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蘭
(南澗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云南 南澗 675700)
淋巴結是動物機體的免疫器官和防御組織,具有吞噬異物和各種微生物的功能,并產(chǎn)生免疫應答。當病原微生物侵害機體某組織或器官時,很快被局部淋巴結阻截,淋巴結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體積增大或縮小,色澤呈現(xiàn)出紅、黑、青等,因此淋巴結的病變反映出局部或全身器官的健康狀況。這對判定豬生前患病(尤其是傳染病)和評價肉品衛(wèi)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必檢淋巴結進行檢驗是豬宰后檢疫的重要內容。
淋巴組織主要由淋巴管、淋巴結、脾和胸腺構成,豬的全身分布了大量的淋巴管和大約190多個淋巴結,這些淋巴管和淋巴結構成了生豬機體的主要防御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的淋巴組織系統(tǒng)。淋巴組織系統(tǒng)的功能是多樣性的,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和特異性免疫有重要關系,是機體抵御異物和病菌入侵的第二道防線。
淋巴組織系統(tǒng)對入侵淋巴管和血液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有毒異物起過濾和阻滯作用;淋巴結中的竇壁巨噬細胞具有殺滅、吞噬和限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次炎癥反應,機體一旦發(fā)生炎癥,首先在淋巴結上發(fā)生反應,表現(xiàn)為淋巴結變硬、腫大、化膿、出血、壞死等癥狀。
根據(jù)《生豬屠宰檢疫規(guī)范》(NY/T909—2004)規(guī)定屠宰檢疫中必須剖檢的淋巴結。因此,在生豬屠宰時進行“必檢淋巴結”的檢驗檢疫,對杜絕患病豬肉進入消費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
2.1.1 主頜下淋巴結
位于下頜間隙,頜下腺的前面,要收集面部、鼻腔前半和口腔各組織的淋巴液。
2.1.2 頸淺背側淋巴結
位于肩關節(jié)前方,肩胛橫突肌和斜方肌的下面,基本匯集了頸上部、前肢上部、肩胛與耆甲部的皮膚,深淺層肌肉和骨骼、肋胸壁上部與腹壁前部上1/3處組織的淋巴液。
2.1.3 腹股溝淋巴結
位于腹股溝部皮下,公畜位于陰莖背傾,母畜位于乳腺上方,收集股內側、腹下壁皮膚及陰莖或乳房的淋巴液。
2.1.4 骼內淋巴結
位于骼外動脈起始部附近,收集骨盆及后肢的淋巴,經(jīng)腰淋巴干匯入乳糜池,是具有重要解剖意義的淋巴結。
頜下淋巴結、頸淺背側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和骼內淋巴結是宰后檢驗豬肉時最具有剖檢意義的淋巴結。
正常的淋巴結呈圓形、扁形、長圓形,色澤呈灰白色略帶黃色或玉白脂肪色,呼吸系統(tǒng)的淋巴結呈青灰色。
這是豬宰后常見的淋巴結病理現(xiàn)象,是由出血造成的。常見于出血性炎癥、充血性炎癥及漿液性炎癥。
3.1.1 黃色
淋巴結整個呈黃色,多半是梗塞性黃疸、膽結石、腸道蛔蟲或是注射過黃色素。如果切面有黃色條紋,并有液體流出,一般是老齡豬。常見于慢性增生性淋巴結炎。
3.1.2 黑色
常發(fā)生于支氣管淋巴結。多見髓質變黑,是由于吸入污染粉塵所致。若皮質黑,是陳舊性出血點所致,時間越久則越黑,也可能發(fā)生過敗血癥。
3.1.3 雜色
有時淋巴結呈藍色、綠色或其它顏色,一般是由于注射某種藥物所致。但如果淋巴結稍腫大,切面髓質呈深灰色、多汁,檢驗腎臟,發(fā)現(xiàn)腎上有白色斑點,則可能是鉤端螺旋體病。
出血性炎癥多見于急性傳染病,常與漿液性炎癥及水腫相關聯(lián),并隨具體疾病不同,其病變也各有一定的特征。例如:豬瘟淋巴結質地堅硬,剖檢切面干燥,無淋巴液流出。淋巴結周邊出血或網(wǎng)狀出血,呈現(xiàn)明顯的紅白相間的大理石樣變化。若全身淋巴結都有變化,且伴有全身皮膚、黏膜有針尖大的出血點,腎呈“麻雀腎”,這是豬瘟的特征性病變。豬肺疫時往往伴有明顯的水腫,切面呈色澤一致的暗紅色,流出大量紅色液汁,特別是肺門和頸部淋巴結尤其明顯。
淋巴結腫大顯著,質地柔軟,富有光澤。切面隆起,紅潤多汁,有時見血,按壓時流出多量黃色或淡紅色混濁液體,多見于急性傳染病。如因豬炭疽而發(fā)生水腫時,相應部位的淋巴結腫大一倍,切面流出多量黃色或紅色液汁,并有放射狀排列的暗紅色瘀血點,周圍組織膠樣浸潤。急性豬丹毒時,淋巴結腫大,切面流出大量液體,并有細小的充血點。
淋巴結腫大明顯,富有光澤,切面隆起,濕潤多汁,如肺門淋巴結腫大2~20倍,呈灰白色,皮質和髓質界限明顯,可懷疑是氣喘病。淋巴結腫大8~10倍,呈膠胨狀灰白色,可懷疑是淋巴細胞性白血癥。淋巴結腫大10倍以上呈深紫色或黑色,可懷疑是豬的焦蟲病。各種急性傳染病一般都見有淋巴結顯著腫大。
淋巴結因網(wǎng)狀纖維組織增生而變得堅實、腫脹,切面呈放射條紋狀的干酪樣病變或散在多數(shù)乳黃色或白色顆粒狀結節(jié),大小如粟粒至蠶豆,結節(jié)中心壞死,呈干酪樣。有時整個淋巴結化膿,干酪化或鈣化。這種病變常見于豬的淋巴結核或結核性肉芽腫、寄生蟲病等。
淋巴結因增生而腫大,切面隆起,多汁呈灰白色混濁的顆粒狀。整個淋巴結質地、色澤如腦髓,故有“髓樣變”或“髓樣腫脹”之稱。有時可見其實質內有黃色的小壞死點,這樣的病變多見于仔豬副傷寒、氣喘病及其它急性傳染病。
常見于化膿性細菌感染及化膿創(chuàng)傷。淋巴結柔軟,表面或切面有大小不等的黃白色化膿灶,按壓時流出膿汁。有時可見整個淋巴結形成一個膿腫包,這多半是繼發(fā)性感染病變。
淋巴結腫大,觸之有彈性,切面組織結構松弛,有氣泡排出,呈海綿狀。氣腫疽或惡性水腫病時常呈現(xiàn)這種變化。
淋巴結體積縮小呈褐紅色,質地堅硬、被膜增厚、粗糙、皺縮。常見于老齡豬、營養(yǎng)失調癥、消耗性疾病及某些中毒病等。
豬炭疽主要有咽炭疽和腸炭疽,咽炭疽的淋巴結病變表現(xiàn)為一側或兩側頜下淋巴結腫大,刀切時有硬脆的感覺,切面無光澤,呈暗紅色或磚紅色,間有黑色凹陷壞死灶,有時呈灰白色壞死灶。腸炭疽的淋巴結病變多見于十二指腸和空腸前段的少數(shù)淋巴結,偶爾也見于全部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刀切時有硬脆的感覺,切面干燥呈暗紅色,有小壞死灶,有的則不腫大,切面呈櫻桃紅色出血。
全身淋巴結﹙如:頜下、咽后、頸淺、腹股溝和腸系膜等淋巴結﹚腫大,外觀呈暗紅色和黑紅色,切面邊緣和淋巴竇有出血性浸潤,同時還有灰白色小壞死灶,呈“大理石樣變化”。
敗血型全身淋巴結充血,急性腫脹,呈玫瑰紅或紫紅色,切面多汁,往往帶有小出血點、疹塊型的淋巴結腫脹、多汁、呈灰白色。
以敗血癥和炎性出血為主要癥狀。全身淋巴結腫大、多汁、出血,嚴重者淋巴結呈暗紅色。慢性者支氣管和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有干酪樣壞死灶。
體表頜下、咽后、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充血、出血,有的有粟粒至黃豆大壞死灶,內臟淋巴結以小腸腸系膜、肺、肝等淋巴結腫大、充血、出血、壞死。
有敗血性和淋巴結膿腫兩個類型,表現(xiàn)為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和出血,淺表淋巴結發(fā)炎和化膿。
淋巴結檢驗是實施肉品衛(wèi)生檢驗的重要手段。豬體淋巴系統(tǒng),是由起源于細胞間隙,最終匯入靜脈的淋巴管和分布在淋巴管上的淋巴結組成,與血管系統(tǒng)有密切聯(lián)系,是體內重要的防御機構,不僅參與機體細胞免疫反應,還能對侵入的微生物、毒素及其它異物具有過濾、破壞和殺死的作用,所以是最能反應機體疾病狀態(tài)的器官和組織。
淋巴系統(tǒng)在解釋疾病實質性變化有較大的診斷意義,不同起因的病原體通常在淋巴結中形成最為典型的特征。
檢驗淋巴結能反映病原體侵害機體的途徑、程度甚至性質,尤其是傳染病,在淋巴結中形成特殊的病理形態(tài)學征象。當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體內某器官或部位受感染時,細菌、毒素隨淋巴沿著一定的淋巴管蔓延而轉移到有關的局部淋巴結,通過淋巴結時細菌和毒素可被阻留和吞噬,如果該局部淋巴結不能起到完全阻留或滅菌作用時,則細菌沿淋巴管蔓延,局部的疾患引起局部淋巴結發(fā)生病理變化,全身性的某些疾患會影響全身的淋巴結。因此,對宰后豬的淋巴結進行正確剖檢,觀察淋巴結的大小、色澤、韌度和組織變化等情況,可以作為判定豬是否患病的重要依據(jù)。
(1)淋巴結的檢驗是屠宰后肉品衛(wèi)生檢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環(huán)節(jié)對肉品的判定起著重要的依據(jù)。必檢淋巴結能反映病原體侵害機體的途徑、程度甚至性質,尤其是傳染病,在淋巴結中形成特殊的病理特征性變化,以便能夠及時準確地對屠宰畜的肉品品質作出判斷。
(2)生豬淋巴結眾多,而且分布廣,必檢淋巴結是收集淋巴液較廣、最能反映機體病理狀態(tài)的器官,在屠宰解剖后不易被破壞,同時位于淺表便于剖檢,便于發(fā)現(xiàn)疾病,有效的保證肉品衛(wèi)生質量。
(3)淋巴結的檢驗,可避免組織切面過多,不會因檢疫操作導致肉品的二次污染,對保證肉品衛(wèi)生質量和商品價值有重要的意義。
(4)必檢淋巴結檢驗技術簡單而且操作簡便,易掌握,為進一步開展相關的檢查,提供準確定性的參考依據(jù),有利于節(jié)約人力、物力,從而提高檢疫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