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過分重視和不重視都需要反思。畢竟,金牌匯聚和一家獨大都無益于乒乓球的發(fā)展。
所羅門?約瑟夫?希夫(Solomon Joseph Schiff)去世的消息刊登在3月4日的紐約時報體育版上,他的侄子證實,希夫2月26日逝世于布魯克林。
發(fā)布訃聞的同一時間,正值NBA常規(guī)賽如火如荼,世界田徑室內(nèi)錦標賽亦激戰(zhàn)正酣。相比之下,這位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和為推廣乒乓球項目鞠躬盡瘁的先行者,所獲媒體關注,相對寥寥。
希夫于1917年6月28日出生在曼哈頓, 后來選擇乒乓球而不是籃球,是源于頗具戲劇化的“抓鬮”。
1933年,希夫在15歲時贏得了紐約市初中標題和公立高中的乒乓球錦標賽。一年后,他又贏得了美國乒乓球協(xié)會(現(xiàn)在稱為USATT)國家男子單打冠軍。
1935年,希夫遇到了他未來的最重要對手,來自匈牙利的世界冠軍維克托?巴納。在以后多年,這位重要的對手,將是他驗證自己的不二試金石。那一次在美國公開賽上,巴納毫無懸念地摘得了冠軍。而希夫不無所獲,如愿獲得了只有美國人可以參賽的國內(nèi)賽(the U.S. Closed)的冠軍。
1937年舉辦世界錦標賽的奧地利,成了希夫的福地。希夫的表演一時引起轟動,后來據(jù)美國乒乓球協(xié)會的專家統(tǒng)計,在這次錦標賽上希夫共贏得了22場比賽并奪得男子團體的世界冠軍。
傳奇繼續(xù),和伯納一樣,越來越多的對手成了希夫驗證自己的“墊腳石”,而不吝贊譽之詞的對手更是使希夫“乒乓球先生”的稱號傳之甚遠。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重要對手迪安?約翰遜就由衷贊嘆他的球技:“很難判斷他擊球的時點”。所以,和他打球,有輸沒贏。
不無諷刺的是,冠軍的頭銜和資深的經(jīng)歷,沒能使希夫直接過上無憂的生活。為了謀生,他又做起了乒乓球器材的生意,他推廣乒乓球的足跡,遍布東海岸。1976年,因為矢志不渝地推廣乒乓球運動,希夫?qū)嵵撩麣w地被推選為USATT主席,并且在8年后,再次榮獲得這個職位。希夫的最大功勞,莫過于在任內(nèi)為這個小球項目成為奧運會的競賽項目貢獻了相當?shù)牧α?,今天在該項目上屢屢爭金的國家也不該忘不這位推廣乒乓球項目的先驅(qū)。
希夫并非沒有為人詬病之處,例如不顧中國的反對而吸納韓國和臺灣成為國際乒乓球聯(lián)盟的成員。歷史似乎玩了個小周天,脫胎自網(wǎng)球的乒乓,卻因?qū)记傻母咭螅D(zhuǎn)而成為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優(yōu)勢項目。自從1959年中國的容國團在世界錦標賽上實現(xiàn)金牌零的突破之后,英美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逐漸易主,成為如今亞洲各國多金的熱點。設身處地,不知道這位前美國國家隊隊員和美國乒乓球協(xié)會作何感想。
和羽毛球一樣,乒乓球起源于英國,與英國有著深刻淵源的美國幾乎是在項目誕生的同時有所發(fā)展,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占據(jù)了乒乓球的領袖地位。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希夫的去世,將體育愛好者的實現(xiàn)部分地聚焦在了普通的的小球項目上。相比于足球的世界杯、籃球的NBA,球迷對項目本身的關注,遠遠夠不上瘋狂或癡迷的字眼。
更讓人擔憂的是,作為世界第一體育大國的美國,對乒乓球的愛好程度也在遞減。在最新的乒乓球成績排行榜上,前100名的名單中,美國人的名字尷尬到歸零。僅僅用技巧和身體特質(zhì)來詮釋原因,顯然不能讓人信服。
這應該不是希夫希望看到的場景。從黃金時代,隕落到如今窘境,不是一個體育大國發(fā)展項目的正常邏輯。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乒乓球項目已經(jīng)超越民族和國界,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語言。歸根結底,功勞正屬于以希夫為代表的前驅(qū)者。
希夫已去,凸顯乒乓世界更需要“希夫”。之于一國,關乎一個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從敗頹到振興,之于世界,則是對百花齊放的一種憧憬。作為中國的乒乓愛好者,包攬一詞都聽膩了。潛在的是,對于一個體育項目的推廣危機??陀^來說,過分重視和不重視都需要反思。畢竟,金牌匯聚和一家獨大無益于發(fā)展。