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吳志艷,倪 然,胡 林
(四川省林業(yè)中心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81)
淺表膿腫是臨床外科的常見病,診斷較容易,但如未形成膿腔則不適合手術切開引流。彩色多普勒超聲(簡稱“彩超”)能直接觀察膿腫是否形成膿腔、膿腔的大小、膿壁的厚度及膿腔內部分隔情況等。本文分析了35例淺表膿腫的聲像圖表現,為臨床診斷及手術提供有力的依據。
1.1 研究對象 本組35例,男31例,女4例,年齡29~81歲,平均47.91歲。35例均為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疑是淺表膿腫的患者,術前進行彩超檢查。臨床癥狀均有局部持續(xù)疼痛、紅腫或硬結,其中8例伴有發(fā)熱。伴有基礎病者9例(其中糖尿病4例,直腸癌術后3例,尿毒癥1例,結核病1例)。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細胞增高21例,僅中性細胞增高6例,另8例白細胞在正常范圍。
1.2 儀器和方法 應用意大利百勝Mylab50型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10~12 MHz,受檢患者充分暴露患病部位,采用直接檢查法,在病變部位進行橫切和縱切連續(xù)掃查,觀察膿腫是否形成,膿腫的大小、形態(tài),內部膿液的情況,膿腫周邊的血流分布等。
彩超檢查35例患者中,形成膿腫30例,未形成膿腫的5例;部位在肛周皮下或肌肉層的32例(如圖1),上肢皮下的1例,下肢皮下的2例(如圖2),膿腫大小約為1.2 cm×1.4 cm~4.0 cm×10.0 cm。手術或穿刺治療31例,有1例彩超檢查未見明顯膿腫,而穿刺抽出少許膿液,另1例超聲未發(fā)現肛瘺,而術中卻發(fā)現肛瘺形成,診斷符合率約為93.55%。淺表膿腫彩超多表現為皮下軟組織內低弱回聲,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后壁回聲稍強。膿腫形成后,膿腔內可見條狀強回聲及細點狀回聲,探頭加壓后可見腔內細點狀回聲,有流動感,并有壓痛。彩超檢查膿腔內未見確切血流信號,周邊軟組織可見較豐富的血流信號,膿腔的分隔處也可見稀疏的點條狀血流信號。
圖1 肛周皮下肌肉膿腫及彩色多普勒血流
圖2 下肢皮下肌肉膿腫
膿腫是急性炎癥過程中在組織、器官或體腔內出現的局限性膿液積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腔壁。常見致病菌為毒力強且有凝固血漿能力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時由結核桿菌引起(少見),常繼發(fā)于骨關節(jié)結核[1],本組就有1例由于結核而致的膿腫。炎癥組織周圍受細菌產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發(fā)生壞死、溶解,形成膿腔,腔內的滲出物、壞死組織、膿細胞和細菌等共同組成膿液;膿液中還有較多的纖維蛋白,能形成網狀支架,使病變限制于局部。膿腔周圍有明顯的充血、水腫和白細胞浸潤,隨后,周圍肉芽組織增生,形成膿腔壁[2]。膿腫是感染性疾病的病理過程之一,在尚未形成液化壞死之時是不宜手術切開引流或穿刺抽吸的,因這時穿刺既不能滿意抽吸出膿液還有可能促使感染蔓延。因此,手術或穿刺前準確評估膿腫是否液化及液化的范圍十分重要。膿腫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炎性改變,有的伴全身感染癥狀及白細胞增多,本組有8例。結核性膿腫病程長、發(fā)病緩慢,局部無急性炎癥表現,本組有1例患者發(fā)生上肢皮下結核膿腫。膿腫的聲像圖表現取決于感染的類型和膿腫形成的階段,一般膿腫顯示為局限性無回聲區(qū)或混合性回聲[1]。本組大部分病例均得到較準確的診斷,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幫助,但也有兩例誤診,這可能與認識、經驗及檢查方法有關,需進一步探索。
總之,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淺表膿腫術前的應用,可以顯示病灶位置、膿腫是否形成、膿腔的大小,膿液稀稠度、膿腔壁的厚薄,辨別單發(fā)膿腫或多發(fā)膿腫及膿腫之間是否溝通等,明顯提高淺表感染性疾病術前診斷的準確率;彩超檢查還可以保存圖像,進行治療前后對比。由于高頻彩超具有無創(chuàng)性、無禁忌證、操作簡便、圖像清晰、定位準確、患者無痛苦、費用低廉、可重復性,為手術方案提供有力的診斷依據,減少正常組織的損傷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等優(yōu)點,故彩超檢查對淺表膿腫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1]張縉熙,姜玉新.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85.
[2]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