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教育承載著一個民族的興衰,影響著人類的進程??v觀歷史,各國教育都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演變。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存在一個不容被忽視的問題:學校沒有把孩子當孩子來看待和教育。更為重要的是,教育不能讓社會滿意。如何取得好成績的同時又讓孩子的品行端正、能力提升,多年來成為困擾教育界的一大難題。作為教師,是為了應對升學考試注重知識教育,還是為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和整體社會的和諧而注重全方面的教育呢?這成為我們深思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回歸我們的教育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讓人糾結。有的學校已經(jīng)變成了封閉式的管理,學生起早貪黑的生活,無所不在的成績競爭,簡單機械的重復訓練等等,使原本充滿智慧與快樂的學習過程變成了沉重的負擔,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生變得死氣沉沉,校園成為許多學生甚至老師感到非常有壓力的地方,已不再是成長的搖籃、精神的樂園。這樣的教育顯然改變了教育改革的初衷,違背了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正常軌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能力極限式地被挖掘,拓展能力得不到發(fā)揮,更重要的是有的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將來走進社會時淪為了高分低能者,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會被淘汰,乍一聽不禁讓人震驚!因此,教育必須堅持育人為本,要讓學生的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但要做到這一點,既需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又需要社會多個層面的共同努力。
現(xiàn)在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父母在文化程度、教養(yǎng)方式上存在著缺陷,因此這些學生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家庭教育。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不少學生理想模糊,缺乏學習動力,勞動觀念淡薄,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社會責任感差。而作為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這種狀況怎能不讓人擔憂?既然已經(jīng)缺失了好的家庭教育,那么這種教育責任很自然地落到了學校教育中來,而直接承擔這一重任的就是我們教師。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通過多年來與學生的接觸和對他們的了解,我發(fā)現(xiàn)文明離我們校園越來越遠,道德意識在有的學生心目中越來越淡薄,我在心里不禁自問:這是怎么了?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中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應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卻很難做到文明禮貌,無疑與我們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而教師在此過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準則。此外,對中學生進行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養(yǎng)也至關重要,這不僅可以提升他們在學習中的良好素質(zhì)與能力,還可以讓他們步入社會時能擁有堅強的毅力,為社會注入更新鮮的活力。為此,我們教師更應該果斷地承擔起這一職責,要無愧于教師的使命。只有回歸育人本位,才會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明白事理,也才會讓社會滿意。
(唐山市豐南區(qū)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