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議安樂死的概念

2012-04-29 03:29:16陳玉紅
群文天地 2012年4期
關鍵詞:實施者安樂死殺人

摘要: 安樂死問題在現(xiàn)今科學技術日益發(fā)展、醫(yī)療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人們對于生命的質量期盼越來越高的大環(huán)境下,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絕癥患者面臨常人難以想象和忍受的痛苦的時候,是用盡一切高超的醫(yī)療手段讓其痛苦地活著,亦或是采用無痛苦的藥物和措施讓其解除痛苦、安然逝去,這是個問題。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任何人都不能非法地奪去他人的生命,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和醫(yī)學倫理和越來越開放的思維、新的醫(yī)學倫理在激烈地碰撞著,要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就要了解何為安樂死、安樂死與其他相關概念的區(qū)別。

關鍵字: 安樂死;故意殺人;幫助自殺;尊嚴死

一、安樂死的概念

“安樂死”這一詞是個舶來品,它來源于希臘文euthanasia,其本來的意思是“快樂的死亡”或者“無痛苦死亡”,它的英文字首“eu”,意思為good或者well;其字尾“thanasia”,其意為死亡。所以安樂死也可以翻譯成“快樂的死亡”或者“尊嚴死”?!鞍矘匪馈边@一詞表達了人們對在身心安詳之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從容、平靜、安詳地告別人世的向往。英語“euthanasia”是英國著名學者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著作《學問之深化》中首先使用,指為了不讓他人忍受難以忍受的痛苦,以合適的各種方式終結生命,讓他在死亡時帶著尊嚴而去。安樂死一詞并不是我國的首創(chuàng),它是由已故的北京大學教授甘雨沛和建在的吉林大學教授何鵬二位老學者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從國外刑法理論那移植而來。贊成者稱它為“安詳的解脫”,反對者則稱之為“合理的謀殺?!鞍矘匪馈币辉~的概念在古今中外的學者當中引起了眾多的討論,它的概念定義也是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國學者中高銘暄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安樂死指“愈無望處于難以忍受的極度痛苦之中瀕臨死亡的病人。應本人要求,采取措施,使其死亡或加速死亡?!迸_灣學者陳煥生認為安樂死是指“為減輕瀕臨死亡之病患者之痛苦,受其囑托或承諾,以減少其痛苦之方法,提前其死亡之行為?!鼻袢首谙壬赋觯瑯匪乐敢乱粋€人死亡作為提供他的醫(yī)療服務的一部分。翟曉梅博士通過對構成安樂死定義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的分析,出其定義為“樂死對象是那些當前醫(yī)學條件下毫無治愈可能的、在遭受不可忍受痛苦的、有行為能力的成人患者;臨終患者的死亡是根據患者真誠的請求,目的(首要理由)在于終止患者的痛苦而由另外一個人,即醫(yī)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無可選擇的醫(yī)療手段而有意引起的。”

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安樂死概念的定義讓人眼花繚亂,以上概念雖然各有不同,各有優(yōu)劣,都有可取之處,但是都有不盡合理的地方,不夠科學和完整。分析高銘暄教授的概念,雖然提出了安樂死的一些基本實施要件,但對于由何人實施安樂死的措施卻未作明確、嚴格的限定。因為安樂死的實施主體對于安樂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然安樂死的實施主體會過于廣泛,會引發(fā)很多問題甚至犯罪事件的涌現(xiàn),生學者的安樂死概念缺陷也在于此。邱仁宗先生的安樂死概念未免過于簡單,對于安樂死實施的主體、提出申請的主體、啟動的程序等等都未作規(guī)定,這不符合一個概念的基本特征和要求,這同樣是不可取的。

外國學者對于安樂死概念的定義也是各有不同的。荷蘭安樂死國家委員會認為,安樂死為別人根據病人的要求而有意采取結束生命的行為。美國學者麗塔·L·馬克認為安樂死是為了解除所忍受的全部痛苦,通過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本身和意向而引起的死亡。(高銘暄主編 新編中國刑法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787年版192-209頁)美國醫(yī)學會認為,安樂死的定義應為,出于仁慈的原因以相對迅速、且無痛苦的方式造成不治之癥和病痛患者的死亡行為。

正如我國有的學者提出:“安樂死,其目的并不是授人以死而是授死者以安樂;是優(yōu)化的死亡狀態(tài),不是作為一種致死方法構成特定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質;安樂死是一種特定的死亡狀態(tài),不是死亡方式?!?筆者贊成安樂死的本質是無痛苦地、快樂地致死,安樂死不只是指人為地協(xié)助死亡,而且也是指死亡過程的一種良好狀態(tài),它強調的是死亡的無痛苦。但不可否認,安樂死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結合以上種種對于安樂死所下的定義,筆者認為安樂死:指在當前醫(yī)學環(huán)境下不可醫(yī)治的絕癥的患者,在瀕臨死亡并且忍受極端痛苦的情況下,由患者在神智清楚的情況下提出申請,由特別部門予以審查、核實,再由特定醫(yī)務人員采取積極、無痛苦的使其加速死亡的措施。這一概念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明確了安樂死的對象是在當前國內外醫(yī)學環(huán)境下無法醫(yī)治并且瀕臨死亡的患者,明確地提出了患者并不是在本市縣的醫(yī)療水平下無法醫(yī)治就能提出安樂死申請,這是鑒于我過醫(yī)療資源分布不均而考慮的;第二,要求安樂死的申請人應該在神智清楚的情況下提出,并且必然經過特定部門的嚴格審核。這防止有的人意圖借安樂死來謀殺患者;第三,嚴格規(guī)定安樂死必須由特定醫(yī)務人員實施,這是因為醫(yī)務人員具有相關醫(yī)學知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他人員直接對患者實施安樂死,而有謀殺、故意殺人之嫌。

二、安樂死與相關概念的比較

要深刻了解、研究某一問題,不能局限于其自身,不能只局限于與之相關的角度,而應該將之放到一個大環(huán)境中,從其他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研究安樂死問題同樣如粗,我們在談論這一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將安樂死與與之容易混淆的概念區(qū)別開來,以便更好地研究它的本質,把握內涵。

(一)安樂死與故意殺人行為的比較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地奪取他人的生命的行為。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任何人都只有一條生命,一旦失去就無法挽回。故各國刑法都對故意非法殺害他人的行為處以重刑,在已經取消死刑的國家,故意殺人最的最高刑期也可能是終生監(jiān)禁,在我國這沒有取消死刑這一刑罰的國家,故意殺人的罪犯更是最高能處以極刑——死刑??梢姼鲊啥俭w現(xiàn)了對生命的尊重和保護。

安樂死與故意殺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比如二者都剝奪了他人的生命,都是以一定手段、措施予以實施。故而很多都把二者混為一談,殊知二者雖有有相似的地方,但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

二者的相同之處有:第一,二者的實行主體和死亡主體是分離的,即都不是同一個人,故意殺人行為所作用的對象是具有生命的自然人,如果是作用于動物、尸體或者還在腹中的胎兒,可能構成我國刑法明文規(guī)定的其他犯罪,但絕不可能是故意殺人罪。安樂死所被實施的對象是身患不治之癥、瀕臨死亡的患者,雖然是病人,但還是有生命的實實在在活著的自然人。故二者的客體對象有相似性。

第二,二者實施的主觀意愿都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導致他人的死亡,但還是積極追求這種死亡結果的出現(xiàn)。故意殺人者對于自己的行為會導致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還是實施了殺人行為,希望或者放任了他人死亡結果的出現(xiàn),安樂死的實施者也意識到了自己積極的措施會導致患者死亡,但也不顧這一結果而為之。

第三,二者的實施都要行為人積極地實行某種行為或者采取某種措施。要出現(xiàn)他人死亡的結果的出現(xiàn),使他人死亡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故意殺人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實施者積極促使結果出現(xiàn),安樂死亦然。第四,二者的客觀結果都表現(xiàn)為結束他人的生命。無論是故意殺人還是安樂死二者如果不是出現(xiàn)了犯罪預備、未遂或者中止的狀態(tài)都導致了被實施人死亡結果的出現(xiàn)。

二者雖有上述相似之處,都卻有本質的區(qū)別,二者的不同之處有:第一,二者的實施主體大不相同。安樂死的實施主體只能是特定的醫(yī)務人員,而故意殺人的實施主體可以是任何職業(yè)、任何年齡的人,沒有安樂死這樣的限定。第二,二者的被實施主體也不同。安樂死只能適用于特定的對象,即身患不治之癥。瀕臨死亡并且忍受了難以忍受的痛苦的患者。但是故意殺人的對象是一切具有生命的自然人,沒有安樂死這樣的被實施主體限制。第三,二者的被實施主體自身的主觀意愿不同。安樂死程序是基于絕癥患者在意識清楚的狀態(tài)下基于自身考慮提出來的,其被死亡的結果是自己可以預料的,是自己希望看到的結果。而故意殺人行為的被殺者是沒有被他人奪去自己生命的意愿的。這是安樂死和故意殺人最顯著的區(qū)別。第四,二者行為的動機完全不同。安樂死的實施是為了緩解患者難以忍受的痛苦,是為了讓患者擺脫病魔帶來的苦痛,在安樂的狀態(tài)下平靜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是為了患者及其家人的著想,是為了讓患者有尊嚴地離去,安樂死的動機是好的。而故意殺人的動機各種各樣,其動機或者為情或者為仇或者為錢或者權又或者幾種摻雜一起,其出發(fā)點、動機都是惡的。第五,二者的實施方式、所采取的手段是不同的。實施安樂死因為其目的是讓病人安樂、無痛苦地離去,故而安樂死所采取的手段盡可能沒有痛苦的仁慈的方式。而故意殺人可以采用的行為手段卻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大多是采用暴力、殘酷的手段讓被害人在痛苦中結束生命。

綜上,在司法實踐中,將安樂死認定為故意殺人行為是予情予法都是不合理的,由于文化、傳統(tǒng)和倫理等等各方面的影響,對安樂死這一做法的接受還是需要時間的,立法上的滯后和空白更是給安樂死的實施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二) 安樂死與幫助自殺的比較

幫助自殺是指對有意圖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人給予幫助的行為。法律對于自殺行為并不認為是犯罪也不予追究法律責任,但是對于幫助自殺的行為予以懲處,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只是在量刑上予以輕判。

幫助自殺是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法律并不允許基于他人的承諾或者同意就結束被害人生命的行為,安樂死和幫助自殺從表面上看都是積極采取一定措施幫組他人實現(xiàn)生命終結的行為。

但是安樂死和幫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幫組自殺是將被害人由生到死發(fā)生轉變的原因,這幫幫助行為是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原因。而安樂死中被實施者的死亡結果并不是因為實施者的行為造成的,實施者改變的不是生或者死的狀態(tài),而是死亡的過程和死亡的方式。

(三)安樂死與尊嚴死的比較

尊嚴死是指對沒有瀕臨死亡、也不存在難以忍受痛苦的沒有治愈可能的患者,終止其沒有用處的延緩治療,使其有尊嚴地面對死亡的措施。尊嚴死也被稱謂有“有品位致死”或者“自然死”。對于尊嚴死的立法,縱觀全世界,只在美國存在。自從發(fā)生了昆蘭事件后美國開始對尊嚴死加以重視,1976年加利福利亞洲制定了《自然死亡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尊嚴死的的法律。目前,美國大部分的州都已經制訂了自然死亡法或者有關尊嚴死的法律。尊嚴死和安樂死都是讓被實施者有尊嚴地安樂地死去,這是二者的共同之處,二者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安樂死是在患者明確的意思表示下予以實施的,而尊嚴死的被實施者大都沒法明確地表示其意愿,大都由其近親屬提出請求,所以美國的《自然死亡法》要求有生前的同意。第二,安樂死的首要目的是減輕病人在死亡過程中的痛苦,而尊嚴死的被實施者并沒有忍受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其主要目的是讓其有尊嚴地迎接自然死亡。第三,安樂死實施的措施是積極地,一般是采取注射特定的藥物讓其死亡,而尊嚴死是撤銷維持生命的醫(yī)療設備,以消極手段讓病人死亡。第四,安樂死的作用對象是瀕臨死亡的病人,其死亡日期一般可以預料,是明確的。而尊嚴死則不然。

參考文獻 :

[1]許宗良.安樂死 生命價值 健康意識[J].載于山東大學學報,1995(03).

[2]陳煥生主編.刑法分則問題專題研究[M].漢林出版社,1993.

[3]翟曉梅.死亡的尊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高銘暄主編.新編中國刑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陳玉紅(1985-),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09級刑法學,研究方向:刑法。)

猜你喜歡
實施者安樂死殺人
綁架殺人潛逃24年終落網
可怕的殺人風
“最關鍵”的施工力量——決策者、執(zhí)行者與實施者
當代陜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視角下英語教師的角色研究及啟示
法律形式和道德判斷:安樂死與協(xié)助自殺
可怕的殺人風
我國食品安全監(jiān)管失靈探析
我國食品安全監(jiān)管失靈探析
病理解剖醫(yī)生理解的“安樂死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扮演的角色
丽水市| 黄陵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天等县| 抚顺县| 鲁甸县| 九江市| 嘉黎县| 卢湾区| 北海市| 九龙城区| 孝昌县| 巴青县| 尉犁县| 繁峙县| 开封县| 田林县| 孝昌县| 荣成市| 赣榆县| 敖汉旗| 渭源县| 田林县| 金华市| 阿拉善右旗| 龙海市| 洛川县| 宁陵县| 耿马| 荥阳市| 岳普湖县| 荣成市| 额敏县| 全南县| 清涧县| 北安市| 光泽县| 泰兴市| 通辽市| 阿坝|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