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寧
六肥村距岑溪市市區(qū)40多公里,是岑溪市波塘鎮(zhèn)大山深處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這里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在群山環(huán)抱的大山腳下,有一所小學——六肥小學,在這里任教的是一對夫妻,丈夫叫廖亞華,妻子叫黃兌梅。廖亞華在這所小學已經(jīng)任教了21年,妻子黃兌梅也在這里任教了18年,村里人把這所小學稱為“夫妻小學”。廖亞華夫妻倆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大山里的孩子們,他倆把孩子送出了校門,送出了偏僻的山村,送進了更高的求知殿堂。
“夫妻小學”
廖亞華夫妻倆都是六肥村人。1991年,年僅20歲的廖亞華從梧州師范畢業(yè)后,回到了六肥村的唯一一所小學——六肥小學,做起了代課教師,月薪只有70元。1994年,黃兌梅也來到了六肥小學。
廖亞華不僅是老師,還是校長。廖亞華回憶說,以前學校教師最多時也只有8名,學生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隨著計劃生育的貫徹實行,出生率越來越低,適齡兒童逐漸變少,加上四年級以上的班級要到鎮(zhèn)上的中心校寄宿就讀,六肥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大山里的六肥小學留不住教師,最后,上課的教師只剩下了廖亞華夫妻倆。學校也因此而成為了僅有兩名教師的“夫妻小學”。
目前,學校只有兩個教學班,分別是一年級和三年級,一年級有19名學生,三年級有22名學生,全??偣灿?1名學生。
“村里的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就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知識傳授給孩子們?!泵刻?,廖亞華夫妻倆要上7節(jié)課,上完這班的語文課,下一節(jié)課又要上另一班的數(shù)學課,7節(jié)課的“輪回巡演”,他們像陀螺一樣兜轉在兩班之間?!坝袝r丈夫要外出開會,我就只能交叉著上課,一個人教兩個年級?!秉S兌梅說。然而無論工作多么繁忙,夫妻倆對教學的安排卻是一絲不茍,數(shù)學、語文、音樂、美術、英語、思想品德等課程一樣不少。不管工作有多累,他們也不忘交流教學方法。兩人根據(jù)農(nóng)村孩子的特點,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調整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廖亞華夫妻倆的教育下,六肥小學的課堂總是充滿生機。
為了使孩子們的體質得到鍛煉,廖亞華夫妻倆除了在抓好常規(guī)體育課外,還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舉辦拔河、跳繩等體育比賽活動。雖然看起來一切都很簡單,可一到體育課,就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村民們隔著老遠都能聽到從學校傳來孩子們清脆的笑聲。
遷移的教室
三年級的教室設在廟宇的膳廳,20多個孩子坐在膳廳臨時搭建起的教室里,聚精會神地聽著黃兌梅上課,這是一節(jié)語文課,黃兌梅給孩子們上的這一課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同學們,讀了這一段,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呢?”黃兌梅笑著問。原本安靜地聽課的孩子們齊刷刷舉起了小手。
“我好像看到了有許多小朋友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還向國旗敬禮,可真有禮貌?!?/p>
“我好像看到了有許多同學從不同的地方走來了,有從山坡上走來的,坪壩里走來的,還有從開滿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的呢!”
……
孩子們上課的熱情沒有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廖亞華看著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總是不自覺地露出微笑。這已經(jīng)是六肥小學的第三個“校園”了。在2010年6月2日以前,六肥小學還有干凈的校園,明亮的教室。那一天對于六肥小學來說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結束。凌晨時分,暴雨驟然增大,隨著一聲巨響,學校外操場及教學樓緊靠東南面的山坎出現(xiàn)大面積的山體滑坡,洶涌的泥石流沿著山谷徑直沖向校園,不多時,整個校園一片泥澤,水溝被堵塞了,教學樓靠坎墻體被浸泡在泥石流之中。
事發(fā)后,政府部門及時處理了災情,為避免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廖亞華夫婦一刻不停地投入到搶險工作中,他們清理淤泥,疏通溝渠。為了不影響正常教學,在政府部門的安排下,六肥小學的課堂很快搬遷到村民黃某空置的二層混凝土房屋里上課。泥石流沖毀了學校,40多名學生結束了在教室里上課的日子,開始了在移動的教室里上學。2011年3月,六肥小學再次搬遷,這次搬到了條件相對較好的村委會辦公樓。但這個學期,由于村委會年久失修需拆除重建,六肥小學只能暫時搬到村里的三界廟里上課。這是孩子們搬遷的第三個“校園”。但孩子們上課的熱情沒有受到影響,廖亞華和黃兌梅也從未因此而放棄過一節(jié)課。
最令夫妻倆欣慰的是,自從學校受災后,岑溪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及當?shù)劓?zhèn)政府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援救措施,但由于學校受損嚴重,地質災害監(jiān)測部門認定,山體滑坡所帶來的安全隱患難以全面排除。為真正確保學生的安全,最后研究決定把六肥小學另行選址整體搬遷。新的六肥小學總投資額100多萬元,預計明年春季開學時,全校學生就能搬進全村建筑物中最漂亮的新教學樓里上課了。
孩子們的守護傘
每天中午、下午放學時,廖亞華夫妻倆總要陪孩子們走一段回家的路,雖然許多孩子的家距離學校只有10多分鐘的路程,但是碰到下雨的天氣,河水漲水得厲害,有時還會淹沒孩子們放學回家的路,廖亞華必須把孩子們一個一個背過河,把孩子們安全送回家后,廖亞華才會返回學校繼續(xù)工作。
放學后,黃兌梅并不著急離開學校,在校園附近轉轉是她的習慣。因為六肥小學不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只能與家里的老人為伴,于是孩子們就特別容易在課余時間被“放羊”,黃兌梅意識到了這一點后,特別關注這些孩子放學后的去向。有時她會陪著孩子在學校里玩會兒,看到還逗留在學校不肯離去的學生,她還會上前與他們聊會兒,不管怎樣,黃兌梅都希望能夠給孩子們撐起一把安全的防護傘。在廖亞華夫妻倆的保護下,六肥小學20多年來未發(fā)生過安全事故。
除了放學途中的安全,夫妻倆還是孩子們心靈的防護傘。一直以來,廖亞華都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本學期就讀三年級的學生軍軍(化名),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來自家庭關愛的他,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天起,就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調皮多動,還總是惹事生非。廖亞華夫妻倆常常討論如何教育好他,最后黃兌梅決定,用愛感化他。軍軍缺少的是來自家庭的關愛,她作為老師,可以給予軍軍“愛的彌補”。于是黃兌梅和廖亞華從生活和學習上不斷關愛他,多次找他談心,耐心說服、開導,還讓同學幫助、監(jiān)督。如今,上三年級的軍軍改掉了壞習慣,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廖亞華夫妻倆扎實的教學方法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學生、家長們的喜愛和尊敬,也得到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夫妻倆多次獲得“岑溪市優(yōu)秀教師”、“岑溪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夫妻倆憑著對教育的執(zhí)著,對學生的關愛,每天在家校之間往返,每天在三尺講臺上傳授知識。他們用知識滋潤孩子的心靈,改變孩子的命運,給大山帶來了朝氣與希望。
“廖亞華夫妻倆堅守六肥小學,是咱們村的福氣!”六肥村黨支部書記黃兌文感嘆說,自從他們到校任教后,六肥村小孩每年入學率都達100%,一個總人口不足700人的六肥村先后走出了50多個大、中專生,許多畢業(yè)后的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改變了家鄉(xiāng)昔日貧困、落后的面貌。
曾經(jīng)有人問廖亞華和黃兌梅:“‘夫妻小學能堅持多久?”他倆堅定地回答:“我們熱愛教師這份職業(yè),一定會繼續(xù)堅守大山,堅守希望!”
他們是平凡的教師,沒有耀眼的光環(huán),沒有驚人的創(chuàng)舉,更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他們在大山的那份堅守,那份執(zhí)著,感動著大山里的每一個人。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