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茜
摘要: 本文主要結(jié)合訓釋詞義的方法和原則對“長”字進行了簡單剖析,根據(jù)大量的古文獻中的例句,通過聲訓、義訓等方法訓釋“長”字的意義,使抽象難懂的訓詁方式簡易化。
關鍵詞: 訓詁學訓釋詞義“長”字
說到“長”字,每個人都不會陌生,第一反應一定會說出其相對的字——“短”。但是“長”字的意義并不是只停留在與“短”相對這個層面上,從古到今,無數(shù)的詩句、文章用到了“長”字,不僅有同字不同義者,而且有義同而字不同者。古今之人,通過日積月累、千錘百煉,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為我們展示了這些巧妙的文字用法,我們能夠從詞語表面意義理解“長”,也能夠運用訓詁學中的訓釋詞義的方法和原則理解“長”,下面我們就通過運用一些資料理解“長”字的意義。
第一,不運用訓釋詞義的方法和原則,單從意思來講,我們通過一些例子說明“長”字在句中的意思?!墩f文解字》說:“長,久遠也?!薄肚f子·秋水》說:“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這兩句話中的“長”都是引申義,“長久,遠”的意思?!锻ㄋ灼さ乩怼诽岬溃骸叭甑瘸G诰M,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薄对姟ど添灐らL發(fā)》說:“睿折維商,長發(fā)其祥?!边@兩句話中“長”是“經(jīng)?!钡囊馑肌T偃纭睹献印す珜O丑上》有:“敢問夫子惡乎長?”這句話中“長”乃“善,優(yōu)”之意?!稘摲蛘摗嵸|(zhì)》有言:“智者棄其所短,而采其所長?!薄伴L”乃“長處、優(yōu)點”之意。以上的例句資料只是從字面意思的角度說明了“長”字在不同句子中雖然同字但是不同義,也只是從詞語表面的意義理解的。
第二,訓詁學的內(nèi)容相當豐富,對于詞義的訓釋,就是其核心內(nèi)容。因此,訓詁學并不是單純地區(qū)分字詞的字面意思,而是通過長期的訓詁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和整理總結(jié),運用一些途徑和方法對詞義進行訓釋。下面我們就運用訓詁中訓釋的方法和原則對一些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這也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1.因聲求義
《韻會·漾韻》注:“長音仗。度長短曰長,一曰余也?!睋?jù)此可知,在這里人們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訓釋詞義,起到了因聲求義的作用。因聲求義就是指聲訓,聲訓是從語詞的聲音方面推求詞的來源。這種訓詁方式起源于先秦時代,流行于兩漢時期,直到魏晉之后聲訓有所改變,注意到了形聲聲旁的作用。在聲訓中有著凡是同音必同義的說法,我們在使用聲訓訓釋詞義時,一定要注意必須依據(jù)古音,切不可根據(jù)今音隨意捏造,這里說到“長音仗”,“長”和“仗”可用聲訓訓釋的方式為我們分解“長”的意思,有度量衡的長之意,與短的意思相對,還有“余”的意思。
2.因文求意
除了形訓、聲訓以外,其他訓釋詞的方式就是因文求意,也就是常說的“義訓”。義訓是這幾種訓釋詞義的方式中,用途最廣泛的一個,也是例子最充分的一個。義訓的方法比較多,有同義相訓、變文義同、反義對文、同義連文等。不論是用同義詞解釋同義詞,還是一個詞訓釋多個同義詞或者用一個詞訓釋另一個同義詞,最終都能清楚地對詞語進行訓釋。除了同義相訓以外,還有相反為義的,運用相反的兩個詞進行反義對文,能夠更好地理解其相對的詞語的詞義。我們舉例說明運用義訓的訓釋方式理解“長”的意義。
(1)反義對文?!稘h書·高帝紀》說:“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比缓?,晉灼注:“五年,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言追尊,則明其已亡。史記十年春夏無事,七月,太上皇崩,葬櫟陽宮。明此長‘夏五月太上皇后崩八字也?!敝軌鄄唬骸鞍矗骸秴问洗呵铩び^世》篇:‘此治世之所以短也,而亂世之所以長也。”周壽昌對此事進行了總結(jié)性評論,在句中運用“短”、“長”兩詞相對,這種詞義相反的對文,謂之反義對文,能夠幫助我們清楚地理解“長”字的詞義,后來,高誘注:“短,少,長,多也?!币舱墙忉屃诉@兩個相對的字的意思。
后來,唐高彥休《唐闕史·楊尚書補吏》卷下:“有夕道于叢林間者,聆群跖評竊賄之數(shù),且曰:‘人六匹則長五匹,人七匹則短八匹。不知幾人復幾匹?!边@句話中也運用了“長”和“短”相對的方法,由此可知,這樣的反義對文的訓釋方法到了唐代還在一直運用。
(2)同義連文?!稘h書·食貨志上》:“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張晏注:“平歲百畝收百五十石,今大孰四倍,收六百石。計民食終歲長四百石,官糶三百石,此為糶三舍一也。自三,四百五十石也。終歲長三百石,官糶二百石,此為糶二而舍一也。自倍,收三百石,終歲長百石,官糶其五十石,云下孰糶一,謂中分百石之一?!贝藭性诰涫浇Y(jié)構(gòu)不同的非對偶句子中,為了避免重復而變換詞語表達相同或相近的意義,文中利用了變文的修辭方式,據(jù)此可知,“長”與“余”為變文義同?!坝嗨陌偈焙汀伴L四百石”是相同的意思,只是運用了變文的方法,為了避免重復,“余”和“長”都是“多”的意思。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卷54:“縱有余長圣僧錢財,不得將入別僧乃至常住僧用,亦不得入佛法用?!薄斗ㄔ分榱帧肪?1引《大法句經(jīng)》偈:“度身而衣,不求余長?!边@兩個例句都是將“余”和“長”連用在一起,這種用法在訓詁學中是同義連文的訓釋方法,“余”就是“長”的意思,利用這一方法有助于我們理解和掌握一些字或詞的古義。
本文根據(jù)傳統(tǒng)訓詁學中訓釋詞義的方式對“長”進行了簡單分析,通過對“長”字意義的理解,我們對抽象的訓詁一詞有了新的認識。通過運用一些訓釋方法對“長”字的意義進行剖析,這樣不僅對學習古代漢語有所幫助,在現(xiàn)代文學中也能看到其影子,如現(xiàn)當代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七章:“長余的稻種有限,要的人太多,得商量著辦事哇?!睆倪@個句子中都能夠清楚地看到“長”有“余”的意思。由此我們可知,從漢代到唐代直至今天“長”字的發(fā)展和變化,“長”和“短”的相對用法,“長”和“余”的相同用法。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巧妙地運用了很多訓詁學中訓釋詞義的方法和原則,使文章中的句式結(jié)構(gòu)有了起伏變化,為文章著色不少,對于我們來說,這也是從古到今的一個積累。
參考文獻:
[1]張青松.試論訓詁學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中的價值.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1,(4).
[2]王寧.訓詁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郭在貽.訓詁學(修訂本).中華書局,2005.
[4]孫雍長.論聲訓的性質(zhì)[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2).
[5]楚愛英.“因聲求義”源流考[J].青年文學家,2010,(11).
[6]李書良.淺論因聲求義法的使用——以《毛詩傳箋通釋》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03).
[7]李馨.《說文解字系傳》中同源詞的表現(xiàn)形式[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Z1).
[8]王小莘.王氏父子“因聲求義”述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04).
[9]陳亞平.清人“因聲求義”述評[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5,(04).
[10]孟蓬生.漢語同源詞芻議[J].河北學刊,1994,(04).
[11]郝桂敏.建立科學完備的訓詁學體系——評《中國訓詁學》[J].中國圖書評論,1999,(12).
[12]許嘉璐.對訓詁學發(fā)展的思考[J].語文建設,1994,(12).
[13]潘慎.讀訓詁與訓詁學[J].語文研究,1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