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西峰
摘 要: 2010年一年間,我國出現一千多家團購網站,2011年更是飛速發(fā)展,目前已經達到5300多家。如此大量的團購網站集中出現,使得團購的問題也屢屢出現。許多商家在沒有搞清楚為何要參加團購的情況下就去參加團購,許多團購網站也違背誠信原則,產生許多糾紛。對網絡團購這一新生事物的定義和特點以及其中的合同關系進行探討和分析,能夠對團購有所界定,理清團購中的合同關系,明確團購參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對解決團購中的糾紛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 團購; 合同關系; 糾紛解決
中圖分類號: DF41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9973(2012)02-0086-03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in the Network Stations about Group Purchase
FAN Xi-feng
(Zhejiang Changzhe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year of 2010,more than 1,000 network stations about group purchase appeared in China. The network stations about group purchase developing most rapidly this year, and the quantity of it has moved up to more than 5,300.Along with so large number of the network stations about group purchase appeared intensively, group purchase problems recurring repeatedly. Many trade companies can not make the purpose of joining group purchase clear, and join it, and many network stations of group purchase violated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and it created many troub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of group purchase about network stations, which is newborn thing. In the hope that can confine the group purchase, clarify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in group purchase, and make clear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each side who join the group purchase. It can give to the solution of the group purchase troubles management.
Key words: group purchas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dispute settlement
2010年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網絡團購元年。這一年,因為美國group on團購網站的成功,國內迅速冒出很多團購網站,業(yè)內起初稱之為“百團大戰(zhàn)”,2011年,國內出現上千家團購網站,后期已經演變?yōu)椤扒F大戰(zhàn)”。團購發(fā)展風生水起,一片火熱中,也隨之出現一些問題。近日,電子商務行業(yè)深度交流平臺派代網上有一個提問,問餐飲團購應如何開發(fā)票,團購網站說應該飯店開,飯店說應該團購網站開,雙方互相推諉。這實際上是沒有搞清楚餐飲團購中的各方合同關系。受這一問題啟發(fā),筆者擬就團購中各方的合同關系作一分析,希望能夠理清各類團購及其中的各種關系,像這種誰應該開發(fā)票的問題在理清各方合同關系后自會迎刃而解。
一、團購及其分類
(一)團購的含義
團購,顧名思義,就是團體購物。這不是一個互聯網新詞,需求方即消費者聯合起來,利用團體的力量來與商家砍價,商家也會因為銷量大而最大限度降低單價,薄利多銷。參與團購者可以享受到單獨購買時難以達到的價格優(yōu)惠。
網絡團購可以被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網絡,參加購買的人數或產品數量達到一定條件時,購買行為才被認可的一種團體購物活動。
團購容易和同樣是以薄利多銷為宗旨的批發(fā)相混淆。批發(fā)要求購買者必須購買一定數量以上產品,才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批發(fā)價,團購也要求團購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享受團購價。團購和批發(fā)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批發(fā)的量通常是由單個購買者購買達到,而團購的量通常是由兩個以上的一定數量購買者共同購買形成的。第二,批發(fā)活動中,購買者達不到批發(fā)量,批發(fā)者不會和購買者做生意,購買者也不會付款給批發(fā)商。而一般團購也會規(guī)定一個最少成團數量,一旦人數或者商品購買數量達到規(guī)定量以上,就可以享受團購價;而如果人數或者購買數量沒有達到規(guī)定的最低量,則團購失敗。參與團購者通常是先付款給團購發(fā)起方,團購成功,團購發(fā)起者付給購買者商品,團購不成功,團購方則將參與團購者支付的款項退回。另外,團購需規(guī)定一定活動有效的時間,而批發(fā)通常沒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團購具備以下特點:(1)同一購買活動中的購買者眾多,而且一般將一定的消費者人數或者購買的產品數量作為團購成功的必要條件。(2)一次團購活動都有規(guī)定的時間下單。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人數達不到要求即不能成團。(3)購買者通常需要先付款。當然,也有少數不用先付款的團購,但是通常有其他約定條件。(4)主體包括銷售者、購買者和團購組織者三方。
其中第一條、第二條是區(qū)分團購與普通銷售的最根本特點,有些網站雖號稱團購,但并無前面兩條規(guī)定,實際上只是低折扣銷售,并非團購。
(二)團購的主要種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團購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
1. 按照團購活動發(fā)起者不同,可以分為三類:由銷售者發(fā)起的團購、由購買者發(fā)起的團購、由第三方發(fā)起的團購。
由銷售者發(fā)起的團購。產品的銷售方,無論是生產者還是經銷商,制定團購條件,通過網絡或各種媒體向消費者發(fā)起團購。
由購買者發(fā)起的團購。產品的眾多購買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去購買某種產品,由一些購買者代表與銷售方談團購條件,條件確定后,購買者決定是否參與團購。
由第三方發(fā)起的團購。一些公司看中團體購物中的商機,專門從事團購活動,作為買者和賣者之間的第三方,專門與商家談判確定團購條件,而在網上或其他媒體上組織買者參與團購。組織團購的第三方向商家收取一定的費用或產品銷售提成。
2. 按照團購發(fā)起者的目的可以分為兩類:薄利多銷型與廣告效應型。
團購活動價格通常大大低于市場價格。因此,參與團購的商家通常存在兩種目的。一是薄利多銷,希望在團購中通過大量銷售獲得規(guī)模利潤。而另一種是產品價格明顯低于成本,其目的不是在團購活動中獲得利潤,而是通過團購活動提高知名度,起到一定的廣告效應,相當于使用損失掉的利潤在打廣告。
3. 按照團購產品的類別,可以分很多類:餐飲團購、娛樂團購、保健團購、旅游團購、產品團購等等。
按產品類別劃分的各類團購都存在由交易參與者各方發(fā)起的可能,當前主要是由交易第三方即團購網站發(fā)起。而產品類別可能包括所有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只要是面向消費者的產品,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有可能團購。所不同的是,有些產品必須在特定的場所提供,而有些產品無論是生產者還是中間商都可以向消費者提供,無需消費者在特定的場所完成消費。本分類中的產品團購,主要指的就是一些有形產品,無需在特定的場所提供的產品,不像餐飲團購、娛樂團購等必須由餐館飯店、娛樂場所提供,消費者必須在特定場所消費。
二、各類團購中的合同關系分析
團購活動中,團購條件實際上就是一個要約,此要約中約定了簽訂合同的所有重要條件,包括產品或服務的規(guī)格、品質、交付地點、方式、價格等。按照合同法,分析團購活動中有幾份合同,參與各方在合同中的地位,可以理清團購活動中的合同關系,從而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
(一)銷售者發(fā)起的團購中的合同關系
銷售者包括生產者和經銷商。生產者或叫生產廠商也可以發(fā)起團購。團購有的人認為不是團購,認為這是一種直銷行為,實際上是沒有搞清楚團購的特征,況且團購也不是和直銷相互排斥的一對活動。團購可以是直銷,直銷活動也可以做成團購。
這類團購活動中的合同關系比較簡單,只有買賣雙方。自然是買方履行買方義務,享受買方權利,賣方履行賣方義務,享受賣方權利。
由于是銷售者發(fā)起的團購,所以團購合同文本由銷售者提供,消費者只要付款就已經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確定了合同的成立。此類團購中容易發(fā)生糾紛的地方是合同是否存在霸王條款,或者重要事項隱瞞的情況。
(二)購買者發(fā)起的團購中的合同關系
購買者發(fā)起的團購成立的前提首先是有人把一批購買者組織起來,同時自己也是購買者,成為購買者代表,代表所有參與團購者與賣方商談團購條件。此種團購類型中,由于購買者本身參與團購條件談判,團購條件會相對比較細致,消費者的利益考慮比較周到。
此類團購合約的買賣雙方也是比較清楚的,整個團購活動中只有一個團購合約。購買者代表作為購買者的代理人與銷售方進行談判,應注意履行盡職盡責的義務,其他消費者應防止參與談判的消費者與銷售方的合謀損害自身利益。
(三)第三方發(fā)起的團購中的合同關系
筆者探討網絡團購中的合同關系,第三方就是指團購網站。團購網站發(fā)起的團購,是目前普遍默認的團購類型,是當前團購的主流模型。該模式中包括團購網站、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消費者三方,三者之間存在三份合同,可用下圖表示。
一次團購的開始,首先是團購網站與團購提供者之間簽訂團購服務合同,該合同中規(guī)定了團購提供者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的具體規(guī)格和價格,團購的成團條件以及與團購網站之間的利益分享辦法、團購消費者購買后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方法等。然后,團購網站根據團購服務合同中的團購條件,在網站上列出團購產品或服務的詳細規(guī)格、質量、數量、價格等重要信息,供團購消費者決定是否參與團購。實際上是在團購網站上發(fā)出了要約,消費者確定參與團購,支付款項給團購網站,獲得消費代碼時,已經用付款行為履行了自己在團購交易中的義務,剩下的,就是去團購提供者處消費產品或服務來行使自己的權利。
該合同能夠確定團購網站是居間人還是團購提供者的代理人。倘若團購網站是團購提供者的代理人,則團購網站就與團購提供者共同成為團購活動中的銷售方,對于消費者來說,其應與團購提供者共同承擔銷售方的合同責任。
大多數的網絡團購活動中,團購網站是以居間人的身份參與團購活動的。團購網站與消費者之間的服務合同,在消費者注冊團購網站時已經簽訂。一個負責任的團購網站,應該對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盡過合理審查義務,從形式上保證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性、可靠性。在每次團購時,又有補充協議,該協議與團購網站和團購提供者之間簽訂的團購服務合同中的關于商品或服務部分的內容應該是完全一致的。其內容包括團購商品的數量、品質、價格、交付方式以及團購活動成團即生效條件。這實際上是一個附加有生效條件的合同。
筆者調查過多家團購網站的用戶協議,發(fā)現很多團購網站極力在回避自己的責任,例如某團購網站聲明:“本站將盡最大努力保證您所購商品與網站上公布的價格一致,但價目表和聲明并不構成要約。”聲明團購網站上發(fā)布的商品或服務信息不構成要約的不在少數。這就為一些商家不誠信履約,欺騙消費者埋下了伏筆。
消費者雖然沒有直接和團購提供者(銷售方)簽訂商品或勞務購買合同。但消費者有理由相信團購提供者一定會按照團購網站的條件提供產品或服務。團購提供者不應當隨意變更承諾。但是如果按照團購網站對消費者的服務協議中所稱,網站上所列內容不構成要約,那么,消費者下單應被認定為發(fā)出要約,而作不作出承諾的權利反倒在商家一方,等于消費者花錢買了一個完全沒有保障的商品或服務,到時候可能面臨商家不認賬、退款等一系列麻煩事,道理不通。
三、團購糾紛的解決
很多商家和消費者參與團購時,對團購的意義和其中的合同關系沒有了解清楚,產生不少糾紛。根據上文分析,網絡團購并不是個無法可依的新生事物,把其中的合同關系識別清楚就會很好地解決其中的糾紛。而以超低折扣價格銷售,有的甚至已經低于成本價格,其更多的用意是把團購當成一種宣傳手段,獲得新客戶的手段,而想辦法留住這些客戶,使其成為回頭客,應該是參加團購的商家更應該思考的問題。很遺憾的是,商家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在團購中常常出現一些不應該發(fā)生的糾紛。下面就幾個常見的情況,進行簡單探討,希望使團購各方都能有所認識。
(一)消費者被區(qū)別對待
此類糾紛容易發(fā)生在餐飲團購、美容團購、娛樂團購、電影團購等服務類型團購中。商家以不允許團購消費者隨意挑選座位,限定團購消費者的消費時間等歧視團購消費者。此類糾紛常常是發(fā)生在團購條件中沒有明確說明的一些問題上,而一般消費者難以預料到會發(fā)生這一類問題。發(fā)生此類問題,說明團購提供者對團購活動的廣告效應認識不足,花錢給自己買不良口碑。
(二)團購商家不開發(fā)票
團購商家往往以商品或服務折扣太低為由不開發(fā)票,有些像前面提到的飯店,認為是團購網站收的錢,應該由團購網站來開發(fā)票。折扣太低當然不是不開發(fā)票的理由。一些稅務機關的網站上已經專門發(fā)出了關于團購中不開發(fā)票問題的處理方案。一般團購中的發(fā)票應該是這樣開:消費者付款給團購網站,團購網站發(fā)送給消費者的購物識別碼就代了收據了,消費者消費時,商家給消費者按照消費金額開發(fā)票,商家和團購網站結算時,收到網站支付的款項,給網站開立收據,網站就自己結余部分開立發(fā)票給商家。
(三)團購商家在消費者消費時附加額外條件或變更價格
按照一些團購網站的服務協議,此種行為似乎無可厚非,因為網站上列出的團購內容只是價目表,不構成要約,消費者下了訂單等于發(fā)出要約,而承諾與否在于商家,所以商家變更條件,消費者只有接受或不接受兩種選擇,而無法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樣做顯然是一個三輸的格局,消費者、商家、團購網站沒有一家最終獲得好處。因此,當把團購內容理解為要約時,商家在添加額外條件或者變更重要內容時,將會受到更大限制,首先要征得消費者的同意,而如果消費者不同意,商家只能按照原定條件執(zhí)行,而不是只能由消費者主動放棄。
團購網站目前還在不斷開出,而也有團購網站經營不下去倒閉。不管怎樣,消費者的利益必須放在首位,在團購網站作為居間者服務時,尤其要妥善處理好消費者和商家的關系。只有深刻理解了團購的意義和團購活動中的合同關系,才能使得團購健康發(fā)展。消費者在團購時也應當仔細研究過團購網站的服務協議,不要等到產生糾紛了才發(fā)現陷入被動,那些刻意回避責任的團購網站,建議還是謹慎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文飛.團購業(yè)務中的幾個合同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9,(27): 132-132.
[2]徐夢園,莊偉.舶來團購——論團購的發(fā)展現狀及問題[J].中國 商貿,2010,(28):14,216.
[3]操武斌.團購消費中消費者權益保護[J].中國商貿,2011,(11): 244-245.
[4]汪玫瑰.網絡團購中的法律關系及責任承擔[J].中國經貿,2011,(12): 95-97.
[5]王雪.網絡團購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12):112..
[責任編輯、校對:楊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