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勇
科舉制度從隋末發(fā)展到明清,已日臻完善,讀書人要想進入仕途,必須順利通過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千軍萬馬走獨木橋,其進取的難度可想而知。很多讀書人皓首窮經(jīng),終其一生,卻最終抱憾于科場。
清朝剛?cè)腙P(guān)時,渴求人才,考取舉人即可擔(dān)任知縣。到了乾隆時期,社會日漸穩(wěn)定,官吏隊伍健全,朝廷就提高了從政者的準入門檻,非進士不能為官。但進士畢竟鳳毛麟角,閑處家中的舉人不斷增多,勢必弱化讀書人的理想和追求,以致影響到科舉制度的穩(wěn)定。朝廷不得不考慮為落第舉人另擇出路,這樣既體現(xiàn)皇恩浩蕩,又能野無遺賢,于是“大挑”制度應(yīng)運而生。
當(dāng)時朝廷規(guī)定,凡是鄉(xiāng)試后榜上有名的舉人接連3次會試而榜上無名者,就可以到吏部注冊,參加“大挑”?!按筇簟泵?年舉行一次,標(biāo)準是:不考文章辭賦,根據(jù)相貌應(yīng)對選拔錄用,授予知縣、教職等。也就是說,“大挑”只看長相。
每屆“大挑”,由皇帝欽派王公大臣在內(nèi)閣舉行,看相貌決定任命與否。每次叫進20個人,按序排列,先點3人,這是被選中做知縣的。接著點8人,這是沒選上的,俗稱“八仙”,這8人全部出局。這些落選者之所以被叫做“八仙”,是因為他們站在一塊兒,便如李鐵拐、張果老般怪模怪樣。剩下9人不再點名,授以教職。20個人出去后,依次再進20個人,如此循環(huán),直至結(jié)束。
具體來說,“大挑”主要是看身材和臉型,概括起來就是8個字“同田貫日身甲氣由”。這一標(biāo)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漢字的象形特征,將臉型、身材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為同、田等字形,中等為貫、日等字形,下等為由、甲等字形。同,就是同字臉,方而長;田,即田字臉,方而短;貫,即頭大身體長而直;日,即肥瘦長短均適中,較為挺直。符合以上四字標(biāo)準的可中選。身,就是身體斜而不正;甲,是指頭大身體??;氣,是兩肩不平,一肩高聳;由,即頭小身體大。凡有此長相者,皆不入選。
這種以貌取人的制度,將參加“大挑”的舉子列為幾等,能不能當(dāng)官,完全靠身高、長相、自己的運氣以及選人者的好惡。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盡管“大挑”要求舉子容貌出眾,有人卻能因為丑得別具一格而幸運入選。有一個叫金孝廉的舉人,五官布局極不合理,旁觀者都不敢正視,因為看一眼就忍不住發(fā)笑。然而,此公一進挑場,負責(zé)主持的某王爺竟首先將其選為第一。一時間,其他王公大臣相顧錯愕不解。那位王爺卻說:“不要驚訝,此人膽量可嘉!”眾人仍不解其意。該王爺解釋道:“此人面目如此,卻敢入挑場,沒有三國姜維的膽量,豈達如此地步??梢娛菈K做官的材料!”王爺?shù)囊粫r心血來潮,便決定了一個舉子的前途命運,真是應(yīng)了那句老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有一年,山東有個舉人是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偉丈夫,沒想到竟然淪入“八仙”之列。此人很是不滿,攔轎質(zhì)問王公大臣如此挑選為何依據(jù),這位王公大臣毫不客氣地回答說:“挑命也。”人家認定你命中不該做官,你還有什么話好說。
這種簡單地看相貌、靠感覺、憑好惡的選人用人標(biāo)準,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如此并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反而將一批雖然其貌不揚,卻有真才實學(xué)的有識之士阻隔于官場之外。有一個明顯的例證,曾掌戶部兼署兵部,入軍機,擢大學(xué)士,以廉潔精明著稱的晚清名臣閻敬銘,在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中舉之后,先后兩次參加朝廷舉行的會試,但都沒有考中進士,不得已只好參加“大挑”。閻敬銘一班20人進入文淵閣,剛剛行完禮,還未來得及自報履歷,主持“大挑”的敦親王便厲聲呵斥:“閻敬銘站起去!”原來,閻敬銘臉像棗核,兩只眼一大一小,形象猥瑣異常。在親王看來,這等模樣為官,實在有損大清顏面。就這樣,連挑都不用挑就被取消了資格,閻敬銘第一次邁入的仕途大門就此關(guān)閉。閻敬銘“起去”之后,要想為官,別無他途,只有一心苦讀圣賢書,他繼續(xù)報考了下一科會試,終于在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中了進士。
如此選人用人,實在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