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芳
(周村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淄博 255300)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患病人數(shù)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而迅速增加。在糖尿病發(fā)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絕大多數(shù),β細胞功能缺陷和胰島素抵抗是發(fā)病機制的兩個重要因素。胰島素分泌不足進而導致患者體內(nèi)糖的利用出現(xiàn)障礙,繼而蛋白質(zhì)、脂肪、電解質(zhì)、水等的代謝發(fā)生紊亂,并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極大的危害。為了探討一種療效確切且易于被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采用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拜唐蘋治療2型糖尿病(T2DM),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1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門診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齡35~75歲,平均53歲;病程1~17年,平均7.5年。在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的基礎上,口服藥物用至最大劑量,其中20例使用格列本脲20 mg/d,26例使用二甲雙胍2.55g/d,療程均在半年以上,但療效不佳。測FBG 8.0~17.8 mmol/L,2 hBG 11.5 ~ 26.4 mmol/d,HbA1c >8.5%,以上病例均排除感染和應激等因素。
1.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停用磺脲類或雙胍類藥物,改為三餐時與第一口含一定量糖的食物同時嚼服拜唐蘋,初始劑量50 mg/次,根據(jù)餐后血糖水平調(diào)整劑量,睡前固定時間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注射部位為腹部,起始劑量為8~10 U,并根據(jù)指尖空腹血糖檢查值的監(jiān)測情況調(diào)整胰島素的用量。血糖控制目標FPG<6.1 mmol/L,未達標者每3天增加2 U,并對患者治療過程中低血糖發(fā)生次數(shù)做以統(tǒng)計,即有明顯低血糖癥狀或血糖<3.9 mmol/L定義為低血糖。治療2個月。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測定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ˉ±s)表示,各組治療前后的數(shù)據(jù)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2個月后,F(xiàn)BG、2 hBG 及 HbA1cc均顯著下降(P <0.01),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FBG/2 hBG及HbA1c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FBG/2 hBG及HbA1c比較(±s)
10.4 ±2.3 6.1 ±1.2 2 hBG(mmol/L) 14.8 ±3.1 8.7 ±2.0 HbAlc(%)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FBG(mmol/L)9.70 ±0.40 7.09 ±0.20
2.2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低血糖2例,胃腸道反應3例,不影響繼續(xù)服藥。
2型糖尿病是一組以長期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綜合征,β細胞功能缺陷和胰島素抵抗是兩個重要的因素。高血糖可以削弱胰島β細胞對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反應并損害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轉(zhuǎn)運,而長期高血糖可導致胰島β細胞不可逆損傷,促進其凋亡。盡快消除糖毒性對靶細胞和胰島β細胞的損害,有利于保護和恢復胰島素的分泌功能[1]。循證醫(yī)學研究結果顯示,傳統(tǒng)的階梯式藥物增加治療模式不能長期有效地控制血糖,且易發(fā)生低血糖反應。應用甘精胰島素來補充基礎胰島素有利于改善和恢復胰島β細胞的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對于長期控制血糖,預防和減輕血管并發(fā)癥包括微血管、大血管并發(fā)癥有重要意義[2]。
IDF 2005全球T2DM治療指南和EASD/ADA T2DM共識中均推薦,在口服降糖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情況下,應盡早啟用基礎胰島素治療。早期開始胰島素治療,不僅可以降低高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更多 β細胞功能,延緩T2DM持續(xù)進展。2006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和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頒布"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治療:開始及調(diào)整治療方案的共識"認為:經(jīng)過一種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后仍不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達標,測糖化血紅蛋白至7%,就應起始基礎胰島素治療,這比加用其他藥物更有效,如果患者糖化血紅蛋白>8.5%或有高血糖所引發(fā)的癥狀時,應首選基礎胰島素治療[3]。當使用2種口服藥而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仍>7%時,共識認為,加用基礎胰島素比加用第3種口服降糖藥的效果更好,同時花費也更少。
甘精胰島素是人胰島素類似物,是在人胰島素A鏈經(jīng)21位上用甘氨酸取代了天冬氨酸,B鏈末端增了2個精氨酸,從而改變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皮下注射(pH為7.4)后形成細小的胰島素微沉淀.這些微沉淀在較長的時間里持續(xù)穩(wěn)定地釋放胰島素單體,因此,其作用時間長達24 h而沒有明顯的峰值[4],能夠很好地模擬生理性基礎胰島素的分泌模式,在有效平穩(wěn)控制FPG的同時,極大地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發(fā)生。
拜唐蘋為α-葡萄糖甘酶抑制劑,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與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應用,既能彌補甘精胰島素控制餐后血糖欠佳的不足,又能減少胰島素用量。本結果顯示,磺脲類及雙胍類藥物繼發(fā)失效的糖尿病,換用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后血糖控制有明顯改善,HbA1c有所下降,且低血糖的發(fā)生率低,具有良好的療效及安全性。尤適用于門診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長期有效控制血糖的良好方法。
[1] 李光偉,寧光,周智廣.2型糖尿病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改善胰島B細胞功能-是現(xiàn)實還是夢想[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6,22(4):309.
[2] 卜 石,邢小燕,王 娜,等.長效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4,4(3):464.
[3] 戴曉靈.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診治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5(6):374.
[4] Reinhart L,Panning CA.Insulin glargine:A new olng-acting insulin product[J].Am J Health - Syst Pharm,2002,59:643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