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年英
語文是一種美麗,一種外乎于形,內(nèi)乎于神的美麗。
語文是美的,當情感與理性融合為一體,當老師的講解喚起每一個同學高尚的情思,當我們完全沉浸在這種忘我的美妙境界之中時,我們就會被語文之美所凈化,我們的生命就會因語文之美而升騰,而超越,而回歸,我們在語文的美麗世界中將獲得一顆赤子之心,一顆智慧而靈動的心。
語文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博大精深、精彩紛呈。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僅僅止于學科知識、滿足于解題技能的培養(yǎng),只見“語”不見“文”,還要能發(fā)掘出語文的美麗內(nèi)核,講出語文的文學美質(zhì),這樣,學生才能被語文所吸引,進而讀書豐知,明理啟智,修身養(yǎng)性。
細細品味我們的漢語言文字,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古老文化,每當打開用漢字寫的一本本書,就好像進入了一個個多姿多彩的畫廊。甚至可以說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漢字不同于其它文字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符號性和全息性,每個字的本身都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量。漢字一般分為三類:象形字(如日字)、意形字(如明字)和聲形字(如爸字,意為父,音為巴),許多人陶醉在漢字精美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中,認為每個漢字就像一首動人的詩,一幅美麗的畫。
漢字也是最能增進人聯(lián)想能力的文字。有學者在其“漢字全息教學法”中詳細講解了漢字造字的精妙,比如說“儒”字,從字的偏旁部首來看,從人從需,講的是人的需要,人需要什么呢?一需要食物,二需要教育。營養(yǎng)食物從母乳開始,教育從孺子開始,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組成,并且與“乳”同音。再說“羞恥”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從羊),看起來丑(從丑);恥字表示責備人時的話:你耳朵還沒聽到嗎(從耳),還不止住你的行為嗎(從止)?
漢字同時也具有視覺之美。漢字是美的,是音畫的完美結(jié)合。詩人余光中就在他的散文《聽聽那冷雨》中寫盡了“雨”字的音樂之美,繪畫之美和建筑之美。在詩人筆下,“雨”是有靈性的,它有美麗的色彩,動聽的聲音。正如有人所說“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
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對語言文字的解讀,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之中,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語文之美美在文字。
意境,是中國特有的美學范疇,是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水乳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陶醉的審美世界。文學作品一旦有了意境之美,就頗具文味、文情、文韻、文意和靈魂,使人“驟讀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誦之而得雋永之趣”,具有無窮的美感力量。
語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的畫,讀出來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歌。任何一部有欣賞價值的文學作品,包括語文教材中大部分名家之作,都因其所蘊涵的意境美而倍受學生喜愛。
文學大師魯迅說過:“語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語文的“意美”“音美”“形美”共同營造了立體的、濃郁的意境??梢赃@么說,詩歌的意境之美是語文意境之美最為極致的體現(xiàn)。國學大師王國維將“境界”奉為作詩吟詞的圭臬,提出了“詩以境界為上”的精辟論斷,將西方美學、哲學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結(jié)合起來,奠定了詩詞美學的基礎(chǔ)。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儼然是意境恢宏、蒼茫邈遠的邊境雄圖,平面和線條的組合,直線與曲線的搭配,黃色同紅色的陪襯,均產(chǎn)生了強烈的美學效果,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了邊塞雄闊神奇的自然風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笔畟€意象的藝術(shù)組合構(gòu)成了一個深秋孤寂、悲涼的意境,訴盡了羈旅天涯游子的萬般情懷和千種衷腸!形式的統(tǒng)一與意思的完美統(tǒng)一,表達了游子浪跡天涯的無盡惆悵,此詞被稱為“秋思之鼻祖”實在不為過!
中國古典的詩詞以它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向我們展示了語文意境之美的極致,不得不讓人為之癡迷與陶醉。因此,語文對人心靈的“美化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美化心靈就是將文學藝術(shù)的珍貴雨露浸潤到學生的心靈深處,使他們對語言文字和世間萬物的真、善、美日趨敏感,情思和語言日趨豐妙。這個過程是為學生個人人格注入人文氣韻的過程,是心靈升華的過程。
朱光潛說:“美感起于形象直覺?!币虼死首x是讓學生體會語文韻律美的最主要的方式,是獲取語文美感的最主要途徑。朗讀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韻律之美的感受。
教師在朗讀指導中,應(yīng)引導學生在抑揚頓挫、鏗鏘激昂的韻律朗讀中,讀出情,讀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讀出形,邊讀邊在腦中過“電影畫面”,使“無邊風景”這些詞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讀出味,讀出那抑揚頓挫的濃濃語文味;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意。
“含英咀華品真味,吟詠體味吸精髓?!弊尷首x成為語文課的主旋律,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語感,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言語素養(yǎng),領(lǐng)略語文韻律的魅力。好的文章總是美的,只要他們胸中有文,腦中有畫,對課文所蘊涵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以及語言美有了深切的感受和體驗,那么他們就能在朗朗的書聲中擁抱語言,領(lǐng)略語文韻律的美。
情感是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目標。培養(yǎng)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情感,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教會學生敢愛敢恨,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wù)。美的情感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它是語文教學的生命。
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真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對童年的真情回憶;《音樂巨人貝多芬》是貝多芬對命運的頑強抗爭,是生命最本真的涌動;《黃河頌》是光未然對民族精神的真情贊頌;《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對黃土地最淳樸的頌歌......這蘊藏于語文本身的種種真情,無不讓語文煥發(fā)出獨特而耀眼的光芒。
亞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苯逃切撵`的藝術(shù),教育是為人的教育,抓住了學生的心靈,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闭Z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從而愉悅性情,陶冶情操,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心靈與人格的健康發(fā)展。所以,理想的語文課堂應(yīng)該追求文本、作者、教師、學生之間的多向的情感交流。要實現(xiàn)這一情感的交流,語文老師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或年輕的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尋找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尋找走進孩子心靈的方式。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語文老師是一個樂手,他借助于語文這一課堂,借助于語文這一別樣的美麗,撥動了孩子的心弦,彈奏出了課堂美妙的音符,從而給師生雙方以身心的愉悅。
當語文教學被多樣的美麗浸潤時,語文教學就會煥發(fā)出讓人如癡如醉的異樣的美麗光彩。語文之美,美在語文,當我們引領(lǐng)學生面朝語文這浩瀚無邊的大海時,學生在理解、感受美麗的語言文字的魅力時,必將享受著春暖花開的美麗,這時的我們將與學生一起沐浴在陽光下,幸福而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