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道德講堂如今在各個地方開展,讓我們弘揚真、善、美。而在我們教育界,作為教師應是師德,把尊重、把責任、把愛心融入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一路愛相隨。
關鍵詞:道德;責任;感恩
在如今,道德講堂這一字眼出現(xiàn)在各個地區(qū)、各個領域,而在我們教育領域,我把它詮釋為師德。怎樣才是師德?在我這么些年的工作生涯中,我慢慢感悟到:師德即責任!再把責任升華一下,即是一個“愛”字!
正是這種信念,讓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到了今天。著名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心中那份真摯的愛。”在我心中,有一幕一直閃現(xiàn)著。我清晰地記得兩個月前我以支教教師的身份來到這里,清晰地記得與學生見面的那一天,也清晰地記得我布置給學生做的第一件事——每人寫個人信息、父母電話及家庭住址,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沒交。我布置每個同學帶一卷垃圾袋,為集體人人貢獻一份小力量,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忘了。此時的我,心有點涼了,很大的落差在我心中忐忑,那種不安的涌動一直問我,該怎么辦?接下來一個星期,在課堂上雖有很大的落差在我心里,讓我無所適從,但隱約感覺到孩子的眼中折射著什么,那目光閃爍著一份渴望和新奇。在第一個星期的周記中,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寫到我,有的寫到老師教會我了開頭要大寫,結尾要有標點;有的寫到我們默寫錯了老師也不要讓我們罰抄;有的寫到老師那天我錯了怎不打我?頃刻間,我明白了: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他們錯失了良好的愛的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田渴望愛心的澆灌和呵護。以前的那一塊缺失了,現(xiàn)在的不能讓他們再缺失,這不是他們的錯!我想起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參加了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去了一趟蘇北泗陽,那一次我也領略了孩子們那抹眼神,也許有的孩子就是那里走出來的吧,所以當我再次站立在那講臺,當我再次仰望那抹眼神,我的信念又回來了,我又找到了支點。
在這一段時間,我試著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愛心讓我發(fā)現(xiàn),每一扇門的后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講臺下,我所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無論從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和身份,還是一個班主任的身份,我都是快樂著的。因為在這兩個月里,他們慢慢地懂得了什么是責任,懂得了什么是感恩。我也時常累并感動著,也一直在感受著這些給我的變化。班級里我要交的作業(yè)就算有的孩子不會做,他也會給我胡亂寫了上交,我不用擔心作業(yè)本少交。批作業(yè)過程中時不時會有小紙條:老師,對不起,今天我做得不好,下次一定努力,希望老師原諒。老師,我下次一定好好背書。上周五一班的一學生過來說:老師,我們讓你早點回家。10月份的月考:一學生在語文作文中寫道:我愛上英語課,我愛上我們英語老師了,以前英語課我都是睡覺,而現(xiàn)在覺得很有趣……教育有時就是需要興趣來作鋪墊。一些些充滿童真的語言,看似可笑,但都是他們成熟的表現(xiàn),是責任和感恩意識給了他們心靈的方向。
最讓我欣慰的是,我班有一個學生愛玩,成績差,學習態(tài)度也差。面對他,我想應該以一種平靜、平等的對話方式與他交流。事實證明我是對的。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對于我的要求他都能欣然接受。從這位孩子身上我想,彼此的尊重和愛的信念沒有白費。
我時常默默地想,這些孩子與我以前所面對的孩子是有所不同,但不能因此就缺失愛的教育,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愛的灌注。雖然我和他們相處只是一年,但在這一年中我沒有理由吝嗇我的愛的教育,沒有理由不讓我的信念延續(xù)。抬頭前方,用那抹眼神給我的信念,將陪伴這八十多個孩子走過這個春夏秋冬。
來到這,一切都是新的。有很多地方我不懂,也有很多做得不夠好,需要向前輩們學習,他們給我很多的幫助。在此,我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工作的平臺;感謝校長,經常給我安慰,叫我放平心態(tài);感謝學生,經常給我問候;感謝和我合班的兩個班級的教師,給我工作的支持和關懷。
(張家港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