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姝 張洪銳
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內容的選擇、學習方法和教學方式的制定提供了新的依據,對數學課程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學課程要重視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機(計算器)對數學學習的影響,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使學生從大量繁雜、重復的運算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活動中去。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為今天的數學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探索5和2的倍數的特征》是小學數學課程中數與代數部分的內容,陳繼東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然后通過網絡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總結等各種教與學的形式,讓學生發(fā)現和理解5和2的倍數特征。學生利用計算機通過網絡課件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不僅經歷了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還能與師生交流和分享探索成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5和2的倍數規(guī)律的基本特征。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這是一堂體現信息技術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探究的典型課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亮點。
● 全面解析教材和分析學習者特征,靈活組織教學內容
數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思考“教什么”,還要思考“如何教”??缭绞綌祵W教學強調課堂的高效。教師要敢于為“高效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試驗。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的新穎性和靈活性是本節(jié)課的第一大亮點。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但是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卻是五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下學期的教材拿到上學期來上,這是很大膽的嘗試,也是對教師和學生的挑戰(zhàn)。從本節(jié)課的效果上看,陳老師的這種大膽嘗試是成功的。這得益于以下兩點原因:第一,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到位。第二,教師對學習者特征分析很準確,學生具備計算機的基本使用的技能,對于上機操作活動非常感興趣,樂于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探究學習。第三,教師在課堂上具體組織教學內容的時候并沒有按照教材原定教授知識點的順序(先教授2的倍數的特征再教授5的特征)來進行教學。而是在教授知識點的順序上做了先后調整。這是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難易程度來做的調整。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組織教學內容也遵循了知識先易后難的學習規(guī)律。
●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貫穿整個課堂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這一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信息技術媒體的介入,使得數學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新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矛盾”,讓這種“認知沖突”把學生引入所提問題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包括情感系統和認知系統兩方面的信息傳遞,在教法上要誘導學生主動探索,以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堅定的學習意志、不斷增強的學習自信心等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既是學習的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不僅對學生當下的學習產生作用,甚至還會影響其今后人生。因此,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貫穿于常態(tài)課堂教學中,使數學知識與生活素材相結合,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愛學習,愛數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和知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個課堂中,學生置身于網絡課件營造的探究性學習情境中,親自經歷數學課堂中猜想假設、操作探索、驗證結論、歸納總結等數學知識建構的過程,使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得到很好的落實,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真正做到“將數學課堂還給學生”。
● 善用“探究型”網絡資源,課堂上實現“做”數學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探究型”的網絡學習資源,完全體現了“做數學”的理念。課件采用Flash的形式,界面美觀大方,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了大量的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交互式學習活動。例如,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2和5的倍數的特征,為了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課件引導學生分別在這兩個數的高位、中間位、低位上來添加數字,然后再通過Flash腳本語言來驗證學生的猜想,這樣通過學生不斷的猜想驗證,對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過匯報、教師引導、同伴之間分享交流,學生最終能完整地歸納出2和5的倍數的特征。這個過程便是在學習新知中利用“探究型”網絡學習資源實現的“做數學”的過程。
教師通過“探究型”網絡學習資源設計的交互式的練習題讓學生很好地鞏固了新知,隨后,教師還引出了奇偶數的知識,完成了知識的拓展與遷移。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善用“探究型”網絡學習資源,給學生帶來了如此巨大的知識信息量,這是傳統課堂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