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 要:宜興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關(guān)鍵詞:紫砂壺;報春壺;創(chuàng)作
1 前言
宜興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制造于一體的陶土工藝品。故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由于紫砂壺能吸收茶葉汁,用的時間愈長,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
2 紫砂泥料簡析
用來制作紫砂壺的紫砂泥是紅泥、紫泥、團山泥等的總稱。這三種泥由于礦區(qū)、礦層分布的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不同,其色澤變化多端、耐人尋味、妙不可思。紫砂壺藝始于宋朝而成于明代,幾百年間,紫砂工藝經(jīng)歷無數(shù)興廢衰榮,薪盡火傳,逐漸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熱潮。紫砂壺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鑒賞價值的藝術(shù)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的器皿,而其內(nèi)在的價值則是美的藝術(shù)品。紫砂壺的美在于它集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術(shù)共融于一體。紫砂泥色豐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黃三色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濃淡,紫有深淺,黃則富有變化。如果辨色命名,則有鐵青、天青、粟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珠砂紫、水碧、沉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銅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諸色等等。紫砂壺獨特的泥料、獨特的成形工藝,融和了造型、繪畫、詩文、書法、篆刻于一體,這些特點造就紫砂壺成為兼具實用和鑒賞雙重價值的飲茶器具——宜興紫砂器。
3 “報春壺”的創(chuàng)作體會
受紫砂壺藝的熏陶和浸染,筆者創(chuàng)作了“報春壺”(見圖1)?!皥蟠簤亍笔亲仙皦仄髦休^為經(jīng)典的一款壺型,報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當日,讓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樣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聲喧叫“春來哩”、“春到哩”,將春天來臨的消息報告給鄰里鄉(xiāng)親。紫砂工藝師根據(jù)這一民間風(fēng)俗,憑靠大膽的想象和高超的設(shè)計水平制作出了“報春壺”。此壺壺身圓潤、胎質(zhì)細膩,線條古樸流暢、環(huán)曲有度、轉(zhuǎn)折自然,是品茗賞用的佳品。該壺壺蓋、壺把與壺嘴皆以樹枝為形,但壺身卻是圓潤光滑,恰恰顯示出“報春壺”的美麗逼真。報春寓示對春的召喚,器型逼真而優(yōu)雅,特別壺嘴與壺把如同勁松般傲立,代表著松樹的頑強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也代表春天的到來和大地復(fù)蘇,樹木伸開枝干迎接春天,小芽露出尖尖角,共同感受春天的氣息。該壺壺身新芽布局勻稱,刻劃雕琢細膩,壺身形制似胖,底腳稍瘦而高,未置壺頸,顯爽利果決,別有新意。
梅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贊頌的對象就像毛澤東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如陸游的“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再如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人們對梅花的愛,源于其獨特的品格和風(fēng)骨。梅花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菊花的尊貴典雅,沒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但卻有著超凡脫俗的傲骨。而這一腔冰清玉潔在“報春壺”上也略有體現(xiàn),該壺壺身上半開、全開的梅花形態(tài)各異、變化萬千,形體雖小,細部雕刻卻也十分耐看,在達到形似的同時又兼顧了神似的原則,使該壺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增添了一股凜然的正氣和胸懷。
4 總結(jié)
紫砂壺歷史淵源悠久,從古到今經(jīng)歷了多少藝人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才能形成如今百家爭鳴、萬花齊放的局面,作為一名紫砂陶藝的創(chuàng)作者,要繼續(xù)攀巖紫砂創(chuàng)作的高峰,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紫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