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研究室
歷史階段:遼
公元907年(契丹太祖元年,唐哀帝天祐四年)—1114年(遼天祚帝天四年,北宋徽宗政和四年)
907年(契丹太祖元年、唐哀帝天祐四年)
三月二十七日 耶律阿保機(jī)被契丹8部貴族擁戴為皇帝,即帝位、置百官,國號契丹。史稱遼太祖。
二月 阿保機(jī)派兵征服黑車子室韋,降其8部,同年冬再破之。
五月十二日 唐哀帝被迫“禪位于梁”,朱晃當(dāng)了皇帝,建元開平,國號梁。唐朝自618年建立,至是滅亡,歷時289年。
919年(神冊四年)
十一月 渤海再派裴璆為大使,率105人出訪日本,在日本若狹(今日本福井縣)一帶登陸。次年五月,裴璆向日廷遞交國書。渤海前后36次派使訪日,這是最后一次。
925年(契丹太祖天贊四年)
二月 渤海西境遭到契丹的威脅。為密切同后唐之間的聯(lián)系,渤海遣裴璆為使,向后唐進(jìn)貢人參、松子、昆布、黃明細(xì)布、貂鼠皮被、褥、靴革等物及奴子2人。
九月 契丹進(jìn)攻渤海。渤海統(tǒng)治集團(tuán)分裂,將軍申德率500人投奔高麗,禮部卿大和鈞、老司政大元鈞、工部卿大福謨、左右衛(wèi)將軍大審理等率100戶逃到高麗。十二月,渤海左首衛(wèi)小將冒豆干、檢校開國男樸漁等率1000戶逃往高麗。
926年(契丹太祖天顯元年)
三月三日 契丹主阿保機(jī)下詔招撫渤海各地州、縣官員,曉以利害,要他們自動歸降。五日,忽汗城內(nèi)渤海士兵抗擊入城搜索兵器的契丹士兵,殺死近侍康末恒等13人。六日,大諲譔重新舉起反抗契丹旗幟。于是,戰(zhàn)事重起。契丹軍隊大舉攻城,忽汗城陷落。阿保機(jī)率軍入城,大諲譔被俘并請罪于契丹主馬前,渤海政權(quán)至是滅亡。自公元698年大祚榮建國,至公元926年大諲譔為契丹所滅,共歷15個國王,229年。
929年(天顯四年)
一月二十六日 根據(jù)東丹右次相耶律羽之的建議,契丹主下詔強遷原渤海上京、中京、東京等地遺民到遼河流域。渤海遺民紛紛逃到女真地區(qū)和新羅境內(nèi),或躲避到山林深處。但在契丹人的武裝驅(qū)逼下,仍有數(shù)十萬以上的渤海遺民被迫西遷。這次大遷移,造成田園荒蕪,宮殿、住宅被焚毀,多年積累的經(jīng)濟(jì)、文化建設(shè)成果遭到破壞,給本地區(qū)的發(fā)展造成嚴(yán)重的后果。
五月 女真人向契丹朝貢。
六月 渤海遺民洪見等乘船20艘南投高麗。
941年至946年(會同四年至九年)
鐵利5次、女真5次、鼻骨德4次、烏古3次、黑車子室韋2次貢于契丹。
947年(遼太宗大同元年,遼世宗天祿元年)
二月十日 契丹主耶律德光攻克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后,降晉主石重貴為負(fù)義侯。派趙壁、馮玉等300騎送負(fù)義侯及其母李氏、太妃安氏、妻馮氏、弟重睿、子延煦、延寶等于黃龍府(今吉林省農(nóng)安縣)安置,其宮女及跟隨、使役人員168人隨從。二十四日耶律德光改契丹國號為遼,改元大同,大赦天下。
960年(應(yīng)歷十年,北宋太祖建隆元年)
正月 后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代周自立,國號宋,是為宋太祖。他在位期間(960至976年),基本上結(jié)束自唐末至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完成中原地區(qū)和長江流域的統(tǒng)一大業(yè),與北方的遼國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
961年(應(yīng)歷十一年,建隆二年)
八月 生活在黑龍江中下游和松花江下游的生女真經(jīng)海路貢馬于宋?!霸馐关曬R,自是不絕。”
973年(保寧五年,開寶六年)
五月 女真人起兵反遼,并進(jìn)攻遼的邊境,殺都監(jiān)達(dá)里迭、拽剌斡里魯,驅(qū)掠邊民牛馬。
986年(統(tǒng)和四年,雍熙三年)
二月十八日 樞密使耶律斜軫、林牙蕭德等討伐女真所獲人口10余萬、馬20余萬匹及其它物資奏報于遼廷。
992年(統(tǒng)和十年,淳化三年)
一月 女真以契丹人遏制其貢宋之路,派野里雞等為使節(jié)要求宋朝發(fā)兵夾攻契丹,未得到宋方響應(yīng)。于是女真中斷同宋的聯(lián)系而完全依附于遼。
1007年(統(tǒng)和二十五年,景德四年)
遼建中京大定府(今內(nèi)蒙古寧城縣大明城)。至此遼仿唐和渤海,設(shè)立五京,全部完成。其他四京是:919年建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936年建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938年建上京臨潢府(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1004年建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1012年(圣宗開泰元年,大中祥符五年)
八月二十日 鐵利首領(lǐng)那沙等送兀惹百余戶到賓州,得到絲絹的賞賜。那沙還要求遼廷給予佛像、儒書。遼帝下詔賜給護(hù)國仁王佛像及《易》、《詩》《書》、《春秋》、《禮記》各1部。
1022年(太平二年,北宋仁宗乾興元年)
正月 遼圣宗到納水(今嫩江)一帶巡幸并鉤魚。
五月 鐵利人入遼獻(xiàn)兀惹俘16戶。在這前后,東北各地的黑水、女真、東女真、東北女真、鐵利、阻卜、西女真及其它各部,由其首領(lǐng)或派人到高麗貿(mào)易,在貿(mào)易時獻(xiàn)上土產(chǎn),每次幾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每年都有多批。帶去的多為馬匹、皮張等,換回布帛等物。這種貿(mào)易活動一直延續(xù)了數(shù)十年。
1024年(太平四年,仁宗天圣二年)
三月十三日 遼圣宗下詔改鴨子河為混同江、撻魯河為長春河。
本年 起混同江與長春河成為遼諸帝春捺缽(行營、行宮)的主要場所,“卓帳冰上,鑿冰取魚”,或連年,或隔年,頻頻前來巡幸。在這里接見諸部首領(lǐng)、任命官員和發(fā)號施令。于是,春捺缽所在的混同江行宮成為遼朝臨時的統(tǒng)治中心。
1039年(重熙八年,元寶二年)
一月三十一日 遼興宗巡視混同江并看捕魚。2月2日,遼興宗在混同江捺缽下詔賑濟(jì)各部。不久,又叉魚于率沒里河。以后,遼興宗直至去世,每年都巡幸混同江。
1054年(重熙二十三年,仁宗至和元年)
正月 遼興宗在混同江行宮一帶接見西夏貢使。
1077年(大康三年,熙寧十年)
正月 遼道宗巡幸混同江,下令取消諸道春貢金、帛及停輸尚方銀。四月三十日“泛舟黑龍江”。
1104年(乾統(tǒng)四年,崇寧三年)
正月 完顏部節(jié)度使烏雅束率騎兵進(jìn)駐高麗城(今朝鮮咸鏡南道定平)外女真人居住地區(qū)。高麗出兵驅(qū)逐女真軍。女真軍打敗高麗宰相林等人統(tǒng)帥的軍隊。三月,女真軍打敗高麗東北面行營兵馬都統(tǒng)尹瓘統(tǒng)帥的軍隊。四月,高麗向女真軍進(jìn)攻。女真將領(lǐng)石適歡以500之眾大破之,“追入辟登水,逐其殘眾踰境”。于是,高麗方面提出議和,送還團(tuán)練使14人及在其境內(nèi)的六路使人。
1112年(天慶二年,政和二年)
三月九日 天祚帝在混同江鉤魚之所大設(shè)頭魚宴,千里之內(nèi)的女真酋長都來赴宴。天祚帝命令諸酋長依次舞蹈助興,唯獨阿骨打拒絕從命。
春夏之際 阿骨打因遼廷疑其蓄謀反叛,乃加緊訓(xùn)練軍隊、吞并鄰近諸部。秋,女真趙三等到咸平控告阿骨打。遼廷傳訊,阿骨打稱病不去。
1113年(天慶三年,政和三年)
十月 烏雅束死,阿骨打任女真都勃極烈(最高官員)。
1114年(天慶四年,政和四年)
正月 阿骨打派使者到遼,索取女真逃人阿疏,遼廷拒不放還。
七月 阿骨打再派使者習(xí)古乃等到遼索要阿疏。遼廷仍不放還。習(xí)古乃等還,備言遼廷驕縱廢馳之狀。阿骨打乃聚眾建城堡、修兵器,作進(jìn)攻遼的準(zhǔn)備。遼使阿息保來,質(zhì)問邊境上多建城堡之故。阿息保歸報后,遼廷始作準(zhǔn)備,決定調(diào)集渾河以北諸軍于寧江州(今吉林省扶余縣東石頭城子)。
九月 阿骨打率軍南下,在淶流水(今拉林河)誓師,告將士們以伐遼之故,隨后向?qū)幗菀粠нM(jìn)軍。遼廷不以為然,僅派海州刺史高仙壽率渤海軍赴援寧江州。
十月三十日 女真軍攻克寧江州,取得首戰(zhàn)大捷。然后派俘虜?shù)牟澈H四蠚w,宣傳“女真、渤海本同一家”;派女真人完顏婁室等招諭熟女真諸部。遼廷命司空蕭嗣先為東北路都統(tǒng),調(diào)集重兵屯駐出河店(今肇源縣西部),阻止女真軍隊的前進(jìn)。
十月 為整頓猛安謀克組織系統(tǒng),阿骨打下令諸路以300戶為1謀克(百夫長),10謀克為1猛安(千夫長),平時是生產(chǎn)組織,戰(zhàn)時按戶出兵,即為軍事組織。
△為女真興兵反遼,遼東京兵馬都部署司移牒于高麗,要求高麗“就便于女真邊界道路深入攻討”。
△女真軍潛渡混同江,襲擊遼軍。遼軍主將蕭嗣先倉皇逃走,全師覆沒。但在其兄的庇護(hù)下,嗣先僅僅免官而已。諸軍相謂曰:“戰(zhàn)則有死而無功,退則有生而無罪”。士氣更加低落。
十一月 遼都統(tǒng)蕭糾里等率步騎10萬止于鴨子河北。阿骨打親自率軍擊之,先后在出河店、斡論濼等地大敗遼軍。遼人曾謂女真兵若滿萬則不可敵,此時女真軍已發(fā)展到萬人之眾。
十二月 遼的咸、賓、祥3州及鐵利、兀惹諸部都奔附女真。女真人又在賓州、咸州等地打敗遼的援軍。
本月 女真貴族吳乞買、撒改等率官屬諸將勸進(jìn),要求阿骨打于明年元旦即皇帝位。阿離合懣等進(jìn)曰:“今大功已建,若不稱號,無以系天下心”。阿骨打表示考慮。
歷史階段:金
公元1115年(金太祖收國元年,遼天祚帝天慶五年,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205(金章宗泰和五年,南宋寧宗開禧元年)
1115年(金太祖收國元年,遼天祚帝天慶五年,北宋徽宗政和五年)
一月二十八日 (陰歷元旦)完顏阿骨打即皇帝位,國號大金,改元收國,建都會寧(今黑龍
江省阿城市白城),是為金太祖。
1117年(太祖天輔元年,天慶七年,政和七年)
一月五日 阿骨打稱“大圣皇帝”,改元天輔。
1119年(天輔三年,天慶九年,徽宗宣和元年)
八月 高麗使臣曹舜舉來聘于金,因國書中有“況彼源發(fā)乎吾土”之語,金太祖拒絕接受。
九月二十一日 金廷頒行完顏希尹等創(chuàng)制的女真字,即女真大字。
1122年(天輔六年,保大二年,宣和四年)
一月二十日 金以忽魯勃極烈杲為內(nèi)外諸軍都統(tǒng),以昱、宗干、宗望、宗盤等副之。二十三日,金太祖下詔:遼政不綱,人神共棄,故命大軍以行征討。要求杲等“慎重兵事,擇用善謀,賞罰必行,糧餉必繼,勿擾降服,勿縱俘掠,見可而進(jìn),無淹師期。事有從權(quán),毋須申稟”,于是金軍大舉攻遼。
1123年(天輔七年、金太宗天會元年,保大三年,宣和五年)
一月四日 金兵占領(lǐng)燕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命降官左企弓等撫定燕京諸州縣。
十一月 金太宗因急欲得漢族土人撫輯新附遼地民眾,決定以詞賦、經(jīng)義貢舉進(jìn)士。即無定數(shù),亦無定期。
1125年(天會三年,保大五年,宣和七年)
三月二十六日 金將完顏婁室部俘獲遼天祚帝于應(yīng)州(今山西省應(yīng)縣)附近,遼朝滅亡。金太宗下詔將遼天祚帝解送京師,封海濱王,不久死去。
十一月三日 金太宗詔令諸將分道攻宋,以諳班勃極烈杲兼領(lǐng)都元帥,移賚勃極烈宗斡兼左副元帥先鋒,經(jīng)略使完顏希尹為元帥右監(jiān)軍,左金吾上將軍耶律余覩為元帥右都監(jiān),自西京(今大同市)入太原;六部路軍帥達(dá)懶為六部路都統(tǒng)、斜也副之,宗望為南京路都統(tǒng)、阇母副之,知樞密院事劉彥宗兼領(lǐng)漢軍都統(tǒng)、自南京道入燕山。
1126年(天會四年,北宋欽宗靖康元年)
一月十八日 在金兵逼進(jìn)汴京的情勢下,宋徽宗趙佶禪位于太子桓,自為太上皇帝。
二月五日 宋以康王構(gòu)及少宰張邦昌為人質(zhì),派到金營。八日,宋人送上誓書、地圖,稱侄大宋皇帝,伯大金皇帝。
二十六日 金兵再次包圍汴京。宋使宇文虛中以國書來,改以蕭王樞為人質(zhì)。金遣康王趙構(gòu)返宋,下令班師北還。
六月二十三日 高麗國王楷派使臣鄭應(yīng)文、李侯到會寧,上表稱臣。金太宗在回詔中,對高麗王之主動稱藩,“以小事大”,表示嘉許,并稱不久即遺使“前去宣諭”。
1127年(天會五年,靖康二年,南宋高宗建炎元年)
一月九日 金軍攻克汴京。
十六日 宋欽宗趙桓投降金朝,北宋政權(quán)滅亡。
三月九日 金兵進(jìn)入汴京索取太監(jiān)、伶官、醫(yī)師、伎女、工匠、役卒及百工技藝等人數(shù)千。十日,金兵再入汴京索取法駕、儀仗及書籍等物。十三日,金人在汴京索取朝服、祭酒、尚方藥物以至博奕之具等等。十四日,金人又索取九鼎、八寶及天下圖籍等物。于是宋帝玉寶14、金寶9,皇后、皇太子妃金寶印各1,盡歸金廷。
二十日 金太宗下詔廢北宋徽宗和欽宗二帝為庶人。
二十九日 金兵收取秦檜及太學(xué)生30人、博士正錄10員。
六月八日 宗斡等自汴京班師,帶宋徽、欽二帝及其宗族470多人以及各類物資北歸。
十二日 宋康王趙構(gòu)在歸德即位,建立南宋政權(quán),年號建炎,是為南宋高宗。
十二月十一日 南宋派王倫為使節(jié)來金國通問。
1128年(天會六年,建炎二年)
七月五日 金廷下詔訪求祖宗遺事,開始編修國史。
九月二十一日 北宋2“庶人”以素服跪拜金太祖廟,并朝見金太宗于乾元殿。金主封趙佶為昏德公,趙桓為重昏候。不久又決定遷徒二人到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居住,與宋宗室晉康郡王孝騫等904人同處,給田15頃,令種植作物以自養(yǎng)。
1129年(天會七年,建炎三年)
二月五日 上元節(jié)之夜,在淶流河一帶的僧倡中,有以長竿引燈球為戲者,因當(dāng)?shù)厮稳嗽兄\亂被鎮(zhèn)壓,金太宗疑其人欲以此為信號,煽動造反,乃命殺之。史稱當(dāng)時的會寧一帶染“華風(fēng)”,汴、洛之士多至其地,四時節(jié)序皆與中原相近。
五月 南宋高宗派洪皓為使來金通問。不久,被金廷“流遞冷山”(今五??h一帶)。1143年放歸后,洪皓著《松漠紀(jì)聞》2卷。
1130年(天會八年,建炎四年)
一月四日 宗弼統(tǒng)帥金兵渡過長江后,占領(lǐng)江寧(今南京),接著又攻占湖州(今浙江省湖州)、杭州、越州等地。宋高宗被迫“入于?!薄?/p>
九月一日 金廷決定遷徙昏德公、重昏候于胡里改路(治所在今依蘭縣)。
1133年(天會十一年,紹興三年)
九月六日 原北宋皇室成員趙誣告其父昏德公謀反,按驗無實,及其婿劉文彥被處死。
1134年(天會十二年,紹興四年)
二月九日 金太宗決定以遼、宋制度為模式,改定制度,詔告天下。
1135年(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
二月九日 金太宗病逝于京師明德宮。
十日 諳班勃極烈完顏亶即皇帝位于靈柩前,是為金熙宗。十四日,詔告天下,并下令公私禁酒。各地立太宗靈位,拋盞燒飯,吏民掛服及禁音樂,一月而罷。
1137年(天會十五年,紹興七年)
本年 宋問安使何蘚等回國,始知趙佶病死,于是派王倫為奉迎梓宮使來會寧。
△金熙宗決定立孔子廟于會寧。
1138年(金熙宗天眷元年,紹興八年)
二月七日 金熙宗改元為天眷,大赦天下;命韓玞、耶律紹文等編修國史;以完顏勖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月南宋再次以秦檜為宰相,專門主持與金國的議和。
1139年(天眷二年,紹興九年)
一月 金詔諭使張通古等至宋廷。金、宋簽訂和議:南宋皇帝向金帝稱臣,金朝把陜西、河南地方“賜給”宋廷;南宋每年向金提供歲幣銀25萬兩、絹25萬匹。
七月八日 金熙宗與侍臣韓玞等討論為政之道,認(rèn)為“每聞《貞觀政要》,見其君臣議論,大可規(guī)法”,對歷代明君賢相及治亂得失進(jìn)行比較和分析。
本年 金除遼鐵禁,蒙古始有機(jī)會得到中原的鐵錢以作軍器,勢力逐漸強大。
1140年(天眷三年,紹興十年)
五月二十日 金廷決定撕毀和議,詔元帥府復(fù)取河南、陜西地。不久,宗弼自將精兵10萬,分4路南進(jìn),直趨汴京。河南大部分地區(qū)又為金占有。
夏秋之際 金兵先后為宋軍劉锜、吳麟、岳飛、韓世忠諸部所敗。岳家軍曾多次打敗宗弼所率金軍主力。
九月一日 宋高宗聽秦檜議,接連下令岳飛班師。于是岳家軍所恢復(fù)的河南各地復(fù)歸金人。宋、金雙方加緊議和活動。
本年 金兵在重新占有河南等地后,為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而創(chuàng)設(shè)屯田軍,遷徙大量女真人以及奚、契丹人分居中原各地,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授予官田,使自播種,春秋給衣服。若遇出軍,給其錢米。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隴之北,多至五六萬人,皆筑壘于村落間。
1141年(熙宗皇統(tǒng)元年,紹興十一年)
二十八日 金熙宗親祭孔子廟,退謂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學(xué),歲月逾邁,深以為悔??鬃与m無位,其道可尊,使萬物景仰。”自是常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
四月 宋朝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quán),并讓他們分別擔(dān)任樞密正、副使。
十一月 宗弼遣送南宋使臣魏良臣等還,并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至宋。金、宋議定:東以淮水、西至大散關(guān)為界,宋仍向金稱臣,歲貢銀、絹各25萬兩、匹,并割讓唐鄧2州。是為“紹興和議”。
1142年(皇統(tǒng)二年,紹興十二年)
一月二十七日 左丞完顏勖進(jìn)先朝《實錄》3卷于熙宗,是為金朝的“國史”。
四月二十日 金派遣在宣徽使劉筈以袞、冕、圭,冊封趙構(gòu)為宋帝。金熙宗決定歸還趙構(gòu)母韋氏及故妻邢氏、天水郡王趙佶與其妻鄭氏之喪,派明威將軍、少府少監(jiān)高居安送韋氏回宋。
1143年(皇統(tǒng)三年,紹興十三年)
四月 蒙古叛金,熙宗命將討之。初,撻懶既誅,其子星哈都郎君率其父故舊部曲以叛,與蒙古通,蒙古由是漸強,攻取20余團(tuán)寨,金人不能制。
1145年(皇統(tǒng)五年,紹興十五年)
六月十五日 金頒行熙宗所創(chuàng)制的女真小字
△金廷頒布皇統(tǒng)新律。其法千余條,多仿效宋制,間有女真故俗,如毆妻致死,非用器刃者不加刑,他律類此;徒刑自1年至5年,杖自120至200,仍拘役之,使之雜作;僧尼犯奸及強搶不論得財與否,并處死。
1147年(皇統(tǒng)七年、紹興十七年)
四月 金廷與蒙古達(dá)成和議,金每年贈給蒙古牛、羊、米、豆、綿、絹之屬數(shù)以萬計。至是,蒙古鄂倫貝勒自稱祖元皇帝,建元天興。此后金兵不能進(jìn)討,惟遣精兵分據(jù)要害以御之。
1148年(皇統(tǒng)八年,紹興十八年)
十六日 由耶律固、蕭永棋修成《遼史》。
八月二十八日 宗弼向金熙宗進(jìn)《太祖實錄》。
十二月二十三日 左丞相宗賢、左丞稟等建議州郡長吏全用女真人。金熙宗回答說:“四海之內(nèi),皆朕臣子,若分別待之,豈能致一?!庇谑窍铝罡髯迦伺c女真人一樣“量才通用”。
1150年(金海陵王天德元年、二年,紹興二十年)
一月九日 夜,平章政事完顏亮、駙馬唐括辨、寢殿小底大興國、護(hù)衛(wèi)十人長忽土、阿里出虎發(fā)動政變。完顏亮利用忽土、阿里出虎值班及熙宗醉臥之機(jī),令大興國竊取兵符、騙開宮門,召辨等入內(nèi),殺熙宗。
十日 完顏亮即帝位,是為海陵王。殺曹國王宗敏、左丞相宗賢等多人,以秉德為左丞相兼侍中、左副元帥,唐括辨為右丞相兼中書令,烏帶為平章政事,仆散忽士為在副點檢,徒單阿里出虎為右副點檢,自太師、領(lǐng)三省事勖以下共20人進(jìn)爵有差。
1153年(海陵王貞元元年,紹興二十三年)
四月十七日 海陵王至燕京。二十一日以遷都告天下,改燕京城為中都,原析津府為大興府,汴京為南京,中京(原遼中京)大定府為北京,遼陽府仍為東京,大同府為西京,改年號為貞元。廢上京之號,只稱會寧。
1161年(正隆六年,金世宗大定元年,紹興三十一年)
十月中旬 海陵王自將32總管兵伐宋,以太保、樞密使完顏昂為左領(lǐng)軍大都督,尚書左丞紇石烈良弼為右領(lǐng)軍大都督,率大軍南下。南進(jìn)途中,將士逃亡者“相屬于道”,僅曷蘇館萬戶完顏福壽等所部亡歸官兵即達(dá)萬余人,宣稱去東京(遼陽)“立新天子”。
十月二十七日 完顏福壽等殺副留守高存福,擁東京留守、曹國公烏祿即位于遼陽,是為金世宗。世宗改元大定,大赦天下,下詔廢海陵王,揭露海陵王大殺宗室諸王及子孫、毀上京宮殿等數(shù)十條罪惡。
十一月 宋將虞允文率兵敗金軍于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西南)一帶。
十二月五日 海陵王在瓜州(今江蘇揚州西南),被浙西兵馬都統(tǒng)制完顏宜等所殺。
1165年(大定五年,孝宗乾道元年)
一月 金、宋達(dá)成新的協(xié)議,約為叔侄之國(即宋帝須向金帝稱“侄宋皇帝”),歲貢改為歲幣,銀、絹各減5萬兩、匹,疆界恢復(fù)“紹興和議”之日。
1173年(大定十三年,乾道九年)
四月二十六日 金世宗對大臣們指出:會寧乃國家肇興之地,自海陵南遷后,女真人漸忘舊俗,此非長久之計,表示要回會寧一望,以使子孫得見舊俗,便于仿效。八月三十一日,會寧恢復(fù)上京稱號。
六月十八日 金廷禁止女真人改漢姓。
本年 金始設(shè)女真國子學(xué),諸路設(shè)女真府學(xué)。上京、胡里改、恤頻、合懶、蒲與、泰州、咸平、婆速等共2處府學(xué),皆以新進(jìn)士為教授,其學(xué)生來源是每謀克取2人,若宗室每20戶內(nèi)無愿學(xué)者,則取有錢家子弟年13至20歲者充之。
1183年(大定二十三年,淳熙十年)
八月 尚書省奏報各地猛安、謀克戶口、田畝、牛犋之?dāng)?shù)。計全國猛安202,謀克1878,戶615624,口6158636。
1189年(大定二十九年,淳熙十六年)
一月二十日 金世宗去世。因皇太子允恭已死,皇太孫完顏璟即皇帝位于靈前,是為金章宗。
本年 在打敗蔑兒乞人后,鐵木真被乞顏氏貴族們推舉為汗,并建立了以他為首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不久,扎只刺部首領(lǐng)扎木合,又糾集13部3萬兵馬進(jìn)攻鐵木真,戰(zhàn)于鄂嫩河附近的答闌版朱思。鐵木真雖敗退,但因敵眾內(nèi)亂,許多人紛紛歸附之,反而更加強大起來。
1194年(明昌五年,紹熙五年)
本年 金廷諭令遼東等路女真、漢人百姓,盡其所能發(fā)展蠶桑的養(yǎng)殖。
1196年(章宗承安元年,慶元二年)
本年 完顏襄統(tǒng)兵北討塔塔兒,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將其敗之。其余眾潰至斡里扎河(今烏勒吉河),金軍追擊。蒙古部首領(lǐng)鐵木真聞訊后,要求盟友、克烈部長出兵助金軍討伐。塔塔兒部大敗。金封鐵木真為札兀惕忽里(部族官),封克烈部長脫斡鄰勒為王罕。鐵木真在蒙古族中的威望大增。
1201年至1210年(泰和元年至衛(wèi)紹王大安二年,寧宗嘉泰元年至嘉定三年)
在此期間,上京會寧府路所屬州管轄下的人口為54184戶,如按每戶平均6—7口計算,約為35萬口有余。另據(jù)明昌元年(1190年)開始的戶口調(diào)查,至明昌四年為止,“上京、蒲與、曷懶、胡里改等路猛安謀克戶”為176000戶,按每戶10口算,應(yīng)為176萬多口。除去其中曷懶路人口,至少還有130萬左右,再加上吉烈迷、兀惹、漢人以及達(dá)靼、蒙古諸部的人口,當(dāng)時在今黑龍江地區(qū)人口的總數(shù)將近200萬。
1203年(泰和三年,嘉泰三年)
春 鐵木真部被克烈部王罕所敗,在合勒河(今哈拉河)中游一帶收集潰軍,僅余4600騎。后到貝爾湖周圍整頓軍馬,駐于董澤(今貝爾湖之東)。同年十月,鐵木真率部移駐斡難河上游,利用王罕驕傲輕敵,率軍攻滅克烈部,掃清了統(tǒng)一蒙古的最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