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中國文化中,尤其是在民間,龍主要是吉祥、喜慶、神獸、力量、騰飛的象征。把龍譯為“dragon”,不僅不能表現(xiàn)中國龍的獨特性,反而使外國人視中國為惡魔或惡魔的后代。
備受關注的壬辰年龍年生肖特種郵票近日已正式發(fā)行。而此次龍的造型破天荒引起了諸多議論,許多人覺得這條龍有點兒兇神惡煞,而設計者則直接回復說,龍本來就是十二生肖中的神,傳統(tǒng)上,龍的主要功能是辟邪、驅魔、避災、降福,因此兇一點兒很正常。
其實龍并不是中國所獨有,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崇拜龍,龍的含義也千姿百態(tài)。
從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龍的形象來看,在距今8000年前的遼寧查海遺址中,出土過近20米長的以石塊堆塑的龍。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龍了。中國龍不但發(fā)現(xiàn)得最早,廣泛地被接受并分布在中國各民族的神話和生活中,而且很早就傳播到東南亞和朝鮮、日本及美洲等國,成為最普及的龍。比如在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尼泊爾、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國,龍的形象在建筑中隨處可見,而且由之衍生出的龍舟、龍舞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也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中國龍文化進入這些國家甚至要比進入日本和朝鮮還要早得多。興起于公元前1000年的奧爾梅克文化被認為是印地安文化的搖籃,在它的文化中有兩種原始龍:鼉龍和螭龍,也就是中國人俗稱的大龍和小龍。在印地安人的神話傳說中,火龍和水龍分別代表南北二神。而中國古代神話中,北方水神是水龍共工,南方火神是火龍祝融,真是異曲同工。因此大家認為美洲的龍也來源于中國。
龍文化稱得上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源流最為久遠、延續(xù)時間最長的文化現(xiàn)象之一,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星亮認為,龍文化在上萬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四大發(fā)展階段,一是圖騰崇拜階段,二是雨水神崇拜階段;三是神靈崇拜與帝王崇拜相結合的階段;四是中國本土龍與印度佛教龍相結合的階段。佛教對于中國龍形象的塑造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所見印度龍的最早考古資料是公元前一世紀的壁畫《龍王及其家族》。因此印度佛教中的龍極有可能也是由中國傳去的,只不過經過印度人的再創(chuàng)造,成為“龍王”,又隨著佛教的東傳,傳入中國,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龍王信仰也得到迅速流傳。
約在100年前,中國龍被直接翻譯為“dragon”。我們姑且把dragon簡稱為西方龍,它在西方世界的含義也是約定俗成的,與我們的意義完全不同。古希臘神話中的龍常常作為兇惡的怪物以及寶物的看守者出現(xiàn)。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提到阿伽門農的裝束時說他的劍帶上有藍色龍形的圖案,他的胸甲上也有三頭巨龍形象的紋飾。龍的形象也出現(xiàn)在《圣經》中。在《啟示錄》里,龍的形象是邪惡的,是撒旦的化身。這種形象也貫穿在各種基督教教義以及衍生的文藝作品及文化中。早期的圣徒傳中不乏圣人與龍搏斗的英雄事跡。圣喬治屠龍作為圣徒傳故事的一部分,常常出現(xiàn)在以宗教為主題的圖畫、標志或雕刻中。倫敦大英博物館保存著多件15世紀以來的壁畫裝飾中有關圣喬治屠龍的描繪。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則藏有14世紀晚期的圣喬治屠龍繪像。
即使到現(xiàn)在,在歐美國家的時政漫畫作品中,用dragon象征侵略者或敵人都是最普遍的選擇。在歐洲近代以來的歷次較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中,有關時政漫畫都把dragon象征侵略者。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歐洲一些國家的政治漫畫都以dragon象征德國法西斯。美國則在反戰(zhàn)宣傳影片中,把日本版圖畫成一條dragon,以象征日本法西斯?!?·11”事件以后,美國一些漫畫家以dragon象征恐怖勢力。
而在中國文化中,尤其是在民間,龍主要是吉祥、喜慶、神獸、力量、騰飛的象征。把龍譯為“dragon”,不僅不能表現(xiàn)中國龍的獨特性,反而使外國人視中國為惡魔或惡魔的后代。
看來,百年前一個詞的翻譯所造成的誤讀是該想辦法重新評估一下了。當然這種重新的翻譯與介紹并不容易,中國其實有許多文化內容都無法在西方的語境中找到準確的對應的詞匯,與其削足適履,倒不如自己發(fā)明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