.2.3 中藥逆轉多藥耐藥的展望 腫瘤臨床耐藥是數(shù)種機制參與的,只對單一機制起逆轉作用的逆轉劑難以發(fā)揮顯著的臨床效應。隨著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科學化和國際化的發(fā)展,中醫(yī)藥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并且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的作用,加之嚴重不良反應較少,又可以長時間服藥,具有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以及全身調整的作用,因此受到醫(yī)藥學界的廣泛關注[31]。目前從天然藥物中尋找新的抗腫瘤藥物已成為醫(yī)藥界的研究熱點,從分子生物學角度,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研究中醫(yī)藥治療腫瘤的機制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中藥在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很好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需要用臨床應用的思想來指導中藥在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性的研究,最終要回歸到臨床應用上。
隨著腫瘤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飛速發(fā)展,抗腫瘤藥物的研發(fā)理念也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新型抗腫瘤藥要不同于傳統(tǒng)細胞毒藥物選擇性差、不良反應多、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應達到高選擇性、低毒性的治療效果。據中國抗癌協(xié)會副理事長唐步堅介紹,目前在我國30歲到60歲的人口中,惡性腫瘤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而且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由此看來抗腫瘤藥物的研發(fā)任重而道遠。在此呼吁更多的醫(yī)藥工作研究者深入地研究中藥,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開發(fā)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耐藥逆轉劑,更加促進中藥的現(xiàn)代化和國際化探討中藥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潛力與優(yōu)勢,期待中藥為臨床防治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迎接一個新的時代,開辟一片更加光明的天地!
[1]王少敏.腫瘤細胞凋亡與多藥耐藥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2005,6(26):355.
[2]Strauss BE, Shivakumar C, Deb SP, et al. The MDR1 downstream promoter contains sequence2specific binding sites for wild-type p53[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5,217(3):825.
[3]LinJ ,TereskyAK,Levine AJ. Twocritical hydrophobic aminoacids in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the p53 protein are required for the gain of function phenotypes of human p53 mutants[J]. Oncogene, 1995, 10(12):2387.
[4]靳君華,楊成旺,孟興凱,烏新林.腫瘤多藥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7,3(24):222.
[5]洪道顯,王少峰,王崇文.細胞凋亡控基因p53、bcl-2、c-myc在大腸腺癌-癌序列中的表達[R].江西醫(yī)藥,2003,38(2):100.
[6]鄔淑杭,馬麗萍,金偉,等.抑癌基因P16P21和PRB與胃癌發(fā)生[R].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996.7(6).
[7]陳莉,張敏,買霞,等.SCP誘導人肝癌細胞凋亡與bcl-2基因表達的關系[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04,13(1):38.
[8]樊曉霞,趙學增.天然生物堿抗腫瘤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6,8(9):133.
[9]李雪梅,吳運光,潘達鑫.新型抗腫瘤藥魁定堿[J].中國新藥雜志,2006,15(8):655.
[10]寧維翱.雷公藤內酯醇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6,33(1):26.
[11]張莉萍.端粒、端粒酶與腫瘤的發(fā)生[J].中國腫瘤臨床,1996,25(7):543.
[12]?;?071植物黃酮抗腫瘤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分冊,2006,33(5):299.
[13]朱曉燕.華蟾素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抗腫瘤機制的研究進展[J].世界腫瘤雜志,2006,5(4):274.
[14]蘇開仲,馬鴻媚,魏文樹.復方鯊魚軟骨素對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抑瘤作用的拆方研究[J].藥學實踐雜志,2007,25(2).
[15]雷呈祥,彭武林,馬麗.鯊魚軟骨活性物質的研究現(xiàn)狀[J].海軍醫(yī)學雜志,2007,9(28):3.
[16]Simjee SU, Smith SL . Shark cartilage - stimulated secretion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by human leukocytes [J]. Dev Comp Immunol ,1997 ,21(2):170.
[17]朱寶芹,郭斌,韓冠英.鯊魚軟骨素對Lewis肺癌轉移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刊,2006, 24(6):1090.
[18]趙翌,劉基巍.20(R)-人參皂苷Rg3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展[J].臨床腫瘤學,2001,6(1).81.
[19]陳俊霞,夏俊,劉基巍,等.人參皂苷Rg3誘導乳腺癌細胞系MCF-7凋亡的實驗研究[J].Carcinogenesis,Teratogenesis and Mutagenesis,2005,17(4):213.
[20]潘洪明,于英君.豬苓多糖抗小鼠HepA機制的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2,23(6):601.
[21]喬新惠,唐慧芳,宋嵐,等.槲皮素體外逆轉白血病細胞耐藥性的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3,8(3):302.
[22]騰曄,鐘華,顧春紅,等.槲皮素逆轉柔紅霉素在耐藥性細胞株K562/ADR內的異常分布[J].上海醫(yī)學,2008,24(6):292.
[23]黃建,張鳴杰,邱福.苦參堿抑制大腸癌HT-29環(huán)氧化酶-2表達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3(25):240.
[24]Liu J, Shen HM, Ong CN. Salvia miltiorrhiza inhibits cell growth 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ma HepG(2)cells[J]. Cancer Letter, 2000;153(1-2):85.
[25]曾暉,胡梅潔,張曙,等.苦參堿體外對胃癌細胞的殺傷作用[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4(1):38.Zeng H, Hu MJ, Zhang S, et al. Cytotoxicity effect of matrine o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in vitro[J].J Shanghai Second Med Univ, 2004,24(1):38.
[26]羅明,賀平,吳孟超,等.苦參堿對二乙基亞硝胺誘發(fā)大鼠肝癌的預防作用[J].腫瘤,2001,21(4):239.
[27]王加保,俞建平,章曉璟.參麥注射液對抗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化療白細胞水平下降的研究[J].浙江中醫(yī)學院報,2003,27(4):59.
[28]李大魁.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29]程惠,王建東.中西藥合用優(yōu)勢醫(yī)學信息[J].2011,24(2):289.
[30]劉麗霞,張志國.中西藥的配伍應用[J].中國健康文摘醫(yī)藥月刊,2007,(3):75.
[31]賈艷.淺談中西藥合用的利弊[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