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麗
王君老師在《教育的底線是深不可測的》一文中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認為法要容情才是教育。讀罷此文,有一些不同看法實在是不吐不快,在此與王君老師商榷。
我認為,教育的底線并不是深不可測的。相反,教育的底線從來都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在自由的天空下有尊嚴地成長,不被歧視,不被傷害,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生活。自由、尊嚴的基石是“法”,在“法”的尺度內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在“法”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凸顯人的尊嚴。
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墩撜Z》中所說的“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今天被濃縮為精辟的“不患寡而患不公”。同時王君老師也認為學校的使命就是把學生看成未來社會潛在的公民進行培養(yǎng)。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將來會從事什么職業(yè),這是我們無法把握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公民。什么是公民?我的理解就是能夠享有憲法所賦予的權利,能夠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并能夠認真履行法律所要求的義務的人?!叭f物皆規(guī)律,有法天下和。”在“法”面前,乞丐和王子,權貴與平民,沒有高下之分。在“法”面前,以種種借口進行變通,都是對社會秩序的挑戰(zhàn),對公眾權利的侵犯,對平等原則的挑釁,對公平正義的毀壞,對其他人的傷害。
王君老師認為教育的底線是深不可測的。其實,“深不可測”的并不是教育的底線,而是教育方法。學生千差萬別,教育方法也千變萬化。我們很難預測未來將要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只能努力讓一切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在教育工作中,每一時刻都可能是一個點。在每一個點上,我們稍微的疏忽,都有可能在學生那里引發(fā)難以挽回的不良后果。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選擇方法的時候才要格外小心。面對規(guī)則,可以有不同的處理辦法,但是不能有例外。有一次例外,就會引發(fā)對規(guī)則的質疑。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有可能發(fā)芽,長成一棵大樹,最終顛覆規(guī)則。那么,當孩子長大成人走上社會之后,他會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嗎?他會依法工作和生活嗎?
教育有“法”,教育有“情”。這個“法”,是方法;這個“情”,是真摯的情感。再好的方法,也不能凌駕于公眾認同的規(guī)則之上;真摯的情感,不能淪落為人情。
我認為, 王君老師在《“法要容情”才是教育》一文中所說的對四個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理由很值得探討。四個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玩游戲、聽音樂,按規(guī)則要沒收游戲機、MP4。當時已經是初三沖刺的最后四十來天了,校規(guī)、級規(guī)、班規(guī)對此都有明確要求。而且,王老師不能否認這個規(guī)則是被全體學生及老師、家長認同的,是對學生有益的,也是合理的。既然是被大家所認同的正確的規(guī)則,就意味著每一個人都不能例外,都要遵守。因為宇通情達理,所以乖乖地上交MP4;建有難言之隱,所以給他一個臺階下;對桀驁不馴的涵,則請家長出面;給好面子的豪一句耳語:“這次王老師放你一馬?!弊x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王君老師對前面三個學生進行處理時態(tài)度是不同的,越來越嚴厲。對豪放一馬的理由居然是豪“好面子”。難道宇和建就不好面子嗎?桀驁不馴的涵豈不是更好面子?我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豪是“四個班長之一”,這里面有沒有老師的偏愛,想要維護豪作為班長的面子?即使王老師沒有這個想法,其他學生難道就不會往這方面想嗎?王老師憑什么相信其他學生會理解老師的苦心,而不是認為老師偏心,執(zhí)行班規(guī)因人而異?以我長期在教學第一線的經驗來判斷,大多數(shù)學生會認為因為豪是班長王老師才放他一馬,會認為王老師是偏心的。王老師因為豪家庭背景特殊、生活環(huán)境特殊、極好面子而給足了他面子,但憑什么這么肯定豪會感恩、會反?。績H僅因為他從小跟著父親混社會嗎?或許他會感恩,但這也僅僅是對王老師保全自己面子的一種感激。他極有可能只對王老師個人心懷感激,有為王老師兩肋插刀的義氣。他不一定會認識到應該遵守規(guī)則。更糟糕的是,作為一個班長,一個初三學生,他是極其清楚地知道規(guī)則的,但依然違規(guī)。這里,有沒有平時老師“放他一馬”的縱容?有沒有他在潛意識里對規(guī)則的蔑視?一個不尊重規(guī)則的學生,走上社會之后,會尊重法律嗎?王老師對豪的網(wǎng)開一面,也許是對其他學生的傷害。特別是對像宇這樣的學生,王老師給他們冠以了“通情達理”的帽子,實際上這只是按“理”(即規(guī)則)行事,是再正常不過的。像宇這樣的學生是占多數(shù)的。如果規(guī)則遇上面子,規(guī)則落敗,那么,遵守規(guī)則的學生會怎么想?是不是只要像豪這樣極好面子就可以有豁免權呢?答案是否定的。王老師并沒有給涵面子,對涵的處理最嚴重——請家長。以我看來,王老師以“情”的名義,破壞了人人平等的原則。這是對大多數(shù)學生遵守規(guī)則行為的無視,是一種赤裸裸的傷害。涵的桀驁不馴,除去其他因素,難道沒有老師不公正行為的影響嗎?這里面難道沒有對不公正行為的一種反抗嗎?這個“情”,是人情。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不缺法律,缺的是強有力的執(zhí)行。不可否認,所謂人情,踐踏著法律的尊嚴,使公平正義的陽光時不時被遮擋,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變得如此艱難。
王君老師在文章中說學生不是因為變成了公民才來學校的,而恰恰是因為不具備公民素質才來學校的。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要小心。今日種下什么種子,明天收獲什么果實。我們不能在日積月累中,在看似平常的舉動中,親手種下不公正的種子。王老師舉了西方的孩子上課躺著趴著倒著都可以的例子,而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里講:老師必須維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萬別忘記紀律的基本真理——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梢姡鞣降膶W校也是講秩序、有規(guī)則的,并且執(zhí)行起來更嚴格。這種嚴格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中國的孩子之所以在數(shù)不盡的“課堂常規(guī)”中長大卻不懂規(guī)矩,那是因為這些規(guī)矩是有彈性的,是極其柔軟的,是隨時可以被破壞掉的。
教育必須有“情”,因為有“情”才會有種種方法和技巧,但絕不能以“情”之名而破壞規(guī)則。就像王君老師文章中的豪,保全他面子,就可以讓他享有特權嗎?他在課堂上聽音樂就可以不被沒收MP4嗎?我的答案是“不能”。該交上來的東西還是要交上來的,就像對建一樣,可以給你一個臺階,可以用更巧妙的方式,但是,你不能例外。因為,這是對其他同學的尊重。
正因為公平正義比陽光還要燦爛,正因為我們如此渴望人人平等的社會,所以我們才要更虔誠地播撒公平正義的種子,更細心地呵護孩子心中平等的嫩芽。
沒有平等,沒有公平正義,就會有傷害。這個道理是如此的淺顯。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