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東
在2012年蘆苞鎮(zhèn)旅游文化推介年活動中,最忙碌的莫過于2008年就被列為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的“廣東省古村落”長岐村。古村修繕工作在今年三月全面鋪開,計劃于今年五月對外開放。
其實,攝影愛好者早已盯上了這片充滿文化氣息的明清古村落,各類攝影展上不時有長岐村的旖旎倩影。
黃伯,一個在長岐村土生土長的60歲村民,自告奮勇當起了導游。在他的帶領下,我們領略了長岐古村數(shù)百年的文化沉積。
在長達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鐘何黃蘆四大姓氏家族陸續(xù)遷入九曲河環(huán)繞的長岐村,在這里生息繁衍,慢慢形成上千人的村落。四株幾人合抱不來的古榕樹在村口迎客,建于明末清初的四大姓氏宗祠一字排開立于水邊,幾經(jīng)翻新依舊保留原貌,充分顯示了祠堂文化在長岐村的地位。這些宗祠從供奉鬼神、祖先,擴展為地方教化、聚眾議事的場所,起著團結族人、維護人倫秩序的作用。每逢各姓族人的重要日子,祠堂必定成為集中地。祠堂門上的嫁娶對聯(lián),幾乎沒機會取下。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千叟宴更使得祠堂門前熱鬧非常。祠堂,是鄉(xiāng)村的精神寄托之地。
長岐村的書畫文化雖然年久失修,但其色彩、圖案卻仍然鮮活,在眾多古村落中顯得尤其出眾。村里人數(shù)最多的盧氏宗祠,里面清晰的壁畫和雕刻都有百年以上歷史,一對醒目的門神,更為盧氏宗祠增添許多古韻。各戶房子順次排于各姓祠堂其后,逐漸往山頂而建。順著由低至高的村道,兩旁民居門楣上的各種灰塑、磚雕、壁畫……讓你仿佛走進古字畫展館。這些精美的古代彩繪圖畫,當年取色于植物顏料而使其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而未曾褪盡?;宜苁枪そ硞冇没彝烈稽c一點地添上去而成,古人所用的顏料之鮮艷耐用,令當今畫家自嘆不如。文革期間,為防止人為破壞,村民用泥灰把這些祖先留下來的藝術珍品封存起來,令其免遭破壞。改革開放后,村民用清水抹去石灰,壁畫、磚雕重見天日。如今,大量的古代彩圖成了長岐村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不大的村落里竟然有8間私塾書舍,可見村民歷來對教育的重視。據(jù)介紹,歷史上村里的男丁全部都要上學讀書,女子也大多識字。保存得最好的耀唐書舍,就是由國民黨元老、中山大學第一任校長鄒魯題寫。其他如振華家塾、麗泉書舍、璧瑛家塾、以諧家塾等,大多保存良好,只是不再書聲朗朗,如今的孩子們都到蘆苞鎮(zhèn)上現(xiàn)代化程度很高的實驗小學上學了。
村里最令人羨慕的要數(shù)家家戶戶引入了溫泉水。上世紀70年代初,村里大旱缺水,勘探隊鉆井時發(fā)現(xiàn)了大量涌現(xiàn)的溫泉水,于是村里修建水塔引入溫泉水,然后修水管通往各家各戶。溫泉水含偏硅酸及多種有益元素,能延年益壽。自此,打開水籠頭流出的便是溫泉水,水溫42度,剛剛好用來沐浴洗頭。據(jù)黃伯介紹,每年每家最便宜的時候才交十多元,現(xiàn)在每年每家交37元,一家大小就能隨便任用溫泉水。難怪村里人皮膚白晰,身強體健。據(jù)介紹,村里過百歲逝世的人有8人之多,現(xiàn)在也有幾位近百歲的老人仍健在。長岐村的地熱資源引起了有關部門注意,現(xiàn)在已引進資金6個億在長岐村附近開發(fā)成三水溫泉度假村。
要說風景最佳處,莫過于登上村背后的文筆峰往下眺望。文筆峰是小山崗,村里挖魚塘時把塘泥往山上搬,形成一截小山頂,因而村民又稱其為文筆頂,寓意村里文人輩出,不斷有人出人頭地。文筆頂雖不高卻樹木參天茂盛,是村里的風水林。為鞏固山體,山腳邊用碎磚石砌成了竹席般花紋的護山墻,密實細膩,令人嘆為觀止。現(xiàn)在山上雜草已清理一空,正在修路栽花建觀景臺。往下望去,誰都會發(fā)出贊嘆聲,如此古風古韻可往哪里尋?那連綿的硬山頂鍋耳式封火山墻,那典型的明代標志“月梁梭柱”,一一見證著這個古村落在歷史長河中經(jīng)受的幾多風雨。
1.通往文筆頂?shù)南锏馈?/p>
2.站在文筆峰上向下眺望,長岐村美景盡入眼簾。
3、4.門楣上的彩繪。
1.盧氏宗祠。
2.村屋墻上的灰雕。
3.耀唐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