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膽道支架
近年來,人們所常見的心血管支架、食管支架等大多數(shù)種類的支架系統(tǒng),僅僅有開通閉塞管道的功能。膽道支架是放置在膽道,緩解膽道梗阻的一種支架。主要用于不宜或不愿進行手術治療的膽道良惡性狹窄和膽瘺患者。近年來,不斷研發(fā)的新型膽道支架如生物可降解支架、覆膜支架,更加有助于膽道疾病的治療。
惡性膽管梗阻是臨床常見疾病,是由各種惡性腫瘤引起的不同部位膽管狹窄或閉塞,常見原因有膽管癌、膽囊癌、胰腺癌、壺腹癌和肝原發(fā)、轉移癌等。由此引起惡性梗阻性黃疸,如不及時治療將會在短期內引發(fā)肝功能衰竭或肝腎綜合征,危及生命。但是,大部分惡性梗阻性黃疸在早期難以確診,晚期腫瘤手術切除率較低。有20%左右的患者只能做姑息手術,而且有一定的并發(fā)癥及死亡率。
對于不能手術的這類患者,如何解除阻塞性黃疸對其預后及后續(xù)治療將起到?jīng)Q定性作用。隨著介入和內鏡技術及支架工藝的不斷發(fā)展,經(jīng)皮膽管引流或膽道支架植入術已成為解除膽管惡性梗阻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惡性膽管梗阻用單純的膽道支架治療,僅可以緩解梗阻癥狀,不能對引發(fā)梗阻的腫瘤有直接治療作用。
能否將放射性碘粒子與膽道支架結合起來,使植入到病變部位的支架既能改善患者膽管梗阻癥狀,又能抑制局部腫瘤生長呢?研究人員從2008年11月開始研制膽道內照射支架,在傳統(tǒng)金屬支架上套疊碘-125粒子,形成碘-125粒子膽道支架。這樣,將支架的開通功能與碘-125粒子治療腫瘤的功能相互結合,用于治療引起膽道梗阻的腫瘤,賦予了支架直接治療惡性腫瘤的新功能。這種新型支架在近期應用于臨床一些病人的治療,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療效。
研究人員為惡性膽管梗阻的病人植入碘-125粒子內照射支架,并根據(jù)不同個體腫瘤大小及范圍,決定放射性粒子的數(shù)量、位置及活度。病人植入支架后,皮膚和鞏膜黃染、皮膚瘙癢等膽道梗阻癥狀逐漸消失,身體各方面狀況明顯改善。在后續(xù)的隨訪中,用碘-125粒子內照射支架治療的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
研究結果表明,和傳統(tǒng)的膽道支架相比,采用攜帶有碘-125粒子的膽道支架植入治療惡性膽道梗阻,安全有效,療效明顯,術后支架通暢時間更長久,并有望延長患者生存期。
恐懼性焦慮讓人減壽6年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焦慮與提前衰老之間有關聯(lián),所引起的細胞損傷或許會縮短壽命6年。
美國波士頓布里格姆婦科醫(yī)院研究小組抽取5243名女性的血液樣本,借助問卷調查她們是否有“恐懼性焦慮”。
研究對象年齡在42-69歲之間。恐懼性焦慮又稱“恐懼癥”,原因不詳,現(xiàn)有研究顯示與遺傳、生化和特殊的條件反射相關。之所以選擇中老年女性,是因為她們面對密閉環(huán)境、密集人群、高處或是開闊地,較易出現(xiàn)“恐懼性焦慮”。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端粒長短與是否容易出現(xiàn)“恐懼性焦慮”有明顯關聯(lián)。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脫氧核糖核酸(DNA)一蛋白質復合體,與端粒結合蛋白共同構成如同蓋子的結構,對染色體起保護作用。
先前研究證實,端粒長度與人的壽命成正比。研究人員比對認定,比起具有高度“恐懼性焦慮”的研究對象,普通人的端粒較長,長出的部分相當于6年壽命。
精神緊張致高血糖
高血糖和高脂血癥是常見的生活方式病,而精神狀態(tài)被認為與生活方式病有很深的關系。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發(fā)現(xiàn)精神緊張狀態(tài)可引起內臟脂肪炎癥,導致高血糖和高脂血癥。
研究人員讓小鼠連續(xù)2周時間經(jīng)常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結果發(fā)現(xiàn),小鼠腎上腺皮質等分泌的激素導致內臟脂肪出現(xiàn)分解、萎縮,細胞內和血液中引起炎癥的“MCP-1”蛋白質的量增加,產(chǎn)生內臟脂肪炎癥。與正常小鼠相比,精神緊張的小鼠分泌胰島素功能降低,難以將血液中的糖分吸收到細胞中,血液容易凝固而出現(xiàn)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