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縣茶葉工作站 675700 張之娟
茶樹生長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一般要求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相對濕度保持85%左右。年平均溫度在14℃以上,極限溫度不低于-5℃。
一般要求土層深度達1.0 m以上,結構良好,pH值為4.0~6.5的酸性土壤。
糧茶間作套種茶園一般建立在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海拔1 800~2 400 m的糧食作物低產(chǎn)區(qū)。
選擇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有灌溉條件,坡度<25°的耕地。
在3~4月收完小春作物后,大春作物播種前根據(jù)所選擇地塊劃定種植溝。種植溝要求等高水平(根據(jù)各地塊的不同情況進行),其劃分方法由地塊底部開始,離地埂50 cm左右,依次往上每隔2 m劃定種植溝進行預留。
在茶苗移栽前進行種植溝的清理,開挖規(guī)格為:寬×深=30 cm×20 cm,長視地塊而定。
根據(jù)南澗的氣候情況,茶苗移栽時間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宜。
選擇適宜當?shù)貧夂蛲寥罈l件,優(yōu)質、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抗性強的國家級或省級無性系優(yōu)良茶樹品種,如長葉白毫、云抗10號、雪芽100號等。
根據(jù)園地環(huán)境條件、品種特性、栽培管理條件等來確定,一般為行距2 m,株距25~30 cm,單行單株種植。種植密度每畝為1 000~1 200株。
在開挖好的定植溝上開穴定植,將呋喃丹或地攻、地蟲清、立本凈等任一種藥劑拌土撒入定植穴中以防治地下害蟲,然后進行茶苗移栽。移栽時,把茶苗定植于定植溝中央,要求根系自由伸展,栽時扶正苗,逐步填土入穴中,填到一半時,用手壓緊根際土壤,使土與根系緊密接合(相生),隨后繼續(xù)填土,直至根頸處(即泥門),再充分壓緊土壤。如茶苗過高,可先把苗木離地15~20 cm處剪去上部枝葉,以減少水分蒸發(fā);移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立即用地膜覆蓋墑面。
在茶苗定植處用小木棍或竹簽設立明顯標記,以避免進行農(nóng)事活動時損壞茶苗。
定植溝比較深的種植溝,每隔1 m左右需開挖一個排水口,以便雨季能及時排除積水,避免茶苗受澇。
及時除凈雜草,使茶苗在通風透光的條件下生長。除草時只能用手輕輕拔除雜草,且不能帶動茶苗以免拉傷茶苗根系或將茶苗帶出,切忌不能使用鋤頭等工具進行挖鋤。
種植糧食作物時,在定植溝邊緣20 cm范圍內(nèi)不能種植任何作物,以避免作物與茶苗爭水、爭肥、爭光和使茶苗過度遮陰,避免糧食作物收割后茶苗被暴曬致死。
在茶苗移栽成活2個月后,即9~10月份雨季即將結束時,進行茶苗根部培土。培土時把茶苗1~2片葉埋入土中,可起到保水、保溫、防凍等作用。
一般幼齡茶苗移栽后容易遭受螞蟻、土蠶、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的危害。在幼茶成長期3年內(nèi)于每年2~3月和7~8月,分兩次用呋喃丹或地攻、地蟲清、立本凈等任一種藥劑灌根防治,也可采用人工捕殺或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誘殺等。
在12月至次年6月干旱期間要注意做好抗旱保苗工作。
1)充分挖掘、利用現(xiàn)有水資源對茶園進行灌溉,有條件的地方應采用噴灌和滴灌技術,以便更有效地發(fā)揮有限的水資源作用。
2)對茶園地進行淺鋤,以切斷地表部分的毛細作用,減少地下部水分向上輸送蒸發(fā)。薅鋤深度為10 cm左右。
3)在茶園地表面鋪草或農(nóng)作物秸稈,以減少陽光輻射,降低土壤表面水分蒸發(fā)。
4)在淺鋤的基礎上對茶園墑面進行地膜覆蓋。
5)推遲修剪時期,旱象解除前不進行常規(guī)的茶樹修剪。
6)新植茶園除以上措施外還要進行遮陰,以降低陽光對幼苗輻射??捎棉r(nóng)作物秸稈或樹枝葉架設遮陰棚,有條件最好用遮陰網(wǎng)架設遮陰棚。
1)幼齡茶樹施肥。茶苗移栽成活發(fā)出新枝后,即次年6~7月進行第一次施肥,10~11月進行第二次施肥,第三年2~3月進行第三次施肥、6~7月進行第四次施肥,要求用少量復合肥或磷鉀肥撒施于茶苗四周,然后進行鋪土覆蓋,切忌打塘或挖穴施肥以避免茶苗遭受肥害而死亡。
2)成齡茶樹施肥。四齡茶樹施肥要求深耕施肥,為避免損傷農(nóng)作物,與農(nóng)作物耕作管理同步進行,即把茶樹基肥提前到9~10月小春糧食作物播種時施,追肥根據(jù)茶樹生長情況,在采摘期與作物同時施用,非采摘期間只施糧食作物?;室杂袡C肥和復合肥為主,追肥以尿素和復合肥為主。
1)培養(yǎng)豐產(chǎn)型樹冠。幼年期茶樹一般進行3~4次定型,第一次于苗高40 cm左右,留15 cm剪除主枝;第二次于苗高 50~55 cm,留30~35 cm,剪除次生主梢;第三次于苗高70 cm以上,留50~55 cm,剪去以上部分;然后打頂采摘,茶季結束后,在三次定型修剪基礎上提高35~40 cm進行一次輕修剪。
2)豐產(chǎn)型園地結構。茶樹第5年形成豐產(chǎn)型樹冠結構,其平均樹高0.9 m,樹幅寬(采摘面)1.2 m,無缺株斷行現(xiàn)象。糧地樹幅寬(采摘面)1.2 m,則茶樹行間空距0.8 m,為種植糧食作物的區(qū)域。
應根據(jù)茶樹生長特性和各茶類對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結合、量質兼顧和因園制宜”的原則,按照標準,適時采摘。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不夾帶鱗片、魚葉、茶果與老枝葉,不宜捋采和抓采。發(fā)芽整齊、生長勢強和采摘面平整的茶園可進行機采,采茶機應使用無鉛汽油和機油,防止污染茶葉、茶樹和土壤。采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網(wǎng)眼茶籃或簍筐盛裝鮮葉。采下的茶葉應及時運抵茶廠,防止鮮葉質變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