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天壇,這地方的知名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如今的天壇早已不是皇家的專用場所,住在天壇周邊的老百姓把這里當(dāng)成天然氧吧,很多人即便不住在南城,也會起個大早,大老遠的趕過來呼吸新鮮空氣,進行晨練。不僅北京人對天壇不陌生,全國人民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天壇經(jīng)常作為北京的標志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上,天壇的祈年殿更是作為了咱們北京市的旅游標志。雖然現(xiàn)在的天壇很“平易近人”,但偌大的天壇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秘密。
天壇
為何蓋得有點歪
打開北京的地圖,北起鐘鼓樓,南到永定門,這條縱貫京城的中軸線大家絕對不陌生,景山、紫禁城三大殿、正陽門這一連串的建筑都是北京城的地標,幾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建筑都壓在了這條中軸線上。但天壇的位置卻有點偏,中軸線往東了一點,為什么天壇不建在中軸線上呢?
天壇在明朝永樂十八年剛剛建成的時候,總面積足足有273公頃,相當(dāng)于將近四個紫禁城的大小,如今的天壇公園保留下來了205公頃,這也相當(dāng)于380多個足球場的大小了,這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二環(huán)以內(nèi)絕對算是黃金地段里的大塊頭了。天壇在古代是皇帝祭天的神圣場所,可這么重要的一個地方,它為什么偏偏選在了南邊,又為什么蓋歪了呢?這事兒咱還得追溯到永樂初年,問問正在大建北京城的永樂皇帝朱棣。
1416年底,在南京奪了侄子皇帝寶座的明成祖朱棣琢磨著把國都遷回自己起家的地方——北京,于是北京立馬成了一個大工地。從1417年開工到1420年完工,短短四年的時間,北京城大變樣,皇帝自己的宅子紫禁城和他給神仙預(yù)備的天壇,年紀一樣大,在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一起落成。
明朝初年,北京城市的概念僅限于如今的地鐵二號線這一圈,南二環(huán)邊上已經(jīng)是郊外了,那皇帝為什么不把天壇建的稍微近一點呢?其實天壇從選址到里面的每一座建筑都和這里的主要功能密不可分,那就是——祭天。
1420年,天壇剛剛落成的時候,北京城還沒有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nóng)壇,作為獨一無二的祭祀建筑,天壇大可以在南邊挑個壓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之所以把它蓋歪了,這其中的根源不在于設(shè)計者,而在于天上的太陽。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東南方向是陽中之陽,天壇的選位就是針對皇宮的位置,它在皇宮的東南方,按照《易經(jīng)》的說法,這是皇宮的巳位,即至陽之位。東南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一天里光線最足的方向,跟著太陽走,自然天壇的位置就被古人選在了北京城的南中軸線靠東一點。
祈年殿算是天壇所有的建筑里出鏡率最高的建筑了,它和一般的房子還不太一樣。一般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可是祈年殿是個圓柱形建筑,周圍一圈都是門,上面還有雕花的窗欞,整個就是一個加了圩子的亭子,祈年殿蓋成這樣到底是為什么呢?
祈年殿
為何四邊都有穿堂風(fēng)
祈年殿——天壇里的頭號主角,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也稱為祈谷壇,原名大祈殿、大享殿,是天壇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后,改名為祈年殿。它絕對算是一個360度無死角的明星建筑,因為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這祈年殿都長得一個樣,一圈都是門,打開了四邊都有穿堂風(fēng),可為什么要建成這樣呢?
在《明會典》里專門有大祀殿(祈年殿初名大祀殿)的繪圖,是1420年天壇剛剛建成的時候祈年殿的樣子,很明顯地記載,它是一座方形建筑??上н@座方形建筑僅僅用了110年就被強拆了,到底是誰敢對祈年殿暗地里下黑手呢?這個人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孩子,作為皇帝堂兄弟的朱厚熜被破格提拔成了皇帝,方形的祈年殿被他頗有創(chuàng)意地重新蓋成了圓形。
朱厚熜為了證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他號召群臣翻古籍、找證據(jù),搬出了不少“禮數(shù)”,比如:永樂皇帝蓋天壇的時候,最初叫“天地壇”,于是他在北京城的北邊、東邊和西邊分別又蓋了地壇、日壇和月壇,幫著天壇分擔(dān)祭祀的壓力。他還按照“天圓地方”的說法,特意把天壇的建筑都建成了圓形。
嘉靖皇帝在設(shè)計大享殿的時候,參考了中國古代的明堂建筑。明堂是中國傳說中最早的祭祀建筑,“明堂”的規(guī)矩是從黃帝那會兒傳下來的,這個建筑有三大功能:天子布政、祭祀上帝、配祭祖先。簡而言之,這明堂就是一個一圈兒開窗、四面通風(fēng)的獨特建筑。然而嘉靖皇帝對天壇的改建工程并沒有到此為止,一個更有創(chuàng)意的建筑在祈年殿的南邊落成了。
圜丘壇 為何是禿頂
天壇有三個圈非常有名,由北向南分別是:祈年殿、回音壁和圜丘壇。祈年殿和回音壁都是藍色琉璃瓦的尖頂建筑,唯獨這圜丘壇建成了禿頂?shù)穆短旖ㄖH绻タ纯醇捞斓亩Y儀,您會發(fā)現(xiàn)建造一個沒有頂?shù)膱A壇用來祭天是相當(dāng)不明智的。
據(jù)史料記載,祭天儀式要在冬至那天舉行,也就是現(xiàn)在的陽歷12月22日前后,而開始祭祀的時間是“日出前七刻”,也就是說,整個祭祀活動必須要在天亮之前結(jié)束,日出前5點45分左右。寒冬臘月,皇帝摸著黑,在圜丘壇祭祀時寒風(fēng)瑟瑟,看來皇帝祭祀也不是件舒服的事兒。
原本按照永樂皇帝朱棣的想法,祭天和祭地這些祭祀活動,都是要在祈年殿里舉行的,嘉靖皇帝為什么偏偏給自己找麻煩,為了祭天又單蓋一個圜丘壇,在上面吹冷風(fēng)呢?原來祈年殿是祈谷的,祭的是皇天上帝,所以它稱為“屋下之祭”,而圜丘壇為的是祭天,是大報天的地方,日月星辰北斗七星這些神都要在這兒祭,所以只能在壇上祭。嘉靖皇帝為了貼近老天爺,從此之后,不光牽連子孫,甚至連清朝的各位皇帝也按照這個規(guī)矩,把祭天的儀式安排在了圜丘壇上。
雖然光禿禿的圜丘壇好似沒什么特別,其實這里還蘊含著一道復(fù)雜的數(shù)學(xué)題。圜丘壇一共有三層,中心有一塊圓形的石頭,叫“天心石”,圍繞這塊“天心石”以扇面形狀鋪開的石板都以九的倍數(shù)遞增,第一重為9塊、第二重為18塊,直到第九重為81塊。下面兩層臺面的石板和四周的欄板也都是以九的倍數(shù)遞增,每層的臺階也都是九級,整個圜丘壇處處都是九的倍數(shù),要知道在古人心中九是至陽之?dāng)?shù),代表著最大,所以也有人說這圜丘壇就代表著“九重天”。
齋宮 皇帝住進了西廂房
在天壇的西路有一座相當(dāng)氣派的建筑——齋宮,這是皇帝來天壇祭天的時候住的地方,齋宮有個外號叫“小紫禁城”。明朝永樂年間剛建天壇的時候,天壇還算在城外,為了保護好皇帝,在齋宮的外面特意修了一條御河。從天壇的地圖上看齋宮的方位格局實在是太慘了,位置偏僻不說,還是個坐東朝西的西廂房,這種房子怎么能分給九五之尊的皇帝住呢?原因就是天壇是祭天的場所,皇帝對天稱臣,自稱天子,皇天上帝坐北朝南,皇帝就退居到天子之位,只能坐西朝東了。
天壇是個講禮的地方,按照從老天爺開始的排序,皇帝在天壇的地位確實不算太高。紫禁城里的琉璃瓦是金黃色的,而齋宮雖然也是皇帝住的地方,琉璃瓦確是一水兒的青綠色,面對高高在上的老天爺,皇帝也只能屈尊和草民百姓一個住房待遇了。
冬天祭天,取暖是個大問題,齋宮里的無梁殿,是明朝皇帝在天壇的小別墅,從里面看,整個房子按照最早的人類住的窯洞設(shè)計的,自然連房梁都省了,所以叫“無梁殿”。在2007年對無梁殿進行修繕的時候,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有些金磚殘破的太厲害需要更換,于是起開這些磚準備更換時,發(fā)現(xiàn)了下面的火道,里面還有一些炭跡和炭灰,原來明朝皇帝悄悄在房間里安裝了溫暖舒適的地下采暖系統(tǒng)??墒菑臇|北來的清朝皇帝對這種火道并不感興趣,大冬天的有什么能比熱乎乎的火炕更讓人享受呢?于是清朝皇帝把臥室搬到了后面的寢殿,在里面搭起了火炕,但清朝嘉慶年間的一場大火,徹底把皇帝從溫暖的夢境中驚醒了。
嘉慶十二年,祀典前夕,齋宮失火,皇帝的寢殿和配殿都被燒毀了,事后一查,居然是因為燒火炕燒著的,所以嘉慶皇帝下旨,所有壇廟一律禁止燒火炕。第二年重修寢殿,這床也變成了不帶火炕的小木板床了,此后的皇帝只能在祭天之前享受“凍人”的夜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