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尊
“蹲下去、蹲下去”,這是舉著發(fā)令槍的發(fā)令員在喊過“各就位”之后的追加語言,沒有蹲下去的倒不是什么久經沙場的短跑高手,而是一位稚氣的、一臉茫然的小女孩,她大概正準備站著聽槍響后就飛快地跑出去……在此次的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2天半5個單元400米以下的起跑前,偶爾會聽到發(fā)令員通過麥克傳出的“蹲下去、蹲下去”,這其實無需發(fā)令員的指令,而應是慣性做出的動作——蹲踞式起跑前的“各就位”姿勢,包括高初中的少部分運動員竟然不知不會。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選手只是做了個“形”,細觀:起跑器的置放與調整——預備——蹬離起跑器——加速跑,所做出的一系列技術動作真的是缺乏技術含量!
“蹲下去”,尷尬了學生·貌似是。看著兩邊跑道的競爭對手怎么單膝跪地,自己站著也無妨嗎,豈料想被持槍的人還算溫柔地勸說“蹲下去”。哦,還要一樣的姿勢啊,然后學著周圍的姿勢,做出了抬頭看前方跑道、臀部坐在小腿上的“仿蹲距式”,等待槍響的那一瞬。他們往往是最后一個跑過終點的,這樣的墊底名次或許會暫時的難堪,但不會起跑姿勢的他們會尷尬嗎·
“蹲下去”,尷尬了教練·教練或許不對這樣的學生進入決賽抱有希望,所以一般不會去關注其弟子的出場;或許站在操場的欄桿外,遠遠地看著,而且不能稱之為注視,周圍的觀眾包括其他教練不會議論:這個孩子是哪里的·起跑也不會。所以,該教練心安理得,毫發(fā)無損:我們就是重在參與,沒有指標,沒有任務,只要學生安全回家就好。
“蹲下去”,尷尬了主管領導·市運動會,往往是由各縣區(qū)為單位組成的代表團,體育專干即為代表團的負責人,他們只關注成績好的參與單位及其運動員,關注總成績及排名,即使看到“站立式”,也不會觸動,大概不會追究:這是誰家的·怎么訓練的·一看就沒訓練;即使看到,只要沒有聽到同行的議論,他們也不至于尷尬。
“蹲下去”,尷尬了學校領導·一般學校的副職會出任田徑隊的領隊,當然只是掛名而已,好點的會陪著隊伍呆在田徑場周圍,負責衣食住行,還有的知道有參加比賽這么回事,偶爾過問一下成績如何,不會去看比賽的進程,假使萬一看見被勸告的學生是自己學校的,會深想嗎·——教練訓練了嗎·怎么訓練的·不懂規(guī)則的多,不去想的也多。如果學校領導重視的話,稍微重視一點,就不會存在“站立式”了。
“蹲下去”,誰在尷尬·一個田徑運動中不算復雜的蹲踞式起跑姿勢,一個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話題,本不應抬到什么高度,但是不標準的“站立式”出現在大市的高水平運動會上,顯得扎眼!總讓我想起傳說中清朝穿馬褂的傳令兵參加奧運會,想起“洋相”一詞。
我不否認諸如那些傳統(tǒng)校、高水平試點校、體教結合校的訓練水平,但是將這些學校分散在各縣、各區(qū),真的是鳳毛麟角,更多的學校參與市縣運動會皆為臨時抱佛腳,最多暑期強化訓練一下。傳統(tǒng)校因為良好的訓練氛圍和暢通的輸送渠道,體育教師也樂意從事常年的業(yè)余訓練,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落腳點和職業(yè)幸福感,他們中的大多數因為堅持而成功。
基層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學校業(yè)余訓練的難題有多少——學校只重視文化成績及其升學率,班主任只關注該班的總評和考核而設置障礙,家長因看不到訓練的前途又耽誤學習或不愿孩子受累吃苦、學校的文化課排得滿滿的而導致訓練時間無著落……
德國的孩子每天下午有3個小時的可支配時間,他們其中大多數都在足球場上,試想這樣的“足球人口”有多少·再者,友人公派加拿大學習回來說:加拿大的學校都是下午3點放學……再看看我們,過去喊“減負”,現在喊“規(guī)范辦學”,所謂的素質教育竟?jié)饪s成“智育”,我們所見的還是華燈初上孩子走出校園,還是沉重的書包甚至出現多位小學生使用拉桿書包上學!越來越多的眼鏡,越來越弱的身體。所以,在更多不具備體育傳統(tǒng)的學校,找點時間訓練也屬于相當難的事了,同樣,我們參加前,比賽的訓練與否、成績好壞與否也顯得何足道哉·
至于出現的“蹲下去”,他們的教練在應付比賽,他們的學校在敷衍比賽,誰之過·
“重要的不是獲勝而是參與”,“更快、更高、更強”。我們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希望我們的學生最后一個到達終點,除非他愿意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所以,我們唯有多點血性,多點吃苦精神,努力克服眼前困難,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一樣會找到一種職業(yè)的幸福感,一樣會贏得學校同行與領導的尊重!
“有為才有位”,已被我們體育教師奉為經典,不是嗎·有哪個領導先會為你搭好平臺,懇請你來帶訓練·有哪個領導會因你做運動員和家長的思想工作而為你排除一切困難·只有靠我們自己!無為的體育教師,或許只會像運動會中的“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