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雯
讀中國文學(xué)史,遇到的第一個詩人叫做尹吉甫,比屈原還早500年。他是周宣王時代的名臣,還是詩經(jīng)的主要作者和最早的編訂者,被稱為“中華詩祖”,所以我們必須記住這個名字:尹吉甫,瀘州人。
讀中國文學(xué)史,遇到的第一種酒就是尹吉甫的酒,他家鄉(xiāng)瀘州的酒——那是他宴客時的“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是他祭祀時的“祭以清酒,從以骍牡,享于祖考”,是他祈福時的“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是他賀婚時的“顯父餞之,清酒百壺”,是他慶賀豐年時的“為酒為醴,烝畀祖妣”……瀘州的每一爵酒,都因為尹吉甫而載錄史冊,載錄于《詩經(jīng)》的華美文辭里,傳為兩千年的文學(xué)經(jīng)典,進(jìn)而融入每一個如尹吉甫一般的中國文人的血脈。甚至可以說,中國兩千年的每一首詩,在文字不可見的最深處,都頑固地存留著尹吉甫和瀘州美酒的DNA,那是詩的源頭。
但你也許不知,尹吉甫曾經(jīng)深深地恨著瀘州的美酒,為此不惜公報私仇,在瀘州頒布了禁酒令,違者予以嚴(yán)懲。這也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禁酒令。
尹吉甫如此禁酒,是因為瀘州的美酒曾經(jīng)被用作一場陰謀的道具,害得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長子。
尹吉甫的長子伯奇是一個至純至孝的孩子,尤其相貌出眾,是周代最著名的幾大美男子之一。伯奇的生母早逝,父親又常年忙于國事,東征西討,一年很難有幾段回家的時間,所以,尹吉甫那個年輕貌美的后妻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感情移在了朝夕相處的伯奇身上。而至純至孝的伯奇絕不肯做出悖逆?zhèn)惓5氖虑?,三番五次地拒絕了后母的誘惑,后母因愛生恨,暗暗起了殺心。一天,后母對伯奇說:“你父親前幾天夢見了你的生母,你是家中長子,理應(yīng)去拜祭一下生母了?!庇谑?,伯奇就去祖廟拜祭生母。按照當(dāng)時的習(xí)俗,人死之后埋在族墓,不立墳頭,而是在祖廟里設(shè)置牌位供人祭祀,祭祀之后,祭酒與祭肉要帶回來分贈給親族長幼,首先要獻(xiàn)給長輩。伯奇把祭酒祭肉帶回之后,首先敬奉父母,后母卻悄悄把酒肉扣了起來,兩天之后才拿給尹吉甫。
以當(dāng)時的釀酒技術(shù),還不懂得蒸餾之法,釀不出高度白酒,只能釀造低度、微甜的醴酒。醴酒因為酒度較低,故而難于保存,放置兩天之后當(dāng)然會腐壞變質(zhì)。尹吉甫喝到變質(zhì)的祭酒,勃然大怒,認(rèn)為伯奇性情愈見涼薄,不但對父親不敬,對生身之母也不放在心上。周人最重孝道,整個國家制度完全建立在孝道的基礎(chǔ)上,所以伯奇此舉在當(dāng)時看來無疑是悖天逆?zhèn)悺?/p>
尹吉甫盛怒之下,旁邊又有后妻不斷挑唆,便喝令伯奇自盡。有人勸伯奇向父親申辯,講明自己是遭到后母的陷害,但伯奇說:“父親喜愛后母,做兒子的死也不可破壞他們的關(guān)系?!辈嫱督员M,既沒有申辯一句,也沒有吐露任何怨言。
對于這場人倫慘劇,后人多有憑吊。大文學(xué)家曹植就曾在《貪惡鳥論》一文中寫道:“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讒而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離》之詩”。伯奇的弟弟伯封為哥哥鳴不平,故而作《黍離》之詩,悲傷地嘆息著:“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這些言辭成為《詩經(jīng)》最經(jīng)典的幾段華章之一。
時間總會揭露真相。在伯封的一再努力下,尹吉甫終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知道當(dāng)初是錯怪了伯奇。但后悔已經(jīng)于事無補(bǔ)了,尹吉甫整日坐在伯奇自盡的江邊撫琴哀歌,希望兒子的魂魄能夠聽到父親的懺悔。這琴曲叫做《履霜操》,尹吉甫撫琴之處后來被稱作撫琴臺,撫琴臺遺址“琴臺霜操”正是古瀘州的八景之一。
盛怒之下的尹吉甫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余怒未消,又遷怒于瀘州的酒,頒下了禁酒令,對官私釀酒一概加以禁止。人們無法忍受無酒的日子,便懇求伯封幫忙。伯封知道父親的心意很難改變,要想恢復(fù)釀酒,同時還能平復(fù)父親的心緒,就只有另辟蹊徑了。
于是,伯封召集了瀘州全境最好的釀酒師傅,苦心鉆研一個難題:怎樣能讓酒的保存期更長。理論上說,只要提高酒度,保存期自然就會延長,那么就有必要改進(jìn)釀造工藝,讓瀘州的酒更香更醇。其實,終尹吉甫一生,這個釀造難題也未被攻克,但瀘州的釀酒師傅們始終沒有忘記伯封的囑托,一代代人都牢記著祖輩、父輩的這一囑托,而瀘州的酒,就這樣一代比一代更香,一代比一代更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