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立君高微王坤
摘要: 良好的消費者—品牌關系是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有力的保障及綜合競爭力的體現(xiàn),而消費者—品牌關系并不是一經(jīng)建立就永久穩(wěn)固,也并非斷裂后就無法再續(xù)。本文對消費者—品牌關系斷裂與再續(xù)相關理論研究做了一個初步的綜述和簡要的述評。
關鍵詞: 消費者—品牌關系斷裂理論 再續(xù)理論
一、品牌斷裂方面的研究綜述
在長期品牌經(jīng)營中,由于種種原因,已經(jīng)建立的品牌關系會出現(xiàn)斷裂。Fajer和Schouten(1995)二人率先開始進行個人一品牌關系斷裂的研究,將人際關系理論應用到品牌關系斷裂研究中,并認為品牌關系中止的潛在原因有先天注定、運作失敗、進度損失和突然死亡,并提出關系斷裂過程包括中斷、衰減、解脫和斷裂四個漸進的過程[1]。之后的學者們主要研究了導致品牌關系斷裂的各種原因。Fournier(1998)構造了熵模型和壓力模型解釋品牌關系的斷裂,其中熵模型指出關系會因缺乏維系而自然耗盡;而壓力模型認為,關系受環(huán)境因素、伙伴導向壓力、關系壓力等外力的影響[2]。Tahtinen和Halinen(2002)將影響品牌斷裂的原因歸結為誘導因素、緊急事件和衰減因素[3]。也有一些學者采用實證的方法進行分析,Perrin Martinenq(2004)提出了品牌隔離這個新概念,用來解釋品牌關系的分裂過程,并在研究中指出品牌隔離對品牌選擇、品牌承諾、重復購買行為都會產(chǎn)生顯著的負面影響[4]。Mai和Conti(2008)更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漠不關心(Indifference)和排斥(Rejection)對品牌分離有著顯著的影響,是預測消費者結束品牌關系的指標。Bogomolova(2010)把顧客流失歸因為三大因素,品牌的負面品質(zhì)、競爭品牌的正面品質(zhì)和非品牌管理控制因素。Huber et al.(2010)研究指出品牌犯錯引起消費者—品牌關系質(zhì)量變壞,降低自我一致性,影響伙伴質(zhì)量和購買意向[5]。
在上述研究中,大多數(shù)學者的看法大同小異,個別學者表述雖然不同,但與其他論述相互補充。我們可以把消費者—品牌關系斷裂的原因歸為品牌(企業(yè))、消費者(顧客)、競爭者等三個方面因素??偨Y來看上面的學者關于斷裂的研究重點關注在各種誘發(fā)消費者—品牌關系斷裂的因素上,沒有對某一具體誘因?qū)е碌年P系斷裂展開深入的研究。例如在品牌因素中,由品牌犯錯而導致的關系斷裂時常發(fā)生,但相應的企業(yè)應對措施和策略上述學者并未提及。
二、品牌關系再續(xù)方面的研究綜述
1.品牌關系再續(xù)的價值和可能
Aaker和Fournier等學者根據(jù)人際關系五階段(起始、成長、維持、惡化、瓦解)(Levinger,1983)和買賣關系五階段(知曉、探索、擴展、承諾、斷裂)(Dwyer等,1987)提出了消費者—品牌關系發(fā)展的六個階段——注意、了解、共生、相伴、斷裂和再續(xù)[6]。盡管Aaker和Fournier等人并沒有對如何再續(xù)斷裂后的消費者—品牌關系進行深入研究,但他們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消費者—品牌關系再續(xù)的概念,引起了學術界對消費者—品牌關系斷裂后再續(xù)問題的關注。
(1)品牌關系再續(xù)的價值
Stauss與Ffiege(1999)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利潤空間較大的行業(yè),對一個新顧客進行投資的回報率是23%,而對一個已流失顧客進行投資,回報率可高達214%[7]。Hunt(2002)認為,企業(yè)已經(jīng)意識到喚回老顧客是企業(yè)實行全面消費者行為管理的核心能力之一[8]。Tokman等學者(2007)的研究表明重新喚回消費者能夠給企業(yè)帶來較高的經(jīng)濟回報[9]。
(2)品牌關系再續(xù)的可能
盡管學者們目前還沒有對品牌關系再續(xù)進行深人探究,但已有學者提到了關系再續(xù)的可能性。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企業(yè)與流失的顧客重新進行交易的可能性高達20%—40%。Havila和Wilkinson(2002)提出了關系能量(relationship energy)保持原理,認為“這種能量可傳輸?shù)豢蓺纭?,這為在動態(tài)發(fā)展的背景下分析關系再續(xù)提供了可能,并提出如果對犯錯品牌采用適當?shù)拇胧?,那么消費者與犯錯品牌存在恢復關系的可能[10]。
2.品牌關系再續(xù)的影響因素和再續(xù)策略
上述學者在對品牌再續(xù)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品牌再續(xù)的價值性和可行性兩方面,而對品牌關系再續(xù)的影響因素和再續(xù)策略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整理、歸納資料后,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學者開展過相關主題的研究。
Helfert等學者(20O3)基于電子商務的視角提出了一個“顧客重獲”管理的五階段概念框架,他們認為重獲顧客需要經(jīng)歷確認、細分、接觸、喚回及控制五個階段[11]。他們的研究只指出了重獲顧客的可能步驟,并未對品牌關系再續(xù)策略展開討論。Aaker等學者(2004)采用實驗法研究了品牌個性、品牌失誤行為和品牌—消費者關系演化三者之間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對純真品牌(sincerity brand)與興奮品牌(excited brand)的品牌關系進行同樣的補救,會得到不同的效果[12]。Tokman等學者(2007)的研究指出品牌與消費者再續(xù)關系與初次建立關系是有區(qū)別的,其中的不同點是再續(xù)品牌關系時消費者會考慮返回后的價值維度,例如返回后的價格、服務利益,即消費者不會在感知不到任何利益的時候返回,企業(yè)需要開展相應的策略使得有價值的品牌關系實現(xiàn)再續(xù)。但是,關于企業(yè)應該在什么時候?qū)嵤┦裁礃拥牟呗圆鸥行?,研究中并未給出明確的答案。黃靜等學者(2007,2009)以斷裂時間維度為分界點,將品牌關系再續(xù)的影響因素分為歷史因素和現(xiàn)實因素。歷史因素包括初始品牌關系質(zhì)量和關系斷裂原因?,F(xiàn)實因素包括:品牌因素、消費者與品牌的互動、企業(yè)因素、消費者因素、競爭對手因素5個方面,并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利用服務補救策略靜態(tài)的分析了不同補救策略對于再續(xù)意愿的影響強度[13][14]。但是對于策略再續(xù)意愿之間的作用機理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并且它的分析過程采用靜態(tài)分析方式,沒有考慮到時間因素。
三、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問題
在對現(xiàn)有文獻進行總結后發(fā)現(xiàn)有關品牌斷裂方面的研究主要從斷裂的原因和因素進行分析,而對某一具體的誘因所導致品牌關系斷裂的后續(xù)研究并沒有跟進。在品牌再續(xù)方面針對再續(xù)的價值性和可能性的研究文章居多,而對于關系斷裂后企業(yè)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策略重新建立消費者—品牌關系這一實際問題的文章非常少,并且這方面已有的研究存在以下問題。
1.提出的策略過于寬泛,沒有針對某一類的斷裂展開深入的研究,以至于策略的針對性不強。
2.忽略了時間因素,靜止地分析問題,沒有將消費者—品牌關系斷裂的不同時段與最有效的策略相對應,導致企業(yè)在具體實踐中很難運用有效的策略實現(xiàn)消費者—品牌關系的再續(xù)。
3.對策略與關系再續(xù)之間作用機理沒有進行闡述。企業(yè)在實施策略時通過什么樣的路徑重塑消費者的再續(xù)意愿及中間會有哪些調(diào)節(jié)因素等都未闡述。
參考文獻:
[1]Fajer,M.T.,Schouten,J.W.I..Breakdown and dissolution of person-brand relationship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5,Vol2,(22):663-667.
[2]Fournier,S..Consumers and their brands:Developing relationship theory in consumer research.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8,Vol2,24,(3):343-373.
[3]Thtinen,J,Halinen,A..Research on ending exchange relationships:A categorization,assessment and outlook[J].Marketing Theory,2002,Vol2,(2):165-188.
[4]Pertin OMartinenq,D.I.The role of brand detachment on the diss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er and the brand.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4,Vol20:1001-1023.
[5]Huber,F(xiàn).,Vollhardt,K.,Matthes,I.,Vogel,J.Brand misconduct:Consequences on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Vol63,(11):1113-1120.
[6]Aaker,J,F(xiàn)ournier,S,Brasel,S..Cha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s[R].Research Paper Series,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2001,11.
[7]STAUSS.B.,F(xiàn)RIEGE C..Regaining Service Customers[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1999,Vol1,(4):347-361.
[8]Hunt,S.D.,F(xiàn)oundation of marketing theory: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marke ting[M].Armonk,NY:M.E.Sharpe,2002.
[9]Tokman M.,Lenita M.D.,Katherine N.L.,The Wow Factor:Creating Value Through Win-back Offers to Reacquire last Customers[J].Journal of Retailing,2007,Vol83(1):47-64.
[10]Havila,Vand Wilkinson,I.F..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ervation of business relationship energy:Or many kinds of new beginning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2,Vol31,(3):191-203.
[11]Heffert,Markus,Clemens Herrmann,Gregor Zellner.Customer Regain Management in E-Business:Processes and Measures[A].Proceedings of the Collecter(Europe)Conference,2003:97-110.
[12]Aaker,J.,F(xiàn)ournier,S.,Brasel,S.A..When good brands do bad[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4,Vol31,(1):1-16.
[13]黃靜,熊巍.消費者—品牌關系斷裂及再續(xù):理論回顧與展望[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2007,(7):50-55.
[14]黃靜,熊巍.犯錯品牌的投入對消費者再續(xù)關系意愿的影響[J].中國軟科學,2009,(6):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