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
打假人士方舟子因竭力論證韓寒“代筆”,引來韓寒及其支持者的激烈反彈。事實證明,韓寒的輿論支持度很強大,方舟子的質疑方式也并非毫無紕漏,這場筆墨官司反過來給他帶來的麻煩比以往的行動要大得多。最近幾個月方舟子成了眾矢之的,上周末一家報紙用四個版的篇幅載文質疑方舟子的打假方法,將對他的批評推向高潮。
與很多被他質疑的人相比,特別是與韓寒這樣有號召力的意見領袖相比,方舟子顯然不具有強勢。而且隨著他“打假”越來越多,他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多,他犯錯的機會在增多,牽扯的利益面同樣在增多,社會對他的態(tài)度逐漸趨于分裂。
我們認為,方舟子有點像中國社會的“啄木鳥”,在中國學術造假成風的今天,他的存在有大的合理性。他未必沒有啄錯啄歪的時候,但從他過去質疑的準確率看,總體上是不低的。一些名人因他的質疑被迫公開道歉,個別人甚至身敗名裂,還有些人因他的挑戰(zhàn)變得更加嚴謹。
方舟子的全部質疑行動都是公開的,并且遵循了一定的實證邏輯。他難免有些“偏執(zhí)”,對自己行為的科學性篤信不疑。此外,他在以個人之力發(fā)起一對一的質疑,偶爾得到一些志愿者的支持。而反過來批判他的人和力量,“聯盟”的特點更加突出。
其實中國是很不習慣批評和質疑的社會。不僅政府不習慣,民間力量也很不習慣。很多知識界名人、包括經常批評政府的人士,對自己受到監(jiān)督或質疑非常反感和不接受,至少在輿論場上,名人們能夠理性對待批評的并不多。
方舟子作為職業(yè)“打假人”,在社會輿論逐漸分裂的中國越來越難做。他質疑一個人,很容易觸動此人背后的“價值觀同盟”,他的行動因此遭到更復雜的解讀,反彈也變得更加厚重。
中國社會上的造假行為、包括學術造假的情況仍很嚴重,但打假者越來越少,方舟子大概是碩果僅存的“打假名人”,這是值得社會反思的。
也許社會應當對方舟子這樣的“啄木鳥”多一些寬容和保護。他對名人一對一的質疑,當事者必然據理反駁,孰對孰錯社會自有判別。如果方舟子明顯質疑錯了,他的下一次質疑就會貶值,幾次下來他就不再混得下去。他的力量甚至他的生計,完全取決于他“打假”的精確度。
此外法律對方舟子“打假”構成強有力的限制,他如果打錯了,當事人可以起訴他,借助法律讓其付出慘痛代價?,F實情況是,幾乎無人起訴方舟子“誣告”勝訴。鑒于方舟子的總體弱勢地位,社會輿論公器不應直接卷入,幫助方舟子的對立面對他進行打壓。
中國所有公眾人物都應有接受輿論監(jiān)督的意識,誰都不應追求豁免。這樣中國就會逐漸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輿論監(jiān)督鏈,而方舟子們其實是保持這條監(jiān)督鏈完整的一環(huán)。當然方舟子也需受到監(jiān)督,但現在針對他的火力太集中,天平在傾斜,這顯然不利于中國輿論多元化的真正發(fā)展。
環(huán)球時報一直在“方韓大戰(zhàn)”中保持中立,今天也一樣。我們繼續(xù)對方韓二人的對錯無意見。我們寫這篇文章不是挺方舟子,而是挺允許方舟子們依法存在的環(huán)境。▲(作者是《環(huán)球時報》評論員)
環(huán)球時報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