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覓
完整統(tǒng)一的古鎮(zhèn)空間格局
施泰因古鎮(zhèn)區(qū)寬約200米、長約400米,居民僅3000人。鎮(zhèn)區(qū)雖小,但內涵豐富。其空間布局吻合(美)凱文?林奇《城市意象》一書中總結的城市意象五要素:
邊界:古鎮(zhèn)的外圍,萊茵河岸、沿古城墻遺址建造的彼此緊密相連的住宅以及保留的古城門,它們共同形成了古鎮(zhèn)明確的邊界。歷史上的城墻失去了它的軍事防御作用后,逐漸被相連的居住建筑所替代,它既實用又不失其圍護的功能。
領域:古鎮(zhèn)中的建筑均為組團結構布局,四周圍合的院落空間,形成了具有內向性與場所感的區(qū)域,使居住空間緊湊且富于人情味。鎮(zhèn)中心的圣喬治修道院同樣的組團布局,自成一個小街區(qū),與世俗的世界明確分隔。
路徑:鎮(zhèn)中的街道完整地保留著中世紀的規(guī)劃格局。一條由城門直通市政廳廣場并貫穿全鎮(zhèn)的主干道,與不太明顯的存在于多個住居組團間的若干條小巷,共同形成了良好的導向性和街區(qū)感。道路形態(tài)蜿蜒,但路徑明晰,使外來的體驗者在行進中既有樂趣又不至于迷失方向。
標志:中世紀的歐洲城鎮(zhèn)基于面向天國的宗教理念,追求一種仰望天國的態(tài)勢。城鎮(zhèn)中心高聳的修道院鐘塔,以無比修長且尖銳的屋頂造型,直插天穹,成為整個城鎮(zhèn)建筑的至高點,無疑成為城鎮(zhèn)的標志。位于小鎮(zhèn)北部高地上的荷恩克林根城堡和帶有鐘塔的市政廳以及城門樓等也構成鎮(zhèn)區(qū)標志性的景觀。
節(jié)點:市政廳廣場顯然是施泰因的中心,市政廳及其兩旁的建筑圍合成廣場空間。在這里,廣場、道路、噴泉水池和雕像完美組合。廣場周圍建筑外墻上美輪美奐的壁畫與凸窗裝飾,以其鮮明的個性特色,讓人難以忘懷。
明確的鎮(zhèn)區(qū)邊界、明晰的生活領域、蜿蜒且易識別的路徑、突出的標志性建筑和重點處理的節(jié)點空間,無疑使施泰因的城市意象特色鮮明。
獨具個性的特色地域建筑
施泰因現存大量的歷史性建筑。列入重點保護的古建筑包括三個教堂、五棟建筑、市政廳、下城門以及荷恩克林根城堡。同時,它們也都被列為瑞士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遺產古跡。
鎮(zhèn)中大部分的建筑是半木結構,層數為3~4層。底層磚石結構,上部木結構。梁、柱及墻體龍骨完全露明,漆暗紅、赭色等深色。構架及龍骨間磚砌填充,面涂白灰。木構架與交叉的墻體龍骨設計成獨特而優(yōu)美的圖案。墻面上開窗,其窗扇也作重點裝飾。古鎮(zhèn)中也有幾處完全木結構和完全磚石結構的房屋。
在施泰因古鎮(zhèn)中,多數房屋還是維持著樸實無華的外觀。中世紀至今陸續(xù)改建、新建的住宅,仍延續(xù)原有的風格,陡峭的紅瓦頂、白墻面、建筑尺度得到有效地控制。沿萊茵河畔的住宅白墻紅瓦,顯得淳樸而親切,與萊茵河邊的美景和諧共存。在這里,過多的人工裝飾反而會破壞如此令人賞心悅目、自然天成的畫面。
在古鎮(zhèn)的一些主要街道上,沿街建筑的底層通常作為店鋪或作坊;而“以山墻臨街”這一慣例在施泰因并不完全適用,許多建筑往往是將正立面展示出來,這一方面使建筑同建筑之間更易連接,另一方面也為建筑立面爭取到了更多的壁畫裝飾空間。
在古鎮(zhèn)中,圣喬治修道院與荷恩克林根城堡是兩處特殊的建筑類型。
修道院處于鎮(zhèn)區(qū)的東南角,是瑞士保存最好的修道院之一,它始建于中世紀早期。主教堂采用古羅馬的巴合利卡型制,其南面為一系列附屬建筑。在鐘塔上,出現了當地的凸窗元素,這使得修道院帶上了施泰因的地方色彩。但凸窗也受到哥特式的影響,窗頂窗臺上尖下尖,強調著垂直感。在修道院內,還保存約1 500年完成的描繪阿爾卑斯山風光的壁畫。如今,修道院教堂的一部分辟為民俗博物館。
荷恩克林根城堡,這座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古羅馬晚期城堡,位于小鎮(zhèn)北部的山坡上。城堡被綠樹環(huán)抱,可俯瞰整個城鎮(zhèn)和萊茵河。城堡在中世紀曾擔負重要的軍事職能。2005年~2007年,城堡經過內部整修,部分作為高級餐廳,現在已經成為熱門的旅游景點。
與古鎮(zhèn)中大多數古樸的建筑不同,在鎮(zhèn)中心區(qū),特別是沿主街兩側及市政廳廣場周邊的建筑裝飾,華麗而高調。它們構成施泰因傳統(tǒng)建筑突出的個性特色。
多樣的建筑類型、豐富而獨特的建筑元素被囊括在了施泰因古鎮(zhèn)中,猶如一部完美的樂章,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濃墨重彩的古鎮(zhèn)中心廣場
古鎮(zhèn)西北現存的下城門高聳挺拔。內外兩個立面風格迥異:面對城外的立面封閉實墻到頂,山墻頂呈臺階形,裝飾一座巨大的時鐘。面對城內的一面,在城門石洞上呈現出四層樓的露明木結構和山花上的大鐘。兩坡瓦頂上又凸出一個華麗的小尖塔,使整個城門樓更具標志性。
從下城門進入古鎮(zhèn),沿著主街直行就來到市政廳廣場。廣場處于主街與兩條叉路的路口,這里是鎮(zhèn)的中心。廣場中心矗立著建于1596年的噴泉水池及雕塑。廣場周圍的建筑裝飾是施泰因傳統(tǒng)建筑中最為濃墨重彩的部分。每一棟建筑立面都被滿滿的壁畫所裝飾。更為別致的是廣場南側的建筑幾乎每一幢都帶有凸窗,而且,造型風格各不相同。有的瘦長而精致、有的敦實而大氣;有的完全木結構、有的完全磚石結構。凸窗猶如整個建筑的眼睛,成為人們視覺的焦點。在鎮(zhèn)中其他地方的建筑上雖然也能偶見幾個凸窗,但它們多是獨立存在,遠不如廣場這里的盛大隆重。
廣場東側、兩條叉路之間是市政廳,它始建于1539年,1542年完工。市政廳高四層,一二層為磚石結構,三四層為露明木結構。主立面及人口大門朝向廣場,正對主街,呈對稱布局。第二層正中設凸窗,凸窗兩側的墻面上有兩幅繪于1900年的壁畫作品。建筑的檐口、線腳和露明木構漆成紅色,尤其搶眼。坡屋頂層層疊疊,在最高處立起的鐘樓與修道院的鐘塔遙相呼應。市政廳以其華麗的裝飾、獨特的造型以及嚴謹對稱的立面處理,無疑成為廣場的核心。該建筑如今仍是市政府及其行政機構的辦公樓,其中一部分辟作歷史博物館。
位于廣場北側的白鷹旅館,是瑞士國家級保護文物。其立面的壁畫尤為珍貴,壁畫由兩個部分組成,東半部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其歷史可追溯到1520年前后,這是施泰因最古老的壁畫;西半部則是瑞士著名的童話漫畫家AloisCarigiet(1902~1985年)所繪。白鷹旅館的山墻也呈臺階形,這是當地富有特色的山墻形式。
一棟名為“皇冠”的建筑位于廣場南側、最靠近市政大廳的位置上,它是施泰因最有價值的傳統(tǒng)建筑之一。建筑五層,山墻朝街。它比立面朝街、四層的左鄰右舍明顯高出一頭,顯得格外凸出。建筑底部三層為磚石結構,窗洞高低不一,自由布局。二層于1707年加建凸窗,墻面滿布壁畫。上部兩層為木結構,木框架間裝飾曲線型龍骨。兩坡屋頂十分陡峭,高高凸起,懸山頂出檐很大,由六組懸挑的骨架支撐,結構類似中國古建筑的斗拱。更為特別的是,兩坡懸山的頂尖部分被切去一截,在頂部處理成類似歇山頂的形式。豐富且別致的屋頂造型,真無愧于“皇冠”的稱號?!盎使凇钡氖覂纫膊紳M壁畫,其裝飾屬于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晚期的風格。獨特的造型與華麗的內外裝飾使之成為施泰因城中最具特色的建筑。
廣場上造型各異的建筑讓人目不暇接,每一棟建筑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卻又日久彌新,每一棟建筑的屋頂、壁畫、凸窗都在極盡所能地展示著一個獨特的施泰因。而在廣場的兩側,布置著露天的咖啡座與餐廳,人們能在這樣一處迷人的中世紀建筑博物館中小憩,的確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精彩絕倫的傳統(tǒng)工藝壁畫
古鎮(zhèn)中的建筑通常以其立面上的壁畫內容命名,仿佛建筑的立面是為了承載精美的壁畫作品而存在,達到建筑同壁畫的完美結合。這些精美的壁畫是基于一種技法復雜的傳統(tǒng)工藝——“濕壁畫”(Fresco)。這種“濕壁畫”工藝興起于13世紀的意大利,于16世紀趨于成熟。其制作程序是先在作畫的墻上抹上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層。壁畫的初稿就描畫在這層灰泥上。然后再在其上覆蓋一層“細灰”層,并且在上面重描一遍圖畫初稿。最后,畫家在這層潮濕的新泥灰上,用以水調和的顏料正式作畫。反復描繪的工藝使壁畫的顏色和墻壁上灰泥的基層永久地融合在一起,使壁畫能長久保存,幾乎永不褪色。
古鎮(zhèn)建筑壁畫的內容大多是植物圖騰與人物故事,訴說著這里的風土人情、宗教故事,展現出古城的歷史與文化。這里的居民,從小就可以通過這些壁畫,閱讀家鄉(xiāng)的故事,培養(yǎng)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至于外來的體驗者,則可以借助壁畫,了解古鎮(zhèn)物質形式背后的傳統(tǒng)文化。
Wakker獎的第一個獲得者
1972年,瑞士遺產保護協會利用瑞士銀行家和房地產企業(yè)家亨利一路易斯?維克捐贈的一筆資金,創(chuàng)立了Wakker獎,用于獎勵在傳統(tǒng)文化和建筑遺產保護與開發(fā)上表現卓越并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瑞士城鎮(zhèn)。其獲獎條件為:
1.以當代視角來看,保護改造后的城鎮(zhèn),其傳統(tǒng)風貌的保存是有成效的,發(fā)展是有質量的。
2.對傳統(tǒng)聚落結構及建筑應有的尊重。
3.公眾積極的參與,使城鎮(zhèn)通過保護改造,創(chuàng)造卓越的建筑品質,并樹立一個良好的樣板。
4.地區(qū)總體規(guī)劃應具有現實意義,并支持由wakker獎所提出的精神。
5.更為關鍵的是整體保護,包括景觀和環(huán)境的保護,交通規(guī)劃,確保居住品質以達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目的。
萊茵河畔施泰因以其成功的保護與開發(fā)實踐,于1972年榮獲首次頒發(fā)的Wakker獎。瑞士遺產保護協會的官網對此作如下的描述:施泰因提供了一個特別而確實少見的古城保護模式,值得效仿?;蛟S,在瑞士再沒有其他地區(qū),而在歐洲也僅有少數地區(qū)能發(fā)現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存在如此多杰出而獨特的建筑。更為重要的是施泰因如此完整地保留著中世紀規(guī)劃的城鎮(zhèn)風光。
萊茵河畔施泰因能得以如此完美的保護與發(fā)展,根植于當地居民強烈的文化認同與積極的參與。使舊鎮(zhèn)區(qū)得以保護改造,不僅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而且給古鎮(zhèn)帶來新的活力與生氣。
(責任編輯: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