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丙暉
(增城市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 增城 511300)
作為一個國家級的職業(yè)學校,首要及關鍵的問題就是解決怎樣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一專多能的人才的問題,說的簡單一些就是讓學生在畢業(yè)后能盡快適應社會。計算機課程更是如此,計算機科學的課程不但有較強的理論性,也有較強的實踐性,理論和實踐是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加強對理論的理解,特別是以職業(yè)教育為主的院校,計算機課程的實驗課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但是,是不是多上機實驗就好呢?回答是肯定的,多了固然是好,但是看我們怎樣去上機實驗。長期以來,面對職中的計算機考證,我們更多的是把時間用在平時的上機練習中,對于其中的習題只是要求怎樣去做,而不深究其為什么做和做了有什么用。學生在練習時也就認為是考試要求,做出來就行,對自己也不做過多的要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拿辦公軟件模塊考證一例來說,有的學生考試時拿到很好的成績,但在學校推薦面試的時候,居然連一個符合要求的表格和簡單的數(shù)據(jù)篩選都做不出,回答是:“不會!”是真的不會嗎?當然是會了!要不然怎么有那么高的分數(shù)呢?
還拿辦公軟件模塊考證題目來說,
觀察書上習題的要求:使用SHEET2工作表中的數(shù)據(jù),以“成績1”為關鍵字,以遞減方式排序。
由于我們平時做了很多的練習,所以學生很快做出來了。
但是,如果考官問:將本班成績表,以總分為主從大到小排一下。
學生:???
我們仔細來看一下,考官的 “本班成績表”“總分為主”“從大到小”替換了習題中的 “SHEET工作表中的數(shù)據(jù)”“以‘成績1’為關鍵字”“遞減方式”。雖然有三處不同,可是表達的意思卻一樣,那么學生為什么就“沒做過”“不會做”“沒學過”了呢?
這就是問題所在??!
很多同事也許會遇到此類問題,老師很冤枉,明明成績那么好嘛!學生也很委屈,優(yōu)秀的成績是我對習題的熟悉,兩遍,三遍……那我要問:既不是老師的誤導,也不是學生的惰學,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想想,有答案了嗎?嗯,我的回答是:環(huán)境!絕對是環(huán)境!
沒錯,其實影響我們最大的,就是環(huán)境。這個答案在郭思樂教授的《基礎教育之本:保護和依托兒童學習的生命自然》文章中可以找到,“和諧就是美,就是自然和社會共同之道。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所有的社會規(guī)則總有著一定范圍的生活情理性。比如只要你駕車在馬路上沖了紅燈,你就立即感到自己處在險境之中,這種險境還不只是會收到交警的罰單(規(guī)則層次上),而是真正的碰車的危險(生活情理層次上),你可以不知道要收到罰單,但你必定可以看到危險,前者的規(guī)則是社會的,后者的情景是自然的。”郭老還舉了一個例子,在社會中的嬰兒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語言。我想,這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一個例子,在中國出生的小孩——在中國語言的環(huán)境影響下,絕對說不出英語。
這統(tǒng)統(tǒng)都是環(huán)境惹的“禍”!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剛才的那個問題,老師教好,學生好學,唯獨環(huán)境忽略了——是在學校,班級或者是機房,反正不是我們將來要面對的社會,更不是以后所身處的崗位。
為了學生在學校實驗中來感受到畢業(yè)才有的環(huán)境,我們必須營造一個氣氛——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氛圍。所以我在實驗課的教學方法中多選擇“情景教學”。
所謂情景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
我母親在教學中也經(jīng)常使用情景創(chuàng)設法,她在教授學生減法,加法以及四則運算的時候,將班級創(chuàng)設成市場,在虛擬購物中,完成四則運算的教學任務,效果很好,學生在嘻笑玩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知識,真正實現(xiàn)所謂的“玩中學”。
說得不是很清楚,我就拿本人所教授的一個課例來說明下。
此課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準備,實施與評價。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都要通過學生內化并顯現(xiàn)出來,所以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針對學生做細致的教學準備,創(chuàng)設課堂知識情境的教學行為也必須針對學生做細致的準備。
這節(jié)課是在講完Excel相關的知識點之后,進行的總結練習,這堂課有三個目標和兩個難點。
知識目標:我們檢查下他對表格操作的能力,根據(jù)Excel相關知識點,并有已經(jīng)有的知識結構索引,探究新的知識點。
能力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Excel操作平臺獲取表格,篩選表格,和處理表格的能力。
情感目標或者說覺悟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探索的興趣,進一步培育學生的辦公室表格處理事務的能力。
教學重點:主要是相關知識點的檢查落實和探究任務的完成!
教學難點:主要是探究任務的完成和任務的評價!
教師一定要熟知所要教授知識的內容,課堂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漫無邊際情境渲染,而是有明確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立足于知識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必須有的放矢。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一定要有知識的根據(jù),根據(jù)知識教學目標要求提煉情境,使情境精煉,不會占用和浪費課堂教學資源。因此,課前必須認真研究知識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據(jù)此創(chuàng)設合理的知識情境。
在這堂課開始前,我肯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處理表格的能力,決定來個華山論劍,比比劍法,推出一個“老板的任務”,其實我創(chuàng)設的知識情境問題就是:“怎樣理解老板的任務并更快地完成”。在這堂課中,不僅我和學生的身份變了,而且我們要以這個身份,敘述一個故事并完成其任務。
故事是這樣的,在元旦的第二天,做為老板的我,非常希望了解上一年員工的工作情況,(對于員工的總業(yè)績,員工的月工資,業(yè)績最好的員工的名單等)我叫來我的一些專門處理表格的秘書們,限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我所布置的任務。秘書們五人一組,先完成的秘書組評為今年的優(yōu)秀組。當然,這個老板就是我——老師,手下的秘書就是我的學生們。
公司老板索要的年報表,為一個大任務,將大任務分散成為若干相連的子任務,各個子任務串聯(lián)起Excel的相關知識點,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和聯(lián)想比較法促進學生去想,去感知,去解決問題。
開始,秘書們會拿到一份由秘書長下發(fā)的原始數(shù)據(jù),并按照要求進行處理,完成后交由老板。在完成的過程當中,就會對以前學過的Excel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提升,我在任務中完全扮演一個老板的樣子,將語言也用那直白的,比如說,篩選出業(yè)績大于3萬2千的員工名單,我會說“給我看今年業(yè)績3萬2千以上員工的名單,其他的我一個也不想見!”,在以‘總業(yè)績’為關鍵字,進行遞增排序的時候,我會說“把總業(yè)績排一下,我要看從小到大的,前面的三個我要炒了他們!”等等,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老板索要報表——辦公室白領處理報表”這樣的一條線而展開任務!秘書們爭做優(yōu)秀組,基于以前綜合課來比較,整個氣氛活躍、輕松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階段中,由于我的角色是一位老板,所以在此階段“秘書”出現(xiàn)的錯誤我不會馬上當面說出,不僅如此,如果有“秘書”來問操作步驟,我也要裝作很生氣的樣子“訓斥”他:“給你工資干什么去了?”“平時你都在干什么?”“我會做要你干什么?”等等,課堂的氣氛可能會更加輕松。
有的教師會納悶了,哪有不回答問題的老師?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其實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當學生說出正確答案時,教師馬上點頭示意,并且迅速把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而當學生說出錯誤答案時,教師往往往會緊鎖雙眉。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印象,凡是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都是正確的,最終產(chǎn)生這樣的依賴。試想,有了這樣想法的學生還會有探究的欲望嗎?在探究中,還會有失敗的經(jīng)歷嗎?要知道,在真正的社會中,是沒有老師在身邊時刻進行評判的。所以我們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相信他們,同時也讓學生相信自己,敢于想,善于想。讓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探究,去證明它們的對與錯。證明錯誤,是一種勇氣,也是一個鍛煉。最后重申:我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立刻做出反應!
評價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反饋和調節(jié)的功能。我在這堂課中采用多元及全評價。全評價即全程評價由秘書長跟蹤記錄,主要內容為:個人參與完成小組總進度百分比,組內最快完成個人,組內最少出錯個人等。公平,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成果,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反之則反。所以我對出錯最多,速度最慢,參與完成最少的個人采用多元評價,即從多個方面來考查秘書的工作,例如秘書工作時的態(tài)度,出錯是否勇與承擔責任等。這種評價麻煩但效果好。因為全面考察我們的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很優(yōu)秀的!可見,多元評價很能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
課程的流程如圖1所示。
以上就是我的論述,我們要想讓學生在將來的社會選擇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以學校的紀律為保證,以社會的要求來錘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