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
1
朋友的女兒還在讀大學,她寫了一篇武俠小說——哦,不,事實上是寫了半篇小說,因為寫到一半她便罷手不寫了。
唉,寫到一半的小說多么令人沮喪啊,簡直像織了一半的布遭人剪斷,或煮到半熟的餃子忽然遇上停電。此女幼慧,叔叔伯伯阿姨都很看好她,但她就是不肯把那篇小說寫完。老媽催她,她竟說了一個奇怪的理由:“我又沒有談過戀愛,這一段我是寫不下去了。你要我寫,那,你去幫我找個男朋友好了!”老媽一時氣結,暗中抱怨此女明明是懶惰,卻把理由編得如此這般。我聞其言,不禁大笑,我說:“哎,哎,你這女兒果真是沒有談過戀愛。她如果談了戀愛就會知道,描述戀愛其實最好沒有談過戀愛。真的談了戀愛,寫出來的未必能直逼愛情……”
這一段話說得有點像繞口令,可能讓聽者更糊涂了。我想只好找些例子來說明吧!
2
110多年前,英國作家王爾德講了一個故事給法國作家紀德聽,故事后來被人安了一個題目叫《講故事的人》。在我看來,這故事簡直是《老子》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批注。
故事是說有一個人愛講故事,所以頗受村民歡迎。他會在返家時鬼扯一些奇遇:例如途經森林,驚見牧神吹笛、仙女群舞;途經海岸,又見三個美人魚以金梳梳理碧發(fā)。聽者覺得極其精彩。不料,他后來竟果然碰見自己描述的景象。當村民又來相詢的時候,他卻說:我此行一無所見。
3
1844年出生的亨利?盧梭其實終其一生都住在法國,他的職業(yè)是收稅員。但他當過4年兵,4年中遇見了不少去過墨西哥的同胞。通過這些同伴或忠實或不忠實的描述,他居然也感受到一些南美風情。之后他又跑到城市里的植物園去寫生,觀察非洲熱帶植物。
1889年,當時他已經45歲了,由于巴黎辦萬國博覽會,他也就間接了解了一些塞內加爾、東京和大溪地的事情。就這樣拼拼湊湊,半揣度半狂想,他居然畫出一組恍惚迷離、亦真亦幻的作品,如《睡著的吉卜賽人》(1897)和《夢》(1910)都令觀者傾倒入迷,連畢加索也景仰其人。
4
2004年3月,我應邀去淡大聽葉嘉瑩教授講“詞”,葉教授80多歲了,風采依舊照人。滿堂崇拜者,引頸以待。她是美麗清雅而又智慧靈明的。她的生平又有些傳奇性,聽她的演講的確是無趣生活中的盛事。但那天她不知怎么說著說著就忽然冒出一句話,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在長輩安排下結了婚,而她此生最大的遺憾便是不曾談戀愛,如果有來生,一定要談一場戀愛。
可是,如果有來生,那個談過一場好戀愛的美麗聰穎的女子會比此刻的葉嘉瑩教授更好嗎?經她詮釋的情詞會更細膩嗎?經她吟誦的詩會更催人淚下嗎?“無憾”以后的葉嘉瑩教授又會以什么面貌活在來世呢?
5
神父無妻,卻能指導婚姻;男性醫(yī)師不懷孕,也能指導生產過程;梅蘭芳并沒去做變性手術,卻能委婉唱出某個春天花園中的女子杜麗娘的情根欲苗……至于死,活著的人都沒死過,卻有人把死寫得浹髓淪肌。
6
誰說要談完一場戀愛才能把小說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