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個人主義和自我覺醒

2012-04-29 00:44:03王開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螺絲釘個人主義創(chuàng)造力

王開東

編者按:

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唱這樣的歌:“愿做革命的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中國人為什么缺乏創(chuàng)造力?這個問題只要換一個問法,或許答案就不言自明:螺絲釘會不會有創(chuàng)造力?一個國家的強盛,最終必須要靠一個個強大的國民個體來作為支撐。有一首歌曾唱得我們熱血沸騰:“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這首歌的最后一句是:“這睡獅漸已醒!”每個人都是睡獅的一個細胞,只有每個人強大了,這睡獅才能真正醒來,變成一頭雄獅。當我們能給每個孩子真正健康的愛,讓他們都成長為獨具個性的人時,我們才會看到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美麗新世界。

民國教育家劉百川的學生觀,非常有意思。

先生認為“學”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自覺”;第二層是“仿效”。一個取諸內(nèi),一個取法外,相得益彰。再說說“生”。從前大家以為“學生”便是要讀書,要識字,如果學生只以讀書、識字為目的,那便是學“書”和學“字”,而不是“學生”。其實,“生”的內(nèi)涵極為復雜?!吧笔恰皩W”的內(nèi)容。如“生活”的解決,“生存”的保障,“生命”的延續(xù),都有“生”的意義和價值,都是學習的題中之旨。民國學生所要學的,當然是人民“生”活,社會“生”存,國民“生”計,民族“生”命。

這樣的學生觀,振聾發(fā)聵。但如此廣闊的追求和視野,勢必有一個原起點和原動力。這一基點,我以為就是個人主義。

當然,我這里所說的個人主義,絕不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和自我膨脹的極端的個人主義,而只是與“他人、整體”相對的一個概念。

教育需要個人主義。

一、個人主義喚醒個體自覺意識

1949年,毛主席莊嚴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所謂站起來,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獲得了人之為人的獨立和尊嚴。學生是人,是民族的未來,他們需要獨立和尊嚴,形成健全的人格。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曾經(jīng)在《領(lǐng)袖們》一書中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diào)每個人樣樣都好,樣樣搞統(tǒng)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從小灌輸要聽大人話的思想,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那樣離經(jīng)叛道的人出現(xiàn),這樣只能培養(yǎng)出守業(yè)人才。

要命的就是“樣樣搞統(tǒng)一,樣樣都要好”的集體意識、精英意識??梢哉f,我們多年來所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集體主義教育。我們嚴防死守,把個人主義拒之門外,甚至“狠斗‘私字一閃念”。但是,這些年教育下來,我們的教育效果究竟如何呢?且不說社會風氣每況愈下,就是在純潔的校園之中,又有多少值得我們感動和珍惜的美好呢?

失去了個人主義的教育,個體的尊嚴和價值沒有被喚醒,甚至連個人都不見了,都淹沒在集體之中,怎么可能產(chǎn)生個體的自覺意識?這是我們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大寫的人的重要原因。

存在主義者說得好:在宇宙中,每個人就是一粒微塵;但對我們個人來說,我就是整個宇宙。

當個體意識被喚醒后,學生真正認識自己,看清楚自己的價值,內(nèi)在的潛能被發(fā)掘出來,感覺到做人的尊嚴,就會隨之產(chǎn)生自覺意識,呵護和珍惜自己的生命,進而形成自我實現(xiàn)型人格。而要真正自我實現(xiàn),外在而言,當然需要尊重和信任;內(nèi)在而言,就是要自我認識、自我賞識、自我成就,讓生命煥發(fā)出光彩。

誠如高爾基在《不合時宜的思想》一書中所言:哪里沒有對人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有尊重自己的人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長久。

二、個人主義催生個體責任意識

我們常常感到奇怪: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很少能夠承擔責任?為什么我們這個民族缺少責任意識?但我們卻很少追問:責任意識究竟是從哪里來的?

一個沒有個人意識的人,一個非獨立的人,一個有依附性人格的人,是不會產(chǎn)生責任意識的。

集體主義文化的國家,國家和集體是目的,個人是工具。個人也只把自己看成是工具和螺絲釘,集體要把螺絲釘擰到哪兒去就擰到哪兒去,螺絲釘是不會對整個機器負責的。因為他不過是螺絲釘而已。

而個人主義的文化中,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和平等的個體。個體獨立對事件進行價值澄清,然后,獨立判斷,獨立選擇,獨立承擔。他們沒有任何推辭、任何借口來逃避責任,只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扛起來,百分之百承擔責任。

個人的責任感來自于個人的獨立、自由和平等。失去了獨立的個人主義,也就失去了獨立、自由和平等的原動力,人就不會產(chǎn)生責任感,也不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所謂的集體負責,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集體不負責。

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在相當程度上依然是依附性人格的教育,我們灌輸,我們強制,我們統(tǒng)一要求,孩子根本就沒有獨立的選擇權(quán),但我們卻教育他們要有責任心和責任感。孩子們連自我都沒有,連自我都掌控不了,受制于人,何來源自自我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呢?

三、個人主義提高個體道德意識

道德意識最重要的基點就是利他,那么,個人主義何以會產(chǎn)生利他的動機呢?

真正的個人主義,首先在于他認清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尊嚴所在,了解到自己真實的愿望和需求。這是一種利己,但這種利己并不排斥利他。人會因為有了這種清醒的自我愿望意識而產(chǎn)生同理心,進而推己及人,產(chǎn)生利他的行為。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就遵循了“推己及人,由內(nèi)而外”的拓展思路嗎?

我是個人,你也是個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己之所欲,要施與人。就是出于這樣一個出發(fā)點,個人主義者反而心甘情愿地做利他之事。而且,個人主義發(fā)育越成熟,利他的動力源泉就越深廣,利他的動機就越深沉。一個人的境界越高,其利他的行為境界越高;一個人的認識越深刻,其利他的動機意識越徹底。

人若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就不會珍惜他人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賤,也就會把別人的生命看得很賤。魯迅先生對這一點看得最透。他說,一個骨子里是奴才的人,也是最擅長于做主子的。他做奴才的時候夠賤,他做主子時就會更飛揚跋扈,更作威作福。

所以,要提升這個社會的道德意識,首先要發(fā)展個人主義意識。只有個人得到充分發(fā)展,個體都形成了成熟的現(xiàn)代人格,成為有教養(yǎng)、有境界、內(nèi)心豐富、個性豐滿的人,這個社會才能成為有道德的現(xiàn)代社會。

中國人的麻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利他動機無法從自身推出來,道德意識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我們以個人為基點,每個人都意識到“我”和這個社會共同體之間的關(guān)系,“我”是社會共同體的一員,這個社會共同體的利益、興衰都和“我”直接相關(guān)時,“我”就會由此產(chǎn)生一種義務感,要為這個社會共同體做“我”該做的事情,盡“我”的義務,甚至因此產(chǎn)生大地倫理觀。

正像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寫:

沒有人是一座島嶼

自成一體

每個人都是小小的泥土

連續(xù)成整個大陸、

……

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角

所以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敲

它為你在鳴……

四、個人主義提升個體創(chuàng)造意識

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型人才,那么,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一般來說,創(chuàng)新型人才應當是全面發(fā)展的人,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對事物有獨立思考和多角度思辨的人。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具備個人主義,具有個體創(chuàng)造意識,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立思考的心靈。

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個性等于創(chuàng)造力。生命的高貴就在于你的生命跟其他任何生命都不一樣,對世界萬物的感知也跟別人不一樣。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星球。每個生命生來就是獨特的。教育應該是一個尊重個人主義,張揚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遺憾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在被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們很多與生俱來的個性被泯滅了。他們甚至自動放棄個性,而融入平庸的整體以獲得安全感。這就是精神上的侏儒化和思想上的被閹割。以陳寅恪先生的觀點來看,就是缺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瑞士鐘表匠布克在游覽金字塔后,提出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金字塔的建造者,絕不會是奴隸,而只能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

人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唯有在身心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到最佳水平。然而,當前我們的教育生態(tài),恰恰就是以束縛、控制、壓制、監(jiān)管為特征;以大負荷、高速度和快節(jié)奏為根本;以每節(jié)課都是最后一課,每次測驗都是最后一考相要挾。我們把“水靈靈”的教育業(yè),弄成了“干巴巴”的制造業(yè);我們只有統(tǒng)一模型的產(chǎn)品,沒有千姿百態(tài)的學生。

教育,絕不可能在恐懼中產(chǎn)生,創(chuàng)造力絕不可能在喪失自主意識的集體主義中產(chǎn)生。

教育的意義是幫助你從孩提時代開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遠都做你自己。我們必須杜絕依賴,不依賴某個人或者某個觀念。通過依賴激勵自己,就會產(chǎn)生恐懼,這是虛假的激勵。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閑暇、創(chuàng)造的快樂。我們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我們?yōu)樽约旱膭?chuàng)造而感動,我們獨立賦予自己學習的意義,選擇我們自以為有價值的生命質(zhì)感。這個時候,我們的靈感在飛揚,思維在穿越,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在潛滋暗長。

遺憾的是,現(xiàn)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

曹文軒在《不可纏繞的心靈》一文中,介紹了一個臺灣小孩的詩。詩中寫一個無拘無束的小孩光著腳丫在地板上跑起來,留下的腳印就像游動的魚。媽媽來了,卻用拖把將這些“魚”一網(wǎng)打盡。

這首詩簡直妙極了。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詩句,只能來自未被僵硬的知識束縛的心靈。然而,作為成人的媽媽,卻用拖把將這些“魚”一網(wǎng)打盡。要命的是,成人無可爭議的常識性的行為,恰恰毀滅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用愛的名義。這就是我們教育真正的悲哀。

(責 編 盧麗君)

猜你喜歡
螺絲釘個人主義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造力從哪里來? “搗蛋專家”告訴你
少先隊活動(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我是小小螺絲釘——走進“3·5”學雷鋒日
少先隊活動(2021年3期)2021-06-11 05:43:44
我家的那顆“螺絲釘”
學生天地(2020年20期)2020-06-09 02:57:00
激發(fā)你的創(chuàng)造力
激發(fā)你的創(chuàng)造力
魯迅的個人主義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論》為例
做民生永遠閃亮的螺絲釘
雷鋒(2015年9期)2015-12-14 07:06:06
不做“螺絲釘”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流變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