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我和石一楓認識不久,但早已久仰大名。在上海的時候,就有一些朋友提到過他,之后我到北京工作,周圍提到過一楓的人更多,幾乎眾口一詞說這個人如何好玩,如何聰明云云。前陣子,云雷舉辦了一次青年論壇,會后聚餐時,我和一楓坐在一起。我們簡單地聊過一下,開始時我問,一楓答,后來則是別人與一楓相互問答,我默默地聽。一下子,我對這個言談不甚禁忌的一楓改變了看法。一楓貌似痞子,然而其實卻無比認真;一楓貌似玩世不恭,其實卻心中充滿著理想;一楓貌似庸俗,其實卻充滿著精英意識。只是一楓反其道行之,他的認真通過不認真?zhèn)鬟_,理想通過不談理想表達,精英意識通過庸俗表現(xiàn)。
石一楓出生于1979年,79年是一個頗為尷尬的年齡,似乎既不屬于70后,也不屬于80后。好在“七零后作家研究”這個專欄強調(diào)所謂年齡,其實只是意在看看已過或者即將進入四十歲的這一波作家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估測一下他們將來的潛力,并非要以年齡來論斷作家。因此,我也順勢將一楓歸為70后作家。好在一楓自己也說過:“在出示身份證的情況下,沒法冒充80后。太老了。”
一楓已經(jīng)是一位老作家了,他十六歲那年(1996年)就在《北京文學》上發(fā)表處女作《上學》,其時他不過是高一的學生?!渡蠈W》這篇小說盡管顯得稚嫩,但作為優(yōu)秀小說家的素質(zhì)已經(jīng)顯示了出來。一楓抓住升學這一關節(jié)去寫世相,展現(xiàn)了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交易,展現(xiàn)了學校內(nèi)部校長與書記之間的微妙關系。1998年,一楓又在《北京文學》發(fā)表小說《流血事件》,這部小說較之兩年前的《上學》顯得更為成熟老到?!读餮录非楣?jié)很簡單,馬小軍、謝秋容、尹志國陷入三角戀,馬小軍一怒之下拿刀捅了人,發(fā)生了校園“流血事件”。這部小說已經(jīng)有了一楓體的諸多特征:小痞子、小伙伴、拍婆子、斗毆、成長經(jīng)歷等。其后一楓常用的元素皆已具備。
一楓十六歲那年,應是其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年。在那一年,一楓完成了他的身份認同與自我定位,他的認同是如此固執(zhí)、堅定,以至于到今天似乎還陷在其中。一楓曾自述道:“1996年前后,我們這些穿著紅校服的高中生排著隊,到復興路對面的國防大學禮堂集體欣賞了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電影居然是學校組織觀看的,后來想實在是一件荒唐事??吹臅r候,大家自然特興奮,尤其好多外景,不少人驚呼:這不就是誰誰誰他們家嗎。電影的氣氛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對于任何一個人,甭管他是哪兒的,看到幾十年前故鄉(xiāng)的舊照片,恐怕都是熟悉而陌生的。因為熟悉,你會毫無理由地斷定它是‘真的——盡管那時候你也沒出生沒資格判定真假。因為陌生,你會審視自己的生活,重新給自己做一個‘角色定位。也就是這部電影,讓我的朋友們越來越多地以‘大院子弟自居。當時我們都覺得電影里的人太‘頑了、太‘有范兒了,太像自己了,嚴格地說,應該是希望自己像他們。再說句學術(shù)界愛說的話,‘認同就是這么建立的。我們那個年代的大院子弟,確實也保留了一些電影里強調(diào)的人物關系:從小都在一塊兒,因為父母沒時間管或懶得管而中日廝混,崇尚哥們兒義氣和個人英雄主義?!瓗缀跛腥硕紝ⅰ蛾柟鉅N爛的日子》列為自己最愛的電影,姜文成了大家公認的偶像。我們以此為武器,和那些熱衷于港臺明星的同齡人劃清界限?!雹偈鶜q恰可當“十五志于學”之象,這一年一楓也志于學。十六歲翩翩一少年,主動認同王朔與姜文,將他們和他們塑造的人物視為榜樣,因此他們幾乎處在了同齡人中的高端,他瞧不上“熱衷于港臺明星的同齡人”非常自然,一楓的驕傲或許就來源于此。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蛾柟鉅N爛的日子》勝于《動物兇猛》,一個標題“陽光燦爛的日子”即能點出王朔50后期這一代大院子弟的精神狀態(tài)。九大前后,他們不過十來歲,這段日子父親缺席,于他們真是“陽光燦爛”,如魚得水。王朔長于北京軍隊大院,1976年參軍,1980年退伍。王朔從1978年開始創(chuàng)作,他的小說與其時的時代氛圍吻合,趁著這股潮流,王朔迅速躥紅,之后又參與電影、電視劇,介入其時最為流行的媒介,這使得王朔紅遍了大江南北。祝東力先生曾對“后紅衛(wèi)兵”一代的精神做過一個概括,見解極高:“1971年,林彪跑了,這是當代中國的一個歷史拐點。此后,文化大革命的意識形態(tài)仍然在叫囂,其內(nèi)容卻迅速空洞化;維系人心的革命邏輯已經(jīng)疲憊,但革命機器依舊強大。這是一個內(nèi)容與形式迅速脫節(jié)的時代。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后紅衛(wèi)兵一代,正處在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萌芽期、成長期,正值人格形成的少年,面臨這樣的政治大變局,于是形成了一種諷刺、調(diào)侃、解構(gòu)的人生態(tài)度和語言風格?!蠹t衛(wèi)兵一代的這種情形,在北京這樣的政治文化中心,尤其顯著。其實,說到底,這仍舊是‘文革造反精神在扭曲中的延續(xù)、變異。其最終目標所指,同幾年前的造反運動一樣,也仍舊是國家體制、官僚主義,只不過采用的手段從大字報、大辯論的讜言高論,萎縮、異化成了私人小圈子里的插科打諢,特點是陰、損、壞,形式是揶揄、挖苦、嘲諷,即,變身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藝術(shù)。”②這段話基本可以將王朔定位,可以將王朔的小說定位。王朔乘勢、乘時而興,但是久之對于王朔不停地balabala,就會反感,此風一過,此時一變,王朔也就過去了;一楓缺乏王朔之天時,只是在“后王朔時代”固執(zhí)地balabala下去,寫新一代頑主們的“后傳”,其小說影響不如王朔之廣泛必也。
一楓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看到了自己,此后他即以“頑主”自居,將調(diào)侃、諷刺、解構(gòu)、揶揄、挖苦的能力和機巧推向了新高,因此很多人說,一楓的小說真是“好看”啊。《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馬小軍在一楓的小說中再度復出了,而且長時間陰魂不散。一楓寫于1998年的《流血事件》,主人公就叫馬小軍。小說開篇,十八歲的一楓還“裝模作樣”地模擬《動物兇猛》中的腔調(diào),發(fā)揮了一通——“對于這件事,我只能算一個旁觀者,很多細節(jié)都源于道聽途說。這使得我的小說的真實性大打折扣,但是小說畢竟不是紀實文學,對于我不甚明了的細節(jié),我可以本著‘高于生活的原則盡情杜撰?!雹?006年,一楓發(fā)表過一個中篇小說《不準眨眼睛》(《西湖》2006年第3期),寫三個男人等一個海歸女的戲劇性場面,通篇幾乎全是對話(頑主們真是語言的巨人?。趯υ捴袀鬟_出三男一女的信息,經(jīng)濟男、學術(shù)男、性男、處心積慮女,也傳達出時代的信息,出國、傍大教授、市場經(jīng)濟、性等等。在這篇小說中,一楓保持了“頑主”的品格,一如既往地調(diào)侃、諷刺、挖苦。“不準眨眼睛”是一個極好的意象,可用來概況時代精神,可惜其時一楓依舊沉浸在話語的狂歡和純粹抖機靈的心境中,故未能深入發(fā)掘。天地一白一黑,一冬一夏,是天道的調(diào)節(jié),是天地的節(jié)奏;眼睛一睜一閉,嘴巴一呼一吸,是身體內(nèi)部調(diào)劑。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由此,萬物與人才能得以休養(yǎng)生息。資本主義不同,資本要求無限地、瘋狂地、不間斷地增值再增值,資本主義精神影響下的人格必然是“不準眨眼睛”的人格,只會攫取。所以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不得不討論夜班、工作時間長短等問題。這篇小說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個以性為職業(yè)的主人公還叫馬小軍。一楓似乎極喜歡馬小軍這個名字,從1996年到2006年,馬小軍這個名字一直出現(xiàn)在他的小說之中?!懊邔嵵e”,喜歡馬小軍這個名字是因為喜歡這個名字之后的實與所代表的范兒。
一楓沒有其他嗜好,“吃飯怕胖,喝酒難受,夜店嫌吵,游戲不會玩兒”,他這些年非常勤奮,一連出版了四部長篇:《b小調(diào)舊時光》(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紅旗下的果兒》(九州出版社2009年)、《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戀戀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禸小調(diào)舊時光》是一部科幻小說,算是一楓長篇小說習作,并不具有典型的一楓體特征。一楓一直喜歡看科幻片,從這部小說中也能看出《黑客帝國》、《達芬奇密碼》等作品的影響。
綜觀一楓《紅旗下的果兒》、《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和《戀戀北京》這三部長篇,可以提煉出幾個核心意象:八零后、成長經(jīng)歷、頑主、愛情、北京等。一楓的幾部長篇,大體圍繞著這些關鍵詞展開。一楓之所以選擇這些意象,首先是寫自己及身邊人的經(jīng)歷和現(xiàn)狀;要理解一楓的小說,需要理解其生命的軌跡。一楓是80后一代人,長大于北京的大院,以頑主自居,一路小學、中學、大學讀書、成長,之后工作。一楓的小說之所以與眾不同,只是因為其性格、經(jīng)歷與認同比較特殊。李云雷曾分析過他對一楓的“偏見”如何產(chǎn)生:“一楓是在大都市里成長的青年,年齡也比我小幾歲,我想我對一楓小說的‘偏見,正來自于我們的這些差異,所以他的小說有時是在我想象之外的,在這里我看到了一個狂歡而荒誕的城市,一些追逐快感而內(nèi)心寂寞的青年,他們需要不斷地填補空虛,但不斷的沖動與行動中卻包含了必然的失敗,染上了黯淡的色彩。”④云雷長大于農(nóng)村,一路升學,通過高考,到了北京,因此他所寫的小說多涉及農(nóng)村以及離開農(nóng)村、居于北京的讀書人。因為云雷與一楓的生命軌跡不同,因此他們的小說風貌也就不同。
《紅旗下的果兒》寫了幾個80后(陳星、小北、張紅旗等)十二年的成長歷史?!都t旗下的果兒》可謂《流血事件》的加長版,流血事件止于高中時期,《紅旗下的果兒》則從1996年寫起,止于2008年,橫跨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大學畢業(yè)后五年。隨著一楓的成長,他的小說人物也成長了,故事也加長了,情節(jié)也豐富復雜了。貫穿《紅旗下的果兒》始終的是陳星與張紅旗的愛情故事,小說繞來繞去,但標的不離乎此。陳星是小痞子,是班級成績最差者,讀了極差的民辦大學,之后輾轉(zhuǎn)深圳艱辛地謀生;張紅旗是班級優(yōu)等生,讀北大,后去美國留學,畢業(yè)后就職于大跨國公司。這兩個人本來是平行線,沒有相交的可能,但一楓偏偏要他們相交。幾乎小說的主干情節(jié)都是圍繞著他們的愛情而寫,兩人一會兒即,一會兒離,一會兒若即若離,但終成眷屬,兩條平行線終于相交。這部小說的名字取得頗好,“紅旗下的果兒”應是借用了崔健“紅旗下的蛋”這個意象,崔健以此總結(jié)了九十年代的時代精神,所謂“紅旗還在飄揚,沒有固定方向;錢在空中飄蕩,我們沒有理想。” 一楓則試圖以“紅旗下的果兒”描述80后的狀態(tài),這個意象涉及兩個基本要素:紅旗和果兒。中國當代社會據(jù)說在七十年代末有一次大斷裂,八零后這一樹果兒長于改革開放新時代,按理說應該是“改革開放的果兒”。一楓卻固執(zhí)地要建立紅旗和果兒之間的聯(lián)系,他以“紅旗下的果兒”概述八零后,可見其志向與立場。一楓盡管寫八零后的果兒,卻以此想象了紅旗。小說中的女主角叫張紅旗,她的爺爺是老革命,小說中有一段話頗見紅旗與果兒的關系——“你出生的時候,不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嘛。你爸爸有些資產(chǎn)階級思想,很不好,非要管你叫什么露露啊、玫玫啊。我說不行!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要昂揚向上,越是新時代,就越要紅旗招展!而且紅旗不失一個很美的東西嗎?撲啦撲啦地迎風飄揚,女孩子叫紅旗也很合適……”⑤果兒們盡管有諸多的問題,但終歸不失正途,譬如陳星,他是 “外痞里嫩”的典型,盡管打架、淘氣,但并不茍且,對愛情也矢志不渝。80后的果兒們無論如何,還是新鮮的,生機勃勃的。
《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還是寫80后的成長經(jīng)歷,只是《紅旗下的果兒》以寫男生為主,《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以寫漂亮女生節(jié)節(jié)為主,小痞子已不再是這部小說的主角,只有一個會說“饃饃(妹妹),你為很(什)么憂球(愁)?”的小痞子馬金山在小說中曇花一現(xiàn)。節(jié)節(jié)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京女孩,她在歌劇院大院長大,小說寫了節(jié)節(jié)從小學一直到大學以及工作之后的經(jīng)歷。小說貫穿了節(jié)節(jié)和幾個男生之間的關系,小時候是許洋,大學時是高干子弟李冬林,之后則是海龜精英趙何。節(jié)節(jié)一不小心作了“小三”,誤入歧途,聲色犬馬,但在最后的抉擇中她終于回到了獨立、自尊、自強的母親身邊,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一楓說:“節(jié)節(jié)在成長的過程中,體諒了她的父母、朋友、戀人的不容易,我也體諒著她的不容易?!雹蕖豆?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寫出了八零后的另外一個面向——“聲光電”,這與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有關。譬如,茅盾的《子夜》寫那個迄今都讓全國人民向往不已的“摩登的上海”則是用“Light,Heat, Power!”這樣的意象。
若將《紅旗下的果兒》與《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合而觀之,則能大體見出一楓對80后一代人的理解。《紅旗下的果兒》與《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這兩部小說的名字真是神來之筆,在一楓的小說世界中,八零后=紅旗下的果兒+聲光電。80后確實處在兩個傳統(tǒng)之下,一是革命傳統(tǒng)(紅旗),二是改革開放傳統(tǒng)(聲光電)。于80后一代而言,紅旗傳統(tǒng)是耳聞,聲光電傳統(tǒng)則是親見。紅旗和聲光電都是80后一代先天性格中的兩面,80后在這兩個傳統(tǒng)中何去何從,或者如何勾連這兩個傳統(tǒng),確是一個問題。
《戀戀北京》以趙小提與姚睫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穿插了“北京人在紐約”的成功者趙小提的前妻茉莉、一夜暴富者、城市新貴B哥、學者、教授董東風等人的生活?!都t旗下的果兒》中的陳星與《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中的節(jié)節(jié)盡管都曾犯過錯誤,但終于長大成人,一改前非,《戀戀北京》中的趙小提則是“‘長大未成人的頑主固執(zhí)而頑強地‘頑皮下去。”⑦ 陳星與節(jié)節(jié)都終止了頑皮,而趙小提則一往無前地堅持頑皮,他自廢武功,弄殘手指,自我閹割,拒絕長大,咖啡館倒閉之后,宅在家中,不復外出。姚睫是一楓小說中的新人物,她是北漂,從四川通過高考來到北京,畢業(yè)后在北京打拼,蝸居于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朝不保夕,幾乎至于無家可歸。一楓還是極盡延宕之能事,一如陳星與張紅旗,趙小提與姚睫亦是若即若離,忽分忽合,歷盡千波萬劫,險象環(huán)生,但還是終成眷屬?!皯賾俦本敝皯賾佟笨捎袃山猓阂皇菍Ρ本賾俨簧幔菓賽塾诒本?/p>
《戀戀北京》較之于前面兩部小說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一些新的元素也開始出現(xiàn)?!都t旗下的果兒》與《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寫少男少女的成長歷程,《戀戀北京》不再寫成長歷程,而直接寫大人們(生長于北京者與北漂們)在北京當下的處境?!都t旗下的果兒》與《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像一個三十多歲的人站在當下,回顧歷史;《戀戀北京》則是感受當下,希冀未來。一楓的《戀戀北京》抱負頗大,此前幾部均寫少男少女成長,這部則要寫北京這座城。誠如張慧瑜所言,《城南舊事》寫民國的北京,《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紅色的北京,《戀戀北京》則站在當下寫現(xiàn)實中的北京。⑧一楓的
碩士論文研究老舍,頗能見其取向,老舍的小說與劇作多寫北京,一楓似乎欲自覺承續(xù)寫北京的傳統(tǒng)。
最為關鍵的變化是,一楓對老頑主趙小提的態(tài)度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此前一楓對頑主們總有掩飾不住的欣賞和羨慕,而現(xiàn)在一楓對趙小提的態(tài)度則非常曖昧,有同情、理解,也有反思和批評。其實,這種端倪在一楓的一個中篇《五年內(nèi)外》(《西湖》2007年第2期)即已見出。主人公告別少年希冀頑主的時代,進入高校,步入高尚階級,但一次回家,又忍不住頑主了一把,真是盡管不做大哥很多年,但余威猶在。一楓盡管似乎已經(jīng)下定決心告別頑主,但難免有時候還是技癢,但終歸是在告別,告別意味著進步。
一楓從十六歲寫作一直到現(xiàn)在,修成了一個象,結(jié)了一個果實,他自覺地繼承王朔,成為后王朔時代的頑主?!笆逯居趯W”,學什么?“學而時習之”的“之”是什么?每個人答案應該不盡相同,每個人的答案就是每個人最后修成的象。一楓十六志于學的學很清楚,那就是王朔,一楓借助王朔這副眼鏡去看世界,去理解人世。一楓是《當代》的編輯,以閱讀和編發(fā)小說為業(yè),真是閱小說無數(shù)。在當代作家中,一楓還喜歡韓東與朱文,這兩位可謂一時或某一地域的好作家而已。然而韓東五十歲了,還沒有從他隨父親方之下放的經(jīng)歷中走出來,他念茲在茲,以至于為此寫了三部長篇《扎根》、《小城好漢因特邁往》與《知青變形記》。韓東至今都未從他的怨恨中走出來,五十歲了還沒看破這么小的局,其人總體上是無足觀的。韓東以詩歌發(fā)跡,然而他為自己樹立的對手太弱,譬如他的詩《有關大雁塔》似乎只是欲以楊煉《大雁塔》一比高,韓東在與楊煉這一代詩人的較量中成長起來,但是之后驕矜于其成績,一直停步不前。朱文頗聰明,“我愛美元”只一句就喊出了九十年代的最強音,“中國可以說不”云云在其時是邊緣的聲音;“將窮人通通打暈”則與之后的“底層文學”面向不同,朱文將底層狡黠、暴力的一面寫了出來。之后,朱文介入影視,這么多年過去了未再看出他的進步。王朔、韓東、朱文皆各領風騷幾年,從目前看,成就一楓的恰是這些人,限制其成就的也是這些人。一楓背后的譜系若有根本的調(diào)整,他所喜歡的作家不再是這些,那么他的作品將會風貌大變。
可是,一楓受王朔的影響過大,持續(xù)時間亦太長(馬小軍這個名字竟然在一楓的小說中盤亙了十年之久,頑主這樣的形象則一直持續(xù)至今),他所崇尚的幾位作家總體也較弱。從十六歲到現(xiàn)在,若是精進不已,那么喜歡王朔最長也就是一兩年的事情,之后所喜歡者一旦有所變化,自我認同與自我定位皆會隨之而變,小說中的意象也會有大的變化。
很多作家的所謂成功只是因為其生活經(jīng)驗特殊,一旦筆之于書往往引起驚嘆,但是大部分不能超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一旦寫盡這些經(jīng)驗,他們或重復,或江郎才盡。一楓的三部小說,也有重復的問題,比如重復寫愛情(陳星與張紅旗,趙小提與姚睫),重復寫女性拯救男性,重復以突發(fā)事件去收束作品(《紅旗下的果兒》以汶川大地震結(jié)尾,《戀戀北京》以車禍結(jié)尾)。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作家不讀書之故,因此他們的世界不夠大,也缺乏歷史感。莊子有“參萬歲而一成純”,萬歲的局都能看懂了,這樣的人世界何其大。莊子過于高遠,難以企及,《古詩十九首》有“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千歲的局看懂了,那么其人的境界也很高。很多作家斤斤于小局之中,寫自己的瑣事,寫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何足觀!
一楓十六歲時志于學,經(jīng)過十多年的積累,三十多歲的時候有一個形象立了起來。這篇所謂“一楓論”,其實只是看一楓“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這個局部。《上學》、《流血事件》當十五志于學之象,《b小調(diào)舊時光》、《紅旗下的果兒》、《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戀戀北京》當三十而立之象。若一楓力量大,此后能一變,這個局可能還會發(fā)生變化;若一楓力量不足,那么此后的一楓可能只是延續(xù)這個局,最多只會在細部有所調(diào)整。一般有才華的人,三十歲左右會有些光芒放出來,有的人之后余生只是會延續(xù)這點東西而已,但大德在四五十歲可能還會有一次大變化,之后會有更強的光芒放出來。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我希望還能寫一篇《二論石一楓》。
①石一楓:《我眼中的“大院文化”》,見《藝術(shù)評論》,2010年12期。
②祝東力:《當代社會結(jié)構(gòu)中的“小沈陽”》,見《天涯》2011年第5期。
③石一楓:《流血事件》,《北京文學》1998年第5期。
④李云雷:《狂歡中的荒誕,快感中的寂寞——略同石一楓的小說》,見《西湖》2006年第3期。
⑤石一楓:《紅旗下的果兒》,九州出版社,2009年,341頁。
⑥石一楓:《無比純潔的意淫之作》,《節(jié)節(jié)最愛聲光電》,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2頁。
⑦張慧瑜:《最后的頑主——評石一楓的<戀戀北京>》,參見左岸文化網(wǎng)http://www.eduww.com/Article/201109/30658.html
⑧張慧瑜:《最后的頑主——評石一楓的<戀戀北京>》,參見左岸文化網(wǎng)http://www.eduww.com/Article/201109/3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