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乍聽之下,這話似乎說得很嚴重??墒牵屑氁幌?,卻覺得十分有理。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假如好久沒接近書本了,那必定是因為他忙,或因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瑣碎拉雜的事情上,使他沒有時間或沒有心情讀書。而這些瑣碎生活項目的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個人思想膚淺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膚淺庸俗形之于外的時候,言語就自然無味,面目也必隨之可憎了。
我們固然不能脫離現(xiàn)實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時間來看看書,卻可以使我們保持頭腦的清醒和思想的靈活。
古詩中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思想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活水有一大部分是來自讀書。天天讀點有益的書,對精神有滋補作用,而我們的言談舉止就不至于“無味”和“可憎”了。
書本是人類精神上的營養(yǎng)劑。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林語堂博士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勸人們找到“文學(xué)上的愛人”。他說:“世上原有所謂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個人必須從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尋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時常有機會和一位與自己精神領(lǐng)域接近的作家借書本聊天談心,他所說的就是你想說的話,他的喜怒哀樂就是你的喜怒哀樂,而且他能給你一些啟示,叫你認識你自己狹小天地以外的世界,這時,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樂。
(選自《羅蘭小語》,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