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虎林
龍年元宵節(jié)都過了,我還埋頭在寫作的亢奮里,幾乎忘記了一切。但是,正月二十,2012年2月11日,突然接到友人電話,告知著名版畫家力群老前輩溘然仙逝,我的心像被銳器猛然扎中。
說來,我和力老前輩并不認識。我知道力群這個名字,是在中學時代,一本雜志上刊登的魯迅先生的一幀木刻肖像畫的署名。至今已快五十年了。說實話,那時候,不是因為喜歡木刻藝術而記住這個名字的,而是因為喜歡魯迅先生,因喜歡魯迅先生的那幀足以表現(xiàn)他品格骨氣的木刻肖像,而記住了老前輩的名字。隨后的幾十年里,翻閱各種報刊雜志時,這個和他的版畫藝術一樣有著藝術高度和震撼力度的名字,不經(jīng)意間就會跳入我的眼簾。我也對老先生以及他的藝術作品逐漸有了些了解。當然,也僅僅是了解。讓我和老先生真正結緣的,不是這些,而是2007年,我發(fā)表在《黃河》雜志上的一篇中篇小說。
那年9月底的一天,時任《黃河》雜志主編張發(fā)同志給我打來電話說,恭喜你,力群老前輩給你的《顫音》寫了一個短評,發(fā)表在剛出版的《黃河》第五期上,老先生都九十六歲高齡了,能給你的作品寫評論,你得好好看看。我聽了趕快去買了這一期《黃河》,力老的文章和署名赫然紙上!文章不長,但字字珠璣。
老前輩的短評,主要是針對小說中的一個小人物,一個名叫紅蓮的配角,按老前輩話說,是這篇小說里感動了他的一個人物,小說中紅蓮的一系列表現(xiàn),“使我這個讀者讀了意外地感動。因此就更敬愛紅蓮,覺得她在《顫音》這篇小說中是思想水平最高的人物,也是作者描寫的最感人的人物?!钡髡摺熬挂阉龑懙脑谝粋€偶然事故中突然死去,很不甘心”,“她的死太偶然了,不像魯迅小說《傷逝》里的子君的死,也不像托爾斯泰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的死,那都有必然性,而紅蓮的死我覺得很值得研究。我認為她偶然的死可以改寫,沒有必要把她寫死。在我這個讀者的心目中通不過。”
老前輩的短評,讓我讀得既激動又汗顏。老先生已是近百歲的耄耋老人,身居北京,竟然還看一個省級刊物上的文章,而且還是一個沒有絲毫名氣的作者的中篇處女之作。老先生不但認真閱讀了,還非常嚴肅認真地把自己的閱讀意見寫出來發(fā)表出來,怎能不令我激動感動?老先生是藝術大師,文學藝術前輩,但是老先生的批評意見,絲毫沒有居高臨下的譜氣,完全是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和口吻,坦率而又誠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讓我這個晚輩新生,無論從藝術的角度還是人格品質(zhì)的角度,都受到很大教益。
讀過老前輩的評論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于是決定給老先生寫一封信,一來以致謝忱,二來向老前輩討教。信很快寫出來,就考慮如何致達。先想就發(fā)表在《黃河》或《山西文學》上,但隨即猶豫起來,覺得是不是小題大做,會不會引來沽名釣譽之嫌?還是直接寄給老先生好。當時還想,給老前輩寫信,一不可電子郵箱發(fā)送,二不可電腦打印件寄達,須要工整手寫。隨后就打聽老先生的在京住址和郵箱。但立刻又躊躇了:我這樣一個與老先生素昧平生的人,該不該貿(mào)然攪擾老先生的寧靜?是寫信表達致敬謝意,還是爭取寫出更好的作品,以實際行動報答老前輩的教益關懷?猶豫來猶豫去,事情就擱下了,一拖竟是四年!四年里,我雖然也在努力寫作,但終是未能寫出滿意的作品。及至2011年歲末,接到《黃河》副主編黃風的電話,說準備把我的中篇小說《老光榮》發(fā)表在2012年第一期上,但希望我再做些修改。接電話后,我夜以繼日加緊修改。這個期間,我真的想過,龍年春節(jié)期間,說不定力老前輩就又能看到我的新作了,他看到我的名字,可能會想起來,他為這個作者的作品曾經(jīng)寫過評論。但是,我沒能在編輯要求的時間內(nèi)如期完成修改,他們告訴我不要倉促,待修改好了隨后再發(fā)。我便連春節(jié)都過得糊里糊涂,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伏在電腦前,直到聽到力老辭世的噩耗!
回過神來,我的眼里充滿淚水。
我沒有趕在死神的前頭!
我沒能完成自己的一個夙愿。
現(xiàn)在,我只能把那封未發(fā)出的信,附在這里。我只有用這樣的方式,向老前輩表達我的謝忱和致敬了。同時寄托我的哀思!相信老前輩會在天堂,看到我的信的,一定會看到。
尊敬的力老前輩:
您好!懷著欽敬虔誠的心情,讀了您對小說《顫音》的意見,深為感動。
您老人家以九十六歲高齡,還這么認真地閱讀一個晚輩的不成熟的習作,并且還很中懇地寫出您對這些文字的修改意見,足見您對文學藝術的至愛關懷,對晚生后輩的至愛關懷,令我這個文學新人感佩不已,令我對您老人家更加肅然起敬。
我完全接受您高屋建瓴的意見。這篇小說從起草到最后定稿發(fā)表,先后寫了三個版本,六易其稿。期間,得到了山西省作協(xié)和《黃河》雜志編輯部好幾位同志和朋友的指導幫助。第一稿,結尾是紅蓮為王天一洗背心,不慎失足墜樓,王天一感念和愧疚交加,自己拔掉輸液管吸氧管,小說到此結束。三個人物的命運,最初的想法,是想把懸念留給讀者。我把第一稿交給省作協(xié)副主席楊占平同志,請他提意見。他指出,整個故事沒有完成,三個主要人物的命運,應該交代完整。這是其一。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希望紅蓮不要死,哪怕讓她殘廢,也不能死。其理由我就不贅述了,以免浪費您的寶貴時間。于是,我對全文做了較大修改,尤其是最后一節(jié)。這一稿的結尾,我讓紅蓮死而復生,是被樓下的一棵百年大柳樹架住,幸免于難;王天一還是自戕而亡;耿連發(fā)獲得了一系列人生感悟。由于這么一改寫,還意外地受到啟發(fā),想出了一個比原來更理想的標題——《菩薩柳》。楊占平同志也很滿意。我將修改稿給一些朋友看,有朋友認為,這個結尾不錯,但是不是有些落套?是不是遵循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常規(guī)理念?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是和這個善良的愿望背道而馳的。如果紅蓮最后是死了而不是復生,可能對讀者心靈的震撼更強烈。中國目前農(nóng)民工的處境,雖然較之改革前期有了較大改善,但是還不容樂觀,小說就是要用他們的悲慘境遇(盡管可能是少數(shù)或個別),喚起人們對他們的更大的人文關懷。由是,我又修改出第三稿,也就是現(xiàn)在發(fā)表的這個版本。記得那天晚上,當我寫到菩薩也沒有顯靈,醫(yī)生也回天無力的時候,我無法克制自己的感情,躲到衛(wèi)生間嚎啕大哭一場。我也真不愿意紅蓮死??!這么好的一位女性,這么善良賢惠的一名農(nóng)村婦女,這么一位用自己的善良睿智維系著家庭、社會和諧安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藝術形象,我怎么能殘忍地讓她死去!現(xiàn)在想起來,其實當時我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紅蓮的死與當前農(nóng)民工的處境,沒有深切的必然聯(lián)系,誠如您老人家在文章中指出的。
我?guī)е@么一種游移的心理,將兩個版本的稿子交給了編輯部,據(jù)說編輯部也是兩種觀點。但是最后,編輯們還是尊重了我的意見,在對文字和部分繁冗的字節(jié)做了些修改后,將第三個版本付梓刊出。
小說發(fā)表后,我陸續(xù)收到一些讀者的來信和電子郵件,其中不乏對紅蓮之死提出質(zhì)疑的。我原打算在適當?shù)臅r候,以適當?shù)姆绞?,給讀者朋友們一個答復,現(xiàn)在又看到您這么鄭重的意見,讓我在思考小說本身成敗得失的同時,認真反省了作為一個作者應該肩負的文學責任和社會責任。盡管小說是很個性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名作家(如果我還能忝列為作家的話),他必須時刻牢記他的作品對社會對人民潛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幾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正在躋身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文明國度,弘揚真善美,鞭笞假丑惡,永遠是一個作家良心的準星。
謝謝力老震聾發(fā)聵的教導,您言簡意賅的箴言,對我無疑是最珍貴最難得的鼓勵和鞭策,將會使我受益非淺。我一定繼續(xù)努力學習,遵循文學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爭取寫出讓廣大讀者滿意的作品。
另奉:山西作協(xié)楊占平副主席日前建議我,可以在日后集結出書的時候,將現(xiàn)在的《顫音》改印成第二稿《菩薩柳》,此建議甚善,我將認真考慮。
耑附《顫音》第二稿最后一節(jié),敬請力老教誨斧正。
祝力老身體康健,精神矍鑠!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