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萬物復(fù)蘇,微微泛綠的柳枝開始悄悄告訴人們春天來臨的信息。
這信息,伴著早春的鼓點,從四面八方向我們涌來。
在高寒的江巴村,在巍峨高聳的雅西雪山旁,從一幢又一幢色彩艷麗的藏式民居中,香濃的酥油茶味和著春晚的開場鑼鼓聲,飄蕩著。在這個季節(jié),經(jīng)歷了從游牧到定居,從帳篷到院落的變遷,春天來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在山間的燕子洛,情歌飛揚(yáng),“高山頂上茶花開,阿哥阿妹跳腳來,朵朵茶花紅艷艷,左腳越跳越開懷,越開懷!”唱的是愛情,更是傳奇。新路、新房、新設(shè)施、新觀念,一步跨千年的傳奇讓大涼山的春天非比尋?!?/p>
在河谷的蘿卜寨,冬日的雪還不愿離去,早春的風(fēng)已經(jīng)迫不及待。四年了,它們伴著這里的人一起抗震、救災(zāi)、重建、振興?,F(xiàn)在,房子蓋好了,生意做好了,這里的羌族百姓想的還有更多——民族文化的傳承、地震遺址的修建。于是,殺完年豬、拜過灶神、唱完大戲,雪開始消融,風(fēng)徐徐吹拂,人們的憧憬復(fù)蘇著、增長著……
在密林的山堰溝村,穿過寒冬,熬過漫漫嚴(yán)寒,老區(qū)的人們,我們的父老鄉(xiāng)親世代孕育的——希望、夢想,追求、理想,開始開花結(jié)果:從層層疊疊的大山深處不斷開出一條又一條的公路,這樣的路,通向文明、通向富裕、通向春天。春天的序曲后,將迎來山花遍野,林木蔽日,還有碩果累累……
在都市的小小社區(qū),也是一年春來早。也許,大自然的冰霜尚未完全消退,人們心里的嚴(yán)寒卻早已不在——文化搭臺,居民唱戲,農(nóng)民變市民,外來工都成一家人。也許,生活還有諸多的不如意,日子過得還有諸多的不順心,但一切的一切都在改變,盡管這改變還很微小,但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觸摸到。
因為,我們都在聆聽,聆聽這春天序曲……
(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